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分散的問題

2021-02-20 morning的日更

我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具體來說,比如說看youtube視頻的時候,有一個講提高英語方法的視頻吸引我,我點開去看,這時旁邊推薦的又有一些視頻吸引我,我就很容易不自覺得也要點開去看。往往就這樣接連點開去看,幾個小時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快的很。在比如說今天看八段錦的視頻,正常來說,我應該看半個小時學一下,就夠了,但看的過程中我突然腦海裡冒出昨天看的王石自傳《我的改變》中的片段,講賽艇的科學訓練方法的事,於是我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然後又想到百度網盤裡可能有科學健身和訓練的視頻,於是又跑到百度網盤裡找,找的過程中發現有一個英語的課程,一個將演講的課程不錯,都是我想要學到,於是又去下載這兩個課程。你看,我的注意力就這樣跑來跑去,從八段錦到王石,又到賽艇,到百度網盤,到英語和演講課程,就這樣的,半個小時很快就沒有了,但我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產出,也沒有任何學習。

這樣注意力被分散的時刻在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每天都會發生,導致我的工作效率非常的低下,沒有完成應該完成的事,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看起來很努力,什麼都想學,但其實是假象。

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按照我現在的知識儲備和認知,先暫且理出一個思路,如果將來有機會看到講類似問題的書籍,再仔細研究。首先我需要認識到一點,人的大腦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番茄時鐘法是有效果的原因。我需要讓大腦每專注於一件事情25分鐘後,就有意識的讓自己的大腦休息5分鐘,之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到一次專注更長的時間。這是因為大腦疲憊後,注意力不再集中,就很容易東想西想,導致我的注意力分散,而通過有意識的控制和休息,大腦休息後就得到了恢復,注意力就比較容易再次集中精力了。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保持對我所做的每件事情有意識的覺知。比如我要看youtube了,首先思考我要看什麼內容?目的是什麼?我現在的知識儲備對這方面的內容認知是什麼?需要多長時間看?看完之後,在Remnote中回顧下自己從中學到知識,做成卡片式,便於之後回顧。這樣下來,從我開始看這些內容,不論是網頁還是視頻,一直到最後看完之後的成果,我都會有意識,有目的,有記錄,有結果,有複習,只有這樣接收到的信息,才是有意義的,可轉化為長期記憶的信息。

相關焦點

  • 不要被分散注意力
    其實也不是發癲,是那一刻,你莫名被distracted 分散了注意力。我跟你們說,人生路漫漫,各種明坑暗坑,其中最難防的就是,自己把自己給distracted了。最常見的distraction就是,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別人表揚幾句,得意的很,走路時候頭抬的高高的,仿佛身高都長高了幾寸。
  • 《注意力商人》
    《注意力商人》這本書從廣告史的角度去了解我們的注意力是怎麼一步步被剝奪的。
  • 【管理篇】責任分散效應
    由此可見,當大家都認為別人會承擔某種責任的時候,恰恰沒人承擔責任,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效應最初被提出,是美國的一起謀殺案引發的思考,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當時她絕望地喊叫:「有人要殺人啦!救命!救命!」鄰居們亮起了燈,打開了窗戶,但無一人來救她,甚至無一人打電話報警。
  • 「責任分散效應」
    因為三個和尚都不想出力,都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     在群體中,人們普遍存在著著一種「責任分散」心理,(也叫「旁觀者效應」)即隨著責任人數量的增多,責任人的責任感就會相對降低,因為他們會覺得,反正也不是自己一個人承擔,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幹得那麼起勁。於是在相互推諉之下,誰都不努力,結果嚴重影響辦事的效率。甚至因為缺乏責任感,還可能導致悲慘事情的發生。
  • 如何理解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注意力機制? | 技術頭條
    其次,在解碼期間沒有進行對齊操作,因此在解碼每個元素的過程中,焦點分散在整個序列中。對於前面那個問題,LSTM、GRU在一定程度能夠緩解。而後者正是Bahdanau等人重視的問題。Source和Target可以是同一種語言,也可以是兩種不同的語言,若是不同語言,就可以處理翻譯問題了。若是相同語言,輸入序列Source長度為篇章,而目標序列Target為小段落則可以處理文本摘要問題(目標序列Target為句子則可以處理標題生成問題)等等等。
  • 用一個試驗告訴你:注意力是有限的
    比如上學的時候沒有人專門告訴你注意力是什麼東西,儘管我們知道,注意力大概就是我們去關注一個事物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有多重要,它有沒有範圍,能夠有效持續多久,能否通過訓練進行提高,有效的訓練又是怎樣的。這些問題沒有人教你,都需要你通過主動的學習,自己獲得。
  • 課後有感 關於注意力關於冥想
    第一個:記錄你的注意力用處。力哥2016來在得到認識笑來老師,並聽從了老師的建議:三年來每天按時間段記錄自己注意力的開銷。記錄每天都做了什麼花了多少時間,用來反思復盤每天到底做了多少重要的事情,有哪些事情可以不做,如何效率更高,價值更大。。。。。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建議。
  • ​ 劉津豪:溝通神器-轉移注意力
    今天是劉津豪陪伴您的第719天劉津豪:溝通神器-轉移注意力1、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當我們和別人聊天時,如果中途被其他事情打斷了,有時再回來,之前聊的什麼,有時已經不記得了。
  • 分享式注意力在社交中的重要性
    「分享式注意力」又稱為「相互注意協調能力」,但與「注意力分享」(Attention
  • 樂於學習的秘密:兩大理科類學習模式:專注與分散
    自21世紀初以來,神經學家就已經對大腦中兩種思維網絡模式間的互相切換取得了研究上的長足進步,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和更加放鬆的休息狀態。這兩種思考狀態基於不同的神經網絡模型,我們將其分別稱為專注模式(focused mode)和發散模式(diffuse mode) ,它們對學習都非常重要。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大腦會頻繁地在兩種模式之間不停切換。
  • 這四個建議能讓在學習時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並減少分心
    怎樣才能靜下心集中注意力以來學習?在學習時想提高學習效率,需要知道一個公式:完成的功課 = 所費時間×注意力強度因為學會在學習之前,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非常重要:從長期角度來看,比較有用的方式是練習冥想,但通常需要長達幾個月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從短期來看,這四個建議能讓你立刻看到效果。
  • 乾貨 | 兩步懂得開放式問題還是封閉式問題
    1、使用封閉式問題,能使對方快速了解採訪意圖和大概方向。但使用開放式問題,則可以使對方情緒放鬆。2、 對一時還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對象,可以採用開放式問題作為開頭,使對方在不經意的聊天中進入狀態。3、 對於一些比較激烈的話題的採訪,可以用一個含義廣泛的開放式問題開頭,然後縮小話題,最後進入正題。這樣對方不會從一開始就抱有敵意。
  • 開放性問題大討論
    開放性問題的討論源於教練的」引導式教學「,以向隊員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來讓隊員自己去主動思考訓練中的問題,以及改進方法、強化要點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