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皇帝是封建王朝的至尊,天下第一人。涉及皇帝的任何事情,古人都要小心翼翼,更要講究封建禮法,絕對是不能隨便的,就連日常的稱呼也是如此。那麼古人是如何稱呼自己的皇帝呢?難道都像古裝電視劇中那樣,高呼皇上或者萬歲爺嗎?當然不是,古人對皇帝的很多稱呼,都出乎我們的意料。
縣官:西漢時期人們對皇帝的稱呼最奇特,稱皇帝為縣官。例如霍光傳曾寫到: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大致意思是說皇帝(指漢宣帝劉病己)如果不是因為有我們家將軍霍光的擁立,不可能當上皇帝。太史公司馬遷更是在他的史記中明確記載「縣官謂天子也」。西漢之所以稱呼皇帝為縣官,是從周禮中得來的。因為周禮記載:王畿內縣即國都也,而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
國家:東漢時期人們稱呼皇帝為國家,例如東漢建安元年,曹操要殺大臣楊彪,大儒孔融去求情,曹操說:此國家之意;這裡的國家就是指當時的漢獻帝劉協。東漢之所以稱呼皇帝為國家,是因為古代稱諸侯為國,稱大夫為家,人們便以國家作為國的通稱,皇帝是國的化身,因而稱皇帝為國家。這一稱呼一直延續到魏晉時期,仍然如此。
天王:北周的周宣帝讓臣民們稱呼他為天王,因為周宣帝崇尚周禮,繼位後根據周禮進行改革,官員的服飾、稱謂等都要嚴格按照周禮來。周朝時期稱呼周天子為天王,所以周宣帝也讓北周臣民稱他為天王。但這位天王很快就把自己折騰死了,所以天王的稱呼很短暫。
天皇:大家都知道日本那邊一直稱呼自己的君王為天皇,實際上日本這一點也是和中國學的,歷史第一個用天皇稱號的人是唐高宗李治。李治繼位後,東平高句麗,西滅西突厥,完成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未盡的事業,將大唐的疆域和國勢都推向頂峰。
所以李治在公元665年,封禪泰山時,昭告天下,讓天下人稱呼自己的天皇,稱呼皇后武則天為天后。李治之所以改變稱呼,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業。後來日本派遣唐使,學習唐朝禮儀制度,順便把天皇的稱呼也用在自己國家的國君頭上。李治死後,中國再也沒有皇帝用天皇這個稱呼了。
聖人:唐朝從唐玄宗開始,臣民們稱呼皇帝為聖人。因為禮記記載:聖人南面而治天下 ,能夠治理整個天下的人自然是皇帝啊,所以唐朝人稱呼皇帝為聖人。實際上這個「聖人」的稱呼明顯是阿諛奉承,最開始也確實是由一些善於溜須拍馬的小臣叫出來的,最後整個天下開始流行。
官家:宋朝時期稱呼皇帝為官家,大家看宋朝的影視劇時,經常能聽到這個稱呼。宋朝皇帝被稱為官家,是從宋太祖開始的;他黃袍加身後,擔心天下人心不服,就讓臣民稱呼他為官家,表示自己是唯一公家之意。因為古人有「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官家之稱兼而有之,這與秦始皇取「德超三皇、功蓋五帝,故為皇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從東晉開始就陸陸續續有臣子稱呼皇帝為官家,只是沒有宋朝人使用的普遍罷了。例如後蜀皇帝孟昶的花蕊夫人曾在自己的詩詞中寫道: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這裡面所寫的官家就是指後蜀的皇帝孟昶。
另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稱呼,例如唐朝時期的草原人和西域人稱呼唐朝皇帝為天可汗,遼和金有時候稱呼自己的皇帝為狼主,元朝人稱呼自己的皇帝為大汗,清朝入關前也稱呼自己的皇帝為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