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那些事4:這些歷史典故,你知道嗎?

2020-12-16 融睿歷史

編輯:敏之

這些歷史典故,你知道嗎?.mp3

03:56來自融睿歷史

在我們讀詩、讀書的時候,總會出現許多歷史典故,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成語和歇後語也有許多是從歷史典故變化而來。春秋戰國時期雖然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但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等等的名號都還存留在我們心中,基本上也是婦孺皆知了。他們之間的故事也是豐富多彩,下面就讓小編來為你介紹一下吧!

第一個要講的是春秋的開端事件——烽火戲諸侯。這件事情讓周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周幽王被犬戎部落殺死,最長的周朝也就結束了,天子的權利一落千丈,這時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諸侯各國之間也紛紛徵戰或者結成聯盟,春秋時期也在這時開始了。

傳聞周幽王為了自己心愛的妃子褒姒一笑,用烽火召來諸侯,妃子褒姒和周幽王站在高高的樓臺上,看到底下的諸侯和士兵們都亂成一鍋,完全沒有平日裡的儀態,當發現自己被騙後,又生氣的樣子,讓周幽王的愛妃褒姒展露了笑顏。這位高冷的冰山妃子,終於笑了,周幽王也很高興,他之前用了各種辦法,希望褒姒可以笑一笑,但都失敗了。這次的成功,讓他很高興,後來又一次用這種辦法,召來了大臣。雖然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能高興,但這種危險的做法無異於在刀尖上跳舞。很快周幽王也吃到了自己的惡果。當周邊的犬戎來犯時,周幽王慌忙的命人點上封火,可是那些諸侯們卻沒有來,周幽王被殺,西周的首都鎬京也被攻陷了。這個故事令人唏噓,在愛情面前,無論是誰都無法保持絕對的清醒和理智。

接下來介紹的是管仲為齊桓公出謀劃策並且提出"尊王攘夷",最終成為春秋的第一霸主的故事。他們兩人的故事在整個歷史上也是一段傳奇,常被後人一起談論。在周朝衰微、內憂外患、戰亂頻起的時候,齊桓公姜小白出生了。他和公子糾是齊襄王的弟弟,都不能繼承王位。他們本應該一起和睦的享受貴族的生活,一場變故來了。齊國的國君齊襄公殺死了魯國國君魯桓公,這其實是他的妹夫。這件事情激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也有心懷不軌的人準備挑起內戰。

善於分析局勢的謀士們了解當朝的情況,紛紛採取對策。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管仲和其他的謀士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後來公孫無知殺了齊襄公,自己做了諸侯,但是古代最注重名正言順和血統尊卑,他終究不能長坐。一年後,他就被殺了。大臣們都想讓公子小白做國君,但是魯國國君了解到齊國沒有國君後,立即派人送公子糾回去,另一方面還派人攻擊公子小白,管仲就是其中一位。在回國的路上,公子小白遇上了襲擊,寡不敵眾,他的馬車正要撤退躲避,管仲見狀,拿出弓箭對著小白的胸口射了過去。見他倒地,便回去復命了。公子糾以為沒有威脅了,便放緩了行程,可到了齊國卻發現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了。可能這也是天意吧,但是小白的確中箭,然而卻被衣扣擋住射偏了,這才逃離一死。

小白當上了國君之後要做的事情很多,復仇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公子糾和管仲是一定要除去的。但是轉機出現了,有一天齊桓公問自己的謀士鮑叔牙怎麼實現齊國的霸業。鮑叔牙本和管仲一起長大,很想為管仲求情,就說到:"齊國若想稱雄,非管仲不可。"齊桓公聽了十分驚訝,但是鮑叔牙極力推薦,又為他做了擔保,他也想見識見識。後來齊桓公逼迫魯國殺了公子糾,準備把他手下的臣子也召回去。管仲到了齊國,齊桓公便找他談話,兩人一談,都覺得相見恨晚,互相都十分賞識,交談三天三夜也不停歇。齊桓公覺得自己沒有失望,管仲的確很有才華,後來拜為"仲父"。當初的生死之仇到現在的深厚的交往,想齊桓公這樣識人又大度的人,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也不奇怪了。

雖然這些故事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其中的處世之道卻離我的生活很近。從整個歷史長河來看,我們現在的歷史既是前進,也是輪迴。讀史書,感受他人的故事的同時也是豐厚自己的人生閱歷,看的多了,對許多東西就會看的開了。這樣才可以讓你在複雜的社會生活中過的開朗,活的開心。

相關焦點

  • 「戰國七雄」是只有7個國家嗎?歷史中的多事之秋,春秋與戰國
    在我國歷史中,有一個歷史時間段很是好玩,那便是春秋和戰國,這期間有七個國家被稱為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麼,你知道戰國七雄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真的只要有7個國家嗎?為了方便大家盤清春秋與戰國的時間線,首先來給大家做個簡單的時間順序排列,據華夏有歷史記載開始: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而今天說的故事,便發生在春秋與戰國時期。
  •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你知道幾個?
    從此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
  • 春秋戰國與周朝的關係
    歷史上,我們把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那麼為什麼會有兩個周朝呢?他們和春秋戰國的關係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文物是在周朝興盛的呢?本文為大家一一解惑。話說周武王建立周朝後,經過周公的有序治理,國家走向了正軌,百姓安居樂業。就這樣傳了許多年。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戰國
    從前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口訣:「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在歷史常識中經常考察的考點有人物,戰爭,制度等。而如何有效的記住這些,可以通過整理典故的方式,那我們就來盤點春秋與戰國時期的相關典故,通過典故的學習來記憶相關人物與事件。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歷史上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威勢不在,各地諸侯實力逐漸增強,迅速超過了周王室的實力,各地諸侯為了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互相攻伐,周王室無力制止,開始了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春秋戰國時代。
  • 學習春秋戰國歷史故事,孔文子到底有什麼缺點
    今天學習春秋戰國歷史故事:子貢疑問:「老師,孔文子諡號為什麼為『文』呢?」子曰:「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諡號為『文』呀。」春秋戰國時期女人子朝因故出逃(不知道這位子朝又是什麼來頭?但是這位太叔疾舊情不忘,離婚後仍然偷偷給前妻妹妹,通,孔文子知道後,怒,準備攻打太叔疾。孔文子為這事請教孔子,孔子制止他。《論語集注》說,孔子駕車就走,沒回答他。可能是說這齷齪的事也問孔子。
  • 春秋戰國那些事5:東周滅國之君姬延,結局有多慘?
    在春秋戰國期間,中華大地上的正統王室仍稱"周",不過此時的周朝早已不復從前的光彩,這時的周朝就像一個傀儡、一個吉祥物,只是眾多諸侯國在不停地廝殺當中穩定民心的一個象徵,只要周朝還在,天下秩序就沒亂,而諸侯王們無論怎樣胡作非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 小時候學過的典故「葉公好龍」,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葉公喜歡龍,生活中的各種用品全都雕著龍,然而喜歡龍的葉公,卻在真龍降臨家裡的時候嚇得倉皇而逃,由此人們知道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而不過是喜歡那些像龍而不是龍的東西罷了。從葉公好龍的故事來看,葉公真是一個虛偽的人,那麼,歷史上真有葉公其人嗎?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 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不為人知的故事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節目的最新音頻,已在歷史人文版塊同步更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歷史裡有著幾百年的精彩故事,它是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定型的時期。《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華中師範大學劉興林教授,帶你走進《百家講壇》「春秋戰國記」系列,揭秘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那段不為人知的傳奇。
  • 聽音樂賞鑑古今,從《春秋戰國》看紀錄片《中國》裡的歷史
    歷史在你的內心深處是什麼樣的?是歷史書上那一筆一划的白紙黑字,還是網絡上一段又一段的歷史影像故事?12月7日,向來以青春偶像出名的湖南衛視,播出了一部名為《中國》的特殊紀錄片,因此上了熱搜。紀錄片從春秋戰國講到新時代,追溯中國上古三代和中國神話,採用全景的方式,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通過生動逼真的影視向演繹,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歷史書籍呈現人前,讓更多人,再次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歷史。紀錄片首篇便從孔子的春秋時代開始講起。春秋,在中華歷史上這絕對是一個輝煌的時代。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戰國」這個名字很奇葩?看看這些古人的名字,你會笑掉牙
    武漢大學有個小夥子因為名字奇特而在網上頗火了一段日子,他的名字叫」春秋戰國「,當然,他的爸爸並不姓」春秋「,只是比較喜歡歷史,尤其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很感興趣,所以乾脆就給孩子取名」春秋戰國「。沒想到這個任性的名字讓網友們很好奇。
  • 「易經=算卦」等那些被我們誤解的春秋戰國時期冷知識
    》是算卦的意思×「法家「是制定嚴酷刑法的×這些在漫長的歷史中,在人們的言傳身教中留下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自認為就是它們原本的樣子,但細究起來,卻是已經偏離了其原本的意思。當時儒家和其代表孔子便受到了無盡尊崇,孔子不僅由第一個私人教師變成了第一個國家教師,甚至還在漢朝一度被尊為「神」,所以,孔子作《春秋》一事也便人盡皆知。其實,《春秋》是孔子的家鄉魯國的編年體史書,也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並非孔子所著。
  • 你知道春秋戰國的商人有多豪橫嗎?
    在春秋戰國時商人可不是「等外之民」,出將入相不過尋常事罷了。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的「豪商」為數不少,但一般下場都不好。比如西晉時因「王石鬥富」而得名的石崇,僅僅因為不願將寵妾獻給權臣孫秀而遭到誅殺,並被夷滅三族;再如明初的江南第一巨富沈萬三,就因為巨額家財引來明太祖朱元璋的猜忌而遭充軍發配之厄。
  • 穿越之後我做主,網文歷史小說盤點之一:春秋戰國
    歷史穿越小說作為網文中一個分類,獲得了很多讀者的青睞,在自己喜歡的那個時代,輕輕撥動歷史的齒輪,讓命運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改變,的確會增加很強的代入感。 中國作為唯一擁有完整歷史的國家,是值得驕傲與自豪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沿著歷史長河的軌跡,去了解網文中那些風俗人情,歷史變革。
  • 細品春秋戰國玉器的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變革發展的時代,此時的玉器工藝相當發達,玉器器形、紋飾、選材、禮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時代特點。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研究春秋戰國古玉,細細品味春秋戰國時期古玉的各方面特點。一、春秋戰國玉器-基本概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一個輝煌歷史時期。此時的玉器在無數能工巧匠的雕琢下更加精妙絕倫,形制上富於變化,紋飾方面繁縟華麗,具備了審美藝術的文化內涵。
  • 春秋和戰國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歷史,主要差別在於此,看完受益匪淺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上最順應這句話的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了,因為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因為舊主周王室勢微,野心漸長,脫離了周王室的統治,開始強大自己,分而治之,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又希望能夠將其他小國滅掉,實現大一統。
  • 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2、葉公好龍成語典故:春秋楚國時期,有一位名叫葉公的人,他自稱非常喜歡龍。在它看來,龍是一種非常英勇、神武的動物。於是他在自己家裡,畫滿了各種各樣的龍。連自己的衣服上面,都是繡龍的圖案。
  • 你知道「春秋四強國」都是哪些國家,它們是否都順利進入了戰國?
    #就是,「春秋四強國」你知道都有哪幾個國家嗎,這些國家是否又順利進入了戰國時期呢,他們最後的結局都是怎樣的?首先,「春秋四強國」指的是當時爭奪天下霸權的晉楚兩國以及他們的鐵桿盟友秦齊兩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國家是否都順利進入了戰國時期呢?秦國秦國,這是東周建立伊始分封的諸侯國,地處西陲,民風剽悍。
  • 戰國時期沒有紙,為什麼會有「紙上談兵」這個典故?真相在這!
    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沙龍!「紙上談兵」這個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人用這個詞來形容那些空談理論,沒有什麼實踐經驗的情況,但是這個典故是戰國時期的典故,很多細心的人們就發現「紙」這個東西是東漢才有的,而戰國在東漢之前,怎麼會在戰國時期出現「紙上談兵」這件事情了,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件事難道是假的嗎?且聽本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