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抱嬰兒時的情景嗎?你緊張又激動嗎?對初出茅廬的父母來說,抱寶寶這件事並不容易,畢竟弱小的生命在自己的懷抱裡,父母總是會擔心自己哪裡沒抱好,會傷到孩子。
嬰兒期常聽到的一句「抱娃警告」就是:不要抱得太久,不要豎著抱。
事實上,這些警告並非空穴來風,月齡小的寶寶脊柱發育不完全,錯誤的抱姿確實會影響到寶寶的脊柱發育,可這樣的警告大多數媽媽都不在意,畢竟,與寶寶的親密需要相比,抱娃傷害更多只是空話。
第一:0-3月齡的寶寶,多橫抱
低月齡嬰兒,其身體結構特徵是:頭大,骨骼輕,身體柔韌度高,肌肉發育不完善,骨骼比較柔韌。
所以,對0-3月齡的嬰兒,最好每天採用橫抱或小角度斜抱的姿勢,要託住寶寶的頭、腰和臀部,避免不適當的抱姿傷害到脆弱的骨骼。
第二:6-12月齡,可以嘗試垂直抱,但要把握時間和細節
可當娃稍微大一點大概在六月齡時,母親就會開始嘗試豎向抱起,其實,此時豎向抱起雖然可以,但不要抱得太久,否則也會對脊柱發育造成傷害。
所以,建議6-12月齡的寶寶,在垂直抱的時候能控制好時間,同時最好給寶寶的背部和頭部一個依賴性的力量,最好採用「面朝外」的抱姿,這樣既方便寶寶觀察周圍的事物,也能依靠媽媽的胸部,有一個依賴性。
帶娃出去,就成了一個難題,據相關民調統計:中國媽媽更喜歡抱娃出去,比起推車帶娃,媽媽覺得不太方便,因此,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抱著孩子出去的媽媽。有的母親還會有意無意地用上背巾、背帶或腰凳,殊不知,這些「抱娃神器」對寶寶來說是一種「甜美的負擔」。
對於幼年的寶寶,抱著孩子出門,其實是一種「錯誤行為」,你的僥倖僥倖很可能成為寶寶脊椎發育受阻的稻草!母親們抱怨說,「不實用」的嬰兒車,其實才是最好的幫手。
在我們周圍常常有一些人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說什麼「嬰兒車沒用」、「嬰兒車雞肋」、「嬰兒車浪費」可以經常這樣說,這樣的母親要麼太懶,要麼選錯了嬰兒車,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說法。事實上,對於幼兒來說,學齡車是幼兒最好的出行工具,可以做能躺、夠平穩、不顛簸,這些特性才是保護幼兒脊椎發育的關鍵。
所以,帶娃外出時建議選擇合格的童車,同時要學會「避坑」!
第一:選用安全的產品嬰幼兒車的選材首先要看材料的安全性,從材料、輪轂、穩定性三個方面進行判斷,主體骨架材料、輪胎和輪轂的尺寸材料,以及整體結構的形狀,這些都是關係到安全性的,所以要儘量多選優選。
第二:選擇舒適舒適的
童車的選材要考慮篷布和座椅的舒適程度,是否根據寶寶的骨骼需要,座椅的材質是否經得起撞擊和顛簸,是否有適合寶寶的柔軟度,讓寶寶躺在裡面更舒適,更舒適。
嬰兒推車是否願意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嬰兒推車坐得是否舒服。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安全帶鬆緊度、墊子是否舒適、推進時是否有震感。
具體地說就是座艙的柔軟性和彈性,車輪的減震性能,座艙是否可以換向。輕型嬰兒車常常不能很好地與輕便、舒適和功能兼容。孩子小的時候要優先考慮舒適,等到孩子大的時候才能考慮輕便。
第三:選擇輕便的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場景都是媽媽獨自帶娃的場景,所以,在考慮了前兩者後,就要考慮嬰兒車的輕便性,在滿足安全和舒適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媽媽方便取拿的嬰兒車,儘量選擇便於摺疊收納的嬰兒車,當然,如果能夠隨身攜帶就更好了。
按照寶寶的生長和發育規律,選擇嬰兒車是一項技術活,畢竟要提高性價比,就要儘量滿足不同年齡段寶寶的需要,給大家。總之,選擇嬰兒車首先要滿足寶寶乘坐舒適,以及媽媽帶娃輕便實用的特點。
在養育娃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類似的小問題,不管是抱還是推,都要以寶寶的需求為主,照顧寶寶的成長,避免因小疏忽而帶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