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家教,就如同「地攤經濟」一樣,說不合規就不合規,什麼時候說合規就合規了。
很多人對「有償家教」恨之入骨,但是實際上,參與有償家教的老師是少部分,那些在網上罵有償家教的人,也可能多數根本就沒有讓孩子參與過輔導,而老師因為政策不允許,也不敢宣揚有償家教的合理性。
但是,市場很明顯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這個市場,還非常大!隨著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對於教育的投資也很大,當孩子出現成績下滑的時候,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老師輔導,而並不是網絡上所謂的「上課不講課下講」導致的。
一、有多數老師在進行「有償家教」?
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準老師從事有償家教,但是因為有市場的存在,所以「有償家教」不可能杜絕。
現在從事有償家教的老師,主要是兩種類型:
一種是工資較低的年輕老師 。老師的工資是和職稱掛鈎的,所以年輕老師的工資都很低,在年輕老師參加工作5年甚至10年內,工資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直都是初級職稱,一個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年輕老師如何買房?如何談對象?如何養家?
所以,這部分老師明知上級部門禁止「有償家教」,他們也偷偷摸摸地去輔導班代課,賺點外快補貼家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還有一種是業務能力很強的名師,這些老師因為水平高,所以很多家長都是「慕名而來」,託關係找這些老師給孩子輔導,這種輔導雖然也是」有償「的,但是屬於給誰輔導給誰面子那種, 一般人請不到這些老師,所以家長不會抱怨。
所以,教師有償家教並非沒有,但是所謂的」上課不講課下講「,這是對老師赤裸裸的污衊,上面兩種例子,都和這個沒有關係。
你說這種輔導」違規「嗎?嚴格意義上說是違規的,但是現實中,這種輔導並不會被人罵,也不會被舉報,因為這是兩廂情願的事情。
而且,從輔導的老師情況看,主要集中在數理化和英語這些學科,老師一旦從事有償家教,收入自然就會增加很多,比如一個小時就能收入200元、300元,一個月輔導幾次,收入就比工資高了。所以,很多輔導老師的生活水平,都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多數老師,是沒有機會輔導的。
二、教師退出輔導,誰是受益者?
那麼,既然從事有償家教的老師並不多,為何網絡上那麼多人」痛斥「老師有償家教?是誰在說老師有償家教?
我覺著有這麼幾種類型:
第一類是輔導機構。這個很好理解,因為老師退出輔導市場,他們就可以漫天要價了,而且還缺少了比較,可以更容易賺到錢。所以,俞敏洪曾經就公開在視頻中說過有很多老師」上課不講課下講「。
第二類是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歸結為老師的原因,這些人對老師是有怨言的,所以經常會污衊老師。他們不會讓自己孩子輔導,或者不情願讓自己的孩子輔導,但是又不想讓別人的孩子輔導。
第三類是專職的網絡噴子,他們聽不風就是雨,全部都是」我朋友說「、」我親戚說「、」我同事說「之類的例子,藉此來發洩不滿。
其實,如果老師不能參與輔導,而學生又必須輔導,那麼最終受益的只是輔導班和」富人家的孩子「,輔導班即便水平一般,假期也能賺不少。有錢人家的孩子,則而已找到名師進行一對一輔導。
三、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其實,輔導也和」擺地攤「一樣,處於合規不合規之間,如果上級部門說合規,就是合規的,比如小學的課後」有償服務「,之前因為不允許,所以催生了很多」小飯桌「、」學屋「,而現在則變成合規的了,家長樂意,也可以增加老師收入。
其實,解決有償家教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學習進行補課,可以一舉多得,家長可以付出更少的補課費,還可以獲得自己孩子的老師輔導,而老師在周末或者暑假,犧牲休息時間去補課,獲得適當的補貼,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償補課,」堵「不是辦法,」疏「也許更符合實際。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