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裡,我們常常強調溝通的重要性,一次良好的溝通,能夠有效增進對彼此內心世界的了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冷戰、爭吵卻是我們常見的場景。
「你為什麼總是什麼都不說,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什麼?」
女方這樣質問。
最終得到的回答不是「我說了你也不懂」,就是持續的沉默。
你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呢?
你越是想要和對方溝通,他越是沉默不語;
或是你渴望大量的親密感,對方卻說需要空間;
你努力地靠近對方,對方卻愈加迴避。
很多的情侶或夫妻相處的模式都是:一個在追,另一個在跑。
其實,這很可能是受依戀模式的影響。
依戀模式,指的是人們之間親密的、相互給予溫暖和支持的關係。
它不僅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左右我們對於愛情的選擇。
心理學家將依戀模式分成四種類型:安全型、痴迷型(焦慮-矛盾型)、迴避型、恐懼型。
安全型:情感成熟度較有彈性,對人有信任感,認為自己和別人是有價值的,能適應依賴也不怕被人依賴,給予人空間,也能與人親密。
迴避型:不適應和他人過於親近,不太信任別人,也不允許自己依賴別人,當有人太過親近,會感到緊張,常常被抱怨太過於獨立。
痴迷型(焦慮-矛盾型):極度渴望愛,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對親密關係愛恨交加。
恐懼型:對愛充滿懼怕,無法相信人,徘徊於拒人千裡之外的極端逃避型,對親密對象愛恨交加的極端焦慮型。
而前面提到的夫妻相處時一個追,另一個跑,描述的就是痴迷依戀型與迴避依戀型的相遇。
與安全型依戀相比,痴迷型依戀安全感更低,總是懷疑對方對自己的愛。
TA們恨不得在戀人身上安裝一個跟蹤系統,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行蹤都能全方位掌握。
而且,常常被自己的腦補折磨。
可能一次不及時的信息回復,TA們會這樣想:
「TA為什麼還不回我信息?」
「上次約會TA就有點不冷不淡的,難道變心了?」
「TA果然不愛我了,我要分手!」
其實,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我要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你是否還愛我。
而迴避型依戀非常注重個人空間的,不喜歡別人隨隨便便同自己親近。
連對自己親近的人,也總是喜歡保持距離,強調獨立。
TA們經常會覺得:
「對方怎麼對我要求這麼多?」
「我不能對一段感情太投入,否則會失望。」
迴避型依戀者的思維:只要不渴望別人的愛,就不會受到傷害。
在親密的人面前,TA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時刻準備離開」。
這兩種類型看似像是兩個世界的人,但實際上兩者有著一種致命的吸引,他們很容易愛上對方。
當他們交往後,時常會發生這樣的矛盾衝突:
痴迷型抱怨:「TA總躲著我,這戀愛還怎麼談?」
迴避型抱怨:「TA為什麼總想控制我,談戀愛一點自由都沒有還談什麼談!」
所以,這樣的依戀矛盾,讓他們的愛情常常充滿波折。
其實,無論是痴迷型或是迴避型,每個人的依戀模式都是通過自身經歷而形成的一種防禦模式。
為了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我們是可以通過自省和調整,來減少這種依戀模式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的。
第一,注意你對伴侶行為的誤解。
很多時候,你對伴侶的消極解讀,比如「他是不是在控制我」,「他是不是不愛我」,其實與現實並不相符。
當產生這類思維時,可以學著引導自己多多關注客觀合理的事實。
並且,提醒自己,對方是你的愛人,而不是要掌控或傷害你的人。
試著列一份愛情感恩清單,將焦點轉移到伴侶積極的一面。
第二,忘掉幻想中的「理想伴侶」。
不是說不安全型依戀的人去尋找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親密關係就能夠長長久久。
因為,我們的依戀模式是可以在關係裡改變的。
也許,你是迴避型依戀者,當伴侶關心你靠近你時,你發現自己將這種愛看成「控制」,可以試著反問一下,是不是自己的依戀機制在作祟。
不要急著把對方推開,選擇逃離。
一段安全穩定的關係,需要雙方共同的付出。
世界上並不存在一個「理想伴侶」,一旦出現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
每個人的內心都渴望愛,只是有的人更容易沒有負擔的表達,而有的人則藏著更多的擔心。
學會在關係裡去修正自己的依戀風格,從而慢慢改寫內在的依戀類型。
在相處和學習中,成長自己愛的能力,學會信任,學會表達,學會更好地相愛。
第三,察覺真實情感需求,誠實表達
焦慮型依戀的產生,追根溯源是因為兒童時期父母或養育者不穩定的回應。
比如,當TA做了同一件事,父母有時會哄TA,有時又會批評,使得TA困惑不安,不知該如何被對待。
所以,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TA們常常懷疑或恐懼伴侶並不想要自己渴望的親密。
而且,習慣用焦慮、憤怒等情緒來表達內心,以達到對被關注和安全感的需求。
作為TA們的伴侶,常被這些表面情緒所幹擾,難以看到真實的訴求,認為TA們愛生氣,陰晴難測,最終因為難以忍受而離開。
所以,焦慮型依戀者,需要更多去察覺自己的真實情緒,向對方表達你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讓對方找到能夠回應你的愛的方式。
而迴避型依戀者則是因為童年時期遭遇父母或養育者情感忽視產生的。
例如,TA們對母親的依戀有渴望或需求,卻常常遭到拒絕。
久而久之,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傷害,TA們開始說服自己:「我不需要它。」
在成年後的親密關係中,TA們也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感需求。
想要打破這種模式,也需要去察覺並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
去關注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選擇用過去的經驗應付對方。
所以,當下一次感受到焦慮或者不快時,先冷靜下來,問問自己究竟害怕的是什麼?
自己是否誤解了對方的意圖?
第四,尋找專業人士進行諮詢
當然,如果你自己無法做到與愛人建立一段穩定、安全的關係,也可以通過專業人士的協助去建立。
或許,我們都曾在愛裡受過傷,但我們仍然渴望建立一段深度連結的親密關係。
那麼,我們就需要去改變自己愛的模式。
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去看到依戀類型建立的根源,去感受和體驗那些情緒,去逐步修整不合理的信念。
走出舊有的相處模式,重獲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果你也有關於親密關係的困擾,歡迎給我們留言。
讓我們一起探索親密關係中的恐懼、迷茫和困惑,一起成長!
點個【在看】+【贊】,把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學會解讀自己的依戀模式,走出愛的負面循環,找到幸福的力量!
抖音號《瞳愛・幸福的100次危機》,是瞳愛導師們以「家庭關係案例」再現,來幫助和支持學員們持續成長的互動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學員們可以通過案例故事和導師們一起分享觀點,同時感受和發現自己。
也歡迎學員們提供案例,大家的分享會幫助和支持到更多的人。
《瞳愛・幸福的100次危機》短視頻系列劇,將於每天晚上八點和十點左右更新作品,歡迎關注、學習。
在評論區和導師們一起分享你的學習成果吧。
務必認準「藍V」帳號:瞳愛・幸福的100次危機!
添加步驟如下:
如果此時的你對生活 感情 家庭 事業,有著許多難題,可以在後臺對我們提出問題。篩選後,我們將會為您在《匿問瞳答》專欄中,為你附上瞳愛專業導師的解答。
歡迎你的提問留言。
給我們的文章點個在看
願你也擁有婚姻保鮮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