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裡,老師介紹了幸福訓練的第一個技巧——「每天記錄下讓自己快樂的三件事」。這一周裡,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幸福訓練的第二個技巧——「積極傾聽 Active Listening」。
與他人交談時,我們常常努力傾聽,實際上卻沒有能夠與對方產生共鳴。並不是說我們有意為之,更多時候是我們有心無力,不知道該怎麼做。掌握任何技能都需要學習與練習,傾聽也不例外。
積極傾聽的技巧可以讓對方感到你在努力理解他/她,建立起雙方的共情,提高對話質量。對一些人們感到為難的談話(比如與伴侶爭執),或是表達對對方的支持時,這些技巧十分有效。研究發現,使用這些技巧會讓對方更感到被理解,還可以提高雙方關係的滿意度。
對方表達一個想法以後,試著重述Ta的想法,以確保自己真的理解Ta的意思,還向對方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你可以用這些句式起頭:「你剛才說……」,「你的意思是……」,「如果我理解的沒錯的話,你說……」等。
合適時,向對方提問,鼓勵對方解釋明白自己的想法或情緒。不要一下子認定對方是某個意思。問對方問題,消除可能的歧義,確保自己沒有誤會。比如:「你剛才說……你的意思是不是……?」
如果對方表達出消極負面的情緒,努力去支持這些情緒,而不是質疑或否認。比如,如果對方表現出沮喪難過,試著去理解Ta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不論你是否認為Ta應當有這種感受,或是如果你是Ta,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感受。你可以這樣回答:「我可以感到你現在有些難過」,或是「我可以理解發生那樣的事,一定讓你很難過。」
通過眼神接觸,點頭和面對對方表達你對這次談話的參與和興趣,並保持開放、放鬆的姿勢。不要被周圍環境分心,也不要查看手機。注意你的面部表情:不要表現出不讚許或厭惡的表情。
你的目標是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並接受事實,哪怕你並不認同。在對方說話的時候,不要用反面證據打斷對方,也不要在腦海裡構思接下來如何反駁。只有在雙方都能夠理解對方的立場,並感到自己的話被傾聽時,才可以開始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過早地提供建議只會產生反效果。
當對方說完自己的想法,你也積極傾聽以後,問問對方自己可否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說明你的看法或立場時,儘可能用「我」開頭(比如:我覺得自己快支撐不住了,你都不來幫助我)。表達對對方的共情也很有效,例如:「我知道你最近很忙,不是有意忽視我。」
這些技巧可以幫助傾聽者更好地理解對方,並且讓對方感到自己被理解,不受威脅。這些技巧可以有效減少誤解,避免互相言語傷害。通過使用這些積極傾聽技巧,交談質量得到提高,爭論也不會惡化升級,讓親密關係更加持久、滿意。練習積極傾聽還可以幫助你在生活中與其他人,如同事、室友等交往時,更好地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