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竹筒飯,回娘家跟父親說想吃,父親二話不說就去砍竹子

2020-12-15 夢蝶de莊周

今天天氣特別好,陽光明媚,鳥語花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都說竹子四季常青,果不其然,從小到大,一年四季,它都是那副老樣子,一點沒變。就算有時候換了幾片黃葉子的衣裳,但是總體還是散發著綠意蔥蔥的青春氣息。

除了長高點長多點,其餘的都跟兒時記憶裡一樣。小時候經常和鄰居小朋友去竹林裡找竹象蟲,找到了就一路歡呼雀躍跑回家,把找到的竹象蟲放進菜筐裡拿水管衝一衝,留幾隻放進礦泉水瓶玩,其餘的拿到廚房,找個瓷碗,分別把竹象蟲的頭擰掉,再放入碗中撒把鹽,放進煤爐底下那個煤渣備用爐裡烘烤,等熟了就可以拿出來吃,香香脆脆味道好極了。

也曾自己和小夥伴們偷偷拿了家裡的鋸子斧頭,力氣不夠就兩人一組輪流上,砍下竹子來去做竹筒飯。做飯的原料就東拼一點,西湊一些,比如你拿點米,比如我出些菜。然後隨便露天小灶上火烤熟了來吃。兒時的物質條件差,沒什麼好的食材配料,但是吃起來也覺得很香很好吃。

前陣子看朋友圈裡有朋友在發竹筒飯,嘴饞得慌,就想著回娘家也自己做。於是老公載我和倆兒子回了娘家,我跟父親說想吃竹筒飯,父親二話不說就要去砍竹子,

兒子問「是熊貓吃的竹子嗎?」

「是竹子啊,不過熊貓愛不愛吃我不知道」我回答。

哈哈,因為孩子對老家的東西也是少見,所以多親近大自然還是有好處的。所以也帶著孩子去了竹林。老公跟父親就在那通力合作砍竹子,我在一旁照看孩子拍拍照,感覺自己真是個幸福的人兒,嘻嘻。

老家的空氣就是好

竹林青青,滿滿春天的氣息,真好

你看,竹子青青,砍下來後用鋸子鋸成一截一截。

竹筒的視角看世界

倆孩子都幫忙拿鋸好的竹筒。

竹筒搬回家清洗一下,老公用鋸子分別把每個竹筒都鋸開一個口子當竹筒蓋子。

竹筒的飯,老媽提前炒了半生不熟的飯,用的配料有:蝦米,瘦肉,香腸,香菇,海蠣幹,乾貝,蔥花。

總之滿滿的料頭,加味事達醬油,雞精翻炒。然後用湯匙裝進竹筒裡。

裝個八分滿的樣子,等下烤熟了米飯會膨脹所以不要裝太滿。

接著蓋上鋸開的蓋子,封住口子

我們這邊只取了四個竹筒,多了怕吃不完,剩下的竹筒等下次回來再做。

別看只有四根,竹筒長長的體積挺大的,能裝的飯還挺多。我爸在屋外頭用石頭臨時搭了個交易的灶臺,然後起火慢慢烤熟。

烤的時間大概過了有二十多分鐘吧,才聞到米飯香味飄出來。

然後烤了有半個小時了,就拿一個竹筒看一下,怕時間久了會燒焦。

果不其然,底部有點燒焦了,竹筒飯已經烤熟了

來張近照看下,香噴噴的竹筒飯就好了,一個個拿出來開吃吧。最後記得一定要熄火,徹底撲滅火苗哦。

你們吃過竹筒飯沒?你們又有怎樣的新做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哦!

相關焦點

  • 關於竹子的回憶,有外婆,有父親
    竹子的不嬌氣,易存活的性質,在老百姓的眼裡可能就認為是卑賤的,或許很多人也認為竹子是不美麗的。他們把竹子用來編各種各樣的東西,用作家用或者賺取點生活補貼,然後也把竹子砍來當成柴火燒。從小到大我對竹子有一種愛恨交加的情感。
  • 農村自製清香的竹筒飯,不拿來賺錢,只是簡單的鄉村日常,知否
    在農村,業餘生活並沒有城市這麼豐富多樣,不能去酒吧、網咖、商場,購物也沒有城市這麼方便。所以,生活在農村就只有利用農村的資源,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了。上山採摘野果是一種有趣的團隊活動,但我今天所說的就是,在農村自己家做竹筒飯。
  • 看看香噴噴的竹筒飯是怎麼做的
    竹筒飯對大家來說應該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都只聽說過沒吃過,真的在城市裡吃的應該也只是蒸熟的,那味道遠不如烤的香,每次回家都會去一次野炊活動,竹筒飯是必不可少的,做飯簡單就地取材。竹筒必須是新鮮的竹子砍下來的,那樣的飯才香。
  • 香噴噴的竹筒飯,春耕下地必吃美食,米飯香軟柔韌,味道好極了
    香噴噴的竹筒飯,春耕下地必吃美食。我的家鄉出產竹子,「滿山翠竹根連根」 竹子取之不竭,3月農忙時節下地幹活兒頭一埋就是一整天,午休做飯時就地取材,即砍下一節竹筒,裝進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中烤熟,當竹筒表層燒焦後,筒內米飯也就熟了。
  • 深藏在南中國竹子中的美食,不得不說,中國人太會吃了!
    文/咖啡小芝士深藏在南中國竹子中的美食,不得不說,中國人太會吃了!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竹子有種別樣的情懷,不光是文人墨客常以「竹」來書寫堅韌清雅的氣節,如鄭板橋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竹子的品性不僅受到很多文人墨客的欣賞,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竹子更是個寶!因為他們把各種醉人的美味,都放進了竹子裡,伴著竹子清香的味道,讓人更加垂涎欲滴。不知道你吃過哪些裝在竹子裡的味道?
  • 中山南朗崖口竹筒飯
    盛產稻米,海產豐富,靠山吃山,靠誰吃水,魚米結合,產生煲仔飯、竹筒飯等美食,吸引遠近食客光顧品嘗。在通街煲仔飯(整條街都是煲仔飯的店)和再開過海邊一點唯一竹筒飯之間選擇了竹筒飯。店後是一個很大的荷花塘,風涼水冷,景色清幽。竹筒飯感覺還是傳統的味道比較好,例如臘腸臘肉(這個肯定好吃)排骨肉餅這些,風乾的醃製品、貝類魚乾等。有幾十個自選菜式,有海味乾貨,也有家常餸菜,看起來挺新鮮的。
  • 最美地球之中國廣西美食篇——桂林龍脊特色竹筒飯
    鋪墊了這麼多,今天的主角終於要出場了:龍脊竹筒飯顧名思義,竹筒飯就是將泡好的米裝入新鮮的竹筒內,竹子是從梯田後面的山上砍回來的綠綠的皮,淡淡的裹著一層白霜。用鮮葉子將筒口塞緊,放在火上燒烤即可。吃時用刀將竹皮剝開,米飯被竹筒所包。
  • 竹筒飯中好吃的香竹飯,越吃越香,快來看看吧
    竹筒飯有很多人喜歡吃,我們今天講的就是來自雲南傣族竹筒飯中的香竹飯,傣族的特色手藝,一想到香竹飯,小編就有點嚮往去傣族遊玩的生活,簡直無憂無慮,到了傣族你可以把自己前所未有的放空,在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只有村民的熱情和數不勝數的美食,傣族的傣味更是讓你流口水,如果我能在這裡生活,估計我的人生就完美了
  • 肖戰稱竹子不僅是植物,想到卻是竹筒飯,回重慶尋找即將消失職業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更多明星資訊《經典詠流傳》這期來的嘉賓是那英和肖戰,兩位作為大家都十分喜歡的歌手,這一次用他們的聲音傳唱經典,懷揣著對經典的敬畏,用現下最流行的聲音,詮釋他們對於經典的描述,是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肖戰選擇了一首鄭燮的《竹石》,用一種大家所想像不到的曲風帶來一場視聽上的盛宴
  • 家族志⑩|父親在孤獨老去
    夜裡,兩人躺在床上說話,二姐在底下偷聽,有時候聽到他們笑,有時候聽到他們說情話。後來,母親跟父親回梅州,發現比外婆家還窮,屋窄田少吃不飽,落差很大。大姐出生後,便留在湖南由外婆帶,直到讀完小學,11歲才回到梅州。父親對9歲的二姐說:「吶,這是你阿姐。」二姐才知道,原來自己有個姐姐。
  • 農村女孩帶我劈竹燒飯,這自製的竹筒飯比外面好吃多了,還很有趣
    農村的生活跟城裡可是有很大的區別,就這樂趣這點,那就是有著很大的差異了。城裡有很多的娛樂設施,而這農村是沒有,農村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做一些美食了。這農村和城裡相比,小妖還是比較喜歡農村的生活的。
  • 父親去世的那一天,她下定決心跟老公離婚,只恨自己婚前不該衝動
    所以說,不管是男人還女人,最好都不要閃婚,哪怕你到了人們嘴裡所說的大齡青年,也不要隨便閃婚。 因為太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會多用心去珍惜。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關於「閃婚」的話題——父親去世,老公的做法讓她心灰意冷,才意識到閃婚的代價如此之大。
  • 父親,兒時的超人,獻給天下的父親,父親節快樂
    但是我小時候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是:姐姐跟堂姐起了爭執,堂姐被母親數落了一下,晚上伯父回來後直接拿菜刀砍上門來,聽著門外一刀刀的砍門聲,父親一言不發的抽著煙,我們幾兄弟抱著母親瑟瑟發抖……我知道那些年父親活得謹小慎微,母親活得提心弔膽,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也留下了陰影。後來伯父病逝,也是父親一手幫忙操辦後事。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父親,我想對您說》《秋》
    父親,我想對您說父親,您知道嗎?我有很多心裡話想對您說,可是您每天早出晚歸,實在找不到機會和您說。正好藉助這次作文的機會,向您傾吐我的千言萬語。父親,在這十年中,我都非常地尊敬您。我要向您表達我衷心的感謝,感謝您對我十年的養育之恩。
  • 製作竹筒飯
    製作竹筒飯 2020年06月23日 17:35 來源:廈門網-廈門晚報
  • 忘記我名字的父親,終於與我和解了
    不外乎兩點,一是父親從不將她當成一個獨立的人看待。二是,父親沒有責任心,對我和哥哥的學費、生活費不管不顧。她時常用「凳子都沒多一張」來形容跟父親回到家中的情形。生下我和哥哥後,她砍竹子、打零工、開荒山種橘子樹,一手一腳支撐起整個家。記得有一次,他們給橘子噴完農藥後,需要將柴油機從山腳下搬上馬路。父親要強,不要母親幫忙抬。但他一個人搬到半路的時候就走不動了。
  • 記憶裡的美食一一營養美味的竹筒飯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暮歸的黃牛是我同伴。籃天配朵夕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聽著這首悠揚的樂曲,我忽然感覺自己回到了小時候,在小河邊給爺爺放牛,我們一群娃娃在河邊做竹筒飯。
  • 「有事回娘家去,我又不是你媽」「我也不是你閨女,憑啥照顧你」
    婆婆很挺聰明的,雖然看不慣我,但是從來都是背後做手腳,從不跟我起什么正面衝突,先說說我老公這個人吧,因為他們家是兄妹兩個,他還有一個妹妹,也就是我的小姑子,當初家裡父親去世得早,母親打著小工供著三個孩子上學,所以老公在大學畢業掙到第一份工資的時候就全給了自家母親,今後每個月拿到工資第一件事情就是往家裡打錢。
  • 老繭——父親的手套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親也從來都沒有放棄,他依舊用力地活著。即使累了,也從來不跟我們抱怨,父親常常跟我說:「你只管好好讀書,缺錢的時候就跟家裡人說,不用擔心家裡沒有錢,爸會去掙。」其實父親什麼都懂,他知道我就算錢不夠用了也不會跟家裡人開口要錢,於是每次都主動給,即使我總說:「我還夠用。」父親給我錢的時候總是那麼地爽快,每次都是「爸可以賺錢養你、供你讀書」的表情。
  • 巫曉玲‖父親說(散文)
    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父親小學畢業,就輟了學,跟著我阿嫲「走漁村」,漁村,其實是一個小山村,沒有魚,父親就跟著我阿嫲挑了兩筐魚飯進山去賣,然後再挑些山貨回城裡賣,每天幾十裡山路進出,起早摸黑,就這麼跑了兩年,身體孱弱的父親實在吃不消了,跟阿嫲說:姨啊,走漁村太辛苦了,還是給我一角錢去考二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