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駐村3年,我有了第二故鄉丨正安縣流渡鎮和平村第一書記王劍

2021-01-19 天眼新聞

2018年1月我來到深度貧困縣正安縣開展扶貧工作,在流渡鎮和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近3年,這裡已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駐村伊始,得益於曾經在鄉鎮工作過,我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農村生活及工作節奏。  那時的和平村,還有好幾個村民組沒有建設通組路,大多數的農戶沒有完善入戶路,鑑於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儘快把路開通修好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雞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後完成先豐至太坪4.2千米公路硬化、太坪到高山產業路2.5千米、團結至前良3.2千米公路硬化、高山至坪上2千米公路硬化。  在實施人居環境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阻礙,比如老百姓對政策的不理解、思想顧慮多、依賴思想嚴重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只是一個解說員和勸導員,還是一名施工員和技術員,對於那些特別困難又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我和我的隊員們直接赤膊上陣幹起了「勞力活」。

講解高粱種植技術

通過努力,2018年以來,全村有620餘戶群眾的住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同時也是制約廣大貧困農戶脫貧增收的瓶頸。2019年以來產業發展工作成效顯著,帶動全村實現產業大發展,種植高梁1200畝,辣椒800畝,烤菸350畝、花椒1200畝、黃花350畝,商品蔬菜80畝,白茶800畝、太子參30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進行產業發展培訓

同時,我們以產業發展為基礎,努力探索實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於2019年年底成立正安縣流渡鎮和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有茶葉加工、黃花加工、生豬養殖等作為產業支撐。  對貧困戶實行「遍訪」,是我的工作常態,也是我非常重視的一項常規工作。  貧困戶鄭周益種植的白茶因氣候及管理原因出現了僵苗枯萎,我和技術人員及時去查看損失情況,安排茶苗進行補植補造,盡力減少產業損失。  2019年,和平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全村1323戶57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78戶1626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辣椒產業發展培訓

在下一步的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將以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為主要工作任務,在堅持「遍訪」回頭看,做好防返貧工作的同時,積極利用好本單位平臺資源,不斷爭取和積累有利資源,為和平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人物小傳】   王劍,於2018年1月到正安縣流渡鎮和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至今已近3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倫麗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一位「天氣書記」|正安縣市坪鄉河渡村第...
    我叫楊程,1990年5月出生,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2月,根據上級安排,我從正安縣氣象局調到了市坪鄉河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從來沒有幹過基層工作,也沒有接觸過農業、農村生活,剛到河渡村開展工作時,我經常「貓吃團魚,找不找頭」。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只要一有機會,我便跟著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幹部學習如何開展基層工作,學著和群眾打交道,做朋友。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我叫龍豔,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放下機關穩定的工作和城裡良好的生活環境,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擔任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兼任單位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
  • 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
    常懷為民之心 常恤群眾之苦——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第一書記熊平的駐村故事過程中充滿了汗水、艱辛和曲折,經過這五年的磨礪,讓我成長成熟了許多。」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白雲區沙文鎮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的第一書記熊平五年駐村生涯即將進入尾聲。  2018年,組織選派熊平到新店鎮歸宗村駐村。此前,他在白雲區牛場鄉已有過年的駐村經歷。  初到歸宗村,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導致欠帳多,發展底子也比較薄,這是歸宗村給熊平的第一感覺。
  • 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
    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的「公車」新華社記者韓朝陽、馬驍駐村第一書記張書濤開進村的老福特是自家的私車,卻也成了曾莊村鄉親們的「公車」。周日,張書濤離家上山駐村,城裡的子女請他為山上的父母帶衣服。他的老福特成了連接山村與城區的媒介。張書濤是濟源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派駐曾莊村的第二任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6月,他被選派駐村時,第一任駐村書記成富營就對他說,私車就是村裡的公車,捎人帶物是常事。張書濤倒不怕捎人帶物,他擔心的是通往曾莊村的山路不好走。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這一年丨羅甸縣紅水河鎮羅暮村第一書記田漢
    我是省應急管理廳防汛抗旱應急搶險總隊副總隊長田漢,2019年5月派駐羅甸縣紅水河鎮羅暮村任第一書記。駐村這一年,我離開了喧鬧的城市,駐在了羅甸縣南部偏遠的深度貧困村——羅暮村。彎彎曲曲的村組路、參差不齊的民房、畜糞遍地的院落、破舊的豬圈牛棚、荒廢的土地等讓我在寂寞的夜晚深思。駐村這一年,我離開了年邁的父母、離開愛我的妻子、離開了年幼的女兒,在這裡替打工的群眾孝敬父母、照顧兒女。
  • ...故事」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丨貴陽水務集團駐村第一書記陳敬
    引進50萬建500頭規模的養豬場、30萬發展大棚食用菌、解決了牌坊村703戶2438人的安全飲水問題、發展林下雞鴨鵝養殖30000羽、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種植辣椒724畝......這是2019年3月至今我在開陽縣高寨鄉牌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交出的一份份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90後」的我為參與扶貧工作無比自豪丨正安縣土...
    2018年1月,我剛參加工作,入職不足一周,便被安排到正安縣土坪鎮高臺村駐村。高臺村是一個貧困村,我懷著忐忑的心跟隨同事驅車十多公裡來到村委會,感覺比較偏僻,晚上黑漆漆一片。  接觸的群眾多了,我發現其實群眾工作不難做,和群眾好好溝通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通過政策途徑解決群眾所需,很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時間久了,群眾對我的評價都挺滿意,對村支兩委的工作也慢慢認可,許多涉及組裡的工作也能很順利地開展。
  •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脫貧故事】馬爾康市松崗鎮丹波村第一書記蔣小波駐村記 2020-09-18 11: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小夏,組織部要選派一批優秀的黨員同志到市內各鄉鎮的非貧困村去當任第一書記,協助村裡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部裡考慮再三,覺得你比較合適,你願意去嗎?」  「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害怕我處理不好群眾問題。」  「好的,那我願意去磨礪一下自己。」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是恐懼的,聽說基層扶貧很苦很累,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的是什麼。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駐村...
    我叫唐麟,是甕安縣綜合執法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甕安縣猴場鎮馬場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扶貧路上的故事和感悟。作為戰鬥在一線的駐村幹部,由衷的自豪!所有汗水沒有白流!   在我的網格中李茂君戶,之前夫妻二人一直在外務工,由於文化不高,又有三個子女,由於身體原因返回家中,收入不高,生活壓力大,一家人住在老木房裡面,年久失修很不安全。
  • 信陽市委改革辦駐固始縣趙崗鄉窯北村第一書記蔣露:把初心落在駐村...
    市委選派辦超前謀劃、提前行動,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法集中培訓的實際,靈活方式方法,通過微信群轉發學習資料、組織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對新任市派駐村第一書記開展了為期10天的任前培訓,幫助他們提前熟悉業務、儘快融入角色。培訓結束後,所有參與培訓的駐村第一書記均認真撰寫了心得體會。現挑選部分予以刊發,以資全市駐村第一書記分享交流。
  • 「我的扶貧故事」苗鄉裡的「空降」書記丨龍裡縣洗馬鎮平坡村駐村...
    我叫潘高峰,是上萬名駐村第一書記中的普通一員,也是一名來自湖北籍的新「貴州人」。2018年3月從貴州金控集團派往龍裡縣洗馬鎮平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在2018年以前,由於平坡村地域面積比較大,人居分散,村寨基礎設施不完善,且這裡常年缺水,土地貧瘠,農民的年收入不足萬元。因此,這裡也被評為二級貧困村。而身為平坡村第一書記,我必須得做些啥。產業興,群眾富。
  • 戰鬥在農村防疫一線的氣象駐村書記們|戰「疫」故事⑤
    ——氣象駐村第一書記他們,讓百姓的好日子更有了奔頭!我聯繫親家了,讓他們先幫忙帶著吧,你最近少出門,想孫子了就用視頻聊天。」大年初二,安徽省阜陽市氣象局駐潁上縣潘郢村第一書記,已經年過6旬的肖軍安頓好剛滿10個月的孫子,便投入到潘郢村疫情防控戰役中。
  • ...的扶貧故事」初心永不變丨清鎮市麥格鄉原龍窩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炎
    我叫王炎,兩年前,我被單位派到貴陽市清鎮市麥格鄉龍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清鎮市麥格鄉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在駐村工作中,我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裡常年生活及生產用水基本都是靠挑水,而年輕力壯的人都已外出務工,在家的老人和小孩吃水、用水實在太困難。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冬天,我看見一位6旬老人背著孩子在井口挑水,我問老人家為何背著孩子來挑水,老人家很無奈地說:「兒子兒媳都外出打工去了,孩子就留給我帶,又不放心娃娃一個人在家,只有自己辛苦點,背起他來一起挑水了。」「那洗衣服、餵豬、餵牛用水怎麼辦?」
  • ...哪就是我的家丨威寧自治縣中水鎮烽火村駐村第一書記楊昌雷
    我叫楊昌雷,2019年6月,從威寧自治縣信訪局派駐到中水鎮烽火村擔任第一書記。受命以來,我克服重重困難到村開展工作,當時我的女兒才滿三個月,為了方便開展工作,解決後顧之憂,我就將妻子和女兒一同帶到村裡,以村為家、以群眾為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被鄉親們稱為「拖家帶口的書記」。烽火村是中水鎮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廣的村,壯大群眾產業,鼓足群眾錢包是我最關心的問題。
  • 袁莊鄉袁莊村第一書記錢靖元的駐村故事向您解釋
    ,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由此,「第一書記」們朝氣蓬勃的身影成為村裡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馬不停蹄,加強村裡黨建工作,為村裡制定長遠經濟發展規劃,幫助貧困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第一書記」從舒適的辦公室來到廣闊的農村,從茫然無措到與農民打成一片,他們的青春在基層錘鍊中得到升華,他們的人生在扶貧攻堅戰中得到歷練。為此,我們特將駐紮袁莊鄉的16個行政村的「第一書記」,來聽他們講述駐村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
  •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我的駐村幫扶故事 ⑥ 】 兢兢業業辦扶貧,真心實意暖人心——縣農業農村局駐衛莊鎮任村工作隊事跡展運城黨建今天編者按: 我縣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經過廣大幹部群眾幾年來艱苦卓絕的奮鬥在脫貧摘帽的關鍵時期,為充分展示駐村幫扶工作一線的感人事跡和先進典型,集中展現駐村幫扶取得的成效,講好絳縣扶貧故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濃厚氛圍、凝聚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在全縣開展了「我的駐村幫扶故事」徵文活動,得到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駐村幫扶幹部的積極響應。
  • ...下我當「女婿」丨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大河村駐村第一書記石昌力
    我叫石昌力,2018年3月,我到三都水族自治縣大河鎮大河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裡大家都很驚訝,村裡來了個這麼年輕的第一書記,大家剛開始很不看好,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這個第一書記很接地氣,沒有「官」架子,任何事情都親力親為,不怕苦不怕累,以村為家,村民大事小事都熱心幫忙解決,深受群眾喜歡。還經常被群眾調侃「結婚了沒有啊?」「有沒有女朋友啊」,甚至有群眾還想給我介紹女朋,讓我當村裡的女婿。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這天,雲隘村飄起了雪花,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陳夕才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發放1000多份宣傳單,對382名返鄉人員全部排查到位。    為了有效「整村隔離」,陳夕才和村幹部一起,根據全村的道路情況,在進村必經之路設立防控點,24小時不間斷登記過往人員車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