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2020-12-22 騰訊網

一統六國的秦朝,實力究竟有多強?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曾這樣記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各國爭霸天下的局面,將四分五裂的各國,合併統一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秦王朝。那麼,秦朝是憑藉著什麼,才滅了其他六國呢?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王朝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但是秦始皇為何能做到,將整個國家發展得如此強盛呢?為什麼就他一個王朝,發展得如此輝煌?

秦王朝就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強大,這不僅與秦始皇的能力有關,還因為秦朝歷代君王善於用人,並且禮賢下士。商鞅變法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商鞅是在從魏國逃到秦國時,才被秦孝公發現並重用。而他也沒有辜負伯樂的賞識,在秦王朝的發展期間,他在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制度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適應當時歷史潮流發展的謀策,並且成功幫助秦王朝發展成為當時幾個國家中最強的國家。除此之外,秦朝君王幾乎包攬了戰國時期大多數的能人才子。就連創造連橫,破五國合縱之策的張儀,也屬於秦惠文王的麾下,並且他還在秦國最困難的時期,遊說於各國之間,成功幫助秦國渡過難關。還有很多知名人物,比如司馬錯、白起、蒙恬、李斯、魏冉、範雎等優秀將才臣子,都在秦國統一天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勵志於變法和完善各種制度,來發展本國,也是秦國能夠如此強大的原因之一。其實很多人在聽到焚書坑儒這個故事之後,都以為秦王朝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但其實秦朝的法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如此嚴格,不然它怎麼會不停地向強大的方向發展呢?後人看來在當時非常殘忍的連坐制度,其實如果站在當時的時期和背景來看,雖然連坐制度對於今天來說,確實太過於殘酷,但對於維持當時的社會穩定來說,這個方法無疑是非常好的。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覺得秦朝對於犯人逼供的手段,有些過於血腥。但其實秦朝的律法,也並不是不分是非對錯的,在無法確定這個人究竟犯了怎樣的罪之前,是不會對他用特殊的手法進行逼供的。而且當時秦朝的法律,所體現出的嚴格與公正,還有當時先進的創立法律的思想和方法,不僅令後人感到震驚,還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的發展。不僅這些,當時秦朝的軍隊之所以如此的強悍,也歸功於所立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這一制度激勵著秦國的士兵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秦國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戰鬥力。還有利於政治和經濟發展的郡縣制:廢除井田的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制等,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還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為秦國徵戰其他國家,提供了強有力的糧食保證。

而秦國能夠發展得如此強盛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君民同心,在君民一心的條件下,秦國才會有更多可供發展的餘地和力量,才能夠在不斷地發展中,逐漸領先於其他國家。很多人都看到了秦國統一天下的盛狀,但很少有人知道,秦國的建國之路其實是非常坎坷的。最開始的時候,秦國之所以能夠擁有領土,是因為秦國的先祖秦非子養馬有功,也是在這之後,他才開始了艱難的建國之路。

公元前770年,這一年,是秦國正式被列入諸侯之列的一年,因為當時的秦襄公,因為護送周平王有功,而被封為了諸侯。但事實上,當時秦國的封地,並不在秦王的控制之下,而是被遊牧民族所控制。周平王也知道,自己所說的話不容易實現,所以當場就和秦人說:「西戎的人殘酷無道,不停的掠奪我國境地,只要你們能將他驅逐出去,自然就會有真實控制權的封地。」為了建造一代帝國,為了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秦國開始了對西戎的討伐,而且秦國的前幾位國君,都是死在了戰爭之中。一直到秦穆公繼位,才將外族一舉擊滅。也是在這之後,秦國才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領土,而他們也終於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和軍事力量,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國家。並且自此之後,秦國上下一心,在修建法律制度和抵抗外敵上,從未有絲毫的反對之言。也正是在這一代代國人的努力下,才成就了今後統一天下的盛事。

因此,秦國能夠戰勝其他幾個國家,能夠一統天下,並不是靠秦始皇一個人完成的。而是秦國幾代君主的共同努力,以及無數秦國士兵的鮮血,和一往無前的勇氣。同時也不能忽略,所有為統一大業出謀劃策的謀士,還有始終奮戰在一線的將士們。只有在同心齊力,君民一心的條件下,才能完成統一天下的壯舉。

相關焦點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秦始皇滅六國後,被他俘虜的這六國君主,都遭到怎樣地對待?
    人類歷史上,亡國的君主大多數下場十分悽慘,尤其是在國家被人通過武力所推翻的情況下,那麼,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六國的君主,都遭遇了什麼樣的對待呢?圖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劇照一、格局情況其實,早在秦始皇成為秦國的國王以前,秦國吞併六國的大格局就已經形成。
  • 商鞅變法強秦,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貢獻最大
    商鞅之所以為秦國變法,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強秦,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商鞅在魏國得不到重用,才來到秦國尋找實現政治抱負的路徑,戰國時期的變法雖然多,有變法、申不害變法、吳起變法,但最後能成功的只有商鞅變法,這不是說商鞅的能力比李悝、申不害、吳起強,而是秦國歷代君主堅持變法強秦的決心非常強大。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從公元前230年起,秦王終於開始了「最後的戰爭」,首先攻打韓國,直到公元前221年消滅齊國,前後十年完成了針對六國的滅國之戰。嬴政消滅六國的順序,分別是韓、趙、魏、楚、燕和齊。一、公元前230年滅韓國公元前230年,秦國率先向六國中最弱小的韓國發難,韓國抵擋不住秦國的進攻,最終韓國最後一位國王韓王安選擇投降,韓國滅亡。
  • 十年滅六國是怎麼發生的呢?秦國到底有多強大呢?
    秦滅六國是個怎麼樣的故事呢?秦之所以滅六國,六國之所以被滅,原因很多,我說一個。秦只有一個大門閥,就是秦王。六國除了王侯外,還有很多氏族大家。秦之改革,只要王可忍受,可獲利,可讓利就可以了,所以商鞅雖死,商君之法卻不變。文臣大都是六國而來,用之則賞,不用則去。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到了秦王嬴政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巔峰時期。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趙國實力比較強,所以對付趙國用了反間計,讓趙幽繆王殺掉李牧,王翦輕鬆滅掉趙國。魏國也差不多,燕國包括後來形成的代國的實力也很弱,這些諸侯國都沒有讓秦國吃過大虧。齊國是東方大國,本來是比較難對付,可惜當時後勝執政,此人接受秦國賄賂之後對其他諸侯國被滅都無所謂。直到五國被滅之時,齊王才醒悟過來。此時六國只剩下齊國,雖然調集了四十萬大軍也沒有用,很快齊國就被滅了。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掃平六合的戰爭拉開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至此,「戰國七雄」局面結束,秦國成為天下唯一的霸主。在滅六國戰爭前,秦國的疆域並不大,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將都城遷到鹹陽,當時的疆域包括今陝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區域以及甘肅東南部、四川部分區域。
  • 秦滅六國之後,還有一個小國存活了下來,秦始皇為何沒有滅它?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衛國建立在了商朝故土上,有很多的商朝遺民。作為一個身處中原腹地的國家,衛國曾經強過,但是隨著接連被打擊,逐漸變弱了。戰國時期,衛國像是沒有一樣了,因為魏國和韓國等國家已經將其遮蓋住了。
  • 《大秦賦》滅六國怎麼沒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國,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並非只有「六國」,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強敵匈奴。嬴政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蒙氏和王氏兩族名將輩出,居功至偉。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驁或蒙武,而是蒙恬。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秦始皇滅掉的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那些實力強勁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完成了土地大兼併。並且也由此產生了「五強選手」: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和越國、西部的秦國、以及中原地區的晉國。公元前453年,以「趙魏韓三國分晉」為分水嶺,中國進入戰國時期。緊接著到了戰國中期,楚國吞併了越國,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局面形成,史稱戰國七雄。
  • 秦國是陝西人的驕傲,秦始皇和秦孝公,誰是秦國最大的驕傲?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中間有五代君王,在他們統治的時期,秦國侵吞六國的步伐雖然始終都沒停下,但在這百年之中,秦國並沒有滅掉六國中任何一個國家。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統治的時候,這種局面得到了改寫。秦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韓國、趙國、魏國。強大的楚國被秦國逐步蠶食之後,在王翦的打擊下走向滅亡。
  • 秦始皇開啟滅六國之戰:先打最強,「一箭三雕」,高明!
    秦始皇二十二歲親政,用一年多時間迅速處置內亂獨攬大權後,就正式開啟了他圖謀已久的滅六國大戰。那麼,這位剛即位的年輕君王,會先拿誰開刀呢? 根據秦國「遠交近攻」的策略,當時可供秦始皇選擇的首戰目標應是韓、魏、趙、楚四國。韓、魏最弱;楚國較強;趙國則是六國中最強,是他一統天下的最大障礙。
  • 秦滅六國時,秦國派出了七大武將,除了王翦父子還有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建立之戰,指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中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一統天下大業的戰爭。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秦始皇嬴政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以來長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即秦朝。在戰國末期,雖然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已經是非常衰弱了,也即無法和秦國相抗衡了。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而且正值當時六國羸弱,再加上經過商鞅變法,使得秦國的各個方面都比其他六國強大,而且由於秦國是依法治國,所以才有了秦國六代的明君。秦國的變法是秦國能夠統一天下的一個關鍵性原因。其實我們再從現在的影視劇以及歷史書籍中可以得知,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不僅在法治以及明君上得到體現,最為重要的是:秦國對於科技技術的重視程度強於東方六國。
  • 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只是摘桃子?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
    這話秦始皇肯定不愛聽。作為統一了六國,使天下歸一,又築長城守護九州大地的千古一帝,怎能被人說成是摘桃子呢!而到了秦宣公時期,跟晉國發生了衝突,並且還打敗了強晉,這也是初次展現實力。秦穆公時期,任用蹇叔、百裡奚、由余三位賢臣的秦穆公勵精圖治,雖然被強晉扼住了東進之路,但秦國「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向西稱霸了戎夷,給秦國開創了基業。
  •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才有了秦始皇一統六國,為何二世就滅亡了
    按道理秦始皇應該要從修改教科書,加強思想教育方面下手,逐步用秦國的思想,取代六國之人的思想,進而完成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統。可是秦始皇有這麼做嗎?他並沒有,這哥們實在是太急功近利了,想要統一思想文化,所以就把六國的史書都給燒了,只準大家看秦國的史書。這你就有點過分了,我們的國家已經沒了,你還要毀了我們的歷史嗎?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