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萬惡的星期一。
不知你是否剛從冗長的會議中脫身?
如何提高會議的效率,中外各大公司都在探索更好的方式。
關於PPT的吐槽已經夠多的了。「幹活的不如做PPT的」、「天下苦PPT久矣」,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放棄在內部會議中使用PPT。這一風氣最早是從亞馬遜吹起來的,近來不少中國公司也跟進,如美團、字節跳動等,開始用更加「簡樸」的Word來做匯報。
PPT是匯報時很方便工具,可以結合動畫展示圖表,配合有節奏的翻頁,再加上聲情並茂的演說,只要匯報者能運用好PPT的功能又有演講魅力,很容易給與會者留下一個好印象。因此,PPT依然是個主流的匯報工具。
但是漸漸地,PPT的作用被扭曲,越來越形式大於內容。許多在大公司工作的職員,工作內容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PPT。
製作一份精美又有乾貨的PPT相當耗時間,要先整理好內容,再設計編排,還要準備進行口頭講解。以內部會議來說,PPT做匯報顯得性價比太低。
另一方面,簡報者通常只把重點做成PPT,詳情再以口述方式給予補充說明。然而,人的記憶並沒有那麼可靠,事後再回顧會議內容,只看PPT啥也搞不懂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亞馬遜對PPT的封殺大約是從2006年開始的,以前的亞馬遜開會也用PPT。
據說,有一次貝索斯重讀以前開會的PPT後摸不著頭腦,根本想不起來當時匯報了些什麼。於是,亞馬遜內部要求員工不要再花時間製作PPT,禁用條列式的文本,改以文章的形式匯報,必須把資料做成能夠看懂的東西,而且不要用沒意義的視覺效果妨礙閱讀。
有了Word文檔後,會議成了沉默的座談會。主持者先把材料分發給大家,留出一整段時間給大家靜靜地閱讀,讀完後再來討論、答辯,對文本內容有疑問的提出來解決。
一個牛X的Word匯報可以使人看完心悅誠服,幾乎沒有人說話就可以結束了,這就是亞馬遜理想的會議。
一份完善有條理的Word文檔專注於內容本身,即使沒有口頭講解也可以清晰地表達。
神經科學研究似乎能說明Word匯報的科學性。
神經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大腦更喜愛敘事性的思維方式,當我們以敘述形式傳遞信息時,大腦會更有效地記憶和處理信息,而不是只保留下幾個模糊的要點。
也就是說,人類的大腦並不擅長記憶重點式的信息,效果甚至還不如圖像。
說到寫Word,好像只要會打字就人人可以做了。其實非也。
Word匯報不是搞文學,不能洋洋灑灑地長篇大論。做PPT該有的準備,寫Word也一樣需要。一份優美的Word匯報文檔要有足夠的長度、良好的結構、清晰的邏輯、豐富的材料,能讓與會者產生深度思考,能理解匯報內容的邏輯關係。
貝索斯認為4頁的備忘錄比20頁的PPT更難做,因為好的備忘錄結構會迫使你有更好的思考,對於什麼東西更重要以及哪些東西是相關的,有更好的理解。
英特爾的安迪•格羅夫也認同這種方法,他認為對於文檔寫作者來說,自律的作用大於溝通的作用,自己寫好文檔比別人讀好文檔更重要。
棄用PPT的另一種改革方向是更加精簡,使用思維導圖,甚至直接放上Excel圖表來看。
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心智地圖、概念地圖等等。不用頻繁地翻頁,思維導圖匯報者只需要投影出一幅腦圖,就可以講解完全部。思維導圖被譽為大腦的瑞士軍刀,可以便捷地整理想法、統籌事項。
思維導圖的內核是對思維的「圖解」。提煉關鍵詞,用輻射線形式連接各個關聯項目,由點到面,從而理解它們的關係,也能理解全局。
號稱發明了思維導圖的英國心理學家託尼·布詹就很擅長手繪腦圖。比如:
這種方式其實也很古老。想想那些上門推薦保險或者安利的營銷員,他們也喜歡跟你討個紙筆,一邊畫一邊跟你解釋,現在流行的思維導圖就是把紙筆電子化了。
製作思維導圖的軟體很多,比如MindMaster、Mindmanager、百度腦圖、WPS腦圖等等。
不管採用哪一種方式,在職場開會的人都應該訓練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這才是一切匯報的最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