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對德國美食的印象,很多人印象裡就是烤豬肘、香腸,絕對「大份」!
和我們國家一樣,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並且德國菜口味重、分量大、烹飪狂放、面相粗野,簡直就是歐洲的東北菜。以下就為大家介紹10款德意志民族的經典菜品。
德國酸菜
雖說,德國是肉食者的天堂,但更少不了酸菜,它甚至被譽為「德國國菜。」酸菜在德國人生活中非常重要,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10公斤的酸菜。在歐洲,酸菜甚至成為了德國人的代名詞。德國酸菜通常用圓白菜或大頭菜加入香葉、芥末子醃製,這樣醃製出來的酸菜酸味十足。製作「葡萄酒酸菜」時還可以加一些白葡萄酒發酵。
德國酸牛肉
酸牛肉是德國菜的特色美食,取新鮮的牛肉,用醋、葡萄酒、芥末等香料先醃泡數日,取出後小火煨燉。
獨特的酸味口感很好的中和了肉的油膩,再搭配上帶葡萄乾的甜酸醬、火洋芋醬更為美味~
黑森林火腿
德國人喜歡肉食,特別是香腸。買回來的黑森林火腿不用加工,直接切成薄片生吃,夾麵包或拌沙拉,簡直要鮮掉舌頭。
肥肉的部分滑而不膩,瘦肉口感卻勁道不柴。獨特的煙燻口感,嚼起來肉香四溢卻不會膩,吃完之後卻能滿口留香。
德國豬肘
豬肘也是德國非常有名的一道主菜,一份烤豬肘配上酸菜和土豆泥,再來一杯慕尼黑啤酒,這味道就沒錯了!
傳統的做法是先用啤酒和鹽醃製,給豬肘按摩使其充分入味,先蒸再烤。這樣可以把多餘的油脂去掉,還能保留豬肘本身的膠原。
經過特殊醃製的豬肘肥而不膩,烤過的豬皮口感更為酥脆,裡面的肉軟爛多汁,別提多鮮美了!
柯尼斯堡肉丸子
作為著名的德國地方特色菜,這道菜以普魯士城市柯尼斯堡命名,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柯尼斯堡被蘇聯吞併,改名現在的加裡寧格勒市,也因此德國官方為了避免提及這個城市,將這道菜的官方名稱改為Kochklopse(煮丸子),不過在大多數德國餐館中,還是可以用傳統名K nigsberger klopse找到它。
肉丸傳統上是用小牛肉末,洋蔥,雞蛋,鳳尾魚,胡椒和其他香料製成的。吃的時候淋上奶油刺山柑醬,再配上鹽水土豆、甜菜根或者就簡單搭配米飯吃。
海員雜燴
這道菜起源於航海時期,原來主要是給海員食用,不過現在已經成為德國常見的一道菜餚,尤其是德國北部城市。
傳統的做法來自德國漢堡,用鹹鯡魚、醃牛肉、豬油、土豆和甜菜根燉爛而成,上面再放上醃黃瓜和煎蛋。由於這道菜足夠鹹,脂肪多而且易於咀嚼,一些當地人將之視為極好的宿醉食物。
德國香腸
No Sausages No Germany(無香腸不德國),德國以其1500多種的香腸世界聞名,在喜愛香腸的德國有無數的香腸做法:醃製、燻制、煎炸和燉煮都可以。
炸肉排
依照法規,奧地利的炸肉排只能用小牛肉。而在德國,作為大多數傳統餐廳的主食,炸肉排則用嫩豬肉或火雞製成,並且德國人更喜歡在炸肉排上澆上各種調味料醬汁,包括蘑菇醬、甜椒醬或者奶油汁。
一般在德國南部和奧地利,餐廳中可選馬鈴薯沙拉(Kartoffelsalat)、德國酸菜或者薯條和炸肉排組成拼盤一起賣,配以檸檬片擠在上面來解油膩。小吃店則會以快餐的形式販賣,配麵包、番茄醬或芥末醬是最常見的方式。
醋漬鯡魚卷
傳統的做法是將鯡魚片包裹小酸黃瓜或綠橄欖、多香果,用牙籤固定,放在鹽水裡醃製,鹽水汁是用醋、水、切碎的洋蔥、花椒、月桂葉和芥菜籽調製而成。不過現在也會事先把鯡魚在滷水中煮熟或者提前冷凍48小時後再醃製,以便達到殺死寄生蟲的目的。
這道開胃菜歷史悠久,自中世紀以來就一直在沿海地區流行。現在德國的超市也會有即食的罐裝罐頭可供選擇,搭配麵包或者直接食用。
德式牛肉卷
這是德國家庭晚餐和特殊場合的主食,通常由培根,洋蔥,芥末和泡菜組成,裹上切成薄片的牛肉(一些食品學者認為原始版本可能是鹿肉或豬肉),然後煮熟食用。肉卷裡面一般是醃黃瓜,常與紫甘藍、土豆泥和醬汁一起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