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什麼人喝什麼咖啡

2021-02-24 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



有的人喝咖啡是喝習慣的,早上固定喝一杯,一定要哪個品牌的,下午必須喝一杯,一定要哪種品類的,或是晚上喝一杯的非要哪個人親手衝泡的。這種日積月累,將咖啡因子與身體分子逐漸合而為一的生活模式,不管美其名為養身治病,或是不負責任的說是小小的習慣當作放縱,是形塑現代咖啡人最主流的第一道大門。



有的人喝咖啡是喝調節的,下午三點,為工作來上一小段中斷與休息,調整躁進的壓力與忙碌,試 著挪動讓靈感停滯的隱形牆,為劍拔弩張的對峙找個下臺階,為進一步發展的關係啟動了可能性。這杯打破僵局的咖啡,在英文被稱為coffee break真的好有道理。



有的人喝咖啡是喝陪伴的,清晨起床的咖啡香提神醒腦,也是昨晚愛意延伸的證明。午餐後的咖啡一杯接一杯怎麼也喝不完,是對於現實生活的逃避,也是助長兩人關係深化的正當性藉口,簡稱談戀愛。而晚餐後來一杯副餐咖啡,是對於個人生活習慣的正式宣告,這個時間點的啜飲,說明了你的睡眠品質與習慣,真正的陪伴者才有資格在此時此刻現身,絕對不是三天兩天,而是行之有年。



有的人喝咖啡是喝環境的,哪裡開新店就要去體驗體驗,或是自己私房藏了好幾個秘密基地,只與重要的人共享,更甚者因為喜愛這樣的氛圍上了癮,不得不自己也開一家咖啡店,許下咖啡達人的自我心願,若一切順遂也可當成終身職志,更可發展成連鎖企業。



你的老闆喝咖啡嗎?你看懂了他的性格嗎?你看清楚了他所帶領的企業文化嗎?他是賺咖啡的錢還是喝咖啡的人呢?你是應該提一個有關咖啡的企劃案,還是買一杯咖啡適時地奉上呢?你總是喝咖啡被他看到,還是總有機會與他一起喝咖啡呢?



見微知著。嗜咖啡如命的上班族焉能不學習哉。

作者簡介

胡至宜 Ive Hu

《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  聯合出版人

 

美國康乃狄克州州立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臺灣沛報國際有限公司(PPAPER International)創辦人,前身為臺灣知名的設計創意團隊。《PPAPER》、《PPAPER Business》、《PPAPER FASHION》、《PPAPER MAN》、《AANGEL》和《SHOP》雜誌發行人。並主導過英國創意團隊「TOMATO」的創意開發工作坊,與「明日博物館」(MUSEUM OF TOMORROW)等創意展覽。

 

曾經擔任 United-Asatsu、Leo Burnett、J.Walter Thompson 等國際廣告公司資深文案及副創意總監。作品多次出現在國際媒體上,並獲得如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IDN》、《Communication Arts》、《Graphis International》、《Prints》、《China Times》及《Lurzer's Archive》等國際性大獎。2015年成立全方位創意行銷集成顧問公司愛維至宜,並整沛報國際旗下的媒體內容,推出新世代數位媒體平臺PPAPER.NET。

 

兼具散文作家身份,出版過《椅子站起來》、《帶著獅子在沙漠行走》、《天使看報紙》、《愛情》、《十二星座男與女》、《胡至宜自選集》等作品。

相關連結:

【IVE】馬可的無用生活哲學

【IVE】管理者的三個不是

【IVE】5個icon組成的小宇宙

【IVE】名字與品牌

【IVE】從A點到B點


相關焦點

  • 左鄰右舍—喝酒喝茶喝咖啡的是什麼人
    我很好奇像圈子裡的那一票喝酒喝茶喝咖啡,什麼碳酸、軟飲、礦泉水都不放過的人該如何評斷他們?如何稱呼他們呢?我是真的不知道,不過看到一家小店,貌似店名就能解疑了吧——左鄰右舍。對,我們身邊更多的是這樣普通的人,像我們的左鄰右舍一樣,百態人生,百種滋味。
  • 為什麼大多數明星都喜歡喝「冰美式」咖啡?看完你們就知道了
    為什麼大多數明星都喜歡喝「冰美式」咖啡?看完你們就知道了工作時間一旦超過十個小時,大腦運轉的速度就會慢慢的降低,那麼最後就變得特別的疲倦和犯困。此時此刻很多人就會選擇一杯咖啡,喝了後短時間內精力變得特別的充足,所以說還是挺不錯的呢。不過,就有一些朋友發現,大多數明星都是很愛喝一種「冰美式」咖啡,這到底是為什麼?
  • 她在全國星巴克喝的抹茶拿鐵都有咖啡!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shot君正在吧裡做飲品,一位顧客將喝了一半的飲品端到我的面前非常生氣地說:「你們的抹茶拿鐵怎麼不含咖啡啊?」shot君注意到顧客臉上的表情和不耐煩的語氣,就急忙放下手裡做了一半的飲品去給顧客解釋。
  • 一間咖啡店開了15年會是什麼樣子?林東源——從咖啡冠軍到咖啡實驗室
    當一間咖啡店開了15年會是什麼樣子?GABEE.老闆-林東源從一個對咖啡完全陌生的初學者,到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店,和接連獲得咖啡大賽冠軍,直到現在仍然不斷地在創新、改變,也讓許多人看見咖啡產業的不同可能性。
  • 如何約你心儀公司的大佬喝咖啡——Informational interview
    Informational interview 就是約職場人喝咖啡很多剛出大學或者年輕職場人,對社交有些恐懼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做,今天就教手把手教大家5個步驟,實現成功的informational interview第一步:做好家庭作業。去領英或其他網站了解約見的職場人背景,所在的公司等等。
  • 咖啡的記憶
    小編:從什麼時候開始愛上的咖啡,為什麼把愛好當成一份職業在做,在這其中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小編:對於咖啡很多人的概念都只停留在如何去星巴克裝X,不會在乎咖啡的製作方法和品質。loli能否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如何判斷一杯咖啡的品質。
  • 星巴克員工爆能讓你天天免費喝他們的咖啡的辦法
    美國的一個網站的討論版上,有人提問「你遇見過的最糟糕的餐廳客人」,一位星巴克的員工Halsey說她在星巴克工作,有一位客人每天都來要一杯免費咖啡
  • 生活哪有什麼拼勁 全靠一杯咖啡續命!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拿鐵、瑪奇朵、卡布奇諾,這些意式花式咖啡幾乎是所有人對於咖啡最初的認知。他捧著那杯拿鐵,四處環顧,找了一張椅子坐下,杯子中拿鐵的味道醇厚,絲滑的口感是速溶咖啡沒有的,被速溶咖啡「荼毒」已久的味蕾,此時在舌尖集體狂歡,阿放第一次覺得喝咖啡不是為了提神,而是一種享受。」ps:故事取材於網絡「遇見新城  幸會幸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陪伴咖啡,跟好朋友一起創業是什麼感覺?
    你可曾想過跟好朋友一起創業是什麼感覺?
  • 如何給顧客描述咖啡中的風味
    尤其是當他們拿到一份菜單,上面對每款產品的超級詳細的描述時,往往會有點膽怯,因為當顧客不熟悉咖啡時,一定不會習慣去品味這些關於咖啡的風味描述。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自己品嘗到的是什麼,可能就是苦、酸、不好喝。
  • 讓一個純正的瑞典人告訴你什麼是「Fika」!
    說白了,「Fika」的含義就是喝咖啡,但「Fika」的內涵可不只一杯咖啡那麼簡單。「Fika」是一種社交行為,是生性安靜、不善社交的瑞典人最重要的社交活動,通過「Fika」,我們可以和朋友或同事閒聊,同時還能結交新朋友,尋找潛在的合作夥伴,在工作中拓展人脈。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第三波」咖啡瘋子?
    是「第三波」咖啡瘋子有什麼不好嗎?如今,精品咖啡已經席捲全世界,英國也不例外。
  • 淺焙者咖啡
    對咖啡有那麼一點點了解,也初步學習了手衝咖啡過程如同茶道,社交時可以裝裝B。老闆是個白白嫩嫩的小青年。也許開咖啡店的緣故氣質帶著文藝範。給人乾淨憨厚的感覺。其實在喝個紅酒當啤酒一樣的台州開家手衝咖啡店也需要一定的勇氣。也間接說明台州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慢慢在提高。畢竟以前破破爛爛椒江現在也是遍地高樓起,隨著城市的發展。我越發覺得城市沒有永久的市中心這句的意義。
  • 華為允許員工累了健身散步喝咖啡 任正非說「工作效率高才是目的」
    既然是責任結果考核,當員工工作累了,喝杯咖啡或者健健身、散散步,我們認為都是允許的。雖然我們減少過程管理,但如果結果不好的員工,有可能被淘汰。」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管理過程中的人性化程度有多高就越能說明這個企業發展的高度,而這一衡量標準的實現又直接取決於形式主義的減少和責任結果考核的提高,因為決定企業發展速度的是工作效率,而並非工作時長,所以無論是喝咖啡還是健身散步,無疑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藥。
  • 一個小匙品天下-咖啡品鑑師
    不是每家咖啡店的店主都是一個喜愛咖啡的人,但一旦喜歡上了,就不會再將就。
  • 【屈臣氏】請你喝杯咖啡領體驗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被鬧鐘叫醒的周一也許很多人有這種經歷為了多睡五分鐘,踩著點去上班而每天的地鐵,最擠的往往是八點一刻後的那幾列
  • 如何成為金光閃閃的咖啡調配師麥咖啡招【兼職】,工作幸福指數100%
    工作要求:1.熱愛咖啡文化,有很強的顧客滿意意識2.做服務行業,健康證是必須的,在麥咖啡工作滿一年後,第二年、第三年……的健康證費用是可以報銷的。3.女生需要165cm以上,男生要175cm以上。4.需要和顧客溝通比較多,也要足夠細心、溫柔、開朗。
  • 那些每天一杯咖啡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我有個在某時尚品牌工作的朋友,每天報告寫不停,經常加班到凌晨2點,每天上班都靠著咖啡維持精神。經常喝咖啡的她,最常和我們講的就是「今天沒喝咖啡,覺得整個人都不精神了」。相信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長期喝咖啡的人身上。突然一天不喝咖啡,就會出現頭疼、疲勞、焦慮和無法集中注意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
  • 外企的session到底是什麼會議?
    那session和meeting有什麼區別呢?在以上語境裡,session就是meeting,並沒有什麼區別,完全可以互換,在職場環境裡,大部分時候session只是meeting的另外一種說法,只不過是說meeting說太多了,就用session換個口味。
  • 雀巢咖啡走心廣告,真的太喜歡了!
    本文為文案君專欄合作出品 來源:廣告情報局(ID: haoad123) 合作作者:喝酸奶的仔仔  授權古人讚譽一些高潔人士假設你每天認識10個人並且以對這個人有印象為最低標準那麼當你80歲的時候如果你有幸擁有一兩個知己那麼你們的交匯簡直可以用奇蹟形容簡直就是哈雷彗星撞地球一般小的概率在你身上發生了雀巢咖啡的這支廣告就是抓住了一點在這個世界上你會認識很多很多人但最終你能夠保持聯繫的人真的是屈指可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