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有這樣一種人:他身邊的人都願意和他親近,願意跟他交往,似乎這種人身上帶有天生的魔力。這種魔力就是我們所說的親和力。
有親和力的人經常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他們耐心地對待身邊的人,安靜地聽人講話,對傾訴的人表示理解和同情。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你肯定希望跟這樣的人打交道,也希望自己是擁有親和力的人,那麼,如何才能成為有親和力的人呢?
大久保幸夫是職業研究專家,專攻人才管理、勞動政策、職業設計。他在《12個工作的基本》一書中分享了一套適用於解決工作中所有問題的基本方法。提升親和力,從打招呼開始。
很多人覺得打招呼誰不會啊?會不會是一回事兒,做不做就是另一回事兒了。現在的人講究個性、平等,但不能拿著無知、無禮當個性,遇見長輩和領導像看見空氣就是平等。
試想一下,你去別人家裡做客,進門後主人一言不發,既不讓你坐也不給你端茶倒水,你會有客人的感覺嗎?你恐怕覺得自己是來催債的。
同樣,客人到你家,你不打招呼不讓坐,客人也會不舒服。哪怕客人不是來拜訪你,到了你家,你出來打招呼也是基本的禮貌。
在職場上也一樣,無論是領導,比你資深的同事,還是跟你一樣的同事,見面打招呼都是應該的,給人留下沒禮貌的印象不是好事兒。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其實是在自說自話,都在說自己家孩子如何如何。
曾經有一位媽媽做了個實驗:連續一周時間,她都不提自己家孩子,而是問別人「你們家孩子在某方面怎麼樣啊?」等問題,結果,她成了全小區最受歡迎的媽媽。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人都有傾訴的欲望,卻往往缺少傾聽的耐心。儘管上帝給了人兩隻耳朵一張嘴巴,讓我們多聽少說,但我們很少能做到。
反觀那些有親和力的人,往往都善於傾聽,他們會耐心聽你說,時不時看著你的眼睛,點頭或者重複你的某句話,你能感覺到他在用心聽,所以會更有動力說下去。
最後,提升親和力,需要你去觀察。
觀察什麼呢?觀察那些有親和力的人,他們是怎麼做的。
親和力是溝通、表達、情商等諸多能力的綜合體現,所以需要你仔細觀察,看看身邊那些具備親和力的人,他們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他們哪些舉動讓人覺得溫暖,等你遇到同樣的情況,學著做就是了。
總得來說,想提升親和力,可以從見面打招呼開始,禮貌對待每一個人,然後在和人溝通過程中,多聽少說,向那些有親和力的人學習。
十點讀書」的年度巨獻
十點聽書會員!
特惠價 ¥158 (原價300)
▼ 點擊下圖,立即訂閱 ▼
「老路如是觀」主創,電臺主播,新媒體籤約撰稿人,左手話筒,右手鍵盤,他的聲音和文字都有溫度。微信個人公眾號:老路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