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開通的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
修一條300餘米的遊步道,政府、社區與業主多次協商沒有明確結果,兩屆餘杭區人大代表議案均無法有效落實,其中的難點、堵點究竟在哪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街道持續關注,社區多方奔走,關聯方民主協商,建設單位積極配合,日前,餘杭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即將開通,為東湖綠道真正意義上的全線貫通畫下一個圓滿的句號。
好事多磨
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遲遲不能開通
全程塑膠、沿水而築的東湖綠道是一條城市慢行遊步道,全長4.5公裡,北起人民大道,南至望梅路,沿赭山港、王家畈港和喬司港3條河道兩岸展開,一路綠樹成蔭、水景怡人,是市民休閒散步、鍛鍊身體的好地方。
然而,在華鼎豪園小區西側、赭山港東岸(世紀大道與玩月街之間),東湖綠道有一側卻缺失了300多米,好似一條美麗項鍊中間少掉了一截。
南苑街道時代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惠明介紹,2010年社區建立之初,就有餘杭區人大代表建議沿城區水系建立慢行系統。華鼎豪園小區西側段緊臨赭山港,在慢行系統建設範圍內。但是,一方面政府一直未能收回小區規劃紅線內區域;另一方面,小區居民不贊同將新建的濱水景觀帶拆除退讓,因而此事多年協商未果。
2017年,東湖綠道慢行系統建設工程又提上了日程,臨平新城管委會、南苑街道、時代社區與華鼎豪園業委會、業主代表進行多次協商,但因涉及退讓範圍、紅線區域、施工方案、補償等諸多現實問題,最終也未能達成共識,導致兩屆區人大代表議案均未能得到有效落實,華鼎豪園段成了東湖綠道全線貫通的「瓶頸」。
環境要提升 居民有訴求
最佳建設時機來臨
東湖綠道既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有助於提升周邊環境和城市品質。雖然面臨諸多困難,但南苑街道、時代社區和臨平新城管委會一直沒有放棄,始終在等待契機,尋找突破口。
去年,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下,街道、社區和臨平新城管委會積極開展「三服務」活動,在走訪中了解到,華鼎豪園小區居民對提升小區環境有迫切訴求,對解決家門口綠道「斷頭道」帶來的不便也呼聲強烈,建設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的時機來臨。
30多次懇談協調會
為的是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為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在街道「組團聯社」幹部的帶領參與下,社區分別召開了3次居民代表懇談會和10餘次局部夜訪座談會,逐步探明居民真實想法。
依託「板凳評議團」機制,社區又牽頭召開華鼎豪園居民代表、華鼎豪園物業、臨平新城管委會、南苑街道等多方參與的民主議事協商會20餘次,認真聽取居民意見建議,仔細評估核算政策利益與群眾需求,推出以東湖綠道貫通帶動小區環境提升的設計方案。
華鼎豪園業主委員會主任陳國強說,業主退地修綠道,補償款用來提升小區環境,裡外都是民生工程,能夠實現「雙贏」,最終也獲得業主的理解和支持。
方案數易其稿 克服施工困難
國慶期間正式開通
之後,南苑街道聯合施工單位臨平新城管委會,專門成立東湖綠道貫通專項工作小組,將周邊群眾意見、建議納入方案,數易其稿,解決居民最關心的安全問題,為道路建設打下紮實基礎。
從去年10月21日方案確定,短短21天,在社區黨總支的牽頭下,依託鄰裡匯工作機制,業委會、物業公司、樓道長和居民骨幹,對270戶住戶挨家挨戶上門解難答疑、投票表決。在黨員戶帶頭籤約、居民百姓跟進的良好氛圍中,東湖綠道貫通工程項目在業主大會高票通過,並於12月9日完成籤約。
該工程今年4月啟動建設,建設方臨平新城管委會基礎建設公司克服疫情影響、施工困難等不利因素,目前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在國慶節前後,321米長的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原標題《「十年磨一劍」 東湖綠道華鼎豪園段即將開通》,作者 陳堅 湯水根 姚敏麗,編輯 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