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然而有些孩子卻很愛哭,讓人煩躁。
前幾天到朋友家吃飯,他的孩子才三四歲,我們就吃了一頓飯,他能哭個兩三回。就因為一點兒小事,比如氣球破了,腳踢到桌子了,玩具掉地上了,就能哇哇大哭。遇上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只好叫苦不迭,一個勁兒地說抱歉。我倒是沒關係,但是對於我的朋友,也就是孩子的父母來說,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令他們感到苦惱的事情。
小孩子哭起來,根本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要麼躺在地上打滾,要麼痛哭流涕、哭聲悽厲。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就大聲呵斥,讓他別哭或是閉嘴。可是即便孩子在我們的怒罵中停止哭泣,對於孩子來說,強行憋著痛苦失望,或是被父母丟在一邊,都是一種非常委屈和受傷的經歷。
比較開明的父母,會在旁邊安慰孩子,一邊和風細雨地好言好語,一邊想盡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畢竟是孩子,即便是當時傷心欲絕,只要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其他地方,那麼心情馬上就會豁然開朗。
表現上看來,前一種父母簡單粗暴,後一種父母有理有據,教育方式的不同,必定會塑造出不同性格和人生的孩子。可是,我們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或許以後遇到挫折和阻礙時,的確不再哭了,但是孩子把本應宣洩出來的情緒藏在心底,對於父母會失去信任感,性格也會變得自卑壓抑。
「不許哭,你再哭一聲試試!」多少父母用這樣一句話,忽視了孩子心裡的感受。
如果孩子每次哭泣,都需要把情緒和想法壓抑在心裡,那必然會通過其他方式去釋放。有些孩子會在地上打滾,有些孩子會把自己關在屋裡,還有些孩子甚至會「離家出走」,這都是因為心裡委屈,卻又無從解脫。
不可否認,相當多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哭聲幾乎是無法忍受。
有的父母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忙了一整天回到家裡,孩子一哭自然覺得家裡喧囂混亂,心情也糟透了。還有些父母本身性格壓抑,不懂得調節情緒,自己尚且不曾痛快哭泣,又怎麼會允許孩子放聲大哭呢?
孩子哭了,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不開心、哇哇大哭,那麼大人的心情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父母畢竟是成年人,在這種時候一定要冷靜,先搞清楚孩子的傷心原因和痛苦程度,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想哭都是因為一些瑣碎小事,遠沒有達到痛苦、困惑和傷心的地步。
父母要和孩子充分溝通,讓他明白:傷心和難過都是人生的必然經歷,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勇敢面對問題,正確處理問題。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煩躁或是惱怒情緒,只有先控制住自己,表現出平和冷靜的狀態,才能積極影響孩子,讓孩子信任父母,能夠和父母坦誠溝通。相反,如果父母在平時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把惡劣的情緒擺在臉上,在孩子面前釋放出來,孩子自然會變得暴躁易怒,或是壓抑自卑,走向另一個極端。
因此,父母應該時刻關愛孩子,多陪伴孩子,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