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買單」 無人車背後,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周天財經

文 | 周天財經

周天財經 原創出品

才華與野心匹配,萬事皆可。實現無人駕駛大夢亦如是,既要「技術實力」這個「才華」,也得讓資本市場有「野心」。百度在無人駕駛技術這一領域,才華已獲認證,該是資本市場展示「野心」的時候了。

百度在美資本市場近日的表現讓人振奮。

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周三美股開盤,百度股價再度走強,盤中漲幅一度超7%,股價突破200美元,實現連續6個交易日大漲。

消息面上,有傳聞稱百度正在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主要車企談判組建合資企業。有媒體援引相關消息人士的話稱,百度目前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方案,一種是自己造車,讓車企為其代工,另一種方案則是組建一家百度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

針對這一傳聞和具體方案,百度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不過在周天財經看來,無論從各方掌握的消息還是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這一輪百度股價的上漲,可能並非新聞話題造成的短期上漲,而是資本市場正在重新對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及整個百度進行估值。

01 百度真的去「造車」可能性很低

昨日新聞爆料前,百度曾與消息中提及的幾家汽車製造商確實有過多次緊密接觸,比如 2019 年 7 月 AI 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和吉利宣布了相關合作協議,更早之前和一汽與廣汽也有戰略合作夥伴的動作,但是周天財經認為,百度真的去製造一輛車的可能性仍然較低,更大可能是「技術入股」。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市場估值與前景都非常樂觀。前瞻產業研究院上半年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到 2021 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 70.3 億美元;到 2035 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 2100 萬輛。與此同時,工信部今年早些時間發布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大大將中國將正式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標準速度提升。據悉,這一標準很快將在半個月後,也就是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

上述種種跡象都表明了一個充滿了希望的大市場正在到來。但是,不同於傳統汽車製造業,無人駕駛汽車最終能走到哪一步,最關鍵的部分依然在於技術與算法。也就是說對於市場參與者而言,要在這個新市場中斬獲一塊「蛋糕」,可能最終要看的是自身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創新實力,否則一切白搭。

對於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想要玩轉無人駕駛汽車市場更是得技術實力過關。因為與老牌車企相比,網際網路企業在汽車動力系統、工業設計及流體力學方面還是個小學生。老牌車企在這些領域是經過百年時間的學習與積累,無論是從設計流程還是生產流程來說,他們的工藝早已堪稱爐火純青,且這些工藝並非網際網路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幾年內就能完成「補課」。

因此對百度而言,往造車方向去運作非百度長處,且百度也曾表示過,不會造車。「我們不會自己去開生產線、設計發動機、研究流體力學或者是工業設計,我們只做自己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並開放給合作夥伴」。

相關公開資料顯示,無論是和吉利,一汽還是廣汽,百度所籤署的合作協議或者戰略夥伴協議,內容大部分為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分享。比如與吉利側重在智能駕駛等 AI 技術共享;一汽則是百度 Apollo 的戰略合作夥伴;與廣汽的合作更是直接在協議中表明將共同進行智能駕駛、智能車聯、數位化營銷方面相關技術及產業的開拓。

綜上所述,百度這番股價上漲雖然由無人車業務帶動,但這並非意味著百度要去造車,而是百度的無人車技術與傳統車企技術結合這事,在資本市場看來,它是可行的,且值得期待的。

02 無人駕駛技術的資本價值

百度自從「決勝 AI 時代」之後,估值發生了一個有趣的變化。這一戰略宣布伊始,資本市場確實為百度這一戰略願意買單,股價在美股也有一段時間的蜜月期,這一時期可以說是 AI 戰略給百度市值帶來的一個小頂峰。

只是這個頂峰沒有延續太久。當移動網際網路的打法改變以及新的玩家出現後,「慢工出細活」的百度的 AI 戰略多少不受資本市場待見。畢竟資本願意為情懷買單,但不代表資本就有「情懷」。沒有「情懷」的資本市場很快就去為其他新的「情懷」買單去了。這一時期,資本市場對於百度的 AI 技術發展顯得並不怎麼關心。

是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不夠優秀嗎?

事實上,2020 年,國際知名研究機構 NavIGant Research 發布的最新自動駕駛競爭力榜單上,百度是唯一上榜的中國公司代表,且排名相較前幾年持續上升,並且首次挺進了 NR 報告國際自動駕駛「領導者」行業。

這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按照陣營劃分,這意味著百度無人駕駛技術競爭力處於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第一陣營,是和谷歌Waymo,通用汽車 Cruise 及福特為同一陣營,全球競爭力排名為第四。這還意味著百度的駕駛技術領域的競爭力不僅遠超特斯拉(特斯拉位於第三陣營),還超越了眾多老牌選手,比如豐田,Volvo 等。

基於此,資本市場意識到對百度無人駕駛領域的估值可能存在「誤解」。2018 年 8 月最早對百度無人駕駛估值做出重新測算的是 86Research。該研報首次對百度 Apollo 自動駕駛平臺進行單獨估值,並且給出了 105 億美元的估值。不久前,瑞銀分析師給百度喊出了 190 美元的目標價,並指出百度戰略創新可能將會迎來價值實現時期。

即便是按照 190 美元的目標價來計算,百度的估值依然處於窪地,要知道摩根史丹利曾經給競爭實力處於同一陣營的谷歌Waymo 一個 1700 億美元的估值,就連通用的 Cruise 和 Uber 的 ATG 都分別被炒到了 190 億元和 60 億美元。此外,才剛完成第一輪融資的小馬智行的估值也都被資本市場喊出了 53 億美元。

反觀百度,被譽為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測試裡程 700 萬公裡,拿到了 190 多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卻並沒有得到市場同等的估值待遇。現在百度的整個市值才 630 億美元。

因此,此次百度估值的上漲可能是資本市場對於百度估值邏輯改寫的開始,是對百度無人車駕駛技術實力的重新測算。

總而言之,即便是漲到了 190 美元,對於百度而言也不算高。大家不是常說才華與野心要匹配。無人駕駛技術這件事上,百度的「才華」已經獲得認證,資本的「野心」也該行動了。

03 重估背後的百度核心新框架浮現

事實上,百度股價在周二的美股盤後交易時段(北京時間 12 月 16 日)確實漲到了 190 美元上方,但這明顯不是終點。

資本市場重估百度的時機已經成熟。估值,通俗易懂的說就是預判一下這家公司未來能值多少錢。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且估值分為相對估值和絕對估值(當然還有別的說法)。

其中,相對估值的算法又有兩種,一種是可比公司分析,還有一種是先例交易分析法。前者是拿二級市場的同類型上市公司做參照,後者以過往的併購案例為坐標。前者具體操作方法是,一家公司上市後,將每天的買賣價格除以某個公司盈利指標,比如銷售額,運營收入或者淨利潤等(經常看到的 P/E,P/B,P/S 差不多就是個邏輯),得出一個「倍數」,然後用這個倍數跟其他行業公司對比看哪個便宜,哪個貴。後者則因為沒有上市,操作方法因此也大為不同。因為百度屬於上市,這部分不屬於今天的探討範疇,暫不細說。

事實上,市場如果一味只是按照可比公司分析的方法,對百度這種不同發展階段,業務結構就會出現變化的公司而言,是不太公平的。因為一家公司可以分為初創期、成長期、規模期和成熟期,相對的,不同業務也存在各自的周期規律,所以這裡的斜率,也就是可參考的「倍數」其實是需要動態調整的。

目前百度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分為成熟業務,成長業務,以及前沿業務。成熟業務主要來自於搜索與信息流業務,以移動生態業務為主,這部分適用於 PE 估值;成長業務主要來自快速發展的智能雲新業務,這部分適用於 PS 估值;前沿業務則是自動駕駛和小度智能助手等為代表的前沿業務,這部分適用於對標估值。

成熟業務繼續按照 P/E 的估值方法,2021 年業務的淨利在 34-45 億美元左右,按照 10 倍 12 倍的 P/E 估值,成熟業務毛估估值為 340 億 -450 億美元之間。

成長業務以目前行業共識,今年百度披露的雲收入約達120億,採用 P/S 估值方法,根據投行給出的收入預測,2021 年大約為 168億 -180 億,2022 年有望升至200億。就以最低 168億算,按照 5.1x-6x 的估值,這部分估值大約可為 135-140 億美元。為什麼百度是 5 倍 -6 倍的估值?因為目前雲業務行業普遍的 P/S 估值處在 10 倍 -12 倍範圍,但這明顯存在行業普遍過高的現象,因此出于謹慎,在這裡直接做了個對摺。

包括了 Apollo 和小度的前沿業務估值呢?以小馬智行的估值為例,目前市場給的 54-300 億不等的估值,而 Waymo 的估值在今年三月最後一輪融資中顯示為 300 億美元,通用的 Cruise 最近一次估值為 190 億。我們以 190 億的 Cruise 作為百度Apollo 的估值參照體系,因此給百度 Apollo 估值為 100 億美元左右不算過分。

小度智能助手最新一輪外部投資者融資中,估值為 30 億美元。佔股 75% 的百度為 22.5 億美元。所以前沿業務整個加起來至少在 100-130 億美元附近。

最後還有百度投資的愛奇藝、攜程、滴滴等股份,以及現有的現金流,加一下大約也有個 320 億美元。

將上述各業務估值加起來,零零總總已經達到 1000 億美元。而昨晚股價創下新高的百度,市值才重返 600 億美元,你說是不是該重估了?

當然,任何估值模型,哪怕方法再複雜,倍數調整再嚴謹,於市場大眾而言,依然存在一千個觀眾會有一千個阿姆雷特的現象。但是至少透過這些說明一件事,那就是繼續按照之前的估值方法對待百度所有的業務,已經不夠公允了。

相關焦點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蘋果造車的消息,追溯起來要到2014年,傳聞代號為「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儘管蘋果的造車計劃一波三折,蘋果CEO庫克2016年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軟體將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組件。自動駕駛也將變得更加重要。蘋果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也可能是蘋果進行的最困難的人工智慧項目之一。」
  • 新一輪造車潮背後,是汽車行業的變革,也是能源戰略生死局
    這兩天,巨頭們不約而同又瞄準了同一個地方——新能源車。由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領先的上一輪電動車大戰才剛剛交出成績單,眼下,新一輪造車大潮已經洶湧來襲。1月11日,百度正式官宣,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同時吉利將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無獨有偶,近期蘋果公司被傳出將在2021年9月發布首款電動車Apple Car。
  • 百度自動駕駛趁勢新基建,轉運還是「狼來了」? | 甲子光年
    百度車路協同平臺框架最後,智能車聯開放平臺囊括了百度在汽車交互和車載內容上的產品與服務,包括:能讓手機與汽車互聯的CarLife+系統雖然不少從業者認為Apollo開源的56萬行代碼是除2015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公布的Autowired框架之外,最早、也最全面的自動駕駛框架,但百度卻也因該項目遭遇許多吐槽,落了「吃力不討好」的名聲。
  • 百度世界2020|百度大腦分論壇揭秘康輝李彥宏「虛擬人」背後黑科技
    9月15日,科技界年度盛會「百度世界2020」線上開幕。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由百度與「央視新聞」聯合呈現,上午剛剛結束的主論壇精彩紛呈,反響熱烈,花式登上熱搜: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與央視主持人康輝「虛擬人」亮相、顛覆搜索形態的「度曉曉」、去安全員的「全自動駕駛」……這些炫酷的背後離不開百度大腦的支撐。
  • 百度城市大腦亮相2020百度雲智峰會,「1+2+1」架構打造城市治理新...
    城市車水馬龍、晝夜運轉的背後,是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等多重環節作為支撐。比如在渣土車綜合治理中,傳統城市往往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進行排查。而在「城市大腦」的賦能下,北京海澱區實現對渣土車精準識別,每天能夠處理100萬張過車數據,高峰時期發現渣土車9000多輛,自動識別違規現象,渣土車識別準確率95%以上,有效解決了渣土環境汙染問題。
  • 百度終於造車,智能駕駛的背後還有它亟需關注!
    開啟新年伊始,百度通過微信訂閱號發布了一篇名為《是的!百度造車了!》的文章,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 窺探翻紅的百度和背後的李彥宏
    Apollo和百度造不造車成為了投資者討論的焦點,百度智能雲和小度,以及百度AI底層平臺技術不斷刺激著投資者的癢點,資本的冷酷和熱情,輿論的無情和溫柔都在這幾天裡完完整整地展現了出來。所以在人工智慧的狂熱回落之後,百度首當其衝成為受傷最大的公司。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無論百度做什麼,都很難得到輿論的正面回應,百度的成績也被市場選擇性地忽視。Apollo、百度智能雲、小度甚至不能進入百度的估值框架之內。但是好在,經濟有周期,技術也有周期。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值得關注的是,與上汽阿里宣布智已不同,新公司將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百度絕對控股,真正的百度造車。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百度造車已給出巨大反應,一夜之間,百度股價暴漲15.57%,百度市值飆升了110.億美元(約715億元),目前市值達到了819.43億元。
  • 百度車聯網的「閱兵」表演
    百度車聯網也將此次成都車展當成了自己的「閱兵」表演,福特、現代、星途、起亞、別克、威馬,吉利、林肯、雷克薩斯、哈弗等10多個品牌展示的近30款新車搭載了小度車載及百度AI核心能力,這也在一個側面證明百度車聯網已經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 德御往事浮現背後:起底33歲霍東的資本之路
    2017年8月,新京報記者曾調查發現,山西晉中發源的新興資本集團德御系叱吒資本市場,成員主要包括田文軍、郝建明、王宏等人,主要從事非煤產業,擅長資本運作,聚攏在身邊的已包括至少5家上市公司(德御農業、穩盛金融,北訊集團、顧地科技、民盛金科)。
  • 造車,把百度帶進了夢幻的2021
    也就是說,從去年12月10日到現在,ARK在百度上已經獲得了超過50%的收益回報。 「百度很可能就是ARK選中的下一個特斯拉。」有媒體稱。 百度被ARK看好,並非偶然。百度擁有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即護城河,這就決定了,即使它今後要面對傳統行業或者造車新勢力,也始終有抗衡的能力。
  • 百度Apollo無人車能力降維釋放,打造智能汽車可以像拼樂高
    從自主代客泊車到智能助手,從給人看的車機導航地圖到給車看的高精地圖,主機廠們想怎麼裝組裝,就怎麼組裝。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實現路徑中,一直以來都存在純視覺和雷射雷達冗餘兩種方案,而純視覺的方案,核心優點是量產更快、相機攝像頭也都更容易過車規量產,對前裝量產的要求也更友好,更容易實現上車。
  • 人民日報「點讚」百度 深耕核心技術攻克「卡脖子」難題
    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與全球產業升級趨勢的到來,國際技術競爭悄然升級,而中國無疑是最有能力抓住這輪機會的國家之一。以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因其在算法數據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已經成為我國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的重要力量。
  • 百度Apollo無人車能力降維釋放,打造智能汽車現在可以像拼樂高
    從自主代客泊車到智能助手,從給人看的車機導航地圖到給車看的高精地圖,主機廠們想怎麼裝組裝,就怎麼組裝。甚至,能適應國內複雜城市道路的輔助駕駛解決方案,也能即插即用。廣州之外,百度也正基於ACE智能交通引擎在近二十個城市開展落地實踐,助力當地交通管理邁入智能化、一體化新階段。同時,廣州黃埔正式啟動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MaaS平臺,並部署包括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駕駛公交、自動駕駛巡檢以及自動駕駛作業車在內的4支車隊。
  • 百度無人車終成「擺渡車」?
    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褒貶不一的評價中,總體看來無人車並未想像中那麼驚豔。百度無人駕駛被蓋戳「擺渡車」,用戶體驗著實的說沒有超出人的預期。首先,叫車難。叫車難固然與體驗熱潮有關,人數多,車輛少速度慢,一等便要半個小時左右。並且如果五分鐘內叫不到車,系統會自動取消,需要重新下單。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2018年7月,百度在AI開發者大會上宣布,百度與金龍客車合作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量產下線。2019年9月,百度與一汽紅旗合作的紅旗EVRobotaxi駛上長沙街頭,這款車被認為是中國第一款前裝量產的Robotaxi。除了以上兩次合作,百度也已經通過資本操作,成為多家新能源車企的「金主」。
  • 百度下場造車?微妙的角色轉換
    繼華為、小米與造車「扯上關係」之後,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造車的消息也開始彌散。 12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 【AuToPros】百度造車傳聞背後,汽車產業正處變革的風口浪尖
    百度與廣汽 12月8日,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進行智能駕駛 百度與一汽 早在2017年,一汽就成為百度阿波羅計劃首個整車合作夥伴,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框架,在車聯網產品
  • BAT遊戲無百度-虎嗅網
    前者是全球最賺錢的遊戲公司,後者是新晉遊戲小巨頭,國區iOS暢銷榜,佔據兩席。至於百度,早已遠離遊戲圈核心。緣何百度衷情遊戲直播賽道,又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呢?遊戲直播首戰告負在觸手倒臺前,業內視百度將遊戲直播業務交給第三方來運營為明智之舉。
  • 車車科技獲得匯財私人資本10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
    車車科技獲得匯財私人資本10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