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理萬機的牛人是怎麼做到有條不紊的?

2021-02-15 景辰

上個月有篇文章提到時間顆粒度,講到了王健林15分鐘的時間顆粒度以及比爾蓋茨5分鐘的時間顆粒度,最近有讀者在後臺提問,說是他將自己的時間顆粒度定為了1小時,但是依然感覺手忙腳亂,同時對於那些日理萬機的牛人能做到有條不紊又很費解,想要了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確實,我們可以發現,大到各國首腦,下至公司高管,似乎每個日理萬機的牛人都可以做到有條不紊,比如國家首腦可能一天要飛過三個國家,參加四場會議,空閒還要批覆國內緊急事務;比如公司高管,每天要管理幾十個項目進度,和若干項目經理溝通事項,他們為什麼能夠在日理萬機中做到有條不紊呢?

其實歸根結底是靠框架思維。

如果沒有框架思維,那麼你的生命將每天都充滿了灰暗,你的日常安排將無限被動,你的時間被各種事情擠佔,忙完一整天卻發現似乎什麼也沒做好。

可以說,我們身邊90%以上的人,工作都是沒有效率的,他們看著很忙,但是卻像機器一樣,只是被動被推著往前進,而不是主動前進,到頭來可不就是收效甚微嗎?

我們很多讀者工作很清閒,每天到了公司,打開手機或者電腦,不留神進了微博,順著新聞和話題,一條一條跟下去,偶爾還要和身邊的同事八卦幾句,一不留神,到中午了;晚上到家,往床上一趟,手機打開朋友圈或者是抖音、快手,一條一條刷下去,不知不覺,幾個小時過去了,一看時間,深夜了,什麼也沒幹……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浪費下去了,但是每天的懊悔只是昨天的重複。

如果想要和那些日理萬機的牛人一樣,也能每天過的有條不紊,那麼,你需要學會框架思維了。

學會框架思維,你不論是處理日常工作,還是寫文章演講、搞管理,都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什麼是框架思維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你決定要去動手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實這件事情理論上應該已經結束了。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應該對這件事情有足夠的認識、分析和規劃,並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做好了規劃,並願意根據規劃來有條不紊的開展下一步的計劃。

有了這種框架思維,你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簡單來講,框架思維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理清標準

確認原則

制定步驟

什麼叫理清標準呢,就是在你準備做一件事之前,要搞清楚標準。

比如你要準備一個會議發言。

首先你要明確這次發言的標準是什麼,你是作為什麼身份來進行發言,發言時長要控制在多長時間,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全部都要細化下來。

其次你要確認原則,有哪些是必須要說的,有哪些是可說可不說的,有哪些是一定不能說的,在此基礎上,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最後是確定步驟,你要制定出可行的流程步驟,什麼時間搜集素材、什麼時間寫稿子大綱、什麼時間完稿、什麼時間念幾遍熟悉內容,這些都是要做步驟規劃的。

以上三點做完之後,那麼你就可以完全根據這個步驟來進行了,保證一切是順風順水的,即使中途有事情插進來,你也可以根據之前的計劃,看突發事件要排在哪件事之前,而後耽誤的時間,又該如何彌補回來。

這樣,你也可以做到日理萬機有條不紊了。

具體到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上來,每天早晨我們可以先想好今天一定要完成的任務有哪些,在手機記事本上一一羅列,並根據標準和原則來制定出具體的步驟,隨後按照優先級,去一項一項完成即可,當遇到那種突發事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遊刃有餘,等所有事項處理完成,我們就可以放鬆了,制定一些學習或者休閒娛樂的項目即可。

一切都要靠我們自己,不能過度依賴別人的催促,如果我們都不能自我驅動,那麼我們自己的成長就會成為大問題了。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思維的差異問題。

試想一下,我們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是體格嗎?是身高嗎?是外貌嗎?

都不是,是思維。

思維的不同決定了我們所處層次的不同。

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種丁元英多處談到的根深蒂固的「靠」的意識: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靠什麼都行,就是千萬別靠自己。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經歷決定事業,思維決定命運。

只有靠自己了,把自己信奉的最高東西都打破了,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維。

今天在讀者群有一個討論很有意思,問題是這樣的:如果在寺院裡面對菩薩,你不知道該求點啥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是你,你該怎麼辦?

我的答案是:你何不試試問問菩薩,有什麼你可以幫助菩薩的呢?

既然你面對菩薩已經是無所求了,那麼為什麼不試試看,自己是否可以幫助菩薩做點什麼呢?

你想啊,當你能為菩薩做點什麼的時候,那將是何等的臥槽。

如果你真的能為菩薩做點什麼,你想想看,菩薩都得欠你一人情,你的層次是不是就上去了?

當然,這裡只是比喻,在生活中,你可以把菩薩換做是層次比你高的牛人、大哥、領導,見到這些人不要死氣白列的上去一通打招呼:各位大佬,有機會一定要提攜一下小弟。

如果你是大佬,你會正眼瞧一下這種人嗎?

換一種思維,如果你給大佬說,我是做什麼什麼的,在這個領域小有心得,如果您在這個領域有需要的時候,言語一聲,小弟一定盡心竭力。

如果你是大佬,是不是也會對這種人另眼相看?

這也是一種框架思維,是如何規劃自己人生的框架思維。

所以說,框架思維是將會改變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思維,還有很多心得價值巨大,就不在這裡公開發表了。

為什麼?

因為沒有一招制百敵的可能,每一個想法即辦法,猶如絕招,不可輕發,輕發之法不傷人即傷己,不能互利便是無德。

平白無故的分享絕招,害人害己。

比如如果你是公司老闆,突然有個人過來給你建議,你公司哪裡做的不好,你公司應該怎麼樣怎麼樣。你要是真的直接聽信他的話,那就必然是害人害己,什麼叫害己?對方身份不明,針對你公司的了解不深,對公司發展戰略也不如你多,那麼你聽了他的建議貿然去做了,就是害己。

你這麼做了之後,發現確實不對,在心裡否定了這個提建議的人,以後再遇到這個人就會滿腹牢騷,所以,貿然提建議就是害人害己。

所以針對框架思維,我只提供一個框架,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想要和我討論,歡迎加我微信,針對具體問題深入溝通,我的微信:97674798,最近加的好友很多,好友數量差不多要到上限了,先到先得吧,隨緣。

自2019年1月1日起,景辰(iJingChen)開啟日更模式,文章有償閱讀。價格為1元-256元/篇,收費只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付費全憑自願,不做強求。所有讀者的讚賞付費,景辰會通過壹基金兒童關懷與發展項目或者支付寶的成美慈善基金會等,在每月月底時候將上月讚賞捐贈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資助他們讀書,屆時會公布捐款發票,向各位讀者匯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期待各位的善心和參與,讚賞評論點讚轉發都是善心,感謝您的支持。

景辰:1991年的山東人,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大數據方向畢業,金融大數據在讀,曾在阿里巴巴做數據工程師,也曾在某公司做總裁助理,還曾創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單筆項目額過千萬,現為中科院旗下某基金合伙人,業餘喜歡讀書寫字,專注於網際網路科技、金融經濟等領域,景行行止,可摘星辰,個人微信:97674798,歡迎交流。

相關焦點

  • 13【總結】日理萬機的流程
    熟練掌握這三個流程,就可以迅速擺脫事物纏身的狀況,達到日理萬機的境界。第1步收集。當我們事情做不完的時候,我們就會焦慮,記不住重點就不能夠活在當下做事。我們在做時間管理的時候,首先要把一切事物趕出來大腦,把大腦清空,把腦子裡關注的事情寫下來。第2步排程。我們按照輕重緩急,把他們分類,特定時間和日期的事件,就把它寫在日曆上面。有截止日的事件要列出清單來管理。
  • 我研究了100多位牛人,終於總結出一個牛人公式
    這個公式比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簡單化的公式來說,要複雜一些。這裡的「專家」,可不是網上那些胡說八道的「磚家」,而是各領域的牛人。 刻意訓練,是掌握方法;1萬小時,就是付出努力。這個時間,約等於10年(不算吃飯、休息等)。 這裡有一個關鍵,牛人瘋狂地學習和工作,不是被逼的,而是主動選擇。
  • 軟文營銷牛人七天最強速成攻略
    這些人就是靠著軟文營銷,要麼迅速打開了市場,要麼提升了巨大的名氣,要麼讓產品的下載量飆升。當然,這些都是非常極端和稀少的案例,他們之所以僅靠軟文就能取得成功,一是有天賦和資源,二是前期是做了很多的積累的。
  • 牛人是如何在網上賺錢的?
    在網上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牛人,我在網絡創業的初期跟很多的小白一樣,崇拜這個大神那個大咖,後來慢慢的關注的時候長了,把這些牛人大咖研究透了之後就會發現
  • 華研牛人訪 黃綠紅紫:我們為什麼創業
    今天做客華研牛人訪的就是來自物理學院的研創主席黃綠紅紫,一個從名字到生活都五顏六色的女子。什麼,黃綠紅紫?你在逗我呢...別急別急,且聽小研慢慢道來 學姐,咳咳那啥...嗯...你的真名是叫黃綠紅紫嗎?是的,百分之百純真!有身份證作證。
  • 智哥異見 為什麼那些人的勵志故事,對普通人不起作用?
    為什麼牛人的成功故事,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積極的影響?為什麼我們對這些成就都無動於衷?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的懶癌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其實對於馬雲、俞敏洪、扎克伯格等這些人的勵志故事太多了,試問一句誰又會把自己和他們相比?一句話:牛X是你的事,和我們並沒有關係。大家通常是看過後有著三分鐘的熱血沸騰,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做個卓越的牛人】06-天天做個向上思考的人, 最牛!
    很多人都認為,性格決定命運,但更確切來說,人的思維決定他的一生, 你怎麼想,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他個人認知變現的過程
  • 那些給別人發微信,喜歡加標點符號的人,背後卻隱藏著大秘密
    導語:給別人發微信,總喜歡加標點符號,短短幾句話道出了所有人的秘密這讓我不由得想起小時候上學時,總聽到老師說的一句話:「話與話之間一定得加標點,不然別人怎麼換氣啊
  • 看了這麼多致富經卻依然沒賺錢,創業者必備3要素你做到了嗎?
    可是創業成功的原因,也就是那些簡單的道理,關鍵是你是否能真的做到!今天我們從三位主人公的身上來分析一下他們成功的原因。「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儘管這些話我們經常聽,但是真到了自己做事的時候,常常會急功近利。尤其是創業的時候,小的項目看不上,大的項目又沒有那麼多本金。其實很多在商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從小事開始做起的。
  • 就是你能將這兩件事做到極致!
    因為你要脫離日常的舒適圈,讓自己遠離懶散,遠離放縱,不斷的自我約束,有條不紊的生活。 這種改變,無疑是痛苦的。 比如一個喜歡熬夜看劇的人,你讓他早睡早起;比如一個喜歡喝酒的人,你讓他以茶代酒;比如一個不愛活動的人,你讓他堅持鍛鍊。
  • 且看銷售牛人如何拉近客戶關係
    今天公司請個保險界的牛人來公司給我們做技巧培訓,那女的上來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誇誇我好不,你們可以隨便誇。」起初,沒人出聲,在她的再次要求下,同事們就開始都踴躍發言,有說她的聲音好聽,有說她的說話像客戶,有說她說話像自己的媽媽...大家鬨笑一堂。    氣氛緊接著就緩和了,不像剛開始時候那麼壓抑。
  • 怎麼結識比自己厲害的人並成為朋友 | 小馬宋
    6、在這個社交連接極其方便的時代,付費見面是個快捷高效的方法,我曾經在「在行」付費約見了10位以上的牛人。7、如果你不想付費,要找到或者製造一個「鉤子」,能促成第一次接觸,這個鉤子就是對方正在需要的一件事。比如這次我在深圳的營銷課信息發出來後,就有人在微博上私信我,他是一個PPT設計師,願意免費為我排版PPT,這就是一個鉤子,我們進行了溝通。
  • 搵工奧義 - 寫給那些想畢業後留港工作的新生 求職香港
    再次強調,這篇分享適合那些有強烈意願在畢業後留港就業的同學看,希望你們能夠儘早準備!一般來說,香港大公司的招聘開放時間在10-12月。沒錯,就是在你們剛到香港,屁股還沒坐熱,還在適應學習,生活環境的時候,那些厲害牛B的大公司就已經開始一年一度的freshgraduate招聘。
  • 牛人/成甲
    這次連線,綜合了200多條提問,主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問:思維模型很重要,怎麼讓很小的孩子學會用思維模型進行思考問題。第二問:在工作當中去培養自己的多元化思維模型,讓自己有一些突破點。第三問:退休的老年人怎麼提升自己?第一問:思維模型很重要,怎麼讓很小的孩子學會用思維模型進行思考問題。
  • 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常見的情形,既知道≠做到,它們之間有個巨大的鴻溝會導致知道了卻做不到。       首先得搞清楚,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鴻溝是啥?然後想辦法解決它。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都知道堅持鍛鍊身體好: 有一組人A總是堅持不下去,原因多種多樣,大部分人總結就是沒法克服惰性,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