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失敗都是當事者能力不足導致的?瞎說

2021-02-23 二零九零

經常聽到有人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實際上這句話本身是存在事實錯誤的,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環境,一方面是自身能力。忽略掉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錯誤的。就像是一顆種子,如果本身就是壞的,或者具有某種缺陷,不管你給它再多的陽光,再多的雨露,也無法健康的萌芽生長。同樣道理,再好的種子,你不向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依然也會長殘。

這句話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將一個人的失敗或者成功完全歸罪或歸功於個人的能力。但實際上個人的能力並不是一個恆定值,也非一個一成不變的屬性,而是隨著外部環境,各種條件刺激下能力被不斷的激發然後不停變動的過程。如果說「所有的失敗都是當事者能力不足導致的」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所有的失敗都是外部環境的壓製造成的」這句話同樣也是正確的。但實際上這兩句話都是片面的。都不足以正確的反映導致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

另外,有些人之所以接受這些話,並奉之為人生格言,不外乎下面兩種情況。

1、當事者被悲觀情緒所淹沒,將失敗歸結於自己的能力智商,這樣就為自己創建了一個心理上的舒適區,每當自己失敗的時候,都會說都是因為我太蠢了,我太笨了,我沒有能力,這樣就人為的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屏障,完全喪失了突破自我的可能。

2、成功者利用這句話來構築自身的優越感。我之所以成功完全歸結於我自身的能力,你失敗完全是因為你能力不行。成功者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通過誇大自己的個人能力,讓自己的追隨者,崇拜者忽略掉成功者自身所處的環境對自己的能力培養,轉而把注意力轉向成功者自己的人格特質魅力上面。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奴役,奴役的對象就是第一條中的當事者。

日常所看的電影電視劇,小說漫畫種種,任何裡面所出現的稱之為名言警句,經典臺詞的東西,都不應該過度的信奉和推崇。一個是每句話,每種言論,都有其所適用的環境,在某種環境下,是真理,在另一種環境下,就會變成謬論。另外一個是,不能把任何所謂名人,作家,作者,以及其筆下所創造的人物,表達的觀點奉之為圭臬,哪怕其再偉大,作品再經典,思想再深邃,都不應該不加批判的加以認可。用馬克思話說,這就很容易犯教條主義錯誤。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要把各種看似正確的大道理掛在嘴邊,你就要小心一些了。

也許正是因為其思想的空洞和經歷的貧乏,才需要時刻找些所謂名言警句來為自己的平庸背書。

相關焦點

  • 所有困境,都是當事人能力不足導致
    三年,除了薪水和能力值的浮動,仍沒改變自己必須打工才能生存的現狀。看著他們在國外遊玩嬉戲的照片,擁有十多米長的假期,心裡暗嘆原來肆無忌憚的消受青春,才是大學的真諦。冬天好冷,被窩越來越暖和,枕頭在鬧鐘響起後總是很舒服,每天到公司的時間從九點漸漸被拖延到十點。直到有天,聽說某發小的存款今年破七位,剎時心裡起了波紋。
  • 比能力不足更可怕的,是自我捆綁與消耗!
    如果說許吉如被自我綁架,導致無法放開全然投入到娛樂性較強的《奇葩說》節目,那麼,她在《主持人大賽》中的表現,則體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味的自我消耗帶來的能力匱乏,是她節節退敗的重要根源!   因此,無論你過去畢業的學校多麼出色,它都代表著你的過去。從你進入職場的第一天起,你必須重新熟悉職場規則,適應職場環境,並加快學習和成長的步伐。   2. 如果想走遠,就必須有堅實的基礎。
  • 關於成功和失敗,這篇文章我覺得講得透徹!
    失敗是什麼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一事之成,都需要若干方面若干條件的湊合。凡自以為我無過者,都是昏庸蠢劣之極。天下固無無過之事也。說「我無過」者,正已是從頭錯到底,更不消同他論什麼過不過。而失敗了呢?則怨不得人。一切失敗,自然都是各面不湊合,什麼事本非自己多能包辦的。
  • 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你的能力升級了嗎?
    ▼凱文·凱利,一位網際網路預言大神級人物在他的著作《必然》中開篇就說:我們處在一個液態的世界,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地流動,不斷升級,變得越來越好。的確,這是一個大拐彎的時代,所有的東西都在不斷升級,所有的領域,所有的行業,都在不斷地獲取全新的發展空間。沒有一個東西會停留在原來的狀態,所有的行業都在被重新定義。
  • 失敗不可怕,只需問自己八個問題,必獲成功!
    1、我從失敗中汲取到了什麼經驗?失敗在所難免,為錯承擔責任也是必須的。但,失敗並非完全你的錯,失敗也有運氣的成分在內。記住:成功的人從來不為失敗找藉口或抱怨他人,成功的人都是「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只要能從失敗裡找到原因,找到成功的因素就是勝利!2、假如重新開始這件事,我計劃怎樣避免上次的失敗?假如你又開始這件事的運作了,你這次能避免上次的失敗嗎?
  • 馬雲談《失敗學》
    所有的創業者都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個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為了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你剛才講到精英團隊,精英不會跟著你吃肉;跟著你吃肉,未必是精英,記住這一點。我不是否定成功學,任何東西都要有度。你給我的感覺就是成功學大師在講課,兩招使過以後,別人就覺得有點虛。
  • 你瞎說!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大多數都或多或少中過甩鍋神招——否認三連:不是我!我沒有!你瞎說!生活中甩鍋,親朋好友可能還會包容你;工作中甩鍋,相信就沒人會慣著你了。同事間甩鍋多了,引發爭吵是常有的事,打架也不是沒可能,非常不利於團隊協作、團結,也往往意味著你差不多可以走人了。
  • 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對我們許多人而言,工作徹底受到了「供給衝擊」—— 時間減少、可以獲得的資源減少、能力下降、幫助也減少——但要求的提高卻是前所未有的,同時加上額外的責任——年老的父母、生病的親屬、停課在家的孩子。我們的工作——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都在對我們加增要求,而我們又處在一個空前的資源短缺中。靠我們自己,資源減少的情況下成就不可能增加。
  • 不要害怕失敗
    失敗不是自己的錯,不要把自己打入十八層地獄,可能方法錯、選擇錯、觀念錯,但是失敗只是還沒成功而已,不需要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失敗的是還沒達成(或錯過
  • 你的失敗是別人的鍋?洛克菲勒:不要再給自己的無能找藉口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明確地告訴你: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當一個失敗者沉浸在自己安排好的溫柔理由中時,就相當於溫水煮青蛙,總是拿這個藉口安慰自己心靈、應付他人質疑:為什麼我放棄了,為什麼我失敗了,那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而非我自身能力不足。也許剛開始他還能自知他的藉口多少是在撒謊,但是在不斷重複使用後,他就會越來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開始自欺欺人。
  • 失敗無數次,我都陪你走
    或許我們來自不同小鎮,都曾在夜半醒來,發現與當初夢想中的自己背道而馳,深感命運不在自己手上,這時候,我們有沒有想起曾經做過的無數決定,最終才導向現在的結果。「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話無數人已經聽得耳朵起繭,甚至看到就想吐。可是真的有人在失敗中成功嗎?朋友A:只有自己當下擁有的,才是最美好的。  一年前的我,在老家——一個三四線城市。
  • 對失敗保持好奇心,看到學習機會,成功就在來的路上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網際網路時代,大家好像都沒有太多的耐心去深入了解一個人。我們時常通過社交媒體看到別人的生活點滴,數位化的表達,自我推銷式的分享,讓我們產生每個人都過得非常成功的感覺。倘若我們認真看看自己以及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信心不足,更容易成功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可口可樂的CEO或者下一個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的,這真的是一大問題嗎?雖然這會讓別人覺得你相當自信,但事實上,任何領域(如:教育、商業、體育或表演)的成就都離不開10%的現場演繹和90%的事先準備,因此,一個人越清楚自己的弱點和劣勢,就越能事先做好準備。信心不足會讓人成為悲觀主義者,但悲觀主義與遠大理想結合在一起通常能成就傑出人物。
  • 不怕失敗的名人名言
    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到世上,既面臨死亡.一切的不如意更讓人神傷,痛苦哀嘆是一天,微笑面對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象海倫凱勒,保爾,張海迪諸葛亮不能為而為之,我自橫刀向天笑的...沒有學歷的比爾蓋茨...微笑著面對生活,可以把能力發揮到極至。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 千萬別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他的信心一度被打擊,甚至懷疑之前的一切都是憑藉運氣。後來我跟他說:「寫作遭遇退稿是正常的,不要光盯著失敗,或許就有收穫了。」他也仔細分析自己寫稿時候的心境,寫稿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什麼都想寫,造成文章風格混亂。而且他在剛開始接觸寫稿的時候,一直都很順利,沒有遭遇過失敗,導致承受能力很差,接受不了被拒絕。於是他開始放平心態,找準自己擅長的領域,集中發力,深入鑽研,終於走出了失敗的困境。
  • 寧願失敗,也不要猶豫!
    有人在微博上說過:你想考研,又發現學長選擇工作現在風生水起;你想工作,又看到好友的疲憊和不爽;你想緩一緩,又發現身邊每個人都急著趕路
  • 事必躬親的領導,最失敗!
    小鄭做事很認真,也很努力,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自過目才肯放心,三個人的工作分配量差不多,小鄭能力比較強,所以他總是在完成自己工作之後還給兩個同伴一定的指導,讓他們也儘快提高效率。他覺得這是他的心血,既然做了就一定要成功。當然他的朋友們也很喜歡這樣的小鄭,他做得多了在事務的其他環節上可以說就讓兩個朋友輕鬆了。
  • 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
    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掌握了正確的信息和方法之後,制定周密的計劃也是至關重要的,但由於每個人的個性特點、知識背景
  • 離職率高的公司都是吸血鬼?
    部門負責人是錯誤地導致對內政的處理不公平,不公開,以及他的自私和狹隘的思想,導致過高的離職率;由於部門負責人的不當行為,部門內部氣氛極為惡劣,部門員工之間的關係也極為惡劣。結果,流失率太高。由於部門主管的不當行為,部門員工「解僱」了他,但他們只能將辭職用作「抗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