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中屎,墳前紙!農村這句俗語話糙理不糙,道盡養娃的不易與回報

2020-12-22 農俗俱樂部

農村有很多順耳又很有哲理的俗語,也因此口口相傳至今,被很多後人視為真理。

農俗大多是有警示後人的意思,所以有的聽起來也有些浮誇,給人危言聳聽的感覺。

還有的為了順口把那種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但仔細理解發現比喻又非常貼切。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農俗,乍一聽有些莫名其妙很難理解,但仔細剖析,發現裡面的確有農村老人們的智慧。

話不多說,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農俗吧!

懷中屎,墳前紙

這句話聽起來是恨不能理解的,屎怎麼會在懷裡呢?和墳前的紙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它的意思是說,以前農村經濟不發展,沒有什麼尿不溼什麼的,不足周歲的小孩子拉屎拉尿不能告知父母,因此父母帶孩子被拉得一身屎一身尿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小孩子乖一些,身體好好的,那可能很快就能擺脫這樣的生活。

可一旦孩子生病,比如我和我姐小時候據說就患上了痢疾,爸媽說那時候差點就養不活了,一抱著就拉稀,弄得他們一身髒。

後來用了土方,說是用了一種農村的昆蟲,每天早上用露水擦身體,將近六個月終於好了起來。

爸媽每次說起這段往事,我都會對他們多些理解,能感受到自己長這麼大的確得靠父母的照顧和養育,現在他們年紀大了也會對他們多些包容和愛。

小時候他們不離不棄養我們大,現在他們老了,該我們贍養他們了。

也正因如此,農村才經常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拉扯大,表明的也是養育孩子的不易。

農村養孩子的確更遭罪,我媽媽一遇到天氣變化就常說手指痛,她說那些年剛生下我們還在月子裡,就要自己洗尿布照顧孩子,甚至臨產前還要去挑水做飯餵豬餵牛。

年輕時候身體好不覺得什麼,現在年紀大了,天氣變化就會帶來身體的不適。

不像城市裡養孩子,有尿不溼有很多紙巾可以用,農村以前窮,買不起這些東西,只能一遍遍的洗尿布換尿布。

養孩子不易,所以農村也漸漸樹立起了養兒防老的觀念,他們覺得養孩子就是為了讓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依,晚年生活有人照顧。

甚至讓他們欣慰的是,自己百年後,每到忌日和清明,孩子們都會到自己的墳前給自己燒紙焚香祭奠自己。

在他們看來,這也算是後繼有人,子孫綿延了。

但事實上農村很多人對於這句話的理解其實有些重男輕女,他們認為的清明或忌日去掃墓的大多是兒子的責任,後繼有人也指的是有兒子,而是不包括女兒在內的。

農村普遍覺得的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的人了。

也正是這樣的觀念和思想,一些人也說了另一句農俗!

孫子墳前壓刀紙,外甥(孫)墳前指一指

面對老人的墳墓,農村覺得親孫子的話會在墳前壓刀紙錢,表示對老人們的悼念,或者掃墓焚香之類的。

但如果是外甥的話可能就只遠遠的指一指,意在說,孫子兒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後人,而像外甥/外孫因為是女兒的孩子,往往是不算親的,或者說,會被看作是別人家的孩子。

故而每年忌日清明上墳也被看作是孫子、兒子的事,而不是女兒、外甥、外孫的事。

尤其是像我爺爺奶奶那輩人,他們覺得生兒子就叫上檻,生女兒就意味著要接著生,直到生出兒子才算任務完成。

「無後為大」的思想在農村有點根深蒂固,但像我父母就會覺得,生男生女好像差距也不大。

因為他們的確感受到,女兒也能為他們養老,他們生病時女兒也能出錢出力照顧,外孫也能和他們相處得很好,也很粘人很可愛很聽話。

以前村裡有家人就真的只有一個女兒,但這個女兒考上好大學分配到了工作,還把父母接到了城裡生活,每次我爸媽收起這個就在想,女兒也可以很孝順的,也可以幫自己養老。

放在我外公外婆,他們雖然有四個兒子,但兒子們不是很孝順,外婆生病他們也因為抽不出時間和錢而讓外婆自己一個人去鎮上輸液,原本在大醫院輸液可以報銷,但因為沒有人照顧人家不讓,她只能去私人診所看病。

我母親常說外婆,小時候外公外婆不讓媽媽們讀書,反而讓四個兒子讀到高中,那個年代高中生已經是高學歷了。

可真正受過高等教育的舅舅們反而不太孝順,這也是農村老人們覺得養兒防老翻車的一次慘痛教訓。

其實吧,養兒子養女兒都是不易的,都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父母們老了,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應該贍養父母,尊敬父母,給他們一個好的晚年生活,在世孝順,百年歸天后,也該給予悼念。

我想這才是這句農俗留下來的真正意義,那麼大家的理解呢?此外還聽過哪些農俗呢?一起來說說吧!

相關焦點

  • 民間流傳千年的18句俗語,經典勵志,話糙理不糙
    民間流傳千年的18句俗語,經典勵志,話糙理不糙1. 不攀雪峰採不到雪蓮。花可入藥。比喻不深入刻苦地鑽研,就難以得到真正的學問。2. 肚子裡撐得開船。形容心胸寬廣。也作「肚裡能撐船」、「肚裡能行船跑馬」。3.
  • 農村建房禁忌「牆上加牆,家敗人亡」是什麼意思?話糙理不糙
    近年來,受房價的影響,很多人還是選擇在農村裡建房。畢竟相比於在城市裡買一套房,在農村裡能建一棟房子了,而且還是帶院子的。何況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人有落葉歸根的情結,在內心深處還是想要留住從小長大的地方。不過,在農村裡建房,還是有很多的禁忌的。
  •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話糙理不糙農村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比較經典的俗語。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嘆為觀止。農村比較注重血緣關係,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興起排家譜立宗祠,這就是中國的家文化。老人常說: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
  • 農村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婚喪嫁娶」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雨打墳出貴人,雨打棺財人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索了老白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墳後莫有樹纏藤所謂的「樹纏藤」,也就是指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
  • 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裡有很多的老話,往往通俗易懂,並且是話糙理不糙。今天要了解的這句俗語「男怕磨,女怕泡」,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那就是「男怕纏,女怕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農村俗語「男怕磨,女怕泡」,是什麼意思?尤其是已婚女人,當在自己的男人身上得不到情感心理需求的時候,如果有另一個男人出現在她的生活裡,並且無事獻殷勤,經常給予關心個幫助,那麼這個女人很難不被感動。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關於農村裡面的俗語其實也是講過不少的,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俗語卻是真正的蘊含了農村人的智慧,這也是大家不可輕視的。雖說這些俗語初聞語句有些簡陋,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當細聞其詳後就會發現,這可真當是十分有見地的。
  • 古人的15句大俗話,話糙理不糙,讀懂受益終生
    4、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到自然直。無論遭遇怎樣的困境,永遠相信有希望的存在。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裡。你今朝咄咄逼人,難保他日別人不對你落井下石。與人方便,有時便是與己方便。7、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難知心與人交往,切忌交淺言深。人心複雜,你不會知道他的背後到底是真摯的善意,還是一把鋒利的刀子。擦亮你的眼睛,才是真正的不辜負,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那些真正待你好的人。
  •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啥意思?答案來了
    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這也是民間的一種文化沉澱,這些俗語老話都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有的確實值得我們借鑑和參考,這些俗話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我們身邊的各種事物均有描述,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至地理,還有天氣變化情況,俗語老話之中均有很多的描述。
  • 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過山」不起墳所謂的「過山」是指兩座山脈之間的峽谷,也就是說「過山」就是兩座山脈之間的通道。對先祖的尊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流傳著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什麼意思,何謂「過牆妻」?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婚喪嫁娶」一直以來都是很受中國人所重視的,尤其是在農村裡,婚喪嫁娶更是「天大的事」。雖然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些習俗不太了解,做事情也是「百無禁忌」,但婚喪嫁娶方面的事情,還是會認真聽從老輩人的意見及安排。如今農村裡最讓部分家長頭疼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男多女少,男性青年娶妻難。有好些家庭甚至幾個孩子都是光棍,這也讓父母是十分的著急,可是又沒有辦法。不過,農夫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老輩人時常說的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女婿為啥不上墳?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進門與妻不同床,出門不拜丈家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女婿不能祭拜老丈人家的墳呢?
  • 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細想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想出來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探尋,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草木不茂不葬墳所謂的「草木」是指青草和樹木;而「不茂」是指不茂盛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其實後半句才是精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
    比如「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這些話傳著傳著,到最後就變成另一個版本了,也就是人民群眾口中的「俗語」。何為「俗語」?即老百姓口口相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話,所謂「話糙理不糙」,說的就是俗語不加修飾非常簡單,但是道理很正確。今兒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則老一輩常用的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子孫們各有自己的福分,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它才是精華所在,作為父母一定要知道。
  • 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其實,大家現在都聽到過的農村俗語自有它的出處和內涵,俗語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充分體現出了實踐出真智的道理。今天,就「人住扛轎屋, 災禍連連出」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咱們一起說道說道。其實俗語這種東西就是另一個角度上的人生哲理,它都是我們的先輩們根據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並且流傳到如今的。
  • 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仔細細揣摩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前後左右『水射墳』」也就是指墳墓的四周都有水流衝著墳墓而來,按照迷信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墳墓家中是沒有後人的,是會出現絕戶的現象的。其實,這種迷信的說法是在故弄玄虛,是在唬人的。
  • 農村老話常說「三鐵七船一輩子的廚」,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有許多的俗語老話,這是人們生活中的寶貴經驗。對於這些俗語最為熟悉,村裡人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以此來教育孩子。話糙理不糙,雖說有一些俗語並不優美,但勝在通俗好記。讓人們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從而代代相傳的下去。農村老人經常說「三鐵七船一輩子的廚」,學手藝也是有講究的。
  • 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沒事的時候喜歡在農村裡走動一下,玩玩手機,聽聽農村老人間的談話,你還別說,農村老人說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意味深長,我在那裡刷新聞,突然看到一個小夥為女朋友做「人肉板凳」的現象,老人思索了一下,然後就說出來了,原話是「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我倒覺得這句話很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