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雷諾警長———一棵牆頭草的人性光輝

2020-12-04 方姐姐看影視

說起電影《卡薩布蘭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亨弗萊.鮑佳和英格麗.褒曼兩位大明星演繹的動人愛情故事,再次欣賞此部優秀電影時我卻被劇中的雷諾警長所吸引。

故事背景發生法國北部被納粹德國佔領,南部成立維希政府,而卡薩布蘭卡所在地的摩洛哥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法西斯德國橫掃歐洲時,美國是大家的希望,所以卡薩布蘭卡就是飛往自由之地的跳板,故各色人等聚集在此,演繹了一部戰爭年代的愛恨情仇。

面對自己的國家已屈服納粹腳下,作為卡薩布蘭卡的土皇帝的雷諾警長的口頭禪是:我就是一個牆頭草!且不以為恥。咋一看他就是一個惡棍,他倒賣出入證,利用權勢霸佔女性,收受賄賂,簡直就是一個地頭蛇,尤其是跟正面人物反納粹領袖拉斯羅相比,其醜陋的一面更令人鄙視。但仔細一看,他也有他的底線。

比如,從不在納粹跟前卑躬屈膝、諂媚對方。作為維希政府任命的官員,雷諾警長在機場迎接納粹頭頭,他第一話就是:歡迎來到未被佔領的卡薩布蘭卡!其潛臺詞很明顯,納粹不能拿對待戰敗國對待卡薩布蘭卡和他。故事發生背景在1941年12月,巴黎早在1940年就被德國佔領了,作為一個法國人他並沒有卑躬屈膝,向侵略者者搖尾乞憐,相反他軟中帶硬。納粹也只好裝聾作啞,平等並客氣地對待他。

其次,雖然掌握著很多人的生殺大權,但並沒有壞到無惡不作。比如,他本來可以佔有來自保加利亞貧窮、年輕女人的肉體來換取籤證,但他內心還是有操守的,這種乘人之危之事實在做不出來,於是他向這個走投無路的女人指了條路,讓她找裡克幫忙。還有,當裡克在納粹面前出言不遜,又是他通過插科打諢的方式保護裡克,使其免遭納粹毒手。

老奸巨猾的背後是驚人的洞察力。遭受愛情打擊的裡克,以一副玩世不恭、從來不關心別人的面目示人,但雷諾警長還是從裡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面看穿他內心其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是一個即使在戰亂中仍有一腔熱血的正義男兒。

電影的最後,男女主人公誤會解除,裡克也被拉斯克打動,決定犧牲自己的愛情送走拉斯克和伊爾莎離開卡薩布蘭卡,並在危機時刻開槍打死了納粹頭子。此時,雷諾警長不但沒有抓捕裡克,還替裡克隱瞞,並讓他外出先避幾天的風頭。受到裡克的影響,這棵牆頭草決定拋棄維希政府,加入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組織,開始反抗納粹。

有些人也許會覺得這種轉變過於突兀,但一點也不令人奇怪。因為他與裡克認識已久,裡克的犧牲和無畏震動了他一貫持有的牆頭草觀念,讓他從一個動蕩年代中只關心自己得失的芸芸眾生,轉變為關注祖國的榮辱、對抗納粹的正義之士,完成了個人升華,也讓他最終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相關焦點

  • 《卡薩布蘭卡》:跨越世紀的經典,戰爭與愛情折射永恆的人性光輝
    一對新婚的歐洲夫婦將從雷諾手中買去裡斯本再前往美國的過境籤證,但難以支付高昂的費用,若不能從裡克的酒吧賭場裡贏錢,妻子就必須通過與雷諾肉體交易以獲得過境籤證,裡克在妻子的請求下暗中操作使得丈夫在賭場賺夠了路費。此時他的人物形象已經與一開始的冷漠中立近乎相反。
  • 卡薩布蘭卡:這部亂世羅曼史為何成為經典?
    但,如果讓我來選,我肯定會推薦《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卡薩布蘭卡》於1942年11月26日在美國上映,由著名導演麥可·柯蒂斯改編自百老匯舞臺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吧》。影星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等主演。
  • 重溫經典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這部經典影片,我又重溫了一遍,這部片子表面上看起來是戰爭片,仔細觀看卻是諜戰片,深入男女主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一部偉大的愛情片!這就是這部片子的經典之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佔領了法國。從巴黎到馬賽穿過地中海,最後來到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在這裡幸運的人憑著金錢,運氣可以拿到出境許可證,然後前往美國。其餘的人就只能留在卡薩布蘭卡了。有一天,當地警方接到情報,一份重要文件被盜了,運送文件的德國快遞員因此遇害。兇手很可能逃到了這裡,因此為了抓捕兇手拿到文件,德國的少校也來到了卡薩布蘭卡。當地的警長迎接了少校並且會在裡克咖啡館抓捕兇手。
  • 《卡薩布蘭卡》是屬於奧斯卡好萊塢黑白著名電影片
    《卡薩布蘭卡》是屬於奧斯卡好萊塢黑白著名電影片。主人公是rick——一個看似冷漠無情,生活乏味的男人,逃亡到了卡薩布蘭卡,在此安居下來,開了一家咖啡店。伊爾莎救贖了rick,因為她使rick不再冷漠乏味,變得對生活有了信心、理想,同時對自己的人生有了希望和光輝;rick救贖了伊爾莎,因為在最後時刻,為了伊爾莎逃離,殺害了一個高貴軍官,同時他與雷諾上尉的友好關係明顯可見——雷諾沒有揭發rick。
  • 《卡薩布蘭卡》,正愛情轉化成動力,影響男主走向正義道路的存在
    今天要說的這部影片曾經一下子拿下了三個大獎,更是在第十六屆的奧斯卡之中,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也就是在1944年,《卡薩布蘭卡》因為電影劇情與當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相呼應。摩洛哥人對於「卡薩布蘭卡」可不愛叫,那是一段屈辱被佔領的歷史,也就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消逝了,只是在那裡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在過去與現在依然閃耀著光芒。
  • 如果愛的偉大,我將送你我的翅膀,讓你化作天使《卡薩布蘭卡》
    經典愛情巨作,盪氣迴腸之愛《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就是這麼一部偉大的電影,愛情在這個電影裡面被刻畫的淋漓極致,我是在在大一時鑑賞的這部愛情巨作。記得當時我們班學生一起去看《卡薩布蘭卡》,班裡的女生都哭花了眼,那麼我們還是說一說《卡薩布蘭卡》主要講了什麼,只有你知道它說了什麼,你才能懂得其中偉大的痴情與愛戀。
  • 《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可以說,卡薩布蘭卡做為一個地點和象徵已經成為全球影迷心中的愛情聖地,電影改編自一出舞臺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店》,由於當時沒有彩色膠捲,所以畫面仍是黑白影像,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其「經典」的傳承,很多人更是無數次的反覆觀看來體會其中有趣的對話和鮮活的人物形象。
  •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卡薩布蘭卡》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上映就驚豔了世界影壇,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劇本三項大獎。 放眼望去,卡薩布蘭卡滿是擠破腦袋想逃到美國的歐洲人,但有一個人例外,他是美國人,卻心甘情願留在了卡薩布蘭卡。 他就是裡克,經營著一家酒館,這裡是卡薩布蘭卡人聚集的中心。 人們在裡克酒館買賣通行證,賭博賺資金,或躊躇滿志,或借酒消愁,在動蕩的時局中等待著命運的垂青。
  • 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人性的光輝是耀眼的
    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雞毛飛上天》這部電視劇中關於人性的問題。想必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開頭有過這樣一個場景,那就是雞毛雖然是撿來的,但是全村人對他都挺好,尤其是村裡人把好吃的給他自己去吃窩頭的這一個場景更是完美的體現了這一點。那麼問題就來了,村裡人為什麼對雞毛這麼好?難道村裡就沒有壞人嗎?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一)北非迷城——卡薩布蘭卡
    當金色的朝暉為伸展的機翼抹上一層輝芒,睡意朦朧的遊客們登時興奮起來,機上空乘人員開始用英語和阿拉伯語通知大家:飛機即將在卡薩布蘭卡機場降落,請大家系好安全帶,保持安靜。卡薩布蘭卡機場是摩洛哥最繁忙的機場,它以摩洛哥已故國王穆罕默德五世之名命名,飛機降落後,厚厚的雲層遮住陽光,走出機場竟然略帶一絲寒意,呵!
  • 《碧藍航線》卡薩布蘭卡怎麼樣 卡薩布蘭卡滿級屬性詳解
    導 讀 在碧藍航線手遊中卡薩布蘭卡滿級屬性數據究竟怎麼樣呢?
  • 碧藍航線卡薩布蘭卡怎麼樣 卡薩布蘭卡強度排名
    碧藍航線中卡薩布蘭卡是很多玩家關注的艦船,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卡薩布蘭卡強度排名,告訴大家卡薩布蘭卡怎麼樣,想了解卡薩布蘭卡強度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摩洛哥,再見卡薩布蘭卡,只有書籍和旅行才能觸及心靈
    認識卡薩布蘭卡的人比摩洛哥多,因為前的黑白電影《北非諜影》,悲傷的舊戀情,憂鬱的男人和美麗女人葡萄牙語卡薩布蘭卡表示白宮。當Casa在二戰時,歐洲人在中轉站逃往美國,有一段時間,間諜雲集和《北非諜影》就是基於此,事實上這部電影不是在卡薩拍攝的,而是在好萊塢拍攝的,相反,卡薩的裡克咖啡館模擬並還原了影片中的場景白色城市,華麗的巴士在摩洛哥中,十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卡薩布蘭卡並且交通堵塞。
  • 卡薩布蘭卡的那一抹驚豔
    卡薩布蘭卡是一首歌曲的名字,也是一個地名,許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首旋律動人的歌曲,因為這首歌,而愛上這個地方。我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我對卡薩布蘭卡充滿了好奇,我知道那首很有名的歌曲《卡薩布蘭卡》出自電影《北非諜影》,我也知道《北非諜影》並不是在摩洛哥拍攝的,而是在美國的攝影棚裡完成的,但我還是想到卡薩布蘭卡看看,看看這個神秘的地方。
  • 《高達00》:武力根除戰爭,剎那的戰鬥光芒,人性的光輝。
    瑪麗娜等人戰鬥光芒,剎那作為變革者出現了。沒錯,為了創造未來,在戰鬥的破滅中重生。執著的戰鬥意志使他突變成純種變革者。他不斷戰鬥,守護他珍視的東西。瑪利堅戰場上的生命之華,人性的光輝。剎那通過戰鬥,燃燒自己的生命,為了和平的未來,涅槃重生。他在戰場上的生命之花,展現出了人性的光輝。
  • 走進眉山市國際友城卡薩布蘭卡
    今天,摩洛哥-中國友好交流協會提供了部分卡薩布蘭卡的圖片,讓我們一同走進「今日卡薩布蘭卡」。 晨曦中的卡薩布蘭卡
  • 影評|遙遠的夢——《卡薩布蘭卡》
    劇情介紹二戰期間,卡薩布蘭卡是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那裡魚龍混雜,局勢緊張。Rick(亨佛萊鮑嘉 飾)是一個神秘的商人,他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人氣很旺的夜總會,並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01卡薩布蘭卡,北非摩洛哥一個小小卻風景旖旎的城市,在今天已經被更名為「達爾貝達」了,雖然在西班牙語中「達爾貝達」也有著「白色的屋子」之意,但是很多人仍舊熟悉沿用「卡薩布蘭卡」這個名字。
  • 卡薩布蘭卡——經典的盪氣迴腸和悽美及其之外
    卡薩布蘭卡劇照提到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我的腦海裡更多的是想到那部悽美而又盪氣迴腸的愛情片第一經典《卡薩布蘭卡》,還有那首同樣經典的同名歌曲,尤其是薩克斯的完美演繹。雖然時過境遷,但是卡薩布蘭卡之名確已深入人心。真實的卡薩布蘭卡,除了電影和歌曲的浪漫和悽美,也還有很多美景和人文值得我們去了解和感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
  • 從卡薩布蘭卡到耶路撒冷,重新發現地中海
    正是這些同一性在不同處境下的展現,促使他完成了《如嘗橄欖:從卡薩布蘭卡到耶路撒冷》一書,280多張圖片,充滿人情味的文字,帶來了久違的遠方氣息,翻開此書,如同品嘗一顆滋味豐富的橄欖。但願,很快我們就能再次啟程,就像Chalffy說的那樣,「希望那時候,我們能在一棵銀灰色的老橄欖樹下,聊一聊彼時彼地我們各自的感受並分享遠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