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四崇拜

2021-02-22 仙蹤筆跡
      當今社會,有四崇拜:一拜攢錢櫃,二拜升官圖,三拜壽星老,四拜知名度。四崇拜的人生觀很是流行。人們追求的是舒適、美食、服飾、聲色,鄙棄的是貧窮、下賤、短壽、惡名。追求的到手了,鄙棄的丟掉了,便是大家的快樂人生了。反之,無舒適以養體,無美味以可口,無服飾以榮身,無聲色以快耳悅目,便覺得人生太痛苦了,愁得要死。然而,人們追求的那些享受品,非但無益於自身存活狀況,而且有害於人的天性正德。

      那些攢錢的富翁,吃苦搶快,發了大財不用在正道上,歪用邪用,與其說是顧惜自身,不如說是戕害自身。那些升官的貴人,夜以繼日地辦公,焦慮政績得失,弄得愁眉苦臉,也算顧惜自身?人一出娘胎,便擔驚受怕,背憂患包袱,活到壽星老,已經昏憒了,還有那麼多煩心傷神的事,如此活受罪,距離顧惜自身,豈不更遠了嗎?那些知名的烈士,天下楷模,人人讚揚,可惜犧牲了。流芳千古是好事呢還是壞事,讓人不明白。說是好事吧,命都保不住,又有哪點好。說是壞事吧,舍己活了人,難道也算壞?古人說:「忠言他不聽,懶得同他爭。」似乎也有道理。所以忠臣伍子胥諫吳王,強爭,結果賜死,還被肢解投江。他若不爭,怎會出名?出名好呢還是不好?提高知名度也是在顧惜自身嗎?

      當今社會,四崇拜的人所作所為及其所追求的,包括舒適、美味、服飾,聲色,亦即所謂快樂人生的享受品,不知道是否果然能讓人快樂。我曾觀察世人追求的快樂場合,看見他們一窩蜂撲上去,仿佛著魔,身不由己,非去不可。問他們:「快樂嗎?」他們答:「快樂啊!」我也跟著進去泡了一會兒,半點兒不覺得有快樂,也談不上有什麼不快樂,就是那麼一回事罷了。

      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能找到快樂嗎,還是找不到呢?我說能找到。在我看來,守靜無為就是真正的快樂。遺憾的是四崇拜的人一聞此言便要紛紛抗議:「苦得要命!」

      所以還得說:不貪世俗的快樂,乃有真正的快樂。不享世俗的榮譽,乃有真正的榮譽。

相關焦點

  • 社會,就是後媽!
    社會,不是親媽,它不會寵你,慣你,養你,事事依著你,處處慣著你,社會,就是後媽,它只會逼你,難你,累你,處處刁難你,時時傷害你。社會,會告訴你:眼淚沒用,委屈沒用,訴苦沒用,可憐更沒用!社會就是半點不留情,你不拼,就甭想贏!
  • 社會認同原理
    社會認同原理認為:人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通常會領先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人們樂於參考與自己相似個體的行為。
  • 【給社會新鮮人的建議】1
    每年七、八月間,總有許多的畢業生,投入社會的工作行列裡,幾近十萬的青年學子,都號稱為「社會新鮮人」。這一群社會新鮮人,當初在校的學費、生活,都由父母供應,學業方面,都由師長給予教導,無憂無慮,天之驕子,享受國家和社會的資源。但一到畢業,就要自食其力,在各種工作的門口徘徊,甚至於要面對職業的風雲險惡,也就沒有往日的愜意了。
  •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一、社會認知職業理論    社會認知職業理論,Social cognitive career
  • 未來的社會需要自由主義
    人類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大部分人需要什麼,人類社會就需要什麼,事實不是以某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 如何假裝上流社會
    否則,上流社會就失去了假裝的意義。這個目的往往通過盛大的晚宴或聚會實現,此乃一舉兩得,說明他們家有足夠大的地盤和足夠多的房間。除了上流社會,旁人很難消費得起。參加這樣的聚會,必須注意,不要隨意誇獎他們,這才是上流社會的風範。聚會的一切,應該理所當然地美麗而耀眼,這是毫無疑問的。就像劉強東先生的太太,在紐約的公寓舉辦晚宴,不需要旁人誇讚她美貌出眾、英文流利,因為這一切都天經地義。
  • 庫利:社會是我想像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搞清楚社會觀念和感覺是如何在個體的頭腦中成長起來的。從幼年時代開始,小孩就總是想要引起他人的關注,這種關注在很多時候是他人給予自我行為的回應。比如小孩撿了一塊石頭都會跟父母「炫耀」一下。庫利將這種需要稱作「sociability」,也就是希望從他人那裡獲得回應的需要。
  • 「進入社會」是enter the society嗎?
    把「我要說的話」用最直白的中文表述出來把直白的中文譯成最直白的英文檢查語法、句式是否符合目標語的形式我們在說「進入社會」時, 到底在說些什麼?「進入社會」具體怎麼翻譯,需要在具體語境中判斷。我們中文中有很多和「社會」搭配的表達,例如「了解社會」 「接觸社會」 「混社會」,然而這些搭配在英語中是不存在或者極少見的(例如touch the
  • [寶雞社會工作] 寶雞市百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計劃學員招募公告
    為進一步落實我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提升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品質,為社會工作領域培養儲備專業實務人才,進一步推進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本土化進程,在市民政局支持指導下開展寶雞市百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計劃項目。
  • 你這麼慘不是因為社會不公平.就是因為社會很公平,你才被淘汰的.
    守墓人說:「義務教育時候,他們課堂打鬧,瘋狂追星,糊弄作業。等到了考試的時候,他們抱怨老師出題太難,學業負擔重,偏心個別同學。認為這「不公平」。高中時候,他們混社會,看小說,每天琢磨誰好看,站在走廊搭訕,出了校門打架。等到了高考的時候,他們抱怨「應試教育」,咒罵高考制度。認為這「不公平」。
  • 倦怠社會——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和焦慮
    讀完,我越發覺得這個社會無聊、呆板又無趣,大概是書裡很多觀點比較現實悲觀,尤其最後一章。在提及倦怠社會之前,作者一直說,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功績社會,功績社會作為積極的社會,逐漸發展成一種「興奮劑社會」,倦怠感是其中一種孤獨的疲憊,造成了彼此孤立和疏離。
  • 名詞解釋丨社會交換理論
    一、 人際傳播中的符號互動理論符號互動論是由世紀年代美國社會哲學家米德的社會心理學說和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莫雷諾的心理戲劇理論衍生而來。二、 人際傳播中的社會交換理論在社會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理論中,唯獨社會交換理論是在符號互動理論傳統之外形成的。
  • 「取之於社會,反哺於社會」 ——「創青春·創富中國行」青年創業人物趙旭劍
    趙旭劍(右一)分享創業故事趙旭劍說,他創業的初衷,不僅僅是為了盈利,更是為了回報社會,回報家鄉。也正是這件事讓他意識到,他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還遠遠不夠,他希望可以通過這份事業在社會上貢獻更多自己的力量。據悉,2016年12月,趙旭劍在政府與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成立了遵義市播州區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任副會長一職,引領廣大農村青年投身社會實踐,助力脫貧攻堅。「取之於社會,反哺於社會。」他如是說。
  • 一句話總結你行走社會的經驗
    今日話題:一句話總結你行走社會的經驗?社會你橙哥為這個問題採訪了編輯部各位聰明伶俐的小編們。社會你粉哥說:「趁年輕,多去蹦。」社會你彼得哥說:「人生在世,要學會裝孫子。」社會你福克斯說:「春天春天悄悄過去,就沒了小秘密。」社會你多哥說:「有覺就要好好睡。」
  • 如何做一個社會邊緣人?
    社會上 99%的人,體面的身份都是「正兵」。正兵的意思,個個都有有頭有臉的職業,都有體面的工作,在「社會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原有體制的一份子。而這樣的人,是沒有可能「創業」的。至少是沒有可能,參與到「新經濟」的。你既沒有隨機應變的資源,也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你原本是一個成功的銷售經理。如果你突然轉行去做跨境電商了,那你以前的客戶關係怎麼辦?
  • 社會心理學 社會認同理論
    但是,關於這項實驗最為令人費解的一點在於這些孩子從偏袒自己這組中完全無法得到任何好處——看起來並沒有任何東西左右他們的決定。 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個很好的偏袒自己的群體的理由——一般來說這對你自己也是有利的。你通過保護像你一樣的其他人來保護自己。
  • 帶你了解什麼是社會交換理論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社會交換理論」,這個理論對社會交往中的報酬和代價進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夠給我們提供最多報酬的人是對我們吸引力最大的人。
  • 談判中的社會契約(共八篇)
    什麼是社會契約化的大智慧?那些選擇了短期收益的談判者,都是些什麼下場?為什麼忽略了社會契約的談判,總是毫無出路?在合同中咬文嚼字,到底有沒有用?「社會契約」的概念援引自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但在「談判思維」中,僅僅是它含義下一個非常小的範圍。盧梭這樣來描述它,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讓渡一部分的利益,才能和對方形成一個聯合體,使自己得到更好的保護。
  • M型社會,你在哪個位置?
    平時不捨得下手的大膽的去買買買…「金融大鱷」說:房子還款不用愁了…想買啥買啥,筷子都換象牙了,吃飯的碗最早怎麼也得是晚清的,眼鏡用的全是蔡司鏡片…想著都流口水…………回頭大家一盤算,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兩萬,上面的目標根本不夠,最多也就是多聚幾餐、多出去旅遊兩次、外出坐個頭等倉、酒店訂個五星級…-02-每月收入增加兩萬,現今社會
  • 原來上流社會是這樣生活的
    如果你認為上流社會的人都是被金錢奴役的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