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如何能一統六國,原來秦國早就有了這種心思

2021-01-14 小群的歷史文化

本文由作者《小群的歷史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秦始皇嬴政,這個人開創皇帝一詞,實現了大一統,志驕意滿,以為自己功蓋三皇、德披五帝,故而稱皇稱帝他覺得都不適合自己,更別提稱王了,早就玩膩了,所以取三皇的皇,五帝的帝,自用皇帝。秦始皇他是秦莊襄王的兒子,秦莊襄王早年在趙國當質子,和商賈呂不韋相交甚好,當然,呂不韋這個商人,心裡打的是奇貨可居的心思。有一次呂不韋邀請秦莊襄王參加宴會,特意讓自己一個寵姬上場,秦莊襄王當時在趙國當質子也很苦悶,一看大美人在眼前,被壓抑的內心蠢蠢欲動。而一旁的呂不韋一看,可以,這事有門兒,順水推舟,就將這寵姬送給了秦莊襄王。秦莊襄王就與這寵姬生了後來的秦始皇。

秦始皇是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在邯鄲出生的,生下來時就給他取名為政,開始是隨姓趙氏。秦始皇嬴政在十三歲時,秦莊襄王死了,秦始皇嬴政就被立為秦王。在那個時候,秦國就已經很強大了。當時秦國已經吞併了巴、蜀之地,以及漢中。後世赫赫有名的並連秦蜀、帝王之資,就從這裡來,而秦始皇剛剛開局,就已經坐擁了這些。除了秦蜀之地已經連結,秦國還在南邊設立南郡,向北收復了上郡以東的地盤,有河東、太原、上黨郡,向東至滎陽,滅了二周,設立三川郡。這時候呂不韋助秦莊襄王回國繼位,又是兩朝元老,在秦國是紮下了根基,被封為秦相,食邑十萬戶,號稱文信侯。招攬整個天下的賓客遊士有能力的人,這時秦國已經就有了吞併天下的志向。李斯為舍人,蒙驁、王齮、麃公等人為將軍,因為秦始皇嬴政尚且年紀比較小,剛剛繼承王位,對軍國大事都不甚了解,所以就把國事都委託給了諸多大臣打理。

在秦始皇嬴政從十三歲少年繼位開始,不斷成長學習,而秦國的發展並沒有因為君王而停止,秦國這臺戰爭機器,自啟動開始,立志掃清六合、席捲八方,早有跡象,而始皇帝只是佔據了最有利最主要的那一段時間,從而成就了統一霸業。秦國真正被承認為諸侯立國較晚,而且以往一直是個西垂小國,不被其他國家重視和看得起,而秦國也是在艱辛奮鬥,天天和身邊的少數民族戎狄死掐對嗑,畢竟國讎家恨,都積累了數代了,父子兄弟,再加上秦國君主這一家族確實有點不服輸的倔強性子,性情上出了幾代能開創事業的人。

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打敗了戎狄,收復了周國故地。要知道,西周就是硬生生被少數民族戎狄那幫人給逼的成了東周的,當初秦國勤王,給周天子感動的稀裡譁啦的,當場就說了,你今天就是我周天子承認的諸侯國了,我把我周國故地封給你,你去吧,我看好你!周國故地?還在敵人手裡呢,你封給我幹啥?周天子不傻,給了秦國一個空頭支票,自己安安穩穩的去當自己的東周天子了,遷都了,不對故地抱有希望了。秦國開創不易,打碎了牙往自己肚子裡吞,窮的給根爛骨頭就得屁顛屁顛的叼著,接了之後,秦國就成了周國西邊的屏障了。秦國君主人民爭氣,能打,打下了周國故地,還知道獻地給周天子,人事做盡了,終於立國穩定了。

大家試想,秦國雖然立國較其他國家晚,但是它數代人的奮鬥,骨子裡都是進取戰鬥,它能就這樣安穩下來當一個西垂小國嗎?不能。所以秦國從始至終都在搞事情,跟晉國分分合合,又是打仗又是結親,打巴、蜀、漢中,甚至有一段時間利令智昏,打紅眼了,想跨國去打鄭國。你說鄭國你打什麼打,與你邊境不接壤,打下來還得費心費力的守著它。摻和楚國事情,伍子胥與吳王闔閭殺得楚昭王國都都丟了,自己都要跑到秦國政治避難了,於是秦國發兵五百乘,竟然就這麼大敗了伍子胥吳王闔閭的吳軍,楚昭王因此得以回國復國。

秦國主要還是跟晉國死磕,相愛相殺。秦國這個國家也真是有意思,它老愛跟人結仇打仗,以前跟少數民族戎狄,那仇大了,父子兄弟不共戴天,而且跟戎狄是求活之戰,不把你打趴下我就活不了了,那就必須把你打趴下。後來跟晉國相愛相殺,曾經秦國跟晉國有一段蜜月期的,感情還不錯,兩家都結親,秦國也摻和過晉國家事,倆人也一起合作打過仗,感情開始真的可以。但是這個人與人交往一樣,時間長了,發生一些小誤會,你不讓著我,我不考慮你,又有點利益衝突,這感情就慢慢淡了,再後來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打來打去,這仇就記下來了。

有一段時期,秦國主要就是跟晉國打。那麼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打了,是因為什麼呢?主要是晉國要涼了,晉公室卑而六卿強,欲內相攻。咋回事啊?晉國王室終於涼了,越來越涼了,而韓氏、趙氏、魏氏,中行氏,範氏,智氏這六卿逐漸興起,各自掌握了晉國的軍政大事,內戰了,就不想和秦國打了。後來大家都知道,範氏、中行氏和智氏都沒成,而韓氏、趙氏、魏氏這三個貴族勢均力敵,三家分晉,形成了韓國、趙國、魏國。這下秦國其實是高興的,我打你個晉國這麼費勁,這下好了,你分成三家,我打的就不那麼費勁了。而且當初一個強大的晉國在我身邊,我吃不好也睡不好,你現在分成韓趙魏三家,三家各自為政,意見不統一,我心裡感覺安全踏實多了。所以秦國就看著晉國分裂。

後來戰國七雄態勢,秦國幾次出函谷關,嚇得大家都人心惶惶的。秦國商鞅變法改了制,以軍功論爵,秦國人都愛打,那都是實實在在的家業,多打多得,少打少得,不打不得,憑什麼不打?直到蘇秦合縱諸國,天下的眼睛都盯這秦國,你可別再搞事情了,再搞我們一塊揍你,秦國終於消停了,嚇得秦國多少年都沒敢出函谷關,直到東方大國齊國也耐不住寂寞,張儀這個人出現了,連橫齊國,東西夾擊,破了合縱術。至此秦國一路打下去,一發不可收拾。你覺得秦國統一之路如何?

參考資料:史記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小群的歷史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秦國大將軍王翦,為一統六國作出巨大貢獻,但後來卻選擇了退出
    秦國大將軍王翦,為一統六國作出巨大貢獻,但後來卻選擇了退出說起秦朝的著名將領自然是缺少不了大將軍王翦,可以說秦朝再後來能夠一統六國他做出的貢獻也著實不少,而且他還是拉著自己的兒子一起為秦朝一統六國做貢獻的一位將軍,更關鍵的是他兒子也闖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商鞅之所以為秦國變法,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強秦,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商鞅在魏國得不到重用,才來到秦國尋找實現政治抱負的路徑,戰國時期的變法雖然多,有變法、申不害變法、吳起變法,但最後能成功的只有商鞅變法,這不是說商鞅的能力比李悝、申不害、吳起強,而是秦國歷代君主堅持變法強秦的決心非常強大。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始皇一統六國,霸業初成,自稱靠祖宗顯靈,造神之路走起
    這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發表的重要言論,也是秦始皇造神之路的開始。童年的悲慘經歷對嬴政的性格影響極大,導致其具有孤僻、獨斷、殘忍等性格特點,希望世間一切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也是嬴政後來稱帝後獨斷專政、中央集權的原因之一。在嬴政與其父回到秦國後,嬴政成為了王儲。其父莊襄王因為在趙國作為人質時知書不多,所以在回國後非常重視對嬴政的教育,希望嬴政能夠博覽群書,學習各種知識,為將來的繼位做準備,從而更好地治理朝政。
  • 秦國是陝西人的驕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誰是秦國最大的驕傲?
    秦始皇之貢獻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鞭策天下,役使諸侯,讓分裂了近500年的諸夏,重新歸於一統。讓持續了500年的戰火,重新平息。讓持續了兩個時代的割據局面,宣告終結。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中間有五代君王,在他們統治的時期,秦國侵吞六國的步伐雖然始終都沒停下,但在這百年之中,秦國並沒有滅掉六國中任何一個國家。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統治的時候,這種局面得到了改寫。秦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韓國、趙國、魏國。強大的楚國被秦國逐步蠶食之後,在王翦的打擊下走向滅亡。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裡還有一件事,比較有趣,據《史記》記載,公元前374年,周朝太史儋對秦獻公(秦孝公父親)說:周原來與秦國由合而分,分後五百年再合為一體,合後十七年秦國有霸王出現。公元前369年,桃樹冬季開花; 公元前367年,櫟陽下金雨。
  • 秦國統一前夕,「嫪毐之亂」和「呂不韋專政」誰才是嬴政最後的痛
    但是一個寺人出身,全憑太后寵信的人是怎麼有能力發動叛亂呢?首先我們看看嫪毐叛亂時的身份是長信侯,這時的嫪毐是個有封地的封君。追隨他的人飽含了秦國各階層勢力,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等等,還包括其它質秦的六國公子。秦國發生內亂,這是其它六國最想看到的,所以嫪毐叛亂,其它六國也會暗暗支持。
  • 秦始皇統一六國,嬴政手下的九大功臣誰排第一?
    秦王嬴政最終能夠統一六國,除了自身的雄才偉略之外,自然也離不開手下一眾馬仔們的不懈努力,根據史書記載,祖龍手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其中最出彩的共有九人,這九位可以算得上是秦國最傑出的頂級人才。而老將王翦,作為秦始皇時期,秦國頭號名將,在秦國滅掉六國的戰爭當中,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六國當中,能夠有實力跟秦國PK的國家有三個國家:趙國、楚國、齊國,齊國袖手旁觀,最終自食其果,趙國和楚國在亡國危機之下,拼死反抗,成為了秦國統一六國的進程當中,最難啃的骨頭。
  • 他才是秦始皇嬴政的軍師 助祖龍一統天下 不是李斯
    秦王嬴政是非常想滅六國一統天下的,但他深刻地明白,秦國有滅一國的實力,卻沒有辦法破解六國的合縱,嬴政很苦惱,戰爭是充滿風險的,他不打無把握的仗,很明顯他缺少一位懂軍事的軍師,如姜太公那樣的軍師。當然秦王嬴政最後滅了六國一統天下,他的軍師當然也出現了,想知道他是誰嗎?書生給大家慢慢道來。
  • 大秦賦:嬴政的子孫為何都死絕了?現在還有姓嬴的人嗎?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追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的終結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原來,嬴政滅六國是這麼不容易,他每滅一國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集合了秦人的智慧和勇氣,稱嬴政是千古一帝也是實至名歸。
  •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了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二世就滅亡了
    秦始皇本人和秦二世,其實都需要為秦朝的滅亡負責任。現在很多人覺得,秦朝的滅亡,完全是秦二世的責任,這是不對的。秦二世只是觸動了滅亡的導火索,真正的根源,還是在秦始皇這邊。一、秦始皇感覺時間不夠用,所以過分地急功近利。對秦始皇來說,一統六國只花了10年時間,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他自然是非常高興,甚至於自滿得意。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時期。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
  • 戰國混亂多年,六國為何能被秦始皇滅掉,從而天下一統
    直到戰國的時候,孔子提出了「統一天下」,但是這種統一也完全不是秦國所建立的「統一」。孔儒講的統一是指大家能遵從一定的禮儀,達成某種統一的和諧而已。所以我們說秦王幾代是超級牛的人,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於是秦國的國力大增,這種增加,轉而讓其他國家感受到了壓力,他們自己不喜歡原來可以隨意欺負的國家,現在變成強國了。於是幾國結盟想要滅掉秦。秦在這時又遇到了生死攸關之時,他們只能滅掉對手以求自保。因為自己的強大,所以六國都欲除之而後快,如果不先下手為強,那麼恐怕未來就要被其他國所滅了。
  • 秦國歷史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公元前221年,秦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秦始皇時期,以秋風掃落葉的趨勢橫掃六國,終於完成了幾代先祖夙願,也結束了從西周末年以來整整五百多年的亂世,而這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而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以後,力排眾議,廢除了分封制度,而改為對中央集權有利的郡縣制,由此奠定了古代中國皇權統一的基礎,同時,嬴政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統一了六國的文字,統一了度量衡。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與交流得到統一。對於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大家都覺得是他的運氣很好,受到祖上的庇佑。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女人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他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割據,統一了六國,令中國從割據走向了統一。秦始皇名叫嬴政,趙氏,又被稱為呂政、祖龍等等。秦始皇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父親是不受寵的王孫,被送到趙國當質子,窮困潦倒了好幾個春秋。
  •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一統六國的秦朝,實力究竟有多強?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曾這樣記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各國爭霸天下的局面,將四分五裂的各國,合併統一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秦王朝。那麼,秦朝是憑藉著什麼,才滅了其他六國呢?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王朝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六國,為何在他死後天下大亂?
    秦始皇縱橫捭闔,統一六國,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高度,雖然秦國是累積了六世的資源,但是還是需要一個有魄力之人去整合這些資源。秦始皇在世之時,手上頗多良將,蒙恬、趙佗等人皆能徵慣戰,李斯、姚賈等個個能言善辯,再加上秦始皇自己的威勢與才幹,他在世之時,沒有一個人敢挑戰他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