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為啥不上墳?

2020-12-22 騰訊網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女婿不能祭拜老丈人家的墳呢?

進門與妻不同床: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女婿跟著妻子回娘家需要過夜時,女婿不能和妻子睡在同一間房間中,夫妻兩個需要分開睡。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習俗,出嫁的女兒在回到娘家後,不能和丈夫在同一間房間中過夜。之所以在農村會有這樣的說法,是和以前人們的思想有關係。在古代,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很頑固,人們覺得,女兒出嫁以後就不再是自己家中的人,所以當出嫁的女兒在回到娘家後,就需要像客人一樣來招待。老人們認為,如果家中的房間借給夫妻借宿,會影響到家庭的運勢,所以為了不影響娘家人的運勢,出嫁的女兒在回娘家後需要和丈夫分開睡。

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女婿不能去老丈人家的祖墳上祭拜。在我們這裡,當老人去世出殯時,女婿能和其他人一樣到老丈人家的墳墓上祭拜,除此以外,像清明節、寒衣節等,都不能到老丈人家中的墳墓上祭拜。

在過去人們對宗族有很強的觀念,人們認為,只有同一個宗族的人才能到祖墳上祭拜,如果外人到祖墳上祭拜,會被村子其他的人笑話。雖然兒媳婦和女婿對於家中老人們來說,關係是同樣的,但是女兒出嫁後就已經成為外人,更何談女婿,但是兒媳婦是嫁到自己家中成為自己家的人,所以在祭拜祖墳時,兒媳婦能祭拜,女婿作為外人不能祭拜。在過去只有一個條件女婿能到老丈人家中的祖墳上祭拜,那就是老丈人家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女婿是作為兒子去祭拜,這樣的情況在農村老人眼中看來是合情合理的。

其實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主要和以前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有關係。不管是不能與妻子同床還是不能祭拜老丈人家的祖墳,都是人們覺得出嫁的女兒不再是自家人的思想有關係。如今男女地位已經平等,人們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這個老傳統。你對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古人為何這麼說?
    民間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古人為何這麼說?在古代,民間俗語有著非常廣的流傳度,因為俗語大多是人們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所總結而出的,所以俗語的實用性非常強。即使是現代我們,也能夠通過俗語獲益良多,大家可以通過研究古人們總結的俗語獲得很多非常有用的知識。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則俗語是:"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通過字面意思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理解,但是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 農村俗語「荒田不讓女婿種,丈墳不讓女兒上」啥意思?老農這樣說
    這幾天因為老丈人家閒置耕地的事情一直和媳婦鬧彆扭,因為今年打工的行情確實不好,筆者選擇留在家裡種地,因為種的是玉米,趕上了今年玉米行情好,今年算是比打工要強一點,而且現在農村種地都是機械化,幹起活來也沒有以前那麼累,想著這玉米行情好,老丈人家還有近10畝地近兩年也不怎麼種,於是想著讓媳婦跟老丈人商量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丈人的田為啥不能耕,有道理
    因此,也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有這樣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那麼古人為何這麼說呢?俗話說得好「窮則不能耕丈人田,閒則不能上娘家墳」。反過來,女婿不種地,閨女也不上娘家去上墳,那樣能夠防止矛盾,減少發生爭執的機率,推動家庭和諧共處。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看後長見識了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所以俗語的理解方式也不一樣。「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祖宗的經驗,放在現代並不一定適用。01、窮不耕丈人田古代是個男權社會,一般人都認為女子出嫁後,就不是自家人了,所以女子出嫁後就很少回娘家。
  • 農村三大忌諱「女婿上床、門不避牆、屋後有塘」啥意思?啥道理?
    相比城市,農村封閉,封閉環境有利傳統文化保留。農村能看到:傳統的喪葬和婚禮儀式,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村能聽到:悅耳動聽的傳統樂器,膾炙人口的民間俗語。城市向右,轉向現代文明,農村向左,堅守文化底線,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呈現出來。
  • 老人們常說:「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因此很多農村俗語都與房子的位置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門前墳房後水,家敗子不歸」,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門前墳」?所謂的「門前墳」並不是說門前真有一座墳丘,如果是那樣的話,人們當初也不會在這地方蓋房子。
  • 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過山」不起墳所謂的「過山」是指兩座山脈之間的峽谷,也就是說「過山」就是兩座山脈之間的通道。對先祖的尊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流傳著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是有很多俗語的,有一些俗語由於比較有道理,更是一直流傳到現在的。那麼「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是何意呢,要如何理解呢,今天老農就來說說這個。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為何逢八不能歸家?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懷中屎,墳前紙!農村這句俗語話糙理不糙,道盡養娃的不易與回報
    農村有很多順耳又很有哲理的俗語,也因此口口相傳至今,被很多後人視為真理。農俗大多是有警示後人的意思,所以有的聽起來也有些浮誇,給人危言聳聽的感覺。還有的為了順口把那種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但仔細理解發現比喻又非常貼切。
  • 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別以為聽著粗俗就說它是迷信,很多俗語包含著智慧,如果學到能讓你走不少彎路。作為先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俗語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今天筆者和大家說說這一句——「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對於墳地和河灣應該都不陌生。這句俗語就是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將房子建造在前有墳地後有水的地方,否則會有家破人亡的風險,子孫後代也不會回家。在農村地區,墳地基本上都會在離著村子較遠,很少有在村子裡的,因為人們對死亡這樣的事情忌諱。在老者面前,「死」字是不可以說的。
  • 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仔細細揣摩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前後左右『水射墳』」也就是指墳墓的四周都有水流衝著墳墓而來,按照迷信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墳墓家中是沒有後人的,是會出現絕戶的現象的。其實,這種迷信的說法是在故弄玄虛,是在唬人的。
  • 農村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細想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想出來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探尋,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草木不茂不葬墳所謂的「草木」是指青草和樹木;而「不茂」是指不茂盛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
  • 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索了老白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墳後莫有樹纏藤所謂的「樹纏藤」,也就是指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
  • 農村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啥意思?廟比墳還可怕?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祖輩告誡後代出門在外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說法頗多,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講究,像這幾天成為熱點的貴州不發親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當地的習俗所致,當地要求男方給女方全身上下都買一套新的,殊不料就是因為內衣買的小了,導致第二天女方不發親,男方宴席已擺好,親朋好友也都到場,沒有接來新娘子,這樣的婚禮無論如何都是讓人覺得雙方都會有損失。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說的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擁有新鮮的空氣,以及優美的環境,跟繁雜的城市相比,農村相對靜怡了許多。尤其是家有餘糧,自己能夠種植蔬菜,在今年春天疫情發生的時候,農村反而成為了很多人最為嚮往的地方。在農村生活,房屋的建造是必不可少的,農村的民居跟城市的單元樓相比,不但擁有更多的建築面積,而且通常都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採光更加的充足,更加的適宜居住。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