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都是這樣做自我介紹的,「我叫XX,來自XX,專業是XX,畢業時間是2017年,我大學時期擔任過學生會XX職務,還做過一些校內外的兼職,鍛鍊了自己的能力,也能吃苦耐勞。我溝通能力很好,學習能力強,執行能力強。我對網際網路產品運營很感興趣,希望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實際上,這個表述有一些問題:
A、姓名,學校,專業,這些在簡歷上都寫得清清楚楚,面試官一目了然,沒必要說。
B、學生會經驗和兼職經歷介紹得過於籠統,沒有說明具體項目,說服力不夠。
C、「溝通力強,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強」,只是口頭上自誇,沒有例子,相當於什麼都沒說。
D、「對網際網路感興趣」,只說明了主觀意願,沒有說明自己所做的準備和努力。
我建議將這個自我介紹修改為以下這個版本:
我應聘產品運營崗位(我日常招聘的主要是產品運營人員,就以這個崗位為例),我認為我有能力勝任:
1、我大學時擔任過學生會幹部,組織過各種社團活動,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策劃與執行。比如,校園XX歌手大賽,XX演講比賽,從活動策劃、方案準備,到宣傳推廣,組織聯絡,再到現場控制,經驗教訓總結等,我全面參與,並在其中起了XXX作用。
2、我做過兼職,做XXX,負責其中XXX環節,在工作中鍛鍊了自己的溝通能力,協作能力。
3、課餘時間,我在網上看了很多產品運營相關的資料和課程,日常會去逛XXX網站,學習XXX商學院的微課,對產品運營的工作內容有了基本了解。
4、現在新媒體很火,我也試著運營了一個公眾號,定位XXX,每周更新XXX篇,運營了XX時間,目前粉絲數是XXX。我是和另外X名同學共同運營的,我們幾個的分工是,XXX,我在其中負責XXX。粉絲來源是這樣的,種子用戶是我的同學和朋友,他們幫忙轉發之後有了一些二次傳播。
5、我平時喜歡比較新奇時尚的東西,喜歡體驗各種APP,我常用的是XXXX,我覺得XXX app 和XXX做得比較好,原因是XXX。
以上這個自我介紹非常詳細說明了求職者為贏得崗位做了充分「準備」,有條理,有依據。大家可以以此為藍本,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或者減少內容。
這樣做自我介紹的好處是:
1、體現了求職者思維敏捷,條理清晰,邏輯性強。
2、說明求職者對贏得運營崗位做了很多積累,有一定的經驗、能力。
3、求職者對每項經驗經歷都能說明得細緻到位,減少了面試官的質疑和追問,可以讓求職者在溝通過程中更主動、更自信。
特別提醒下,求職者在描述自己具體的項目經驗時,要充分利用STAR法則:
STAR法則是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縮寫,具體含義是:
Situation: 當時的背景情況是什麼
Task: 當時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Action: 針對當時的情況,你採用了什麼方法
Result: 結果怎樣,你學習到了什麼
無論是介紹自己在學生社團的活動經歷,還是介紹自己的兼職經驗,或是介紹自己在其他公司的實習經驗,求職者都可以合理運用STAR法則,輕鬆表現出自己分析闡述問題的清晰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如果求職者之前實習的公司規模不大,產品不知名,在描述項目經驗時,在不違背保密原則的前提下,求職者可以通過兩三句話做個簡單的介紹。比如,這是一家做XXX的公司,主要的產品是XXX,針對XXX用戶,滿足了XXX需求。這樣一來,面試官可以更好地了解你的工作內容,還會覺得你腦筋清楚,邏輯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