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式提問法(ORID)是一種嚴謹的、結構化的提問方式。按照客觀性問題、反映性問題、詮釋性問題、決定性問題的架構,從資料、外在情況(情境),到內心的反應和聯想,再到這二者對於自己的意義、重要性和價值的思考,最後到決定和下一步。如下圖:
客觀性問題,是來自事實和外在情境的,相對於我們小學時寫作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境(起因、經過、結果),包括資料、有關主題的「事實」和外在的現實狀況。所以,我們聽到的、看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都屬於客觀性問題。在團隊決策的會議中,客觀性問題是看起來簡單,卻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平時我們會發現:會議已經開了很久,而大家談論的內容,卻不是同一個話題。通過客觀性問題,就可以避免類似情況,確保所有參與者都清楚地了解所有信息和資料,聚焦於將要討論的主題。否則,會議的過程,可能就像盲人摸象一樣,無法達成共識。
客觀性問題的提問方式舉例:您看到了什麼東西?哪些字眼或語句引人注意?發生了什麼事情?
反映性問題,是關於感受、心情、情緒的氛圍、回憶或聯想的。這是內心對客觀性問題的資料產生的關聯。包括:1、情緒的反應;2、對某些事情或話語的感覺:生氣、興奮、 好奇、恐懼等等;3、與過去經驗的聯想。
反映性問題的提問方式舉例:什麼讓你感到驚訝?什麼讓你感到高興?這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詮釋性問題,是關於多層次的意義、目的、重要性、暗示「故事」和價值觀,思考各種可能/選擇。幫助團隊從資料中看到意義。例如:這件事對自己的重要性?
包括:1、意義、目的、信仰;2、焦點主題的重要性與價值;3、參與者生活中哪些故事被用做討論時的詮釋。
詮釋性問題的提問方式舉例:這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這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決定性問題是關於共識、具體實踐和行動的,通過決定性問題,讓這次談話或會議與未來產生關聯,從而避免只說不做。
包括:1、行動、辦法;2、決心、決定;3、新的了解和問題;4、行為轉變。
決定性問題的提問方式舉例:我們學到了什麼?回去後,我們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需要做出什麼決定?接下來的步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