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外賣價格貴過實體店,你的外賣在給誰買單?

2020-12-12 騰訊網

足不出戶,美食到手。

在哈爾濱冬天,

一份熱騰騰的外賣,

是許多人的就餐選擇。

最近,很多市民發現,不少商戶線上售價竟然是實體店面售價的140%;更奇怪的,一些原來經常吃、線上銷量也不錯的一些外賣,也突然間消失了……

記者調查發現,經過幾年的發展與用戶習慣養成,外賣大佬平臺已完成線上「圈地」,當前優勢外賣平臺對線上消費者和商家的補貼力度進一步降低。不少商戶面對平臺約20%的高額銷售佣金抽成,選擇轉嫁成本,提高線上外賣價格。

更多人的疑惑是,店家線上、線下價格「雙標」,消費者是否應該有知情權?外賣平臺對此是否應該有相應告知或管控?

一碗10塊錢麻辣麵,

外賣比實體店貴了40%

「同樣一碗麻辣麵,為啥去店裡吃是10塊錢?而外賣平臺上在打包費和配送費額外單算後,售價是14.8元?」在愛建區域上班的李先生最近發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家外賣價格,明顯比實體店貴不少。

為了驗證李先生的說法,記者隨機抽樣了20餘個店鋪,對兩家知名外賣平臺上商戶外賣售價進行線上與線下比對。結果發現,除少量商家線上和實體店食品單價相同外,絕大多數商家外賣標價確實比實體店標價高。

在一家外賣平臺上,一個店面的鮮面單品銷量最高的香菇雞絲湯麵,價格為16元錢,實體店價格則為14元錢;某燒餅店鋪單品油鹽燒餅價格為3元錢,而實體店價格為1.5元錢,該商家其他品類燒餅也較其實體店價格貴;月銷量5000餘份的烤肉拌飯連鎖店,招牌烤肉拌飯價格為13.8元,實體店價格為12元。

在另一家外賣平臺上,一知名傳統東北菜老店的熘肉段套餐盒飯7.29折後售價為18.8元,而去實體店價格為15元;一家新銳的牛肉飯店家食品標價每份要比實體店貴2元。一本地知名餐飯商家介紹,其外賣單品價格要比實體店價格貴2元到5元。

線上與實體店定價不一?

平臺:禁止線上價格高於門店

就商家食品線上價格比實體店價格貴現象,記者分別與兩家外賣平臺聯繫。其中一平臺方反饋:相關情況已記錄,將協調公司內部各部門了解情況。但平臺內部流程繁瑣,需要把問題反映給不同業務部門,公司暫時對此事不予以回應。

另一家外賣平臺工作人員介紹,公司對商戶店鋪價格虛高的問題有嚴格的把控流程:

第一,平臺與商戶籤訂的合作協議當中明確規定,商戶保證美團外賣的在線標註價格不高於門店價格;

第二,平臺外賣與全國大型商場、連鎖店有價格系統對接,嚴禁商家線上與線下價格不一致;

第三,如消費者發現有商戶價格虛高的情況,可以通過產品上的「商戶舉報」渠道反饋。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外賣平臺有專門的團隊專責處理商戶價格虛高的現象,一經發現問題,會按照公司《商家違規作弊管理辦法》的規定,對商戶進行整改甚至下線處理,保證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

既然如此,外賣平臺上大量出現商戶線上貴過線下情況,又是如何出現的?

提價扣完佣金與實體店價相同,

潛規則已成新常態

今年8月份,一外賣平臺公布2020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業績。按收入類型來看,餐飲外賣業務收入145.44億元,按經營利潤來看,餐飲外賣盈利12.53億元,同比增長65.7%,每筆餐飲外賣業務訂單的平均利潤同比增長9.4%。

哈市某中型連鎖餐飲機構負責人表示,外賣平臺佣金上漲趨勢不可逆,補貼也不會回到從前,餐飲企業如果想要從外賣業務中獲利,調價就是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所以,外賣、堂食定價不一,其實已經成為「行業規則」,「連國際知名快餐品牌外賣價都比堂食貴,××雞腿堡和×××雞腿堡堂食價為18元,而線上價格分別為19.5元和20元。」

該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消費者下單通常顯示的配送費,其實並不是騎手每單真正拿到的錢——實際要高於這個額度。多出來的部分由平臺補貼騎手,大概每5元配送費補貼3元。商戶提高單品售價,平臺在補貼騎手運費後,剩餘純利潤也在增加。「在高額的利潤下,平臺對商戶所謂的『監管』,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記者從多家入駐外賣平臺商家口中了到,他們提價後扣完平臺佣金,從平臺獲得的點餐費,與實體店價格基本相同。一些商家表示,外賣產品和堂食產品看似一樣,但是從商家角度看存在差異:選擇堂食的消費者不僅消費了產品,還消費了門店的環境和服務;而選擇外賣的消費者,雖然未佔用店面房租、人力等成本,但增加了物流配送、外賣包材、流量營銷等成本,而且平臺佣金已成為一項重要成本。「對外賣提價並非『潛規則』,大家都提價,已經形成了『新常態』。」一位商家說。

外賣標價比實體店貴,

商家有話說

在一外賣平臺月銷量過萬份某盒飯類商家老闆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哈市最早一批「嘗鮮」外賣平臺商家,趕上過市場紅利,現在線上盒飯業務佔整個飯店業務70%,「我已經和外賣平臺捆綁上了,即使平臺提高定價,現在想下車已經難了。」

他解釋,外賣平臺對入駐商戶一直有銷售訂單佣金抽成。他所在的平臺,一開始收取少量佣金,然後提到10%,後來從15%提到18%,如今已達到22%。「本來每單除去人工、店鋪租金、食材成本後,利潤在35%左右,如今平臺抽成22%。若不提價,每賣出100元,掙的35塊錢裡,得向平臺支付22元佣金。變成給平臺打工了。」

為了保持經營利潤,商戶選擇提高線上商品單價,這也使得平臺抽取的佣金最終轉嫁給消費者。一家麵館經營者介紹,他們同時入駐兩家大型外賣平臺,擁金比例為20%,「大概過了20多天,兩家公司業務員來找我們,說不能選擇兩家平臺同時入駐。如果選擇一個平臺,佣金比例可以下調到18%。若堅持兩個同時入駐,比例還要進一步上調。」

也有商家受不了高比例佣金,選擇退出平臺。群力地區一家燒烤店主告訴記者,在外賣行業剛興起的時候,多家外賣平臺互相競爭,商家和消費者都享受著補貼福利,就像當年廉價的滴滴打車一樣。如今市場成熟了,幾個頭部平臺佔據了大部分市場。沒有了選擇餘地,商家入駐平臺的議價能力幾乎為零,「實體店裡有酒店水可售,燒烤行業毛利率也就50%左右。上線後酒水利潤沒了,現在平臺每單都要收20個點佣金。商家生存太艱難了,選擇基本只有漲價,要麼退出。所以我選擇退出。」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李赫

編輯:馬雲鵬

相關焦點

  • 一碗麻辣麵,線下賣10元,線上賣14.8元 - 新晚報數字報
    外賣平臺在打包費和配送費額外單算後,售價是14.8元?」在愛建區域上班的李先生最近發現,外賣平臺上很多商家的外賣價格,明顯比實體店貴不少。  為了驗證李先生的說法,記者隨機抽樣了20餘個店鋪,對兩家外賣平臺上商戶外賣售價進行線上與線下比對。結果發現,除少量商家線上和實體店食品單價相同外,絕大多數商家外賣標價確實比實體店標價高。
  •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網友吵翻了,實際上是行業潛規則
    麥當勞又上了微博熱搜 原因是有人發現 同樣的麥當勞套餐 外賣的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 除此之外還要另付9元的外送費
  • 同一家店泡椒牛蛙外賣竟比堂食貴兩成!是行業「潛規則」?
    近日市民徐先生通過外賣平臺點了一家知名泡椒牛蛙店的外賣,買單時發現除了包裝費、配送費外,一份重慶泡椒牛蛙的售價為61元。而在他的印象中,這家店這道菜以前一直賣50元,「哪能一下子漲這麼多?算算漲幅超過20%!」徐先生不禁犯起了嘀咕。根據徐先生反映的情況,記者對牛蛙店及相關餐飲市場進行了調查。堂食未漲價,外賣價確高了該知名牛蛙店在寧波市區有4家連鎖門店。
  • 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還要貴15元!店家這樣解釋……
    2元,同款經典麥辣雞腿漢堡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貴6元,加上配送費9元,要多花15元。以肯德基香辣雞腿堡為例,在肯德基APP上選擇到店用餐,該產品標價為17.5元,而在小程序上選擇外送服務,該產品標價為19元,比堂食貴了1.5元,且需另付9元的配送費。
  • 奶茶店外賣代運營?千萬不要被外賣平臺所綁架,不要做溫水青蛙!
    也就是搞清楚誰輕誰重,以前茶理楊給大家講到過,咱們的實體店,奶茶店兩種顧客來源,一種叫「存量流量」,也叫「存量經濟」,也就是說,你的店開在那裡,門口過路的,逛街的,進去消費的那群人就稱之為「存量顧客」,他是固定的。第二種叫「增量流量」,也叫「增量經濟」,也就是說,除了你奶茶店的那些進店消費之外的顧客,餘外在外賣平臺上下單的,這叫做「增量顧客」。
  • 除開配送費,麥當勞外賣竟比堂食貴!回應:外賣採用單獨定價系統
    近日媒體報導,同樣的套餐,北京地區麥當勞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額外還要另付近10元的外送費?記者走訪長沙的麥當勞發現,外賣價格比堂食貴是普遍現象。既然有專門的外賣費,為什麼外賣產品價格還是比堂食貴。對此,許多消費者表示不解。
  • 麥當勞外賣比堂食定價高,外賣和堂食價格差別,你注意到了嗎?
    最近, 有網友反饋, 麥當勞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11元,額外還要另付近10元的外送費。在麥樂送平臺上, 隨機選擇了一款「巨無霸中套餐」,套餐價格為35.5元,此外還需要付9元的外送費。而在麥當勞店自助點餐機上,同樣的套餐,卻只要29.5元。
  • 線上聖母,線下「我管你是誰」
    但線下買菜時「欸,你這人怎麼這樣,不就多拿你一根蔥嗎?」「便宜我兩毛怎麼了?「」你家白菜怎麼那麼貴,隔壁家才5毛,你要賣6毛?「反正就是」我管你是誰。比如吵得比較火熱的外賣平臺,我前段時間看的一篇文章《你今天薅的羊毛,以後都要還回來》,就是闡述外賣行業的變化。我大學接觸外賣團隊,是最早的一批外賣平臺人,跟著一位學長做著網頁的外賣平臺。那時候某團和某麼還只是跟我們一樣的小團隊,還在借錢維護APP。
  • 首波外賣紅包補貼今日到帳,你點餐青羊買單
    今日,由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主辦,青羊區商務局、青羊區融媒體中心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餓了麼口碑推出的「悅享雲端·好物青羊」暖冬消費季福利線上線下同步開展。你點餐青羊買單 首波外賣紅包補貼今日到帳活動承辦方、青羊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向界面四川介紹,青羊區整合轄區商超資源,從即日起至本月度,「你點單,青羊紅包補貼買單」,不限量外賣平臺紅包補貼的暖心福利
  • 麥當勞外賣被指比堂食貴還要配送費 網友對此展開熱議
    近日,有微博網友反映,麥當勞同樣的套餐,外賣價格比堂食價格貴了 11 元,還要額外支付 9 元配送費,引發網友熱議。網友@咦-名字去哪兒了發微博稱:「在APP上點餐無意間發現同樣的單品麥樂送的價格比堂食的價格高很多。麥香魚套餐甚至貴了 11 塊錢?然後最後還要額外另付外送服務費?
  • 火鍋送鍋,雞煲送煲……你點外賣時願意為非一次性餐具買單嗎?
    剩下這三個我先放著,看誰想要就送給誰吧!但送出去之前,我可能不太敢再點這樣的日式蓋飯了。」記者調查發現,點外賣送非一次性用具的商家不在少數。雞煲送煲,整煲配送是為保持食物質量食通宵鮑魚雞煲主要供應晚市和宵夜的外賣配送,全部門店一天可以配送三四百煲雞煲。
  • 最貴外賣摩託車,一天不送100單配不上它,落地40萬
    作為現在生活快節奏的一種體現,外賣是非常常見的,我們中午吃飯基本上都靠點外賣吧,在公司裡誰會天天帶飯,而且也不是每個公司都有食堂,因此外賣就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有的時候在深夜裡聽到門外的敲門聲,開門一看赫然是一身黃袍,這簡直是最幸福的瞬間,比如說我昨天晚上就點了份燒烤。
  • ,誰來聊聊吉野家的外賣餐盒,網購外賣省錢神器
    外賣省錢大法,如果你經常點外賣,那就用點外賣快餐吧,通過每天通過點外賣快餐點餐,省下本來不該多花的錢。你可以想想你平常上班的那些同事朋友是不是基本都會點外賣,或者是你自己也會點外賣,就算不上班,周末宅在家裡,你有多少次自己買菜煮飯?
  • 超省錢外賣,天天吃美團外賣怎麼省錢,吉野家外賣,味千拉麵外賣,味千拉麵有外賣嗎
    外賣平臺如今已經成了都市人不可或缺的生存工具之一。有做過餐飲的朋友都知道,外賣平臺上前25的排名,大部分是需要競價才能顯示的,而競價的費用是以曝光點擊算的,平均點擊一次是1-3元價格區間,且1-3元曝光點擊還不一定最終成單。而返利平臺是商家只要在平臺充值4元,客戶下單確認收餐後,我們才會扣費,如果換做你是商家你會更願意用哪種推廣?
  • 買電動自行車,線上還是線下?什麼品牌好?
    昨天剛寫了電動自行車的購買指南,想著健康證還有3天才能拿,先去看看附近有什麼品牌的實體店,發現我這裡是真的多,可能是跑的外賣小哥多,加上上下班買菜的人,需求量大。從家走出來15分鐘左右,附近有4家!!進店問了外賣車型,給我推薦了3款,分別是325、小飛俠、酷K。就聽名字都覺得每款差異好大,因為我是只買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電輕摩和電摩不考慮。三款車型都是48V350W。25是很小的車型,不記得是10A還是12A了,續航裡程30~40KM,2500元左右。
  • 推出外賣版「拼多多」,美團上吃頓飯有多便宜?
    另外,雖然在美團App裡也設置了「拼好飯」入口,但實際點擊進去卻會直接跳轉進入美團外賣小程序,無法通過App直接使用。除此之外,在活動期間,如果你是從沒有在拼好飯下單過的新人,可以直接用很優惠的價格免拼購買美食一次。並且,如果你能成功拉到三位好友使用拼好飯,還可以享受0元試吃的機會。
  • 外賣運營——如何把線下顧客轉移到線上
    近年來,隨著電商崛起,外賣市場發展迅速,而線下門店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所以很多線下門店逐漸開始向線上外賣發展。但是現在很多老闆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線下顧客轉移到線上?做外賣最基本的邏輯,就是線下和線上的人流轉化,把常到線下店的轉移到線上,常在線上的也往線下引。1、優惠券吸引顧客商家可以個線下買產品的顧客發一張優惠的小卡片,卡片上可以有微信二維碼,然後讓顧客掃碼進群,給顧客說進店有優惠,再在群裡做外賣活動。
  • 橙色的外賣,敢讓外賣變顏色
    顏值既然是一個網絡用語,那麼適應到外賣平臺顏值是不是有新的解讀呢。相信大家對每個成熟的公司都有他的顏值印象,也就是品牌「調性」,提起美團,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黃色,想到餓了麼就是是藍色。 小編生活在東北,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印象中的黃藍配色突然都變了自己的本色,一個變成深橙色,一個變成了淺橙色。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戰火連天的外賣黃藍大軍突然握手言和?
  • 線上外賣+線下堂食 正在復甦的餐飲企業怎麼樣了?
    但因為品種沒有以前豐富,原材料採購成本並沒有因為年後價格上漲而上升。「一天就這麼多,賣完就收攤。」為了保障食品衛生,店家將所有熟食都製作成獨立包裝,粥也都提前裝進餐盒,客人們的購買過程也是「速戰速決」,顧客排隊時也保持1米間距。店家表示,前幾天需要時常提醒顧客注意隊伍間隔,現在大家都非常自覺,自動排出「北歐式距離」。
  • 你認識的第一個日本送外賣的小哥是誰?
    你認識的第一個日本送外賣的小哥是誰? 送豆腐的藤原拓海! 但總體來講,相比於中國,日本人對於點外賣的認可度還是很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線下店鋪的高質量服務 日本的大多數店鋪都比較注重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