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90後」的我為參與扶貧工作無比自豪丨正安縣土...

2020-12-24 天眼新聞

2018年1月,我剛參加工作,入職不足一周,便被安排到正安縣土坪鎮高臺村駐村。

高臺村是一個貧困村,我懷著忐忑的心跟隨同事驅車十多公裡來到村委會,感覺比較偏僻,晚上黑漆漆一片。  正式開展工作後我才發現,村裡最重要的工作場地不在辦公室,而在農戶家,最重要的工作任務不是與同事的配合完成領導交派的工作,而是和群眾溝通交流,解決他們實實在在的問題和困難。

付登冰登記群眾信息

我負責的熊井組之前是群眾對村委會工作最不滿意的一個組,從村委會到熊井組直線不過兩三公裡的路程,如果步行的話不是很遠,但河邊公路和熊井公路都是「斷頭路」,需要繞路,往返一趟得四十公裡。  接觸的群眾多了,我發現其實群眾工作不難做,和群眾好好溝通交流,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通過政策途徑解決群眾所需,很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時間久了,群眾對我的評價都挺滿意,對村支兩委的工作也慢慢認可,許多涉及組裡的工作也能很順利地開展。

付登冰入戶走訪

去年,縣、鎮單位和部門抽調了許多同志來駐村,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達到了20餘人,每個村民組由兩個同志負責。  第一書記和我一起負責熊井組後,便每天和我一起下隊,時間長了,看到我的工作方式和認真態度,他感慨地說:「當時村支兩委把熊井組交給你,今天看來是十分正確的決定。」  這句話過去一年多我仍記憶猶新,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內心十分激動。  今年初,村裡248戶貧困戶(20戶已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已全部脫貧,村貧困發生率降到零,順利實現了脫貧出列的目標。

付登冰在村民家開群眾會

從開始工作就深入一線,作為「90後」的我,為參與到扶貧工作感到無比自豪。之後,無論以後立足於何崗位,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相信再崎嶇的道路都能越走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倫麗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新手上路的扶貧幹部丨正安縣謝壩鄉扶貧幹部張杰
    我叫張杰,是正安縣謝壩民族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也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扶貧幹部。謝壩鄉位於正安縣東南邊陲,是少數民族居多的鄉鎮,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  到幫扶戶家中走訪經過第一次的走訪,我總結了一些經驗,也向其他老同志請教,又重拾信心去走訪我的第二戶貧困戶。  我的第二戶幫扶對象是出了名的釘子戶,對村裡面的工作有極大的意見,對我們幫扶幹部更是嗤之以鼻。  剛見面就是一頓冷嘲熱諷,我強忍著委屈向他表明我的來意。我告訴他,我是今年才參加工作的,對以前的事情不是很了解,希望他能告訴我,並表示我真心實意地想幫助他。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若能重活一回,定要在工作崗位上發揮餘熱,讓生命再現光芒」。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王美琳:扶貧工作雖然艱辛,但我深感幸福和自豪
    2019年初,我來到仁懷市高大坪鎮龍源村開展扶貧工作。為了解村裡的狀況,我挨家挨戶地和群眾見面,傾聽困難群眾的心聲,了解困難群眾家庭成員信息、身體健康狀況、致貧原因、收入情況以及扶貧政策落實情況,併到老黨員、退休支部書記、群眾代表、致富能手家中走訪,聽取他們對村組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經過十天的走訪,我掌握了所包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為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來了一位「天氣書記」|正安縣市坪鄉河渡村第...
    我叫楊程,1990年5月出生,是一名中共黨員。2017年2月,根據上級安排,我從正安縣氣象局調到了市坪鄉河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由於從來沒有幹過基層工作,也沒有接觸過農業、農村生活,剛到河渡村開展工作時,我經常「貓吃團魚,找不找頭」。  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只要一有機會,我便跟著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和村幹部學習如何開展基層工作,學著和群眾打交道,做朋友。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我更加堅毅丨鎮遠縣金堡鎮扶貧工作站...
    自走進扶貧工作站的那一刻起,我便默默起誓,用自己小小的身軀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助力脫貧攻堅,4年的攜手奮進與不離不棄見證了我與金堡人民的不解情緣。宣傳農村消防安全知識秋冬時節的溪頭村濃霧鎖山頭,冰雪罩大地,28個村民小組偏遠而分散,這特殊的地理環境給扶貧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初到溪頭村我常常念不全28個村民小組的名稱。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為貧困大學生解憂愁丨仁懷市公安局民警尹大敏
    我叫尹大敏,是一名中共黨員,現在在仁懷市公安局工作。2015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公安局黨委的安排部署,我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中,從最初的不願意,每次下鄉的不高興,到最後對貧困群眾的牽掛,我幫扶出了真感情。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一線的「排頭兵」|水城縣海坪街道辦事處工作...
    我叫周訓鋒,堅持以勤奮為原則,以高效率的學習為基本思想。2017年開始我投身於脫貧攻堅工作,立志改善貧困戶的生活,為他們帶去生活的希望。在我成為一名脫貧攻堅工作者後,更加堅定了我對扶貧事業的決心。我經常走訪慰問貧困戶,為了在短時間內儘快了解村裡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常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來,背包裡裝著一個寫滿村裡每戶情況的筆記本。「你真心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幹一些事情,那麼老百姓也是認可你的。」
  • 「我的脫貧故事」幹部為我量身定製了脫貧路丨正安縣樂儉鎮樂儉居...
    我叫熊周華,是正安縣樂儉鎮樂儉居的村民,我今年50多歲了,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技術,幹什麼都掙不了錢,2014年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剛識別時,家中還有一個年邁的老父親,全家2人收入低,家庭生活困難。那時,我家的生活用旁人的話形容就是「平時上街趕集都要挑著日子去,過得十分拮据」。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很苦,但更多是感動」丨興義市魯布格鎮...
    初次聽到「精準扶貧」這個詞彙是大學的時候,在大學生資助政策裡看到過,但並未了解,只是偶爾聽同學說起。再次聽到便已經成為我的工作之一。我叫張倩,我所幫扶的對象是一位五十中旬的老漢,名叫呂天友,家住魯布格鎮新土界村太陽平組。
  • 「我的扶貧故事」春去秋來扶貧情|興義市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幹部劉鑫
    我是劉鑫,春去秋來,時光荏苒,從2019年7月被下派至南盤江鎮壩艾村駐村扶貧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我作為一名幫扶幹部心連心幫扶貧困戶也有了兩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和一起來駐村的四位駐村幹部,還有五位村幹部,更有在南盤江鎮和興義市自然資源局的一百餘位幫扶責任人一起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深知,這樣的工作機會本就難得,尤其是現在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員,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會,所以我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堅持:在工作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
  • 「我的扶貧故事」初心在我心,我在扶貧路上一路前行|從江縣谷坪鄉...
    我叫譚金龍,1994年出生,中共黨員,退役軍人,2018年參加工作,現為貴州省水城高速公路管理處紅果路政執法大隊路政員。2019年11月被派駐到黔東南州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回首逝去這一年,歲月匆匆,扶貧路上我和隊友、村民歷盡艱辛,收穫了我一生最為寶貴的財富——愛與感動。
  • 「我的扶貧故事」我慶幸見證和參與了這場「戰役」丨鎮遠縣都坪鎮...
    我叫洪靜濤,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都坪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基層幹部,也是土生土長的都坪人。2017年大學剛畢業,我就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按黨委政府要求,我被安排在扶貧開發工作站,那一刻,我的內心百感交集,腦海中頓時浮現了各種貧困家庭的場景,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工作便是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打交道」。我剛開始接觸的是辦公室工作,系統錄入、收發村裡報表等等。因為熟悉電腦,所以很快上手,但是對扶貧工作一點也不了解,於是我就邊學邊做,在領導及同事的幫助下漸漸熟悉和掌握了扶貧知識和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大學生申請助學金丨貴定縣金南街道虎場村駐...
    我叫呂濤,2018年5月,我來到黔南自治州貴定縣金南街道虎場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來到虎場村後,工作隊分配4戶貧困戶由我負責網格,對他們開展精準幫扶。兩年來,在艱苦的環境中,我紮實駐村、走村串寨,貧困戶在我的幫扶下也實現了順利脫貧。同時,我與他們也產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丨興義市烏沙...
    我叫李鑫,是一名基層工作者,曾經在計生站、農服中心、綜治辦都工作過,根據黨委政府的安排,2017年3月調入烏沙鎮扶貧站,從哪一刻起,我就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名扶貧幹部,開啟了我的扶貧生涯。李鑫到貧困戶家中核實「3 1」明白欄作為扶貧站工作人員,在完成扶貧站日常工作的同時,還協助各大扶貧主體部門(住建、計衛、水利、教育等)逐戶認真排查「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確保精準識別,做到思路清晰,底數清,情況明,對查找出的問題,找準原因,因戶施策,補齊短板,推動「3+1」政策落到實處,通過各級部門共同努力
  • 「我的扶貧故事」有幸參與脫貧攻堅 吾輩當不負重託|長順縣交麻村...
    我叫花江莉,2018年大學畢業後,便進入長順縣政府辦工作。2019年3月,我跟隨著脫貧攻堅的步伐來到了鼓揚鎮交麻村駐村,成為了一名年輕的90後扶貧幹部。對於駐村工作雖然我內心忐忑,但也滿懷期待。因為我想解決農戶的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實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的幸福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羅靖斐:「95後」的我要把青春綻放在扶貧路上
    我叫羅靖斐,2017年11月參加工作,是永和鎮人民政府的一名「95後」青年選調生。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星期,黨委政府選派我到後壩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從懵懂的學子到扶貧幹部,三年扶貧路讓我褪去學生氣,融入村寨成為了後壩的一份子,難忘的扶貧經歷,已在我人生歷程中烙印下特別美好的印記,感恩這段經歷讓我的青春更有意義,扣好了我在工作歷程中這特別的「第一顆紐扣」。 在深學真訪上下功夫,找方法打開群眾心扉。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命光榮,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很慶幸,我參與了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這是我在駐村工作筆記本上寫的一段話。我叫楊昌豔,是劍河縣觀麼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4年9月參加工作,工作的第三個月我就被派駐觀麼鎮平下村,至今已駐村6年。
  • 「我的扶貧故事」做脫貧攻堅路上的「排頭兵」丨黔西縣甘棠鎮扶貧...
    我叫張奎,今年40歲,畢節市大方縣人,2013年4月參加工作,201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6年2月任黔西縣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自擔任甘棠鎮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我緊盯全鎮8個貧困村和3539個貧困人口的脫貧目標,堅持「實」的工作標準和「嚴」的工作要求,力爭為脫貧攻堅工作做出實績。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張芳華,男,1983年生,2010年參加工作,先後紮根在織金縣上坪寨鄉、熊家場鎮、綺陌街道3個基層鄉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現為綺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