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統六國,霸業初成,自稱靠祖宗顯靈,造神之路走起

2020-12-16 紫陽動漫屋

導語:「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這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發表的重要言論,也是秦始皇造神之路的開始。

01幼年始皇

秦始皇名為嬴政,童年非常不幸,自降生以來便與其父莊襄王一起在趙國邯鄲城作為人質,身處異國他鄉。童年的悲慘經歷對嬴政的性格影響極大,導致其具有孤僻、獨斷、殘忍等性格特點,希望世間一切都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也是嬴政後來稱帝後獨斷專政、中央集權的原因之一。

在嬴政與其父回到秦國後,嬴政成為了王儲。其父莊襄王因為在趙國作為人質時知書不多,所以在回國後非常重視對嬴政的教育,希望嬴政能夠博覽群書,學習各種知識,為將來的繼位做準備,從而更好地治理朝政。

嬴政從小就受到戰火的薰陶,這讓他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他認識到權力的重要性。嬴政繼位時才十歲,當象徵權力的「周鼎」遷移到秦國後,其他各諸侯國感到了威脅,紛紛聯合起來對秦國進行猛攻,秦國猛烈地對各諸侯國組成的聯軍進行反擊,年齡尚幼的嬴政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統一六國的思想逐漸在嬴政內心萌芽。

02師從呂相

秦王繼位後,呂不韋任相國之位,自稱為「相父」。呂不韋這個人非常有學問,認為學習非常重要,因此非常注重嬴政的學習,認為只有學習才能夠開啟心竅,獲得智慧。為了進一步教導嬴政,編書《呂氏春秋》作為教科書,要求嬴政按照書中說的去做。呂不韋對嬴政的培養可謂是親力親為,盡心盡力,時時刻刻都在充當老師的角色,嬴政也沒有辜負呂不韋的教導,確實用知識武裝了自己,為六國的統一之路積累了充足的知識。

03謀定六國

嬴政繼位後,李斯已經離開楚國,拜在呂不韋門下成為了一名舍人。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斯與嬴政接近,在交談中受到了嬴政的賞識,賜予官位長史。在戰略部署方面,李斯可謂是難得的人才。李斯在嬴政面前提出了統一六國的計策,與嬴政謀定而後動。最終,嬴政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對六國施以「反間」手段,同時任李斯為帥。

04自稱始皇

秦國統一六國後,秦王嬴政為了突出自己前無古人的功績,決定更改的帝號,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成就。於是,嬴政將這一難題拋給了群臣,讓他們去探討。這可讓群臣絞盡了腦汁,經過一番討論後,秦王嬴政決定,將「皇帝」作為自己的帝號,因為先有「三皇五帝」,在古人看來,「皇」與「帝」是非常神聖的字眼,嬴政認為自己對後世的貢獻可以與「三皇五帝」相比,並且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嬴政又希望自己的帝位能夠傳遞萬世,為了讓後世子孫能夠敬仰自己,並且與後世子孫的帝位進行區別,於是又自稱為「始皇帝」,這也是後世中「秦始皇」稱謂的由來。

05造神之路

「神」是一種虛無縹緲又非常神聖的事物,嬴政在「自稱始皇」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為自己的皇權統治籠罩上了神秘的色彩。聲稱統一六國是靠祖宗顯靈,自己是神的傳人,實現神的意志。

嬴政為了完成自己的造神之路,更好地神化自己的。第一,更改了自己的帝號。由「王」變成了「皇帝」,使其成為了最高統治者的尊稱;第二,創立了避諱制度。凡是與皇帝名字相關的稱謂都要改名。例如:嬴政名字裡有一個「政」字,那麼「正月」就要改成「端月」再如嬴政父親莊襄王名字裡有一個「楚」字,那麼「楚國」就要改成「荊國」;第三,因為「皇帝」是前無古人的稱謂,同時又是最高統治者。所以,在書寫與皇帝相關的書面材料時,「皇帝」二字必須另行抬頭,並且要頂格書寫,表示皇帝的帝位崇高,同時也是對皇帝的尊重。第四,重新對與皇帝相關的行為以及物品進行命名。例如:「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朕」,「印」為「璽」等。

06萬世始祖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希望自己皇位能夠傳遞萬世,受世人所敬仰,這是所有最高統治者理應具備的夙願。然而,秦國的未來並沒有如嬴政期盼的那樣發展,皇位僅僅傳到秦二世秦國就滅亡了。至此,秦始皇「萬世始祖」的願望破滅,秦皇朝的統治就此終結。

縱觀秦始皇對後世的貢獻來看,他確實具有雄才大略,可謂是「一代傳奇、千古一帝」。尤其是他開創帝制這一壯舉,對後世的影響極大,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後世統治者紛紛對其效仿,因而,說秦始皇是「萬世始祖」也不為過。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了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二世就滅亡了
    秦始皇本人和秦二世,其實都需要為秦朝的滅亡負責任。現在很多人覺得,秦朝的滅亡,完全是秦二世的責任,這是不對的。秦二世只是觸動了滅亡的導火索,真正的根源,還是在秦始皇這邊。一、秦始皇感覺時間不夠用,所以過分地急功近利。對秦始皇來說,一統六國只花了10年時間,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他自然是非常高興,甚至於自滿得意。
  •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生前卻不立太子?內幕塵封千年! 秦始皇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和商鞅變法也是有著一定的聯繫的,而且同時也是因為在當時的百姓們都渴望一個安定的生活,而在春秋戰國這幾百年期間的戰亂,連百姓們都希望能夠統一,少點戰亂。秦始皇一生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成為了中國的首位皇帝。
  • 秦始皇造兵馬俑並非是想死後一統陰間,而是要救千萬人的性命
    都知道這些兵馬俑是秦始皇死後陪葬用的,但是民間或者一些小說的流傳是秦始皇想要在死後,到陰間也要一統天下,其實不然,那秦始皇為何要這麼做呢?先來說說秦朝當時的人殉制度,殷商時期,王公貴族死後,就要有活人陪葬。誰來陪葬由死前的主人最終定奪,最大的墓穴中發現陪葬者多達5000人,在秦朝之前因人殉制度被活埋的人,不完全統計也過千萬餘人了。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秦始皇為何將「寡人」改成「朕」自稱?你將「朕」字拆開念就懂了
    而掃清獨掌大權的障礙後,他的所想便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完成祖輩心願統一六國。七年之後也就是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所有準備已經妥當,秦派內史騰滅了韓。這是統一之戰的開端,隨後、趙、魏、楚、燕、齊相繼被滅,十年兼併了六國。 此時他需要幹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說南方的百越北方的匈奴,又比如說一統後的種種制度。
  • 《徵服與霸業》錨定「策略」之本
    近日,騰訊多文明創世界盟戰手遊《徵服與霸業》正式發布「風流帝王團」海報,同時還發起了「以舊換新霸業計劃」,引發了廣大網友和玩家的關注。「婦女之友」愷撒大帝、「基建狂魔」秦始皇、「戰爭機器」拿破崙、「女裝戰傑」織田信長、「拔劍錦鯉」亞瑟王……似乎風流帝王們在歷史給的面具之下,都有著趣味的標籤。但玩家可曾想過這些標籤背後的深遠寓意?
  • 秦國大將軍王翦,為一統六國作出巨大貢獻,但後來卻選擇了退出
    秦國大將軍王翦,為一統六國作出巨大貢獻,但後來卻選擇了退出說起秦朝的著名將領自然是缺少不了大將軍王翦,可以說秦朝再後來能夠一統六國他做出的貢獻也著實不少,而且他還是拉著自己的兒子一起為秦朝一統六國做貢獻的一位將軍,更關鍵的是他兒子也闖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其他國家在幹什麼?其中日本最為搞笑
    大秦王朝是真正封建王朝的開始,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沒人可以與之相比,所以他自稱秦始皇,首次將皇與帝結合在一起,為中國封建皇權統治奠定了基礎,他的功勞立於千秋,的確功不可沒,他真正的將中國進行了大一統,包括文字,語言,和計量衡器,這無疑就是將文明徹底的整理並且統一。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李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幾乎以一己之力成就了秦國的霸業
    秦朝在秦始皇的帶領之下,成就了一番霸業,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於是文字,貨幣等都有了一定的統一,度量衡的統一,文字的規範,使得天下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於是秦朝開始了他的霸業,畢竟統一天下是古往今來少有君王能夠做到的,而秦始皇能夠做到也是極其不容易的。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看到日本時請先憋住笑
    六合只一掃,四海成一統。功蓋昔堯舜,誰可與我同?」據說這是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所寫下的,當日秦始皇在鹹陽宮喝的滿臉通紅,時萬國朝拜,他心中豪情更是高漲。於是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詩,尤其是最後一句「誰可與我同?」更是具有穿雲裂石的氣勢,不愧被譽為千古一帝。
  •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其他國家在做什麼?日本人還是一群原始人
    秦始皇是偉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沒到40歲就一統六合,其後又進行貨幣和度量衡上的統一,無論是思想制度還是武器基建,在當時都是領先世界的水平。讓人好奇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其他國家在做什麼?最讓人意外的就是日本,當時的日本人還是一群原始人。
  • 秦始皇殺假父清理門戶,滅六國一統江山
    八成會被搞。思來想去,沒有辦法,死路一條了,於是自己喝了點毒酒,就這麼拜拜了。呂不韋老婆之前已經去世了,呂不韋這一死,他的幕僚擔心後面再生出意外,就趕緊把呂不韋葬在他老婆的墓邊,也沒有單獨的墓碑。給他來個句號,銷聲匿跡,就此了結,省得嬴政再來搞其他人。
  • 秦統一六國,功勞最大的並不是秦始皇,這個人大部分人不認識
    說起秦始皇,絕大部分人腦海當中會迸現出一個詞——「千古一帝」,而且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貨幣、度量衡以及道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帝國。而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大家基本上都能說上一二。
  • 秦始皇迫害六國貴族,二世而亡;劉邦反其道而行,換來400年江山
    秦始皇嬴政,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祖龍」,一統華夏第一人:車同軌、書同文,橫掃六合的千古一帝。也有人說他是「暴君」:侵吞六國土地,害得百姓生靈塗炭,並且焚燒百家書籍。坑術士無錯,毀文化有罪。秦直其位,呂政殘虐。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
  • 戰國混亂多年,六國為何能被秦始皇滅掉,從而天下一統
    所以我們說秦王幾代是超級牛的人,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那麼在那個亂世,各方群雄四起,各個國家分裂而治。那為什麼秦朝可以異軍突起,做到了收復全國,統一華夏呢?當然,除了秦始皇個人的殺伐決斷、不世之能外,還有一個促使秦統一的另外幾個原因。
  • 皇帝自稱「朕」,那太上皇的自稱是什麼?乾隆給出「標準示範」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氣吞八荒,一統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首次採用「皇帝」這個稱號來表明自己華夏最高統治者的身份。與此同時,他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包括皇帝的衣食起居、禮儀規範、大臣和百姓需要避諱的東西等。而在稱呼上,秦始皇也開始由寡人改稱為「朕」。
  •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一統六國的秦朝,實力究竟有多強?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曾這樣記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各國爭霸天下的局面,將四分五裂的各國,合併統一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秦王朝。那麼,秦朝是憑藉著什麼,才滅了其他六國呢?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王朝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