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豬叫就怪《小豬佩奇》 父母捫心自問是否有愧

2021-01-08 央廣網

《小豬佩奇》海報

「給各位寶媽提個醒,不要讓他們看《小豬佩奇》。」近日,有位媽媽在網上發帖,稱自己孩子沉迷於《小豬佩奇》,動不動就跳泥坑、學豬叫。帖子一經發出,引發眾多媽媽「吐槽」,另一位媽媽說:「我兒子也是,天天跳,現在不準看了。」

與此同時,「《小豬佩奇》被家長列入黑名單」的微博也被頂上熱搜。不過,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對意見。該不該讓孩子看動畫片?看什麼動畫片?從《喜羊羊與灰太狼》到《熊出沒》再到《小豬佩奇》,孩子的這些問題總是會在大人間引發不小的爭論。不同的是,這次的火力瞄準了《小豬佩奇》。

爭論:該不該抵制?

「小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嘛,往上面畫什麼就是什麼。」來自浙江的「奶爸」劉望說,他女兒雖剛滿3歲,但是已經看了不少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超級飛俠》、《奧特曼》、《小豬佩奇》、《熊出沒》,而這其中,女兒最喜歡的就是《小豬佩奇》。

「長鼻子,粉皮膚,喜歡跳泥坑,喜歡吃義大利麵和巧克力蛋糕。」這就是小豬佩奇。《小豬佩奇》是一部來自英國的學前動畫片,又名《粉紅豬小妹》。

2015年,《小豬佩奇》進入中國,在央視播出後,成為央視7點檔收視率第一的動畫片,在各大視頻網站的播放量也遙遙領先。第一季的豆瓣評分高達9.3分,可謂是這兩年最火的動畫片之一。

不過,即使收穫大批好評,《小豬佩奇》最終還是沒能躲開爭議。諸多家長在網上控訴,孩子看了《小豬佩奇》後,學豬叫、跳泥坑、躺地上哈哈大笑,這些行為讓他們無法忍受。有網友表示,「女兒四腳朝天的哭,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堅決不準看了」。

來自江西的李靜則不認同《小豬佩奇》的人物塑造,「之前經常有人推薦《小豬佩奇》多好多好,後來我陪著兒子看了,覺得佩奇的性格不太好,有點自私。」

小豬佩奇一家在跳泥坑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家長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孩子教育還是重在家長,不能怪罪動畫片。

「我女兒也會跳水坑,但這樣好有童真,我們小時候不也玩泥巴嗎?」來自廣東惠州的蔣婷則認為,在孩子看動畫片問題上,不必要那麼緊張。「只要家長正確引導,內容健康就可以。」

杭州的徐小冉也同意這樣的做法,她兒子剛滿23個月,看什麼動畫、看多久都由她決定。在徐小冉給孩子選擇的動畫片中,就有《小豬佩奇》。「如果我兒子非吵著要看動畫片,佩奇是我的首選,它的色塊簡單明了,配音挺可愛,價值觀沒有跑偏,我也能在片子裡學到很多。」

《喜洋洋與灰太狼》海報

專家:父母要引導

2004年,《小豬佩奇》在英國播出,此後曾發行到全球180個地區,觀眾遍布全球各地。文化背景不同,同一部動畫片在不同區域也會得到不同的反饋。不僅是在中國,《小豬佩奇》在澳大利亞也曾遭受爭議。

據媒體報導,今年9月份,《小豬佩奇》「與蜘蛛友好相處」章節遭到澳大利亞禁播。因為在澳大利亞,每年都有萬餘人因被蜘蛛咬傷而送往醫院,澳大利亞官方認為,這種向孩子傳達「蜘蛛並不可怕」的行為不太妥當。

講什麼故事,怎麼講?動畫片的「分寸感」總是很難把握。《小豬佩奇》在這方面其實已好於很多動畫片。它的故事主要是圍繞佩奇的日常生活,包括玩遊戲、和爸爸、媽媽、朋友的互動等,劇情簡單,也沒有打打殺殺,適合6歲以下的兒童觀看。

事實上,不少動畫片的暴力、粗俗等問題更加值得關注。《喜羊羊與灰太狼》在經過初期的火爆之後,其中的部分暴力因素引起了家長不安。《熊出沒》則從開播起便一路火一路被抵制,暴力、粗口、低俗等質疑紛至沓來。

《熊出沒》海報

「國家應該出臺一個動畫片分級標準,哪些是孩子可以看的,哪些是必須有父母陪伴的,哪些是涉及色情暴力不適合給孩子看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父母在選擇動畫片時沒有依據,只能靠自己的判斷來選擇,缺乏專業性,這樣就極容易出現問題。

不過,再好的動畫片也不能抹去父母的責任。熊丙奇建議,孩子看動畫片時,父母必須要陪伴要指導。「你說《西遊記》是不是經典的動畫片?適不適合孩子看?但有些孩子看到孫悟空會筋鬥雲,就架一個掃帚跳到樓下去了,這時候肯定父母要介入,要告訴他這是神話,是作者在想像,你是不能去模仿的。」

熊丙奇表示,現在的問題是有些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就扔給孩子一個動畫片,或者讓孩子自己去玩遊戲。在這個過程中,就養成了孩子不良的習慣,有的沉溺在遊戲動畫之中,甚至還去模仿一些不當的情節,模仿之後,家長就不讓孩子看了。熊丙奇認為,家長應該在孩子觀看時進行指導,增加孩子辨別的能力。

《汪汪隊立大功》海報

觀察:放大的焦慮

其實,《小豬佩奇》爭論的背後也是家長們教育理念的「暗暗較勁」。

季珊珊是典型的「細緻派」,孩子看什麼她都會挑選好。因為在她看來,任何東西都會對孩子有影響。「我給他買了兩套《小豬佩奇》的繪本,進而看了動畫片,但是都不經常看。」季珊珊說,孩子也看過《熊出沒》,但她從沒有主動讓孩子看過。「我覺得對我家孩子沒什麼積極意義,他也理解不了保護森林這麼個大題目。」

擁有兩年媽媽經驗的李爾然則屬於「放養派」,「女兒自己挑選動畫片,封面能吸引她我就讓她看,沒有那麼多限制。」李爾然說,女兒看了《小豬佩奇》後也會學小豬叫,會跳泥坑水坑,在家裡也是蹦來蹦去的。不過,李爾然並不覺得有什麼,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孩子看了《汪汪隊》後,學狗狗舔東西,「見什麼就舔什麼」。

《超級飛俠》海報

有關教育的爭論不僅僅體現在看什麼動畫片上,從興趣班、小升初、選學校到寫作業、參加競賽、和老師維繫關係等等,家長們的焦慮無處不在。與此相比,動畫片可能只是一個可松可緊的喘息口,「抵制動畫片」的這種焦慮是否被放大了?

「大家都說國產動畫不夠好,但是歐美動畫也有一些問題。相比動畫片的錯誤觀念,抱有錯誤觀念的父母更會影響孩子的判斷能力和處世方法。」李爾然表示,她現在已經有經驗了,「如果女兒模仿一些不太好的行為來逗我,我就選擇性無視,不做任何的誇張反應,過幾天她就忘了。如果家長反應誇張,就會無意中強化這些不良行為。」

季珊珊則表示,有的動畫片孩子看了就看了,不必大驚小怪。例如,她給孩子買了雙靴子,強調只有穿了靴子才可以跳泥坑,正如電視裡豬媽媽也這樣教育孩子。「現在不給看動畫片,以後他自己也會看的,還不如先培養個好習慣,以後等他興趣多了,對動畫片就沒那麼親切。」季珊珊說,她也希望國產動畫會出現更優質、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作品。(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物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網友批《小豬佩奇》稱孩子學豬叫 家長:動物歧視?
    (原標題:娃看《小豬佩奇》學豬叫?家長:學豬叫怎麼了,動物歧視嗎)近日,一則網帖引發熱議,發帖者稱,寶寶沉迷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豬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還天天學豬叫,學了一年多。一時間,此貼引起許多家長共鳴,甚至直呼動畫片「有毒」:孩子常沉迷於動畫片情節,模仿角色行為,看到相關玩具就「走不動路」。
  • 生活故事:小豬佩奇有錯嗎?小朋友看完動畫片學豬叫、跳泥坑
    網絡熱議的「豬叫」「跳泥坑」「跳跳跳」都是《小豬佩奇》中常見的元素。片中的小豬角色,說完一句話就要豬叫一聲,配音演員也將豬叫模仿地惟妙惟肖。劇中動物角色都是跳著走路,而跳泥坑,是小豬佩奇一家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普通人會覺得這些情節充滿童真童趣,可它卻給部分家長帶來了煩惱。孩子天性愛模仿,學豬叫、學跳床在所難免,乾脆抵制動畫片一勞永逸。
  •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看《小豬佩奇》?答案值得每個父母反思
    動畫片是每個孩子童年的必備品。這一代孩子最愛看的動畫片就是《小豬佩奇》。在任何地點看到任何關於小豬佩奇的圖案,都可以讓孩子立馬精神抖擻。只要送給他一個關於小豬佩奇的玩具,便能輕而易舉地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小孩愛看,但是很多家長對於《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並不喜歡,理由就是孩子會模仿佩奇、喬治學豬叫、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
  • 寶媽呼籲:「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孩子學壞了真的怪動畫片?
    有一位寶媽,在網上呼籲千萬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寶媽的孩子很喜歡看小豬佩奇,而且還喜歡模仿。寶媽在帖子裡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學豬叫,天天學天天學,學了一年多。"寶媽的帖子火了,很多父母都在下面爭相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也差不多,看了小豬佩奇後見水坑就跳,還要拉著爸爸媽媽一起跳;還有的寶媽說,自己的孩子看了熊大熊二,一開口就是"俺俺俺",讓人頭疼。孩子學壞了真的怪動畫片?回想起我們小的時候,陪伴童年的電視劇和動畫片也不少,比如西遊記、舒克貝塔等。那個時候,孫悟空可是很多孩子的偶像,模仿他的人也不少。
  • 被低估的《小豬佩奇》:育兒有方的豬媽媽,值得父母學習
    豬媽媽顯然激動了,她說話變得大聲且急促,但是她並沒有責怪佩奇,也沒有原地爆炸。她只是叫來正在做飯的豬爸爸:「我去做午餐,請你來修理電腦吧。」就像可愛又淘氣的佩奇那樣,孩子總是會惹惱我們。陪伴孩子成長佩奇父母向我們示範了什麼叫「高質量陪伴」。遇上好天氣,會像很多爸爸媽媽一樣,帶孩子放風箏、野餐、去遊樂場。天氣不好呆在家裡,也會用心給孩子設計小遊戲。
  • 你是否也在抵制《小豬佩奇》
    最近網上有一則帖子很熱啊,內容大概是在黑《小豬佩奇》,叫寶媽們不要再給寶寶看《小豬佩奇》了,說她家寶寶看了小豬佩奇天天在床上跳、泥坑裡跳、沙發上跳還學豬叫!看到這則帖子我被逗樂了,就因為這樣就呼籲寶媽們不要給寶寶看《小豬佩奇》了嗎?
  • 為何不要給孩子看「小豬佩奇」,一位媽媽說出原因,家長表示贊同
    很多幼兒園、小學還沒有明確的開學時間,宅在家那麼久,又不能頻繁出門玩耍,天性好動的孩子難免會坐不住,發脾氣、哭鬧、胡攪蠻纏。於是很多父母會適當給孩子們看一些有趣的動畫片安撫孩子。家長在選擇動畫片時也是很有講究的,既要有教育意義,孩子又得感興趣才行。《小豬佩奇》應該是很多孩子看的第一部動畫片,小編家兒子也不例外。
  • 我為什麼贊成孩子看《小豬佩奇》?
    我兒子三歲了,他是小豬佩琪鐵粉,通過《小豬佩奇》這個動畫片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他跟著佩奇學會了在捉迷藏的時候,用英語數數;他跟著小毛驢戴芬學會法語「你好」;他知道豬爺爺和狗爺爺是好朋友,但兩個人偶爾會互掐;他跟著斑馬郵遞員學會了唱《一閃一閃亮晶晶》;他跟豬媽媽一樣,最喜歡邊聽邊跳
  • 「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寶媽強烈呼籲,無能家長最會推卸責任
    不同年代的孩子有不同的童年回憶,而10後的童年回憶則是全球爆火的《小豬佩奇》,在當時不僅孩子喜歡看,就連成年人都為之痴迷。連帶著帶有小豬佩奇的各種周邊都火爆了起來,不管是什麼,只要有小豬佩奇很快就售空。不過隨著小豬佩奇的火爆,有位家長就在社交軟體上強烈呼籲,「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孩子一天到晚就是跳,還整天學豬叫」。
  • 「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豬媽媽的三個育兒妙招,你看懂了嗎
    其中最讓人哭笑不得的,就是《小豬佩奇》,不少孩子看完之後愛上了「跳水坑」,還有的娃成天「學豬叫」,爸媽們也是操碎了一顆心。但當我真的陪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的時候,卻發現,其實在這部看似幼稚的動畫當中,蘊藏著很多值得父母學習的育兒經,《小豬佩奇》才是高級育兒書。
  • 父母為何「抵制」《小豬佩奇》?看到原因後我怒了
    她有一個豬弟弟叫喬治,還有豬爸爸和豬媽媽,一家四口生活得非常愉快。她非常喜歡冒險,雖然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小狀況,但都能化險為夷,還能為我們大家帶來歡樂和驚喜。《小豬佩奇》的教育意義《小豬佩奇》的情節設計很多都是由生活轉變而來,比如豬爸爸,豬媽媽要上班,比如親戚朋友來家裡拜訪,比如和好朋友鬧彆扭。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見,不知不覺中也能教育孩子們,為人處事和接人待物的道理。
  • 小豬佩奇的劇情是給大人看的,小朋友應該捂眼睛?
    大家應該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是《小豬佩奇》。《小豬佩奇》自從從外國引進,便引發起了一場《小豬佩奇》風。不僅僅是在動漫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更是影響到了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有些影響卻不盡人如意,被大家所吐槽。有家長在網上披露到自己的孩子,自從看了《小豬佩奇》之後,在家裡經常的學豬叫,就算是經過批評,孩子也不改正。畢竟住在大家的一貫印象當中,還是和笨、髒掛鈎的。
  • 「小豬佩奇」曾被家長各種挑刺,這隻「豬小妹」適合小朋友嗎?
    導語:「小豬佩奇」是知名動畫,雖然有著標準的國語配音,但是該動畫並不是國產動畫,而是英國的學前動畫。這隻名叫「佩奇」的小豬又名「豬小妹」,她活潑可愛,喜歡玩遊戲、愛打扮。雖然「小豬佩奇」備受小朋友喜愛,但是質疑聲也隨之而來,那麼,該動畫到底適不適合小朋友觀看呢?
  • 《小豬佩奇》弟弟喬治患有自閉症?百萬中國父母慌了!
    《小豬佩奇》的中國小粉絲可不少,「我是佩奇,這是我的弟弟喬治」這句話簡直成了他們的暗號,能說出來的絕對是同好!幾百集的《小豬佩奇》似乎永遠也看不完,更何況,孩子們還能翻來覆去地看上很多很多遍~不過這部動畫片給中國家長也帶來了不少煩惱,比如,很多父母反映,孩子跟著佩奇姐弟學會了踩你坑,只要找到機會就不停地在水坑泥坑裡蹦躂,養成了很壞的習慣!
  • 小豬佩奇中的大人為什麼沒有名字,是否成年人的世界容易迷失自我
    #近來陪孩子看了很多遍《小豬佩奇》,看完這部動漫的感受就是:佩奇和喬治假裝成豬爸爸和豬媽媽比如小羊蘇西、小豬佩奇、小馬佩德羅、小兔瑞貝卡……多麼好聽的名字,而長大之後,就只有豬爸爸、豬媽媽、兔小姐、兔爺爺之類的呢?是否成年人的世界容易迷失自我呢?
  • 「為什麼我不讓孩子看小豬佩奇?」這位寶媽的話,引無數家長共鳴
    尤其是幼兒園、小學,普遍開學晚,甚至本學期不開學,孩子們宅在家裡,坐不住、發脾氣、哭鬧、胡攪蠻纏,父母們愁得不行。為了讓孩子安分下來,很多家長都選擇適當給孩子看一些動畫片,而《小豬佩奇》就是不少家長的第一選擇,在網上略有薄名,孩子感興趣,而且聽說還很有教育意義。
  • 小豬佩奇少有人知道的冷知識,原來豬爸爸和豬媽媽不配擁有名字?
    《小豬佩奇》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動漫作品,在現實生活中和網絡中都極具影響力,網絡上還曾經出現過很多關於小豬佩奇的段子。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小豬佩奇的冷知識!全都知道的絕對是鐵粉!1.《小豬佩奇》是一部英國動漫,是一部針對學前教育的動漫。另外,《小豬佩奇》一共有156集。
  • 小豬佩奇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
    小豬佩奇生活的社會裡沒有什麼反派壞蛋人物,每集故事的結局也總是皆大歡喜。故事都不複雜,小朋友在觀看時可以被逗得哈哈大笑,同時學到一些知識;陪伴觀看的父母也不會覺得無聊,還能從中受到一些教育孩子的啟發。和灰太狼紅太狼那種簡單粗暴的父母不同,小豬佩奇擁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家庭。佩奇的父母善於溫柔引導而不是暴力責打孩子,他們善於聆聽孩子的意見,也願意採取循循善誘的方式表達。
  • 時隔12年,「嚴莉莉」再次演繹「小豬佩奇」,3聲豬叫才是靈魂
    隨著配音類綜藝的走紅,各大配音軟體被創造出來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在配音軟體上,劉美含貢獻了自己很多配音作品,有配哪吒的也有千與千尋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小豬佩奇》了。時隔12年,「嚴莉莉」再次演繹「小豬佩奇」,節選的片段是佩奇學口哨的劇情。
  • 《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說,自控又得體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說髒話、發脾氣、打人,通常都是沒有惡意的。他們只是覺得好玩,想要測試一下父母的反應,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缺乏自控力,才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情緒宣洩出來。我們越是告誡孩子不準這樣做,他們越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管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