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人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實際上這句話本身是存在事實錯誤的,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功,取決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環境,一方面是自身能力。忽略掉任何一個方面,都是錯誤的。就像是一顆種子,如果本身就是壞的,或者具有某種缺陷,不管你給它再多的陽光,再多的雨露,也無法健康的萌芽生長。同樣道理,再好的種子,你不向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依然也會長殘。
這句話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將一個人的失敗或者成功完全歸罪或歸功於個人的能力。但實際上個人的能力並不是一個恆定值,也非一個一成不變的屬性,而是隨著外部環境,各種條件刺激下能力被不斷的激發然後不停變動的過程。如果說「所有的失敗都是當事者能力不足導致的」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所有的失敗都是外部環境的壓製造成的」這句話同樣也是正確的。但實際上這兩句話都是片面的。都不足以正確的反映導致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
另外,有些人之所以接受這些話,並奉之為人生格言,不外乎下面兩種情況。
1、當事者被悲觀情緒所淹沒,將失敗歸結於自己的能力智商,這樣就為自己創建了一個心理上的舒適區,每當自己失敗的時候,都會說都是因為我太蠢了,我太笨了,我沒有能力,這樣就人為的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屏障,完全喪失了突破自我的可能。
2、成功者利用這句話來構築自身的優越感。我之所以成功完全歸結於我自身的能力,你失敗完全是因為你能力不行。成功者這樣做的目的一個是通過誇大自己的個人能力,讓自己的追隨者,崇拜者忽略掉成功者自身所處的環境對自己的能力培養,轉而把注意力轉向成功者自己的人格特質魅力上面。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奴役,奴役的對象就是第一條中的當事者。
日常所看的電影電視劇,小說漫畫種種,任何裡面所出現的稱之為名言警句,經典臺詞的東西,都不應該過度的信奉和推崇。一個是每句話,每種言論,都有其所適用的環境,在某種環境下,是真理,在另一種環境下,就會變成謬論。另外一個是,不能把任何所謂名人,作家,作者,以及其筆下所創造的人物,表達的觀點奉之為圭臬,哪怕其再偉大,作品再經典,思想再深邃,都不應該不加批判的加以認可。用馬克思話說,這就很容易犯教條主義錯誤。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總要把各種看似正確的大道理掛在嘴邊,你就要小心一些了。
也許正是因為其思想的空洞和經歷的貧乏,才需要時刻找些所謂名言警句來為自己的平庸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