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我來到深度貧困縣正安縣開展扶貧工作,在流渡鎮和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近3年,這裡已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駐村伊始,得益於曾經在鄉鎮工作過,我很快就適應了這裡的農村生活及工作節奏。 那時的和平村,還有好幾個村民組沒有建設通組路,大多數的農戶沒有完善入戶路,鑑於這種情況,我們認為儘快把路開通修好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雞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後完成先豐至太坪4.2千米公路硬化、太坪到高山產業路2.5千米、團結至前良3.2千米公路硬化、高山至坪上2千米公路硬化。 在實施人居環境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阻礙,比如老百姓對政策的不理解、思想顧慮多、依賴思想嚴重等。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只是一個解說員和勸導員,還是一名施工員和技術員,對於那些特別困難又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我和我的隊員們直接赤膊上陣幹起了「勞力活」。
講解高粱種植技術
通過努力,2018年以來,全村有620餘戶群眾的住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同時也是制約廣大貧困農戶脫貧增收的瓶頸。2019年以來產業發展工作成效顯著,帶動全村實現產業大發展,種植高梁1200畝,辣椒800畝,烤菸350畝、花椒1200畝、黃花350畝,商品蔬菜80畝,白茶800畝、太子參30畝,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進行產業發展培訓
同時,我們以產業發展為基礎,努力探索實行「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於2019年年底成立正安縣流渡鎮和平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目前該合作社有茶葉加工、黃花加工、生豬養殖等作為產業支撐。 對貧困戶實行「遍訪」,是我的工作常態,也是我非常重視的一項常規工作。 貧困戶鄭周益種植的白茶因氣候及管理原因出現了僵苗枯萎,我和技術人員及時去查看損失情況,安排茶苗進行補植補造,盡力減少產業損失。 2019年,和平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全村1323戶57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78戶1626人,目前已全部脫貧。
辣椒產業發展培訓
在下一步的駐村幫扶工作中,我將以鞏固脫貧成效,銜接鄉村振興為主要工作任務,在堅持「遍訪」回頭看,做好防返貧工作的同時,積極利用好本單位平臺資源,不斷爭取和積累有利資源,為和平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人物小傳】 王劍,於2018年1月到正安縣流渡鎮和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到村至今已近3年。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倫麗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