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圍繞「東方問題」的霸權戰爭,使得俄國的戰爭神話被徹底打破

2020-12-19 本宮說文史

克裡米亞戰爭見證了沙皇統治的失敗,也改變了歐洲關係的格局。這是世界歷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結束了俄國的霸主地位,給俄國的經濟帶來的不可磨滅的打擊。戰爭結束之後,俄國陷入通貨膨脹,尤其是對農民的利益損害很大,造成了俄國農民的不滿。

一場圍繞「東方問題」的霸權戰爭,是俄國未能認清形勢的冒險

克裡米亞戰爭是歐洲圍繞「東方問題」的霸權戰爭,首先是奧斯曼土耳其作為歐亞非三大洲的黃金之地,歷代沙皇都在努力企圖佔領土耳其,他們在1833年利用土耳其的內部困難強迫土耳其籤訂了《溫卡爾- 斯凱列西條約》。增強了俄國在近東的地位。

這引起了歐洲列強的不滿,尤其是英國和法國,因為英國的近東政策,英國到土耳其的貨物增加得很厲害。尤其是從土耳其進口的糧食迅速增加,是從俄國進口的一倍。這些英國進口的糧食很大一部分的運送要經過黑海海峽。

於是在契約期滿以後,英法趁機召開國際會議,締結了關於該海峽的條約。實際也就締結了俄國的權力。

尤其在英法兩國完成工業革命以後,俄國的海上勢力使得英國的貿易一再受阻,土耳其海峽與君士坦丁堡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因而英國不能讓沙俄得到過多的好處,這樣會損傷英國自身的利益。

法國在工業革命之後也興起了大規模的紡織廠和鍊金企業,更不可能將土耳其拱手相讓。於是英法兩國都極力支持奧斯曼帝國的對俄戰爭。

並且在這個歐洲的主要國家都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迅速發展時期,俄國卻還處在封建農奴制的體制下,它在工業生產上還遠遠落後於歐洲,只能通過出產大量的農產品來維持收支平衡,因而俄國出產的農產品也成為了歐洲重要的原料產地。

這種模式導致了俄國的農奴深受其害,因為生產力水平的低下,農奴的勞動力的生產水平並不很高,在應對一些自然危機的時候,勞動力大量減少,飢餓,災荒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農奴的極端貧困導致了國內商品市場的狹小,農民生產糧食,自己卻在挨餓。這些糧食主要掌握在地主和商人手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國家出口供應軍費的巨額開銷。

然而俄國的軍隊實力也並不強,為了維持軍隊的巨額開銷,不得不利用公債和借款來進行維持。這對俄國來說顯然是不利的,因而它也需要一場戰爭來使得自己獲利,但這顯然是一場冒險。

克裡米亞戰爭結束之後,俄國國內陷入大規模通貨膨脹

克裡米亞戰爭之前,俄國作為糧食生產大國,一直保持著大規模的糧食出口,這樣的政策給俄國帶來很大的收益。由於糧食貿易佔據著主導地位,僅在1801年到1805年之間,俄國出口的小麥就有1064.6萬普特。

在1815年之後,由於歐洲的農業受到戰爭的影響,對糧食進口的需求也變大了。因而在1811到1815這四年間俄國對於糧食穀物的出口是之前的兩倍多,其中在俄國南部有一個重要的轉運點,叫做敖德薩。

這個地方除了出口小麥和其他穀物以外,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如亞麻,羊毛等等。光是這些出口物品的金額就達到了3500萬盧布。還沒有加上從此出口的葡萄酒,乾果和一些稀有金屬之類。此後這些出口的數額又在持續增加。

直到克裡米亞戰爭前期,俄國的糧食和工業品都經歷了大規模的出口,貿易額則持續增長。他的工業品則向東方國家以及中亞出口。尤其是在19世紀中葉,貿易增長額幾乎是以前的5倍多。

當時俄國國內的工業製品價格相對較低,尤其是紡織工業發展迅速。雖然政府並沒有特別關注和扶持棉紡織物,然而由於成本價格低廉,棉紡織業將一度盛行的亞麻紡織業的氣勢壓倒很多。為了達到在市場能和棉織品進行競爭,亞麻織品在不斷降低其價格,然而其出口的份額也在逐漸減少。

雖然沒有準確的經濟統計的數據,我們仍然可以看出在克裡米亞戰爭對俄國的經濟狀況打擊很大。這種影響是遍布全國的,但是也有一些區域性的特點,主要分為靠近戰爭的區域和遠離戰爭的區域。

首先是物價,在比較靠近戰爭的區域,尤其是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物價的漲幅很大。根據俄國的數據,黑麥麵粉,小麥以及乾草的月度價格進行比較,很顯然,1855年俄國靠近戰場的地區黑麥麵粉價格毫無例外都出現大幅上漲,不僅在當年造成了影響,並且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1856 年的物價水平。

在1856年,俄國南部,西部,中部以及北部及波羅的海地區黑麥麵粉價格上漲迅速,,如庫爾斯克市,切爾尼戈夫省價格漲幅高達 200%。而在北部和中部的一些地區,漲幅大約為10%到20%左右。可以看出戰爭帶來的區域化的影響。

在諾夫哥羅德市場這種國家貿易中心,國內貿易方面克裡米亞戰爭期間物價指數來回波動但總體比較穩定,戰爭結束後俄國內商品價格指數迅速上漲。由於當時戰爭期間的經濟封鎖造成的影響,進口商品的價格在戰爭時期經歷下降階段之後,在戰爭結束後迅速上漲。

為了有更多的資金支持戰爭,俄國在當時大量的印製貨幣也是直接導致物價的上漲的重要原因。這一影響尤其是在戰爭的區域顯現明顯。這些地方糧食和飼料的價格都在大幅增加。可以看出當時俄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確實已經到了比較嚴重的程度。

世界歷史上第一次現代化戰爭,俄國的戰爭神話被徹底打破

克裡米亞戰爭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因為英法在工業革命以後的實力,使得這場戰爭運用上了很多現代化的武器和戰術。英法戰爭中運用的無線電技術使得他們可以隔空部署兵將進行戰爭,後勤方面也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讓整個過程更加嚴謹可靠。

除此之外,英法還運用上了大規模的新型武器,俄國根本無力抵抗。並且當時俄國沙皇的統治過於腐朽僵化,它和英法的戰爭根本就是一次以卵擊石的鬥爭。俄國在抵抗無效的情況下最終選擇投降,這讓人們開始意識到了沙皇的脆弱。

在戰爭結束之後,戰爭的國家籤訂了《巴黎和約》廢除了俄國在土耳其帝國內的所有優勢,土耳其被置於歐洲大國的協調保護之下。土耳其被正式接納成為歐洲國家,並且規定黑海的中立地位。

這樣俄國在黑海的軍事力量和它想要侵擴張的野心都被打破,並且俄國在黑海的自由也被剝奪。但這種削弱俄國的方法只是暫時保全了土耳其,俄國一直為廢除條約中關於黑海的規定而虎視眈眈, 近東仍然是引發歐洲衝突的火藥桶。

可以說克裡米亞戰爭最大的影響是攪亂了近東和歐洲的國際格局。打破了關於俄國特殊力量的傳說。在俄國的名譽和國家地位逐步下降的時候,法國因為是克裡米亞戰爭中打敗俄國的最大功臣,國際地位直線上升。

在這場戰爭裡,有超過50萬人喪生,寒冷飢餓和疾病的傷亡遠遠大於戰爭造成的人員傷亡。除此之外,俄國爆發的通貨膨脹也給他之後幾十年的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戰爭畢竟是從屬於政治的,巴黎和會也沒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而還導致了後來的一系列問題以及世界大戰。

這場多國之間的外交博弈幾乎將歐洲的所有國家都捲入其中,各國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作戰。雖然這場戰爭看起來只是源於俄國想要「侵略」土耳其,而各國阻止這一行為而引發的戰爭。看起來俄國並沒有什麼損失,也不需要割地賠償,但是連鎖性的經濟影響和政治動蕩卻是不可避免的。

通過俄國在克裡米亞戰爭,我們得到的最大教訓可能就是,國家很容易投入一場沒有目的,以及不可能獲勝的戰爭。

參考文獻:

《國際關係史》

《外交史》

相關焦點

  • 「克裡木戰爭」:俄國出兵土耳其受挫,尼古拉一世服毒而亡
    1853-1856年俄國同英、法、土耳其和撒丁王國組成的同盟發生的一場歐洲性戰爭,因其主要戰場在俄國南部克裡木半島,故稱「克裡木戰爭」。「聖地」圖一、戰爭的起因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聖地」問題的爭端是戰爭的導火索。
  • 日俄戰爭:一場英美和俄國的角逐,日本當了槍,清政府撿了漏
    文/寂寞的紅酒日俄戰爭是1904年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主角毫無疑問的是日本和沙俄。不過實際上,這場戰爭真正的推手並不是日本,而是幕後的英國和美國。英國人一直在拼命打壓俄國,把俄國人整得非常鬱悶,僅僅土耳其這枚棋子就讓俄國人非常頭疼。而俄國人的「反抗」自然也一直沒有停止,俄國人做夢都想打破英國人的封鎖,甚至取代英國人的位置。拿破崙戰爭後,由於俄國人的實力急劇膨脹,國際地位大大提升,因此野心越來越大,俄國人自稱「歐洲憲兵」,儼然以歐洲霸主自居,不斷對各國的革命運動進行幹涉。
  • 東方問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對外擴張與俄土戰爭
    東方問題一直是歐洲近代國際關係的研究重點。馬克思曾說,每當一場革命風暴平息的時候,就一定會出現東方問題,東方問題並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東方,而是以歐洲為觀察點的東方,它的範圍包括東歐小亞細亞等地區。更確切的來說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之後的奧匈帝國境內。而對於沙俄的對外擴張,東方問題更多的是體現在對奧斯曼帝國的政策上。
  • 蝴蝶效應,一場克裡米亞戰爭,是如何影響萬裡之外的中國的
    這種因果關係在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例子,160多年前曾經爆發了一場足以改變世界形勢的戰爭,那就是克裡米亞戰爭。這場戰爭主要在歐洲進行,中國並沒有參與,那它又是怎麼影響到萬裡之遙的中國呢?
  • 美國霸權還能維持多久?德國專家一針見血:這場戰爭已經給出答案
    二戰之後的美國不斷在世界上推行霸權主義,在此過程中,發動了多場戰爭,他們的行為也引發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不滿,這些國家雖然口頭上不說,但是內心卻十分希望有人打破美國的稱霸之路。
  • 17到18世紀的歐洲戰爭,分析30年戰爭為何是歐洲近代戰爭的開始
    30年戰爭的起因 30年戰爭,表面上是一場宗教戰爭,是天主教與路德教之間的宗教理念之戰,但實際上它是神聖羅馬帝國維護自己名義統一和擴大皇權的戰爭,各個封建主也想要在這一戰爭當中獲得自己的權利。
  •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03:美國加入戰爭開始爭霸,俄國主動退出
    上期說到一戰進入關鍵一年(1916年),先後發生了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等重大戰役 ,以德國為代表的同盟國集團逐漸喪失戰爭主動權,而拼死抵抗德軍侵略的協約國內部也出現問題,有成員離開,也有新成員加入。戰爭隨即進入第三階段(戰爭後期 1917~1918年)。
  • 東方戰爭智慧VS西方戰爭機器!《三國志·戰略版》東方代表勝出
    西方戰爭策略遊戲的代表有很多,例如COK;而東方戰爭類最具代表性的遊戲,當屬目前最炙手可熱的《三國志·戰略版》手遊。 西方戰爭類的遊戲側重點在於軍備和武力,往往拼的是資源;而東方戰爭類遊戲的側重點主要在於謀略和頭腦,通常來說是一場人心之間的鬥爭,這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而最直接的區別,往往還得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才能體現出來。
  •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如果俄國打敗了日本,會怎麼樣?
    1904年至1905年,新崛起的列強日本和老牌歐洲帝國沙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宣告結束,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兩個強盜打仗,戰場卻在中國,很多無辜中國人死於戰火。
  • 一戰是世界史上死亡最多的戰爭之一,其實這場戰爭九年前就可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之一。不過,這場戰爭的爆發似乎很「偶然」。塞拉耶佛事件中,奧地利皇儲被塞爾維亞的一個熱血青年刺殺,然後整個世界陷入戰火。 但這場戰爭其實早在九年前就可以爆發了,讓世界陷入空前危機的關鍵是一個北非小國—摩洛哥。
  • 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是我國的萬幸,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導讀1904年至1905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日俄兩個強盜在我國東北進行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戰爭。兩國為了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打出手。雙方投入的兵力都超過了四十萬,無論陸戰還是海戰,其規模都超過了甲午戰爭。
  • 俄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對內改革對外戰爭,讓國家走向現代化
    這種社會現狀使得俄國一邊發展著商業和殖民貿易,一邊由陷入古老的封建經濟制度,雙方拉扯下達到了一個勉強平衡的局面,急需一位英明的君主進行改革並帶領俄國走向繁榮。木匠皇帝彼得一世,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彼得大帝,就在這一時刻站了出來。
  • 歷史證明中美戰爭是一場徹底的災難
    儘管全球政治格局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許多遺留問題仍然無法解決。韓國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已顯著提升,但其國土安全和經濟繁榮仍然時時刻刻受到朝鮮的威脅;北京厭倦了朝鮮夥伴不時的古怪行為,但還是能隱約感受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依然脆弱。中國和美國對韓戰的記憶相去甚遠。在美國看來,韓戰是一個奇怪的特例(an odd aberration),一場未能得到圓滿結局的正義之戰。
  • 假如日俄戰爭中俄國獲勝,會對中國乃至東亞局勢產生哪些影響?
    就整個日俄戰爭而言,這場戰爭雖然是在中國東北打的,但這場戰爭幸虧是日本贏了(這裡不是為日本辯解),從而使沙皇俄國針對中國的「黃俄羅斯計劃」破產,中國保住了幾乎一大半以上的領土。所謂「黃俄羅斯計劃」,是指從新疆邊境的K2到海參崴劃一條直線,在這條直線以北的所有中國的土地,將全部歸俄羅斯所有,甚至於有俄國官員宣稱:「這個偉大而神秘的東方很容易就會成為我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 第二次布爾戰爭後,英國為何開始走下坡路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布爾戰爭,也許很多人都很陌生。這場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南非布爾人之間的一場戰爭。在人們的印象中,布爾戰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不過就是大英帝國和非洲土著之間的一場衝突。實際上,這場戰爭的規模和影響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可以說這場戰爭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布爾戰爭分為兩次,第一次為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戰爭規模並不是很大,算是英國人和布爾人的一場小規模衝突。第二次布爾戰爭發生在1899年10月11日,直到1902年5月31日才結束。這場戰爭是英國同布爾人(南非土生荷蘭人)為爭奪金礦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 拿破崙不滿和對國內戰爭厭戰以及建立歐洲聯盟對抗法國,感到沮喪
    拿破崙戰爭開始時,是為了保衛國家和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拿破崙創建的法蘭西帝國代表的是新興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的屬性是掠奪、霸權和擴張。因此,在擊敗前五次反法同盟、鞏固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後,拿破崙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而是積極向外擴張,希望通過戰爭稱霸歐洲。拿破崙戰爭後期,霸權和掠奪成為主旋律。
  • 東方問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和歐洲主要國家的盤算與行動
    東方問題的大幕就是由此拉開的。這兩次戰爭,俄國獲得了土耳其黑海北岸的全部領土,包括克裡米亞半島和刻赤海,還有多瑙河兩公國的部分主權。俄國商船還可以在黑海上自由航行,甚至獲許通過博斯普羅斯和達達尼爾海峽。俄國終於奪得了其夢寐以求的南方出海口。儘管如此對於擴張成性的俄國還遠遠不夠。
  •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美雙方有何大國博弈?有何戰爭爆發前兆?
    戰爭與和平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軍事敵對和外交博弈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不宣而戰,以卑劣的偷襲手段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駐地——珍珠港。這不僅打破了已經日益膠著的歐洲戰爭格局,也拉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大幕。但如果我們從事後看來,美日雙方的冷戰其實已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 一場無法忽視的歐洲戰爭,兩國交戰卻令第三國統一,後果影響至今
    早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德國便因法國蓄意幹涉而人為分裂,而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法國君主更是通過種種手段妨礙德意志統一。在腓特烈二世的領導下,普魯士通過「七年戰爭」迅速崛起,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產生嚴重威脅,並進一步影響到海外殖民地的爭奪。兩國之間的嫌隙日益加劇。「普法戰爭」前夕,拿破崙三世的窮兵黷武和反動政策早就令法國社會動蕩不安。
  • 越南戰爭---東南亞爆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爭
    越南戰爭(英文:Vietnam War)是北越在蘇聯、中國的支柱下同美國和南越的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55年11月,東南亞暴發的一場大規模局部戰役,對亞洲國際政治形成了深刻的浸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