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山村女教師堅守鄉村小學 花季少女最怕寂寞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已是小雪時節,記者從江西新建縣城騎摩託車沿著320國道一路向西,在新建縣西山鎮,拐進西喬公路,再一直向著紅橋、合上村的水泥公路跑,到合上喻家村,見著路邊的合上小學。從合上小學沿著山腳水泥路再向前跑2.5公裡,萬雪花所在的合上塘坊村就到了。

  這是西山嶺下深處的一個村莊。在村口大株樹下,合上小學塘坊教學點呈現在人們面前。如果不是村民提醒,沒人知道這就是教學點。1位女教師,18名學生,還有兩間總共只有30幾平方米的小教室。雖然四個窗戶破破爛爛,然而這裡卻是孩子們的溫馨港灣。

  老師派不過來,只好堅守

  西山鎮合上塘坊村與安義縣喬樂鄉、奉新縣赤田鄉、高安市大城鎮交界,距西山街有20裡,離合上小學也有近5裡路,合上小學教學點就扎在這裡。這個教學點有兩個年級,2005年秋季之前是一個一年級、一個二年級。合上小學開辦學前班後,這裡改為一個學前班、一個一年級,負責接收合上塘坊和餘家兩個自然村的學齡兒童。其中,餘家自然村離塘坊教學點也有近兩裡路,且還沒通水泥公路。

  這是一個沒有圍牆、只有一層樓面兩間教室的小學教學點,第一間堆有兩張損壞的課桌,靠裡的教室擺著兩排破舊的課桌,其中,靠窗戶邊的那排是4張,裡面一排是5張。由於是周末,孩子們都放了假,凳子都仰天打放在課桌上。萬雪花老師指著有5張課桌的那排說,那是10個學前班的,4張課桌的那排是8個一年級的。現在天冷,兩個年級就擠在一個教室裡。在教室門外,學生們用掃帚掃出一塊不到10平米的空地,教室後面的大樹下則栓著幾頭正在反芻的水牛。

  萬雪花1981年生,今年30歲,她是1999年秋季合上小學招聘代課教師時做的一名代課教師。起初她在合上完小,由於剛分來的正式教師不願教低年級,她就承擔了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任務。

  2003年秋季開學,合上小學教學點的鄧老師退休了,於是組織上就把她派到這裡,這一派就是8年。從合上完小到教學點,萬雪花第一感覺就是累。在完小,她最多教兩門課程,而且一天當中有一節課休息。而到教學點,她一個人卻要承擔兩個年級四門課程任務,且從早到晚一個人連軸轉。

  苦、累都不說,22歲的萬雪花最怕的就是寂寞。從熱鬧的完小到教學點,整個學校就她一個人,連個說話談心的人都沒有。教學點建在大樹下,遇到打雷颳風下雨的惡劣天氣,自己就提心弔膽,她多麼渴望能有一個人接替自己。

  剛來時,萬雪花年年盼。可自從全縣招聘教師後,從上面招聘到合上小學的老師都留不住。合上小學校長喻光龍告訴記者,這些年合上小學年年招老師,那些招過來的,呆得最長才兩個學年,大多數隻呆一個學年,短的看了一下連到都沒報就走了。完小都招不到老師,教學點誰又會去呢?老師派不過來,萬雪花只好堅守。慢慢地,萬雪花也逐漸適應了這樣的教學,調回完少的願望不再向以前那樣強烈了。

  「教學點硬體差,但教學水平不能落後。」這是萬雪花給自己定的標準。上語文、數學課,她總是結合農村孩子身邊的事物來教,讓學習更具生活氣息,寓教於樂。喻校長說:「萬老師很敬業,工作特別認真,全校七個班這學期期中考試,萬老師所教的一年級比本校一年級平均分高出好幾分,且優秀率、良好率在全校名列前茅。」

  一年級學生鄧愛琴聽到萬老師在學校就跑過來玩,我問她期中考試考了多少分,她靦腆地告訴我,語文86,數學93。為了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盡力接受更全面的知識。2009年,萬雪花還通過自己努力,取得了電師大的大專文憑。

  患病了,都不能休息

  萬雪花的娘家是西山鎮石堎萬家村,她有七姊妹,自己排行老四。1997年,剛剛高中畢業的萬雪花回到家裡,由於前面兩個姐姐在鎮上學裁縫經省輕工業廳介紹到日本打工,兩年賺到30萬元。因此,萬雪花畢業後也在鎮上學裁縫。

  萬雪花的丈夫叫徐森聯,當時在鎮農技站。在學裁縫期間,她倆談上了戀愛。因此萬雪花沒有像姊妹那樣去日本打工,而是隨著徐森聯留在家裡。1999年,萬雪花和徐森聯結婚。剛好那年合上小學招聘代課教師,萬雪花就這樣成了合上小學的一名代課教師。2003年政府機構改革的時候,比雪花大7歲的徐森聯,分流到了合上小學,也當上了一名小學教師。

  當上代課教師的萬雪花很上進,再加上有高中學習的知識底子,因此,她的教學深得學生們的喜愛。就是到教學點,她所教的班級成績一直處在學校前列。

  雪花不僅教學任務重,而且丈夫家的家庭負擔也很重。徐森聯有兩兄弟,森聯老小,哥哥在外務工。67歲的父親徐濟禹和63歲的母親劉愛英跟徐森聯家過。徐森聯還有一個78歲的伯伯,是五保戶叫徐濟有,由政府供養他們照顧。

  徐森聯的父親有病做不得重事。在上世紀70年代村裡燒土磚窯做工的時候,徐森聯父親中了暑,由於當時窮沒有錢及時根治,因此落下了病根。母親劉愛英常年生病,不是冠心病,就是結石病。去年,還做了一次尿結石手術。因此,家裡的家務就落到萬雪花身上。

  「侄媳婦對我很好,我生病的時候,她又是端飯倒水,又是在床前伺候照料,這是我家前生修來的福啊!」78歲的徐濟有說起萬雪花來,直豎大拇指。

  今年正月初八晚上天寒地凍,徐濟有起床解小便,不小心從床上摔了下來。老徐年紀大,再加上天冷,摔下來就爬不上床,坐在床下叫了近兩個小時,胞弟徐濟禹似乎聽到哥哥房裡有叫聲,連忙跑過去,一看哥哥坐在床下,嚇得連忙叫來兒子、兒媳。萬雪花趕緊去廚房燒開心,稍後用塑料瓶灌滿開水,放在大伯的腿上、胸前和背上,終於把大伯救了下來。

  萬雪花教學、做事不要命。2009年3月,她發現自己兩個乳房有些痛,於是就和丈夫利用星期日到省婦幼保健院做檢查,由於不知道專家門診就是星期六上午一上午,因此這次她倆撲了個空沒檢查成,於是只好等下一個周末。在三姐的幫助下,萬雪花買了專家預約卡,一檢查發現是乳腺瘤。

  這一下,可把家人急壞了,家人連忙勸她去做手術。可倔強的萬雪花不想耽誤學校孩子的課程,於是狠狠心、咬咬牙,一直挺到放暑假7月4日才做手術。「自己患病了,都不能休息。」一想到妻子繁重的教學、家庭負擔,徐森聯就感到很愧疚。

  山裡孩子大都是留守孩子,他們離不開我

  「西山嶺下塘坊村,山大溝深窮山窩。上學吃水行路難,有女不嫁合上坡。」這是過去對合上村人生活的寫照。如今,合上村人為了尋求新生活,大多數年輕壯力外出打工去了。塘坊自然村和餘家自然村有650多人,留下的只有一半,且絕大數是老人與小孩。

  萬雪花告訴我,他班上的18個孩子,只有一個孩子的母親在家裡照料,其他孩子的父母都是長期在外。農忙的時候,他們的爺爺、奶奶都忙不過來,哪顧得上孩子。眼看著孩子中午受餓,萬雪花不忍心,就把他們領到自己家裡來吃飯。「我愛孩子,孩子們愛我,我都離不開這些孩子了。」萬雪花激動地說道。

  「一個都不能少。作為教師,就要有份責任,組織讓我堅守下來,我就要堅守下來!」塘坊村、餘家村離合上小學都比較遠,4、5歲的孩子每天走來走去吃不消。因為有了這個教學點,合上村每年適齡兒童入學率都達到100%。

  拿著最低的工資,從事最高尚的事業。萬雪花說,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才120塊一個月,以後180、330、520,去年開始才拿660塊錢一個月,她們代課教師執行的工資標準是縣裡的最低工資。儘管這樣,萬雪花還是比較高興,畢竟是國家財政給的工資。

  「3歲半的小餘歡喜歡跟我撒嬌,已經到完小的同學回來就上我家來玩,下課之餘學生們與我做遊戲……」萬雪花體驗到工作的無比快樂。尤其是鄉親們的信任和尊敬,讓她毅然地堅守下來。

  談起鄉親們的信賴和尊重,萬雪花很是興奮與高興。她告訴我,有時候她中午洗衣服時間緊,鄰邊的大嬸、大姨就會過來幫她洗;自己教學任務重,到菜園子裡時間少,鄰居就會把菜秧給她,還捎上一把鮮菜;有時候,年老的鄉親收到面值大的錢,也要讓她過過目才放心;山裡人上輩讀書少,秋收時賣穀子,還請她幫算一算;那家若是外出中午不得回來,還會請她幫照看孩子……

  其實,萬雪花要出去打工還是有條件和機會的。雪花的大姐、二姐、三姐以及四妹都去日本做過裁縫,都有一筆雄厚的打工收入。大姐、二姐利用這筆錢在廣東虎門開了兩家卷匝門店,生意一直很紅火。兩個姐姐讀的書少,都希望讀的書多的四妹過來幫她們做幫手。

  萬雪花捨不得離開這裡的孩子和家裡需要照料的父母,儘管手頭緊,她和丈夫還是靠自己的勤勞賺錢。現在,萬雪花家養了30頭豬。為了做到上課、養豬兩不誤。夫婦倆每天5:30起床,一個燒飯,一個就去餵豬;早上8:30上課,她們每天在8:20準時到校。中午,雪花燒飯、洗衣服,丈夫則去打掃豬圈。下午4:50下課後,雪花在家改改作業和輔導女兒,丈夫就到菜園子裡和豬圈裡忙活。

  緊張的生活過得充實而忙碌,萬雪花的心也就越來越沉下來。唯一遺憾的是,這裡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關心。不過,她還是有許多高興。在完小讀五年級的女兒小心悅個個學期拿先進;從教學點走出的孩子通過她的教導,從懵懵懂懂成長到能握筆、寫字;也有家長偶爾會打電話給她,過問過問自己孩子的學習。

  在採訪中,我還見證了夫婦倆的樂觀向上。徐森聯的父母住在一幢80年代的破舊平房裡,她倆在平房後邊建了一層50平米的小樓房,生活儘管清苦,但她們絲毫沒有流露放棄。在徐森聯家,夫婦倆用自己採摘的野生金銀花泡茶招待我。徐森聯說:「這野生金銀花剛採摘泡茶香香的,還帶著一股淡淡的甜味,特別潤喉。我們西山嶺下每年春夏之交開得漫山遍野都是,很美!」

  徐森聯的話還有韻味。中午離開萬雪花家結束採訪,我在路上想,這西山嶺開得漫山遍野散發淡淡幽香的金銀花,不正是那些工作在大山嶺下默默奉獻、撐起大山希望的老師們麼?(蔡福津 葉啟橡 陳新民)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範老師:鄉村教師堅守與離開,黑白畫裡的夢想
    一代一代的支教老師,一代一代的鄉村教師,承受了太多,付出了太多,但得到的太少。鄉村教師的堅守還是離開一直是個沉重的話題。就離最感人的範老師,不也是最後離開了村莊,離開了孩子們,去了國外。而範老師再次回到當年支教的望溪村小學,是在得了老年痴呆症之後,治病來了。我們要振興鄉村,首先要振興鄉村教育,現在鄉村在空心化、鄉村教育在空心化,鄉村教師是振興鄉村教育,進而振興鄉村的中堅力量。
  • 三十九年的堅守——記富源縣中安街道海坪小學尖山校點教師殷國權
    驅車從富源縣城出發,近兩小時才到達富源縣中安街道海坪小學尖山校點。跨進教學點的小院子,走到窗戶旁,一名頭髮斑白但精神矍鑠的教師正在為孩子們上課,他就是堅守偏遠山鄉39年的殷國權。跨進校門,就是三十九年的堅守1978年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後,血氣方剛、年輕健壯的殷國權很想去參軍、當煤礦工人,報了幾次名但總沒有他的份,原因是公社領導不讓去,村裡缺讀過書的人,尤其是缺像他這樣的高中畢業生。殷國權留了下來,先幫生產隊記了兩年工分。
  •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0-09-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鄉村教師劉永對:甘灑滿腔熱血 培育桃李芬芳
    老師,您辛苦了 上高橋鄉打堡村完小優秀黨員教師劉永對用一腔熱血奉獻鄉村教育,從教29年堅守教育初心,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三尺講臺傳授知識,培育桃李芬芳。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十六歲的花季》:70後、80後對愛情最美好的想像,都藏在這裡了
    對於70、80後來說,如果要選一部最好的校園劇,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十六歲的花季》。這部1990年上映的電視劇,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畫質很渣、情節不算曲折、服裝也不時尚,但傑出的現代意識和表演水平,依然影響了好幾代人對校園和初戀的想像和回憶,令它成為了不朽的經典。
  • 年輕女教師山村支教 拖延檢查變癌症晚期(圖)
    很多的老師,想必正在或準備利用這段美好的時光,旅遊、放鬆……但是,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山村教師,她卻「利用」這個暑假,專門到醫院檢查身體。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病情已是癌症晚期!她是怎樣一個老師?她的病又是怎麼一回事?「曹老師,身體好些了嗎,你一定要保重喲!」「還好。
  • 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 評論:這是尷尬的榜樣
    在這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導裡,作者用匪夷所思的邏輯,輕描淡寫地跳過婦女郜豔敏痛苦而恥辱的被拐經歷,轉而讚美她的大愛:「因為她是村子裡學歷最高的人初中畢業,她成了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因為孩子們渴望的眼睛,她選擇留在了帶給她痛苦和屈辱的異地他鄉。因為一份本能的大愛,她飽經苦難的生命像美麗的山花綻放。」
  • 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資料照片 圖③: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完全小學,特崗教師翟小飛給孩子們上體育課。新華社記者王民攝 數據來源:教育部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始於2006年,每年公開招考選聘數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貧困縣農村學校任教。
  •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資料照片  圖③: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完全小學,特崗教師翟小飛給孩子們上體育課。  新華社記者 王 民攝  數據來源:教育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始於2006年,每年公開招考選聘數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貧困縣農村學校任教。
  • 鄉村教師白樹德堅守山區40餘載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1978年,白樹德從平定縣南陽勝高中畢業,於1979年經過考試被聘為左家小學民辦教師。從小生長在左家村的白德樹,從此走上了三尺講臺,開始了他的從教生涯。左家小學地處距平定縣城24公裡外的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環境艱苦、條件不足、教室簡陋。
  • 建鄉村小學培育「後浪」 B站聚焦教育扶貧
    在古城3公裡以外的南詔鎮山村,有一所簡潔而又充滿又現代氣息的小學—嗶哩嗶哩美麗小學,這是一所鄉村寄宿制學校。目前共有205名學生,其中一半都是留守兒童。這是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建的第一所鄉村小學,2019年6月,由「B站」攜手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合作共建。B站由此邁出了探索教育公平、推動鄉村教育發展的第一步。
  • 河南40名教師入選「國家教育部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恭喜了,今年河南這40名教師成功入選,新鄉有5名!「國家教育部鄉村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年輕有為的教師們能夠入選,前途肯定不可限量。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教師吧。河南省教育廳公告全文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省直管縣(市)教育局:根據《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學員推薦工作的通知》(教辦師〔2018〕233號)要求,經市縣推薦、專家評選等程序,擬確定郟縣茨芭鎮中心小學孫曉紅等40名教師為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人選,現將人員名單
  • 田南往事|我們的小學女教師
    那時,我們還是鄉野上一群小學生,見到城市來的人都很好奇,也特羨慕,渴望長大後能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小學四年級時,學校分來一個年輕的女教師,上海的下放知青,人長得白淨水靈,身材苗條但不顯瘦,留著時髦的齊頸短髮,額前還飄著一排好看的劉海,給我最初的印象是一條逆江而來的美人魚。
  • 通過網課看出鄉村小學有些教師水平水限,怎樣提高他們的水平
    通過網課看出鄉村有些教師水平低,這是很有可能的事,要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先要分析鄉村教師的現狀。一,鄉村小學教師老齡化嚴重。1,如我所在的縣城郊的鄉鎮中學,靠近鎮街,70多教職員工,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男教師40歲以下零人,46歲的我算為數不多的年輕男教師之一,40歲以下的女教師不超過5人,且都30多歲以上。2,鄉村小學地處更偏僻,條件更困難,老齡化更嚴重。且有大部分是以前的民師,或代課教師轉的正。
  • 山村教師毛文丑:只要學生來就繼續上課
    今年學校只來了5名新生,在這裡堅守了21年的山村教師毛文丑想要「桃李滿屋」都很難,但他依然忙著解鎖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只要學生來,就把課繼續上下去」閱讀提示毛文丑任教的福州市閩清縣下祝鄉杉村學校僅有70名學生。
  • 95後女教師「走教」山區小學 每周一個來回 希望更多學生學會英語
    湖北省保康縣歇馬鎮羊五教學點胡婷婷今年23歲,2019年畢業於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英語教育專業。2019年9月,胡婷婷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教師考試,成為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歇馬鎮小學的一名英語教師。由於歇馬鎮所有小學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這使英語老師成為「稀缺資源」。2019年秋季開學後,胡婷婷除了完成歇馬鎮小學英語教學任務以外,還主動接手歇馬鎮羊五教學點英語教學任務,希望讓更多的山裡娃學到英語。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沉穩、慈愛的氣質,早已在吳國安身上有所沉澱。今年54歲的吳國安是休寧縣山鬥中心小學的一名老師。「他是一個有才的老師。」這是辦公室裡其他老師對吳國安的評價。從起初村小的小學教師、夜校「掃盲班」的成年教師到現在的幼兒教師,34年來,吳國安不斷轉換身份但始終紮根鄉村,行走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
  • 陪伴在鄉村教師身邊的都市白領
    在成為「鄉村師範生陪伴計劃」的志願者後,這位常年奔波在各大都市間的螞蟻集團員工,必須要抽出一些時間,來傾聽藏區青年教師的見聞與心聲。那是一片戴卓偉從未到過的地方,那是一種他幾乎「無法想像」的生活。在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成都,66位像戴卓偉一樣的都市白領傾聽著近兩百位年輕鄉村教師的煩惱、憂愁與快樂。他們起初也曾擔心,僅憑一腔熱情,真的能幫到這些鄉村教師嗎?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訪女「艄公」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訪女「艄公」——記海南省儋州市蘭洋鎮番打小學教師王金花  聽說儋州市蘭洋鎮番打小學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們上下學的女「艄公」王金花,一大早,記者就驅車從海口直奔儋州市蘭洋鎮番雅村採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