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難控制的,往往是自己的情緒,情緒掌控展示的是一個人的能力,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成熟,而且,也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
一、克制情緒,是一種能力
曾國藩說:「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意為在處理事情時,心急如焚不如謀定而後動 ,一味地從方便視角考慮不如從是否恰當的視角思考 ,在情緒化的狀態下感情用事不如平靜下來 ,在自身情緒穩定後再做決策 。
曾國藩在與洪秀全抗衡時為官府立了奇功 ,1年內不斷步步高升 ,如此的功勳很容易讓人衝昏頭腦自以為是 ,而曾國藩卻能始終平心靜氣地處理事務 ,一直冷靜且克制 ,小心又謹慎。
能成大事的人,無不擅於克制自己的情緒,克制情緒不代表不允許情緒滋生,而是指能夠理智地直面情緒,不被情緒牽制,冷靜地把控局面。
情緒就像水,疏通才能細水長流,堵塞則會引發災難,克制情緒的同時要注意調節,不讓情緒累積在心底,平和處事,遇到萬難皆可春風化雨。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敏感的時候,只有氣度和閱歷不夠的人才會被情緒主導,發洩情緒是人的本能,而學會克制情緒妥善處理生活中的是非,是人的本事。
二、掌控情緒,是一種成熟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因為扶一個差點摔倒的孩子,被孩子的母親誤以為季羨林要欺負自己的孩子,對季羨林惡語相加,而季羨林不辯、不爭、也不惱。
因為他覺得,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何須爭辯,擾了心情。
季羨林先生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情緒的控制,雖然在外人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委屈的事,但實際上,和一些無謂的瑣事糾纏才是真正的傷心傷身。
若宣洩情緒,最後大家都會不歡而散;若硬壓情緒,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所以當情緒襲來,要做的是化解負面情緒,既不傷害他人,也保全自己。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被情緒影響自己的行為舉止,即使心中思緒萬千,臉上也會不動聲色,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氣度。
掌控情緒,是一種成熟的表現,不做情緒的僕役,而要成為情緒的主人。
三、控制情緒,才能掌握人生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即使在田園中過著披星戴月的清苦生活,依然能樂在其中、悠然自得,這是因為他心志高遠,擅於調整情緒,所以才有著令人羨慕的淡然人生。
通常情況下,人的情緒狀態會決定著人生的狀態,那要如何控制情緒,掌握自己的人生呢?
菜根譚有言:「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不要趁著自己心情好就輕易許諾,要考慮自己的能力;不要因為喝醉就亂發脾氣,要顧及他人的感受;不要為了一時的痛快就多事,來日方長,何必偏執;不要因為疲倦就放棄,堅持才能走得更遠。
唯有心態平和地控制情緒,才能處事不驚,合理地做出每一次決策,從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生在世,切勿被情緒所累,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萬事萬物,皆泰然自若地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