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讀個MBA再創業?

2021-02-19 管理晨讀


到底要不要讀個MBA再創業?

加裡·維納查克(Gary Vaynerchuk)《矽谷創投課》

你好,我是來自美國的加裡·維納查克 (Gary Vaynerchuk),現在是Facebook的獨立董事,Twitter、Snapchat的投資人,是「維納媒體」的創始人和總裁,也是Youtube線上商業欄目「聽聽加裡怎麼說」(#AskGaryvee)的主持人。

關於「到底要不要讀個MBA再創業?」這個問題,就我目前的經驗來說,它的答案可能會讓你覺得我不看好現有的教育體系。你會覺得我在其中看不到任何價值,因為我是個壞學生,是一個F等的學生,然而卻受邀去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高校去做演講,這真是令人稱心如意的諷刺事件呢。

學校從來就不對我的胃口。這話從一個移民,尤其是一個猶太移民的口中說出是不尋常的,按傳統,教育是我的同胞(也是大部分人)衝出貧民區的武器,但是我讀書糟透了。我指的不是拿B和C,間或有D冒出它醜陋的腦袋,而是長年累月、驚世駭俗地一直拿D和F,沒耐心、沒興趣學習書本裡的東西,書本不是我學習成功要訣的地方。

作為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我大部分時間與成功企業家或專業人士在一起,在現代商界,有些人教育水平和成就幾乎沒有關聯,這讓我挺激動。

我從來不會說,一流大學的教育經歷對高收入沒有幫助,我不會這樣無知和誤導別人。而且有幾千種工作都需要學歷作為敲門磚,但我充分而堅定地相信,在當今快速激烈的商務市場面前,美國高校系統已經失去了它的價值點。高校助學貸款的債務結構並不合理,會讓年輕人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當你還是其中一分子的時候,我卻覺得,我們應該開始討論高校文憑是否對任何人都適用的問題了。

這種討論很難開展,因為美國的大學夢已經根深蒂固。即使是孩子們,也在心底深處明白,如果他們不去學校,父母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在成長過程中都對有種觀念耳熟能詳:沒有大學文憑,向社會上層發展或找一份好工作,都是痴心妄想,他們害怕自己的後代會因為缺少文憑而發展受限,沒有認識到商業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

還有一些時候,孩子們繼承了祖母的經商天分,卻不像他們思想傳統的父母,這時父母對如何引導孩子全然不知所措。

最讓我鄙視的是,父母常常把自己的面子和孩子們的成就聯繫在一起。他們強迫孩子進入不完善的教育系統,並為此債臺高築,只為了拿到那個正當的標籤。這樣做是可恥的。

我希望每個反抗這種做法的人都能讀到這章文字,找到打破藩籬、跟隨自己內心的勇氣。

我是個徹頭徹尾的企業家,但我沒興趣讓任何一個孩子繼承父業。如果他們選擇更為傳統的方向,我會支持他們。但是說真的,在我的孩子們上大學之前,優質的自由教育資源會出現在網絡上。我們的孩子們會成為如此追捧大學的最後一代人。

如果你夠幸運,可以僅僅為了獲取經驗、創造人脈、開闊視野和理念而花大價錢去上大學,那您請便!不過,如今你也可以去找人脈營造公司,或通過旅遊開拓自己的視野。你為什麼要借債去完成這些目標呢?這些債務甚至不能通過宣告破產而免除。你甚至還能同時賺到錢呢!

整個市場在飛速發展,即使是出色的企業家,也要努力才能趕上節奏。在你畢業的一個月內,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社交媒體平臺、一個新的手機應用軟體、一種前所未有的商業渠道。要掌握這些新事物,你只能利用勤奮、前瞻性、出色的直覺、時間和耐心。除了生活這所大學,任何地方都不能教會你這些東西。

文章摘自:【】加裡·維納查克 《矽谷創投課》


網際網路時代淘金指南

】加裡·維納查克 

(Gary Vaynerchuk)著

每天清晨的精品讀物

相關焦點

  • 到底要不要辭職創業? | 創業這點事兒25
    可是,現在她很糾結,問我,"毅菲,我到底要不要全職出來創業?"我問了她幾個問題,我:"自己做跟給別人打工對於你來說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她:"自己的畫畫訓練營開出來有很多學員的反饋,讓我有巨大的滿足感。"
  • | MBA面試
    在收到面試通知後14天內要完成面試。官網必看https://www.chicagobooth.edu/mba/full-time/admissions/how-to-apply誰來面試?官網必看https://www.johnson.cornell.edu/programs/full-time-mba/admissions/mba-application-guide/誰來面試?
  • | MBA Round2面試
    Kellogg發放面試也是rolling basis,第二輪提交的同學已經陸續收到了面試通知,在收到面試通知後14天內要完成面試。官網必看https://www.chicagobooth.edu/mba/full-time/admissions/how-to-apply誰來面試?
  • 讀不讀大學真的沒影響嗎?
    不讀大學,而能成功的人,你用個比較大局觀的眼光去分析,你就會發現,大部份都是「創業者」(包括其它的特殊技藝職能的師匠,也包括運動員一類)。除非你真心創業,而且,一下子就能衝破界限,到達成功的彼岸,不然,若是要像如同常人一般在社會「謀職求生」,去「找工作」,找個「願意用你」的單位,相信我,「讀不讀大學」,有沒有「那張文憑」,是一件極重要的事。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跳出這個舒適圈你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 你這個中年創業狗,到底圖什麼?
    本文已獲授權轉載,原標題《那些中年創業狗,到底圖什麼?》暑期中的周末,陽光裡透著一絲慵懶。涼風勾了魂似地,用湛藍的天空下面吹亂了心。休假,是夏天下達的命令。然而創業狗,是沒有假期的。夏天的命令,他們忍痛當作耳旁風。
  • PPT動畫到底要不要學?這4個問題你一定要注意
    其實自己給自己立了個小目標,每周儘量推文3篇原創。從寫下這篇推文的時候,我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了。但是寫好都快9點了!希望不太晚!可能這一期沒有PPT相關的教程或者乾貨,但是我想講講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學習PPT的時候都會遇到過的一個思維。
  • 內推時要寫走心的第三人稱自我介紹,到底是個啥?
    有些人還會說要「走心「的自我介紹。很多小夥伴看到這個東西都不知道這個該怎麼寫,就把簡歷幾句話簡單敘述一遍,或者把career fair的自我介紹第一人稱改成第三人稱就發過去了。到底這個東西是個什麼?啥叫走心?該怎麼寫好呢?我到底在寫什麼?其實這是一個在大部分公司內推系統裡申請時需要填的一個空。
  • 案例分析| 面試後,到底要不要向HR詢問面試結果?
    所以他很糾結到底要不要跟HR聯繫一下,諮詢一下面試結果.有人覺得可以問,如果不合適,自己也好另作打算;有人覺得唐突詢問不好,這會影響打擾到HR的工作。具體分析:面試後,到底該不該詢問面試結果?可能出於各種考慮,有人會去詢問,有人選擇靜待結果。
  •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在職讀MBA,來一場人生突圍!
    研究生比本科及以下學歷的人擁有更多再學習和到更高的平臺,去接觸更上層次的人,開闊視野的機會。那些沒能力讀研的人,當然不願意看見你可以讀MBA。他們自己不適合走到上層,就反過來攻擊它……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你一定要理解,世上,唯有知識和眼界才能讓人更寬容,缺乏這兩者,自然不能寬容,比他優秀的你。不懂統計學且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挺喜歡持有這種觀點.
  • 工作感到厭煩了,到底要不要換?
    經常會有人來諮詢畢老師,我現在的工作沒發展前途、我現在的工作工資太少了等等,問要不要換?心裡想換,但內心總會糾結一下,更多是擔心下一份工作萬一還不如現在的這份工作怎麼辦?其實,我們工作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工作要不要換,值不值得做下去,工資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但也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 一位臺灣創業者的大陸MBA之旅
    宋朝陽畢業於從臺灣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畢業進入臺灣富士康,從高級研發工程師到研發經理、再到工程處長,「鄰居家的小孩」的生活軌跡相當正常。或許是骨子的不安分,他被朋友說動,一腔豪情來到內地創業,並且選擇上海交大安泰讀了在職MBA,創業一路艱辛,起起伏伏,暫停了業務,再次回大公司轉行做起戰略諮詢。豐富的經歷讓宋朝陽非常健談,他樂於分享,敢於面對。
  • 創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2012 年的時候,第一次讀到 Paul Graham 的 「startup=growth」這篇文章並做了一下翻譯,當時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如今再讀此文,這樣的感覺仍然非常強烈。雖然這一兩年來,大家都在談要回到商業的本質:賺錢。但創業的本質,我認為還是如 Paul Graham 所說:增長。
  • 讀一讀Shoe Dog
    他在創業過程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跑步只是一項很小眾的運動,美國人對運動鞋的需求也不像今天那麼高。為了打開市場,作者只能一開始挨個向跑步愛好者推銷,然後逐步打開市場。公司的運作資金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那時候還沒有VC的概念,企業要融資只能向傳統銀行借錢,但銀行家們並不看好公司這種高速增長現金流吃緊的模式,這導致他們一直很難借到錢。就連日本的運動鞋供應商也經常問題不斷。
  • 為什麼要讀PHD?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要讀PHD,意義何在?」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如凡夫俗子般的我一樣,看到問題第一反應的答案是為了拿到博士學位,片刻後為自己的庸俗著實心寒了一番,來看看在讀博士生是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的。1.讀一個PHD可以給你更多的時間反思總結,深度挖掘你當 初畢業時遺留的所有問題。
  • 實習 | 到底為什麼要實習?
    「我到底為什麼要實習」 說實話,從小我就沒有太多主見,很多事情都沒有經過獨立思考,就隨著大流做了。來到UNNC後,我開始想要努力改掉這個臭毛病。在順利經過了考證、學二外兩場選擇浪潮後,我又開始經歷第三場浪潮:實習。 UNNC的暑假很長,從5月底到9月初。
  • 小書也值得讀一讀
    有別於市場上勵志類、投資類暢銷書,草根創業人士的書也很有意思,比如這本《輕創業》(作者施有朋),非常適合想開闢第二職業或初創業的人讀一讀,草根創業人士用他們的實踐經歷告訴你如何選擇輕資本、小規模、低風險的輕創業方法,實現從0到1的轉化,快速實現創業夢。早上,瀏覽微博,看到一位博主說「有了網際網路之後,懷才不遇的比例直線下滑」。深以為然。
  • 【創業經】90後海歸創業團隊 5個月公司估值破千萬
    央視財經(《創業英雄匯》)近期在CCTV2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創業英雄匯》節目中,出現了一個90後的「找酒吧APP」創業團隊,節目現場就獲得了700多萬元的人民幣意向投資,這意味著這家由幾位90後創業者成立不到5個月的公司估值超過了千萬,引發眾人熱議。
  • 怎樣獲得好的創業idea
    我現在想做的這個idea到底好不好? 如果簡短地回答,我們會說,「好的idea要解決用戶的痛點,並且有潛力形成一個較大的市場。」如果要更全面更深入地回答,我們常常會建議他們讀一下Y Combinator創始人Paul Graham的文章「How to get startup ideas」。
  • 職業生涯規劃書到底怎麼寫?
    我今天就和親愛的童鞋們一起聊聊職業生涯規劃書到底該怎麼寫。 我們先來看一下面這個圖:從圖裡面我們看到,其實職業生涯規劃主要就是3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認知自己。這一步看似簡單,但卻是最難得,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說自己很了解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就是自己,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我認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