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米亞戰爭見證了沙皇統治的失敗,也改變了歐洲關係的格局。這是世界歷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結束了俄國的霸主地位,給俄國的經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打擊。戰爭結束之後,俄國陷入通貨膨脹,尤其是對農民的利益損害很大,造成了俄國農民的不滿。
一場圍繞「東方問題」的霸權戰爭,是俄國未能認清形勢的冒險
克裡米亞戰爭是歐洲圍繞「東方問題」的霸權戰爭,首先是奧斯曼土耳其作為歐亞非三大洲的黃金之地,歷代沙皇都在努力企圖佔領土耳其,他們在1833年利用土耳其的內部困難強迫土耳其籤訂了《溫卡爾- 斯凱列西條約》。增強了俄國在近東的地位。
這引起了歐洲列強的不滿,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因為英國的近東政策,英國到土耳其的貨物增加得很厲害。尤其是從土耳其進口的糧食迅速增加,是從俄國進口的一倍。這些英國進口的糧食很大一部分的運送要經過黑海海峽。
於是在契約期滿以後,英法趁機召開國際會議,締結了關於該海峽的條約。實際也就締結了俄國的權力。
尤其在英法兩國完成工業革命以後,俄國的海上勢力使得英國的貿易一再受阻,土耳其海峽與君士坦丁堡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因而英國不能讓沙俄得到過多的好處,這樣會損傷英國自身的利益。
法國在工業革命之後也興起了大規模的紡織廠和鍊金企業,更不可能將土耳其拱手相讓。於是英法兩國都極力支持奧斯曼帝國的對俄戰爭。
並且在這個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迅速發展時期,俄國卻還處在封建農奴制的體制下,它在工業生產上還遠遠落後於歐洲,只能通過出產大量的農產品來維持收支平衡,因而俄國出產的農產品也成為了歐洲重要的原料產地。
這種模式導致了俄國的農奴深受其害,因為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農奴的勞動力的生產水平並不很高,在應對一些自然危機的時候,勞動力大量減少,飢餓,災荒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農奴的極端貧困導致了國內商品市場的狹小,農民生產糧食,自己卻在挨餓。這些糧食主要掌握在地主和商人手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國家出口供應軍費的巨額開銷。
然而俄國的軍隊實力也並不強,為了維持軍隊的巨額開銷,不得不利用公債和借款來進行維持。這對俄國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而它也需要一場戰爭來使得自己獲利,但這顯然是一場冒險。
克裡米亞戰爭結束之後,俄國國內陷入大規模通貨膨脹
克裡米亞戰爭之前,俄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一直保持著大規模的糧食出口,這樣的政策給俄國帶來很大的收益。由於糧食貿易佔據著主導地位,僅在1801年到1805年之間,俄國出口的小麥就有1064.6萬普特。
在1815年之後,由於歐洲的農業受到戰爭的影響,對糧食進口的需求也變大了。因而在1811到1815這四年間俄國對於糧食穀物的出口是之前的兩倍多,其中在俄國南部有一個重要的轉運點,叫做敖德薩。
這個地方除了出口小麥和其他穀物以外,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如亞麻,羊毛等等。光是這些出口物品的金額就達到了3500萬盧布。還沒有加上從此出口的葡萄酒,乾果和一些稀有金屬之類。此後這些出口的數額又在持續增加。
直到克裡米亞戰爭前期,俄國的糧食和工業品都經歷了大規模的出口,貿易額則持續增長。他的工業品則向東方國家以及中亞出口。尤其是在19世紀中葉,貿易增長額幾乎是以前的5倍多。
當時俄國國內的工業製品價格相對較低,尤其是紡織工業發展迅速。雖然政府並沒有特別關注和扶持棉紡織物,然而由於成本價格低廉,棉紡織業將一度盛行的亞麻紡織業的氣勢壓倒很多。為了達到在市場能和棉織品進行競爭,亞麻織品在不斷降低其價格,然而其出口的份額也在逐漸減少。
雖然沒有準確的經濟統計的數據,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在克裡米亞戰爭對俄國的經濟狀況打擊很大。這種影響是遍布全國的,但是也有一些區域性的特點,主要分為靠近戰爭的區域和遠離戰爭的區域。
首先是物價,在比較靠近戰爭的區域,尤其是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物價的漲幅很大。根據俄國的數據,黑麥麵粉,小麥以及乾草的月度價格進行比較,很顯然,1855年俄國靠近戰場的地區黑麥麵粉價格毫無例外都出現大幅上漲,不僅在當年造成了影響,並且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1856 年的物價水平。
在1856年,俄國南部,西部,中部以及北部及波羅的海地區黑麥麵粉價格上漲迅速,,如庫爾斯克市,切爾尼戈夫省價格漲幅高達 200%。而在北部和中部的一些地區,漲幅大約為10%到20%左右。可以看出戰爭帶來的區域化的影響。
在諾夫哥羅德市場這種國家貿易中心,國內貿易方面克裡米亞戰爭期間物價指數來回波動但總體比較穩定,戰爭結束後俄國內商品價格指數迅速上漲。由於當時戰爭期間的經濟封鎖造成的影響,進口商品的價格在戰爭時期經歷下降階段之後,在戰爭結束後迅速上漲。
為了有更多的資金支持戰爭,俄國在當時大量的印製貨幣也是直接導致物價的上漲的重要原因。這一影響尤其是在戰爭的區域顯現明顯。這些地方糧食和飼料的價格都在大幅增加。可以看出當時俄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確實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
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俄國的戰爭神話被徹底打破
克裡米亞戰爭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因為英法在工業革命以後的實力,使得這場戰爭運用上了很多現代化的武器和戰術。英法戰爭中運用的無線電技術使得他們可以隔空部署兵將進行戰爭,後勤方面也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讓整個過程更加嚴謹可靠。
除此之外,英法還運用上了大規模的新型武器,俄國根本無力抵抗。並且當時俄國沙皇的統治過於腐朽僵化,它和英法的戰爭根本就是一次以卵擊石的鬥爭。俄國在抵抗無效的情況下最終選擇投降,這讓人們開始意識到了沙皇的脆弱。
在戰爭結束之後,戰爭的國家籤訂了《巴黎和約》廢除了俄國在土耳其帝國內的所有優勢,土耳其被置於歐洲大國的協調保護之下。土耳其被正式接納成為歐洲國家,並且規定黑海的中立地位。
這樣俄國在黑海的軍事力量和它想要侵擴張的野心都被打破,並且俄國在黑海的自由也被剝奪。但這種削弱俄國的方法只是暫時保全了土耳其,俄國一直為廢除條約中關於黑海的規定而虎視眈眈, 近東仍然是引發歐洲衝突的火藥桶。
可以說克裡米亞戰爭最大的影響是攪亂了近東和歐洲的國際格局。打破了關於俄國特殊力量的傳說。在俄國的名譽和國家地位逐步下降的時候,法國因為是克裡米亞戰爭中打敗俄國的最大功臣,國際地位直線上升。
在這場戰爭裡,有超過50萬人喪生,寒冷飢餓和疾病的傷亡遠遠大於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除此之外,俄國爆發的通貨膨脹也給他之後幾十年的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戰爭畢竟是從屬於政治的,巴黎和會也沒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而還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問題以及世界大戰。
這場多國之間的外交博弈幾乎將歐洲的所有國家都捲入其中,各國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作戰。雖然這場戰爭看起來只是源於俄國想要「侵略」土耳其,而各國阻止這一行為而引發的戰爭。看起來俄國並沒有什麼損失,也不需要割地賠償,但是連鎖性的經濟影響和政治動蕩卻是不可避免的。
通過俄國在克裡米亞戰爭,我們得到的最大教訓可能就是,國家很容易投入一場沒有目的,以及不可能獲勝的戰爭。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史》
《外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