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在創業,其實你只是在為社會打工

2021-02-22 劉潤
有朋友說,這簡單啊,收入減掉成本,剩下來的,不就是利潤嘛。假如一件商品,把它生產出來需要花3塊錢,現在把它30塊錢賣出去。可是,我想請你仔細想一想,這27元,真的是你的利潤嗎?有朋友說,除了商品的製造成本,還有營銷成本、渠道成本、折舊損耗成本、公司的運營成本(比如員工工資、辦公室開銷、管理成本)等等,把所有的成本都扣除,剩下來的,才是利潤。



 2 

假如你剛進入一個新市場,一件商品,生產成本是3塊錢,你能把它賣到30塊。

賣出一件,就能賺27塊,你覺得世界特別美好。

可是,這樣的狀態能穩定下去嗎?

當有人發現,3塊錢生產的東西,居然可以賺27元!

付出同樣的努力,在這個新市場居然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那就一定會有新人殺進市場。

新人殺進市場,同樣也是3塊錢的成本,他發現你已經把市場佔領了,怎麼辦?

他是不是只要比你賣得便宜一點,就有優勢?

於是,他賣27塊。

這就打響了價格戰的第1槍。

別人賣27塊,你賣30塊,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你也只能跟著降價,降得比他更低,你才能賣出更多的商品。

於是,你開始賣20……

一旦降到20,對手發現生意都跑到你碗裡去了,他會怎麼辦?

他會接著降價,反正還能掙到錢。

於是,他開始賣10塊。

賣10塊,還能賺到7塊。

雖然比剛開始的27塊要少很多,但這7塊,只要超過了社會的平均利潤,這個生意就一定會有人繼續做。

這個時候,對手賣10塊了,你怎麼辦呢?

那就繼續降價吧。5塊。

……

慢慢地,你的心裡開始害怕了,這個行業的利潤被迅速拉平。

當降到3塊3的時候,你一算,我就剩10%可賺了,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就要虧本了。

你的對手也說,不能再降了,再降我就不幹了。

於是,你們的價格最終穩定在了3塊3。

那這3毛錢,是你的利潤嗎?

其實不是。

這3毛錢,其實只是社會付給你的辛苦費,我們把它叫做社會工資。

什麼意思?

如果你賺的錢比3毛還低,你就不幹了,你的公司就要解散。

可是,社會是需要你的商品的。

於是,社會告訴你,別解散,別解散,我給你出3毛錢,你要繼續幹下去呀。

這3毛錢,是社會付給你的辛苦費。你想賺得更多,也賺不到了。

這是社會發給你的工資。並不是你真正的利潤

而你一開始進入市場,把3塊錢賣到30塊。

30塊和最終的穩定價格3塊3,這中間的差價26.7塊,其實是市場給你的趨勢紅利。

因為總有一天,當市場趨於飽和,紅利就會被別人拿走。別人能拿走的,那就讓他們拿走吧。那些都不是你的利潤。



 3 

如果你跟別人一樣,生產商品的成本都是3塊錢,那麼你是沒有真正的利潤的。

你真正的利潤應該來自於,通過某種創新,做到你的成本比別人更低。

當整個行業的成本都要做到3塊的時候,你有沒有本事,把成本做到1塊?

當你把成本做到1塊,別人學都學不來的時候,你比別人便宜的這2塊,才是你真正、唯一的利潤。

這2塊的利潤,別人永遠也拿不走。

只有別人拿不走的,才是你真正的利潤。

那怎麼才能做到比別人成本更低呢?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葉國富的名創優品。

在日用雜貨行業,過去1塊錢出廠的商品,賣給消費者要3塊錢。

而名創優品呢?

名創優品的商品,5毛錢出廠,賣給消費者連1塊都不到。

這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葉國富用「直管」的模式,也就是加盟商出錢,但品牌自己管理,在兩年之內,迅速開出了1000多家門店。

然後,帶著這1000多家門店的議價能力,找到供應商,問:

我有1000多家門店找你進貨,但你能不能保證品質的同時,把價格從1塊壓到5毛?

別人一次性拿幾十箱的貨,葉國富一開口就是上萬箱,你做還是不做?

這麼大的量,供應商想了想,覺得可以接受。因為他最在乎的不是毛利率,而是利潤的絕對值。

然後,名創優品就在5毛錢的出廠價上,只加價8-10%,作為品牌運營費用,支持中後臺的數據、倉庫、採購的運營,直接給門店供貨。

門店再加上32%-38%的毛利,覆蓋剩下的所有管理成本。

最終,名創優品的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上的價格,還不到1塊錢,比別人的出廠價還低。

所以別人根本就競爭不過。

這就是效率創新。

別人的出廠價1塊,而名創優品的出廠價5毛。

這5毛錢的差價,就是名創優品通過效率創新,創造出來的真正利潤。

利潤,來自於沒有競爭。

最後的話


回到一開始這位學員提到的問題。

剛開始進入行業,他賺到的錢,其實是市場紅利,並不是他的利潤。

競爭幾年之後,收入只能勉強覆蓋成本,這是因為他掙的是社會工資,是社會給他的辛苦費,也不是真正的利潤。

只有通過創新,在整個行業成本都是3塊的時候,能夠把成本做到2塊,做到1塊,而別人學不會,也做不來。

這個時候,他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護城河,才會擁有真正的利潤。

利潤,來自於沒有競爭。

任何一個行業,所有的紅利,最終都會被競爭拉平,最後大家都只能賺社會工資。

這個時候,只能通過創新,來創造利潤空間。

否則,說句扎心的話,你以為你在創業,其實你只是在為社會打工。

所以,問問你自己,你今天所賺到的錢,是趨勢紅利,是社會工資,還是創新利潤呢?

相關焦點

  • 到底是老闆為你打工,還是你為老闆打工?(經典)
    創業交流請加微信號公司表面上是老闆的,實則是大家的,其實公司不過是一個所有人追求成功的平臺
  • 你自以為的極限,其實只是別人的起點.只要一直努力,總會越來越好!
    其實,很多情況下並不是對方的資質差,而是努力不夠。「你自以為的極限,其實只是別人的起點。」或許,這個城市從來都不缺比我們拼命的人,只是有的時候自己假裝看不見罷了。在《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的自序中這樣寫道:「只要一直努力,總會越來越好」。
  • 不想打工了、卻沒錢創業,有什麼好辦法?給你迷茫的人生指一條路
    不想打工,沒錢也就不能創業,那還能幹嘛?如果只是混吃等死,那就太簡單了,生活嘛,只要你想就可以那麼做。不想打工的同時,是想過去創業的,只是苦於沒有資金起步的話,你可以試著照我說的去做。
  • 是老闆為你打工,還是你為老闆打工(經典)
    公司表面上是老闆的,實則是大家的,其實公司不過是一個所有人追求成功的平臺!
  • 打卡機 | 職場最大謊言:你是為公司打工
    苦逼加班的你,都不想給她點讚。在這些人眼裡,上班就是給老闆,給公司打工的。他們的職場宣言是,既然公司給的工資也不多,何必做最後一個離開公司的人呢。其實,這是職場最大的謊言。我們從來都不是為公司賣命,而是在為自己打工。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遵循這個血淋淋的真相,哪怕是一隻海龜。
  • 人為什麼到一定年齡就不給別人想打工了?
    人為什麼到一定年齡就不給別人想打工了?你有想創業的想法麼?其實,想不想為別人打工,年齡不是問題!起決定作用的,是自己的家庭情況,個人經濟是否殷實,年輕些的,有能力的,還要看有沒有敢闖敢幹的精神和抱負!其實打工沒有錯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也是正確的選擇,當然,首先你要選擇優秀的企業去工作,眾多的大企業裡的員工,不都是打工的嗎?
  • 你是在為別人打工,還是在為自己工作?請你先看懂這3點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你是在為別人打工,還是在為自己工作?請你先看懂這3點「工作好累啊」,這是很多職場人的心聲,是啊,工作很累,可我們仍然要工作,畢竟想要養活自己,總得有些錢,而想要賺到錢,那你就必須得工作,你看富豪榜上那些人,他們也同樣是通過工作來賺錢的,不是嗎?而且他們其實比大多數普通人都做得更多。
  • 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高,只是你自以為是而已
    人,始終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去主導所見識的事物,以自己為核心,高看自己,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在存在不同觀點的時候,始終只有自己的是正確的。現實總是在否定過往,否定曾經認為的正確。有時你有什麼想法想他人傾訴,有什麼建議向他人提點,有什麼心事都向他人訴說,他總能表現畢恭畢敬或認真傾聽,然而馬上就忘得乾乾淨淨,不留一絲痕跡。而他與之傾訴、探討的,卻是另一個人。
  • 996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你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但請不要忽視,身體狀況是簡歷的一票否決項。 身體狀況不能適應工作強度,那麼「為自己的簡歷打拼」的那份簡歷上,一切光彩照人的頭銜,出類拔萃的經歷,在公司眼中都不再有任何價值。他們寧願聘用一個一張白紙沒有任何這些經歷的應屆生,也不會聘用你。
  • 郭臺銘的回答震驚,打工與創業的殘忍區別
    一個在大型工廠打工,一個創辦了工廠一個在高大上的車間,一個在窄小的破門面
  • 你窮,因為你根本沒在學習,你只是擁有了「學習的感覺」
    在這個渴求乾貨的時代裡,大家都要乾貨,求速度,我其實只想知道,讀了這麼多乾貨的你(網上到處都是),取得了什麼成就?我說自己的學習力還算不錯,是用出版的十幾本書、用自己在書裡的插圖、用在線課程等作為證明,是結果,而非只是過程。我很少說自己勤奮,因為我的勤奮往往體現在學習的開端,還真的不是全過程。
  • 邁好創業第一步,小心你的點子只是「看上去很好」
    他還談到了一個看上去很類似,其實正相反的概念:「情景喜劇式」的創業點子。什麼是「情景喜劇式」的創業點子?就是乍聽上去很有道理,事實上卻非常糟糕的點子。當然,這並不是指壞點子,那種太容易識別出來了。事實上,這種點子乍聽上去太有道理了以至於你去問用戶會不會使用它,他們都不會說不。這才是最危險的。
  • 想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人,請記下呂不韋的名言,能幫助你走向成功
    因為但凡對自己未來有想法的人,都不甘願打工一輩子,都想有自己的事業和公司,哪怕是開店,都感覺比打工要強,最少是自由一些,不用被人管著,有能力就多賺一些,沒有能力就少賺一些,也沒有人會怪罪。當然,少賺一些,可能會被自己老婆說,因為這個年代是現實和殘酷的,如果錢賺得少,很多時候,就可能造成家庭危機。這也是很多人不敢去創業的原因,因為創業有風險,很多人承擔不起。更沒有創業的啟動資金。
  • 打工人,你還好嗎?
    實習生活遠沒有想像中豐富多彩,只是日復一日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雖然沒有了上學時期四人同行的熱鬧,但我卻沒覺得有多孤獨。大概是我知道異地的她們也和我一樣,正手忙腳亂地適應著「打工人」的生活。曾經說好的常聯繫,常見面,現在也只能在朋友圈分享最近的情況。因為生活,彼此所有的思念和牽掛都被埋在心底,不約而同地計劃著來年再聚。
  • 本科生講壇 | 良呈吉食創始人與你談創業
    本次講壇的主題是:良呈吉食創始人與你談創業。本次講壇邀請到了管理科學學院優秀畢業生吳東東作為主講人。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創業還是打工,只是一個選擇,沒有好壞和高低之分,並不是選擇打工就不能有卓越的貢獻,每個人情況不同我們要尊重。我就遇到一個哥們每月5萬左右的壓力,你說他一個月拿幾千和你創業,他家人怎麼辦?想打工,我們也歡迎,且工資絕不降薪,相反還會提薪,以期讓優秀的你沒有後顧之憂。2、每個人特長和性格截然不同,可能他不是你喜歡的類型,甚至是你討厭的角色,但可能他就是你的「可能性」。
  • 你之所以沒有成功,只是還未全力以赴
    在這裡,天天自習、挑燈夜戰看似很努力地學習,可以先暫定為「戰術上的勤奮」;努力認真學習的結果卻依舊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那就是戰略上的懶惰。大家都清楚的一點是,學習最好的人從來都不是一天到晚苦哈哈學習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的人——他們智商與情商皆高,往往懂得所謂努力並非流於表面;而那些貌似學習很刻苦的人,其實效率並不高。
  • 你以為我知道,其實我不知道
    因為他們的著眼點是輸出知識,問題只是個引子。如果這些知識能跟你的問題掛點鉤,無論你問什麼,他們都能把這些知識說給你聽。「你有僵固型思維」、「你是迴避型人格」、「你陷入了一種競爭性思維」……我以前也這樣。 可是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看這些問題的角度,就會有些不同。他會想:「你現在是這麼描述自己的狀況的,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一起進廠打工,為什麼就你面試沒過?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藍領人群從農村進入城市打工,但學歷不高經驗不足,成為進入職場的門檻,因此,大部分藍領將進廠作為第一選擇。
  • 管理者以為你知道,其實你毛都不知道的職場潛規則(三)
    管理者以為你知道其實你毛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