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畫》是一篇令人頗受啟發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了,玲玲著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啟發下,玲玲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的掩蓋了汙漬,還給作品平添了幾分家的溫馨。
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對話展開故事情節,課文的難點就是感悟爸爸的話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試著用上「得意、傷心、滿意」等關鍵詞了解課文內容,講述故事是本課重點。
為了突破重難點,本課的教學可以這樣展開:
認識人物,導入課題
學校要舉行書畫大獎賽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參加,她的名字叫「玲玲」,(板書)誰來親切地叫她一聲?指導讀準後鼻音。
引導識「玲」:「玲」是形聲字,右邊命令的「令」表音,左邊王字旁表示非常珍貴的美好的東西,「玲玲」用來形容玉器碰擊的時候發出的聲音。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和玲玲小朋友有關,齊讀課題。
識字寫字,疏通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課文,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1.識字
隨機正音:「評、獎、髒、另、並」是後鼻音。「髒」是平舌音。
多種識記生字方法綜合運用:
「詳、幅、評、髒」可用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
熟字加偏旁:令一玲 羊一詳
平一評 八一叭 莊一髒 曹一糟
加一加識記:力+口=另 止+月=肯 合+手=拿
形近字比較識記:乃一及 開一併
2.寫字
「及」的筆順是是撇、橫折折撇、捺;」報」右半部分第一筆是橫折鉤;「紙」字特別要注意,右邊是「氏」,不要多寫一點。「拿、獎」是上下結構,筆畫較多,上下兩個部件寫的扁一些。畫字的田寫得稍小一些,下半部分包住田的一半。
圖文對照,整體感知。
出示三幅圖畫,引導排序:要是把這三幅圖當作是課文的插圖,應該誰在前誰在後呢?再讀課文,想一想,排一排。
根據故事順序給圖畫排序,並說明理由。
藉助圖畫,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這三幅圖分別和文中哪三個自然段對應?找一找,在這三個段落前做上記號。
細讀故事,體會心情
三幅畫分別對應課文第一、四、八自然段。從以上三段話中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詞語,圈一圈。(得意一傷心一滿意)玲玲的心情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讓我們一起去學習課文吧!
學習第1至4自然段:
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這幅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
學習「端詳」:端詳是什麼意思?誰能來做個動作?像他這樣仔細地看就叫「端詳」,注意「詳」讀輕聲。
引導想像:玲玲會怎樣「得意地端詳」?她心裡會想什麼呢?
聯繫生活:你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有過和玲玲一樣的感受嗎?有什麼事情覺得自己做得特別好,挺得意的?
指導朗讀,讀出玲玲得意的心情。
師範讀自然過渡到第四自然段:
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啪的一聲掉到了紙上,把畫弄髒了,玲玲傷心地哭了起來。
教師拿出一支水彩筆,模仿水彩筆掉在桌面上,請學生聽聲音。
這就是「啪的一聲」,「啪」是表示聲音的詞。」啪的一聲」該怎麼讀?(響而短)表示事情發生的出人意料。
交流討論:玲玲為什麼傷心地哭了起來?
抓住「傷心地」一詞,讀出玲玲難過的心情。
學習第5至8自然段:
正在玲玲傷心難過的時候,爸爸放下報紙走過來。他們說了些什麼?自由朗讀5至7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他們的對話。
指名讀爸爸和玲玲的對話。教師隨機點撥:
怎麼了,玲玲?
讀出爸爸對玲玲關心的語氣。
我的畫弄髒了,另畫一張也來不及了。
抓住「來不及」,說說來不及的原因。此時玲玲該多著急啊,讀一讀。
別哭,孩子。在這兒畫點兒什麼,不是很好嗎?
練讀,分角色演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感受爸爸的和藹可親。
玲玲聽了爸爸的話,是怎麼做的?
玲玲想了想,拿起筆,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小花狗眯著眼睛,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整張畫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滿意地笑了。
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和第三幅圖畫,找找弄髒的地方和小花狗的關係。抓住「整張畫看上去更好了「,請學生欣賞圖畫,說說」更好「在哪裡?
你從「玲玲滿意地笑了」體會到什麼?
玲玲不僅對自己畫的畫表示滿意,更對自己能動腦筋想出絕妙的辦法感到滿意,請你誇一誇玲玲吧!
讀第八自然段,讀出玲玲想出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高興。
藉助詞語,講故事
結合課後第一題,小組合作:藉助圖畫順序,用上「得意、傷心、滿意」講故事。
小組展示,全班評議。
聯繫生活,感悟道理
看到玲玲滿意地笑了,爸爸又說了什麼?指名讀第九自然段。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練讀,讀出爸爸看到玲玲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壞事變成好事後的高興心情。
聯繫上文,找一找故事中的「壞事」和「好事」,說說玲玲是怎樣把壞事變成好事的。
結合課後第二題,聯繫生活事例,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的體會。
小結:玲玲不小心把畫好的畫弄髒了,這是一件壞事;在爸爸的引導下,玲玲動腦筋思考後,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又成了一幅更好的畫,使壞事變成了好事。爸爸的話告訴我們,遇到事情辦得糟糕的時候,要沉著冷靜動腦思考,想想補救的辦法,這樣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今後,如果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樣做呢?
我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