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選讀社工?」
這是當年我在大學上第一課時,講師向全班同學問的第一個問題,當時每個同學都要站起來回答,在云云各種各樣的答案中,最多是「想幫人」,其他還包括「挑戰自己」和「克服自己的問題」什麼的。而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是我每次見新的香港實習學生和內地督導下屬時問的第一個問題,不同的是現在更多香港學生會答「看到社會不好,人們很苦,想去改變」,而內地社工則會答「想幫人」。各位同工們,如果今天你們要答一樣的問題,答案會是什麼?
傳統的社會工作課程告訴我們,社會工作是一個「解難過程」(a problemsolving process),我們以個案、小組和活動,扮演促進者、資源連結者、充權者、教育者等等角色,協助案主增強能力、克服困難、扮演好社會角色、發揮好社會功能。然而現實中我們每天在操作的社會工作,比較多是維持平衡的角色,我們用社會資源和不同的工作手法,促成了社會工作客觀的「維穩作用」(socialcontrol effect),這是個現實,也是社會工作的功利價值的一部份。
我在內地進行社工督導培訓工作已經好幾年,在尚待完善的體制之下,社工面對所謂「公義與現實」的挑戰其實很多,但可愛的社工孩子們並沒有因而放棄工作的理想。他們大概都知道短期內社會制度仍然需要陣痛式調整,於是就更堅持要在崗位上協助居民在局限中活得更好、尋求幸福、過得快樂、建設有承載力的社區、在發展的道路上避免過早和過度的異化。內地社工工資不高,社工孩子耗費自己的青春去從事一門不知道前景如何的事業,靠的就只是一腔熱血和對人本精神的堅持,而這也是我一直堅持參與內地社工培訓工作的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我的標誌口號是「做個真社工」,有人說這句說話沒什麼嚴謹的內容,是個務虛的命題,但我卻相信大家作為受過訓練的專業同工,心中都有一個「社工是什麼」的理想模辦,如果我們之間有不一樣,大約不會是信念和理想的不同,而只是經歷現實磨折之後我們的行為或看法有了點差異,然而這都不是重要的,我依然相信我們當中很多人正用著不同的方式堅持著社工理想,有些同工是收著不算吸引的工資去教導後輩,有些同工是在崗位上為案主爭取最大的福利,有些同工則是工餘時間參與義務工作,大家都是為著那不會實時得到的成果消耗生命。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而言,我們很多社工人都已經在「超常規層次」為非利己原因堅持做應做的事。
過去五年我參與了香港社工註冊局的工作,每月我會開一兩天的會議,為一些香港社工業界可能不關心但又很重要的課題找出路,例如專科化發展、督導制度建立、持續進修、中港社工交流等等,有一段時間我也自我感覺良好,以為自己做的事很偉大,但原來不經不覺間我也變成了僵化主流的一部份,我比以前更容易妥協、更容易「SAY YES」,我當然知道這也是我個人成熟的過程一部份,但經過反省我還是認為有些事要更堅持一點。畢竟我相信的是人本精神而非唯物的成就。
今年我經歷了六個月的腰痛,花了幾萬元見不同的醫生和推拿師,最終幫到自己的原來就只有「減肥」一途,然後我發現我每天吃的東西之中,很多都不是為了果腹和美味,更多的是為了填補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快樂,而我的不快樂很多時是來自生活的窒息感,當我克服了低潮重啟了我的「戰鬥機模式」後,我發現我更能控制自己多菜少肉、少食多餐和多喝水的飲食習慣,因為我需要健康去實踐我的社工理想。「做個真社工」的確是一句沒有設定內容的口號,它其實是一道個人填充題,過去我用了20填出了一幅美麗的社工圖畫,未來我會再用20年去堅持那應該堅持的。
「有些事,不是看見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希望大家2015年都能夠找到信念和力量 ...
「做個真社工」!
梁建雄
二零一五年一月五日
原題:我的社工初衷-家書2015
作者:梁建雄 香港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兼任講師,香港註冊社工
授權中國社工時報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