在北歐國家之外,薪酬透明化仍然面臨激烈的抵制。即使不反感公開透明的人,對這麼一件看似侵犯隱私的事情也會猶豫迴避。這實為憾事。因為儘管可能帶來不便,提高工資收入透明度還是利大於弊:它可以促進經濟的公平和正常運轉。
公開薪酬信息有一個直截了當的經濟學依據:工資是一個人的勞動力價格,而價格公開時市場運作得最好。公開的薪酬數據應該有助於人們更好地決定該掌握哪些技能、該去哪裡工作。然而,現實中關於薪酬透明化的實驗更多是出於對不平等的擔憂。上世紀90年代初,正是由於高管薪酬飆升引發了極大不滿,才讓美國監管機構要求企業披露更多有關CEO薪酬的信息。但這種公開透明並不總能夠取得預期的效果——高管報酬在90年代飆升,因為企業擔心市場會把薪酬微薄解讀為人選質量不佳。
儘管如此,企業老闆們往往還是反對公開薪酬信息,原因也可以理解。如果企業比員工掌握的薪酬信息更多,在工資談判中就會更佔上風。另外,披露工資差距會讓一些員工因得知自己比同事少賺許多而士氣受損。在人才競爭激烈的行業中,這會促使業內的高工資企業與其他企業區隔開來。201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公司之間的薪酬差異是近幾十年來美國不平等加劇的主要原因。
然而,薪酬透明會加深不滿,並不是因為它公開了以前無法得知的信息,而是因為糾正了誤解。調查一再發現,員工往往會高估自己相對於同事的表現、以及應得的薪酬,在不同經濟體和企業內部都是如此。2001年,挪威在網上公布稅務記錄,任何挪威人都能輕易看到其他國民的收入和納稅情況。據報導,富人的幸福指數因此顯著上升,而收入較低的人群在得知自己在經濟階層中的真實地位後幸福指數有所下降。
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會選擇徹底的公開透明,即使是北歐國家的政府也在不斷調整政策。
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商論後即可閱讀十一月刊《絕口不提》
互動有禮
歡迎在下方「寫留言」參與評論
每周獲贊最多的三位讀者將獲贈禮品
訂閱全年《經濟學人·商論》全新福利二選一!
免費開通學習社區「英語學習」專欄
或 獲贈價值¥298的商論定製版2018財金閱讀手帳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後即可瀏覽《絕口不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