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我已經越來越少去網紅餐廳了。
一來覺得菜品的做法太多奪人眼球的「創新」,二來覺得網紅餐廳的菜品味道太過暴力,讓人不適。
這些網紅餐廳的做法粗暴,原因也很簡單,是真的有效。
有效的原因源自於一個心理物理學定律—Weber-Fechner定理,下文稱「韋伯-費希納」定律。
總的來說,這個定律的含義大概是,隨著物理量的刺激增加,心理感受的增量與物理刺激量的對數成正比。
通俗的含義就是,你需要心理感受到這個物理刺激量的刺激增加,實際的物理量刺激可能是翻倍甚至很多倍。
這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七年之癢就是一種經典的解析。
很多情侶間的激情退去後,經典臺詞就是「你沒有以前愛我了」。
實際上,對方對你的愛意和奉獻都比最初的時候多。
只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生活相處,人逐漸變得麻木,就算是對方相比最初奉獻更多。
但自己只會用今天的心理量來跟昨天的心理量對比,然後總結得出現在的你不如最初的你。
「韋伯-費希納」定律在營銷上的應用非常廣泛。
回到網紅餐廳,假設我們是商家,其實也會傾向於提升菜品的「味道」,無論是酸甜苦辣鹹。
畢竟,我們需要跟所有除了消費者「家」之外的餐廳競爭。
消費者怎麼才能記住你的餐廳呢?
那就需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味道」。
大家都是鹹的,你怎麼突出?
只能是多加點鹽,但是要剛剛好,不能超過心理的接受程度。
商家為了讓消費者感受到這裡的菜品,「味道」更容易記住,所需要加的鹽就需要很多。
隨著消費者不斷在外面的餐廳吃飯,舌頭已經逐漸麻木,原來加的兩勺鹽已經不夠了。
這樣的結果只會導致商家之間競爭博弈,必須繼續加大「味道」的識別度。
最終,大部分商家都加了很多鹽,消費者還覺得不夠。
這是為何,我開始減少外出吃飯的次數,畢竟,「味道好」往往也傷身。
「韋伯-費希納」定律背後,也是人類心理機制的一種表達,這也能解析,為何獲得新客如此重要。
舉個例子,一些男士可能永遠都不會關注管道清潔劑這種東西。
但是有一天超市促銷,促銷員軟硬兼施,用一個低到令人髮指的價格吸引他購買。
用了之後才發現,管道劑原來真的有用。
當然,這裡會有一定的轉化損耗,並不是說每個購買的人都這樣認為,我們只討論轉化成功的用戶。
對於營銷來說,更重要的是打開了一個新客的心理帳戶,從此他對管道清潔劑有了認知,而心理的帳戶也有一席之地。
這個客戶在未來,也會隨著心理的需求發展,而慢慢對這個品類的產品產生更多「更好效果」的需求,因而會購買更多這個品類更好的產品。
一個完整的閉環開始形成,這是為何很多新產品剛推廣,商家們都願意「倒貼用戶」。
也許,這也是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上的消費市場變得越來越大的原因。
本文為@獨思有疑 第148篇原創文章,以往文章推薦
當你迷茫時,堅持做這三件事就好了:論讀書運動寫作的重要性
滾蛋吧,收藏夾--一種打造信息輸入系統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