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溝通總是出問題?

2021-02-23 職場修煉寶典

我發現有很多人在溝通的時候會出現問題,比如說:

為了說清楚1件事情,需要花費幾個小時。

或者已經說的很明白,對方卻理解的南轅北轍。

甚至有的情侶會因為溝通不暢而分手。

   ■  ■


那為什麼溝通這麼難?為什麼你說的話別人接收不了?針對這樣的情況,職場君發現出現溝通障礙的人一般有這幾種習慣:

1、習慣用自己的猜測代替對方的真實想法

大家好像都喜歡以「我以為你是這麼想的」 ,"我以為……"諸如此類的方式進行溝通,不去確定對方的真實想法。最後導致你所傳達的信息和她接收到的信息不同,從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進行溝通的時候,我們必須確認好對方是否已經明確的知道你所傳述的內容,還要確認他是否認可,是否有其他的意見,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溝通問題。

2、習慣刻意的迴避問題,甚至是僵硬的岔開話題

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朋友:每當你們聊到一些敏感話題的時候,他總會躲躲閃閃避之不談。

昨天,和一朋友聊天,他說他十分孤獨,我走心的安慰他並且給他灌了幾大段雞湯之後,他許久沒有反應,過了好一會給我回了一句,「不說這個了。說點別的吧。」說句實話,當時我是極其不舒服的。

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一開始就不要提起來。因為一旦話題選的不好,結果也只能自我逃避。

3、習慣於直來直去,張口就來不修邊幅

在人際交往中,那些說話喜歡直來直去的人無非就是兩種結果,一種是因為直接豪爽、說話大大咧咧而贏得很多人的喜歡,還會因此交到很多朋友。另一種則恰恰相反,因為說話口無遮攔,直接的令人討厭,會因此得罪不少人,也會極大的拉低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直接不等於攻擊,方式方法相當重要,適當的委婉會更加利於溝通。

4、習慣就事不論事,扯上舊事人生攻擊

在這一點上,部分老師和家長的發揮的著實淋漓盡致,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還會翻出孩子以前犯的錯誤來評判,甚至不惜脫口而出很多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

有的情侶吵架也喜歡在吵架的時候扯上舊事,那當時的你是怎樣的感受?心裡很不舒服吧?既然你自己都不喜歡,那就不要用在別人身上。

就算遇到負面的事情,到了已經要口頭教育對方的時候也要先穩定住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要扯上一些陳年往事和個人生活來抨擊對方,實事求是是最好的方式。千萬不要把溝通變成爭執,否則這場溝通會立馬不歡而散。

5、習慣於窺探別人的私生活和隱私

很多人都喜歡在茶餘飯後討論別人的私生活和隱私,當然,有的人願意分享自己的各種故事,那倒也無妨,但就怕別人本不想說,你卻咄咄逼人非要從別人口中套出話來,這種冒犯一旦產生必然無法挽回。

對於比較私人的話題,最好少談或不談。不隨意談論別人的隱私,不把別人的隱私當談資。

6、習慣於想在每場溝通中得到勝利的旗幟

溝通建立在雙方之間,雙方互訴衷腸表露心跡,這是一個互相傾訴,互相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就註定不會有絕對的輸贏,這只是一場溝通不是所謂的辯論。

當溝通產生一定的分歧時,就算不能認同也不要著急著去反駁。聽聽別人的觀點對你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何必那麼在意誰對誰錯呢?

職場君整理了幾個點,你可以這樣去改善你的溝通問題:

第一、 清晰的傳達你想表達的內容。在開口之前想清楚,你和對方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自己都不確定,那對方就更難知道你的意圖了。

第二、 很多人喜歡在表達的時候喜歡錦上添花,這樣只會讓對方在接收信息的時候收到比不要的幹擾,你要做的是除去不必要的信息,能用一句話表達的就不要用2句話來表達。

第三、 具體的跟對方描述事情,但是只說有必須要的細節和重點。

第四、 要有邏輯性,要圍繞你想闡述的主題進行衍生,但是所有的點都要能夠連接起來。

第五、 完整的表達,除了告訴他事情的背景,還需要告訴對方去做什麼?

第六、 態度要真誠,謙虛,不要暗藏否認。

互動話題:讓你最崩潰的一次溝通是什麼?大家可以在文章底部的留言區留言,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今晚我們將會在微信群裡進行溝通能力的測試,如果你有興趣想參與,可以關注公眾號,並加入我們的夥伴圈,與更多朋友一起交流,一起進步。或許這周,你就可以跟新認識的朋友一起喝喝咖啡,共進早餐,或許你還可以發展一段羅曼蒂克的戀情


背景音樂:鈴木重子 (Shigeko Suzuki) - 午後細雨   G.E.M. 鄧紫棋 - 後會無期。點右下角「留言」進行留言,期待你的分享

相關焦點

  • 一條說話公式,解決你90%溝通問題
    你是否聽過一位領導,對下屬說:「你一天到晚遲到,還想不想幹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語言的暴力,如指責、嘲笑、否定、說教、貼標籤,無所不在。如果你曾被語言所傷,如果你也曾因不慎言語,傷害過自己的孩子和下屬,如果你的表達總是讓別人聽不進去……我們建議你一定要好好閱讀本文。
  • 【夜讀】你為什麼總是牴觸與排斥?
    說這兩個例子,不是為了嘲笑別人的無知與無能,因為這種情況,或多或少都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對家人不滿意,我們會牴觸;對領導不滿意,我們會牴觸;對長輩不滿意,我們也會牴觸;對你人生中經歷的所有不順心、看不慣,都會牴觸。正是這種處處牴觸的心態,攪動了我們本該安靜的心,讓我們的生活痛苦不堪,讓我們的工作舉步維艱。  一路走來,一路牴觸,難道你真的很爽嗎?當然不爽!
  • 為什麼你總是3分鐘熱度?
    龐門正道(artman_design)獨家文字,轉載請署名作者:阿門今天在群裡,一個女生說自己做事總是3分鐘熱點。
  • 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吧?
    1962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博士(Dr.Thomas Gordon)開創了這個方法,並且靠它連續三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被人們稱為「溝通之父」。這套方法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怎麼聽別人說,怎麼表達出來,衝突發生時該怎麼辦。溝通是雙向的,雙向的,雙向的!
  • 如何問出開放式的問題?
    開放式的問題,指的是,如果你問出去以後,對方回答的不僅僅是「yes" or "no". 對方回答的是各種可能的答案。通常,以五個W和一個H問出來的,就是開放式的問題。這五個W 和一個H , 就是 when, where, who, why, what. 一個H 就是 how.         其中這個why 要特別注意。
  • 為什麼你總是在原地踏步?你需要了解「紅桃皇后」競爭理論
    困難是市場給所有企業出的一道「考題」,能考高分的只有少數企業。為什麼很多企業,明明已經拼盡全力,還只得到一個原地踏步的狀態呢?今天,我先給你講一個《愛麗絲奇遇記》的故事。然後分享故事背後的經典理論,叫做——「紅桃皇后」競爭理論。
  • 你的外貿郵件為什麼總是寫不好?
    先來看看她當時的問題:毅冰老師你好,我覺得你寫的郵件真的很好,很接近英美人的思維。我知道不是所有人一開始就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的,需要慢慢的積累和沉澱的。我自認為寫郵件還是可以的,但是看了最近的課程,還是覺得自己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 為什麼蠢貨總是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
    光這樣說,你可能還不好理解,我說「道德賊」,你可能就秒懂了。至於為什麼要裝道德的X,其實也好理解。因為道德是沒有標準的,裝起來不容易露餡,裝道德的X沒有啥技術含量,嘴巴一張就是「善良」、就是「好人」,多簡單。你要他裝法律的X,有點難度,白紙黑字寫著,違法不違法,需要拿證據,他心裡就沒底。
  • 為什麼你總是沒時間?打破時間錯覺的秘密,4招抓住屬於你的時間
    為什麼你總是遲到,總是加班,總是安排的工作完成不了?真的是你的時間不夠嗎?還是因為你的事情太多,能力不行?
  • 為什麼成功的總是「邊緣人」
    許多時候,偉大總是來自於邊緣人物,他們所代表的不屈意志與行動,恰恰是誕生新事物的起點。那麼為什麼成功的總是這些邊緣人?「邊緣人」的視角好的想法往往是邊緣人想出來的,因為他們從來不在任何一個既定的「圈子」內。所以當視角由外向內投射,往往能照見內部精英看不見的地方。
  • 窮困潦倒的中年人,為什麼你總是在瞎忙?
    在現實生活中,中年人總是因為產生焦慮,比如接觸太多信息而不知所措,因產生過多欲望而痛苦不堪,又因為能力不足而禿頭。可以說無論是在順境或是逆境之中,總是不得安生。這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大部分中年人都在中年危機中無法掙脫,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讓自己的忙碌變得有意義和價值,從而完美避開了中年危機。
  • 你真的懂得怎麼跟獵頭溝通嗎?
    想找工作,海投簡歷太費神,想找獵頭簡單高效找工作;可是為什麼總是溝通完了無下文?為什麼總覺得獵頭不懂我?
  •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人際關係與溝通兩者的關係十分的微妙,總是相輔相成,這也就是說只有好的溝通才會有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與溝通的技巧是我們在行事時候的重要武器,只要擁有了好的技巧在人際關係與溝通上面就不會遇到太大的問題,他可以幫助我迅速的解決問題,總是能夠幫助我們順利的度過難關。讓我們能夠在一個和諧友好的氛圍下上班工作。
  • 為什麼成功的總是「邊緣人」
    為什麼成功的總是「邊緣人」原文 by Paul Graham翻譯 by 小石几年前,我和朋友特雷弗來到誕生蘋果那間簡陋的車庫時,我真的無法想像:賈伯斯和沃茲尼亞克在一個車庫裡,要付出怎樣的艱辛,才能獲得創業的成功。我想「他們當時肯定都被凍僵了!」在矽谷,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在車庫誕生。
  • 為什麼在日企面試時,第一個問題總是「自我介紹」?
    因此,面試官問這個面試問題的目的,一是希望能藉此快速地了解求職者,二是觀察求職者的表達能力及邏輯思考能力。因此,求職者自我介紹的終極目標,就是「短時間內讓面試官有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請不要再講出以下NG片段:大家好!
  • 不靠譜的人,為什麼總是習慣「三心二意」
    作者周嶺也提出一招就能解決問題,那就是:讓感受回歸行動。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總喜歡三心二意從小我們就知道「小貓釣魚」,一會去捉蝴蝶,一會去捉蜻蜓,反正總是無法做到專注和專心。這些道理我們從小就懂得,但依舊還是過不好人生,比如現代人也會犯這些「毛病」:這就是典型的不靠譜,也是習慣性「三心二意」,俗稱開小差和分心。
  • 撕紙-溝通遊戲
    活動目的:為了說明我們在平時的溝通過程中,經常使用單向的溝通方式,結果聽者總是見仁見智,如果每個人只按照自己的理解來執行,通常都會出現很大的差異。但使用了雙向溝通之後,又會怎樣呢----差異依然存在,雖然有改善但增加了溝通過程的繁雜性。所以什麼方法是最好的?這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作為溝通的最佳方式,要根據不同的場合及環境而定。操作程序:第一步1.給每位學員發一張廢紙。
  • 四種不健康溝通模式,你中招了嗎?
    今天給大家普及4種最常見的不健康溝通行為,如果你中招了,願你儘早繞道。聽音頻,解放你的眼睛~指責型——常見話術,「都是因為你,都是你的錯」這類型人在發生爭執時,習慣指責別人。他們不接受任何人的解釋和分析,只考慮自己的感受,認為一切都是對方的錯。他們的慣用語是「你到底想要我怎樣?」,「你為什麼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 你不是沒有重點,你是沒有結構:如何有效分析問題?
    大家問了一個問題:面對那麼多錯綜複雜的問題,你們如何抽絲剝繭地分析?對方回答:七步分析法。定義問題、分解問題、問題排序、分析計劃、關鍵分析、歸納建議、交流溝通。大家又問:這七步大多數人都知道。但為什麼做得總是不夠好,哪裡出了問題?對方又回答:因為沒有結構化的思考和表達框架。
  • 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
    為什麼醫患矛盾不斷激化,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我想,不了解或者不認可特魯多醫生的至理名言,也算一個不大不小的因素吧!溝通的幾種境界「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不僅適用於醫學,更是溝通的幾種境界。很多醫生都試圖去真正「治癒」病人,但百分百的「治癒」從概率上講,終究是不現實的。這時候溝通就至關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