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薩布蘭卡》,1942年的回憶,永恆的愛情交響曲

2020-12-14 生活如歌聊情感

《卡薩布蘭卡》上映於1942年,它是二戰期間好萊塢票房最成功的影片,依靠緊張的情節、流暢明快的敘事節奏、風趣幽默的對話以及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獲得觀眾的普通認可,成功獲得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三項獎項,並於200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可以說,卡薩布蘭卡做為一個地點和象徵已經成為全球影迷心中的愛情聖地,電影改編自一出舞臺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店》,由於當時沒有彩色膠捲,所以畫面仍是黑白影像,但是卻絲毫不影響其「經典」的傳承,很多人更是無數次的反覆觀看來體會其中有趣的對話和鮮活的人物形象。

今天,我想從背景隱喻、角色魅力、經典原因、主題升華四個部分來解析一下這部經典電影的魅力所在,體會那段戰爭歲月中可歌可泣的愛情氤氳繚繞。

01、卡薩布蘭卡象徵理想天國樂土,神秘的異域風情隱喻通往自由的世界。

卡薩布蘭卡是北非摩洛哥地中海邊一座風光旖旎的城市。二戰期間由於盟軍在這裡完成登陸,瞬間成為了全球矚目的焦點。這部影片僅僅用了59天時間,耗資9.5萬美金便告完成,除了在機場迎接德軍的場景是外景外,所有場景都在攝影棚內完成,可是在所有觀眾印象中,裡克的酒吧卻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場所,成為北非國家的象徵,這與其時代背景和象徵隱喻不無關係。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北非摩洛哥不免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那裡充滿了神秘的阿拉伯世界風情,影片開頭近似紀錄片風格的描述就滿足了觀眾對於故事發生地的好奇心。在二戰時期,卡薩布蘭卡是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通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轉站和必經之地,而在很多歐洲人眼中,這裡也是致命的難民避難所,可以規避戰爭的蹂躪,成為心靈的棲息地。

正因如此,這裡成為了一個混雜的「江湖」,充斥著各色目的旅客,無論是亡命的賭徒還是新婚的夫婦亦或僱傭兵團都將這裡看作國際化的大都市,它也是通過自由之路的理想國度。影片中數次出現的「每個人都會去裡克的酒館」也象徵了荒漠之中的一汪清泉,這裡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吸引著各國絡繹不絕的旅客到來。

卡薩布蘭卡被賦予來理想天國樂土的隱喻,在這裡,旅客有選擇的權利:隱藏在與世無爭的神秘國度,還是前往心中自由、美好、幸福的美國亦或者其他國度。由於這份美好的期待,讓所有途經此地的人士在焦躁的戰爭年代更加渴望對自由的嚮往,等待著天國之門的打開。這種神秘的異域風情加上這份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讓影片溫婉動人,更加深了觀眾對卡薩布蘭卡內心的嚮往。

02、自由反法西斯鬥士裡克心胸寬廣且善良。

裡克·布萊恩身為美國人,卻開了一家成功的酒吧,受到了卡薩布蘭卡人民的愛戴。他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不是通過能言善辯,不是通過高大英俊的形象,反而臉上有道刀疤,冷酷的面容底下卻隱藏著一顆高尚的心靈和敏捷的思維,他身上的神秘色彩與卡薩布蘭卡城市的氣質極其相似,象徵著白手起家的夢想實現之路。

裡克的人格魅力體現在用情深上,既包括了愛情,也包括了友情。對伊爾莎的愛,可以用「赴湯蹈火」來形容,這是愛情的最高境界,一個可以犧牲自己生命去換取愛情的人,無疑是感人至深的,而他的自我犧牲又體現在明知伊爾莎發生了背叛,依然勇敢地放手,成全了一對有情人。「放手之愛」往往比「得到之愛」更加刻骨銘心,但在裡克的臉上我們看到的是釋然和關懷,顯然他內心的痛苦無人知曉,但卻深深打動到每一位觀眾。

裡克與黑人山姆的關係亦師亦友,山姆是最懂裡克內心的,但面對這樣一個鐵骨柔情下俠客一般的人物,山姆無需多言。山姆深知故事的結局卻不願吐露,無疑為影片增加了強烈的懸疑色彩,而裡克對他這麼多年的信任和友情也側面證實了裡克為人的胸懷寬廣和不拘一格。

如果用雷諾上尉的原話來形容,那就是「玩世不恭的外殼裡,包藏著一顆感情用事的心」,裡克平時的漫不經心其實是一種自保行為,他前面表現的自私自利既有隱藏內心的作用,也表明了愛情對於他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甚至可以用性命去交換,如此的欲揚先抑手法很好的塑造出個性鮮明、有勇有謀的裡克形象,讓結局的反轉創造了更加震撼的藝術效果。

03、幽默生動的對白、優美的配樂、動人的演繹和精彩的劇本。

影片故事本身並不複雜,這好萊塢最為慣常的一種愛情故事,在複雜環境中通過兩男一女的「三角戀」歌頌愛情的珍貴和主人公品德的高尚,但為什麼這部影片能從無數影片中脫穎而出,保持著近80年的藝術長青呢?顯然絕不僅僅是故事自身的力量。

好萊塢著名導演喬治·庫克曾說過「給我一個好劇本,我可以做一個十倍好的導演」,由此看出劇本對於影片的決定性作用,《卡薩布蘭卡》的劇本由六七個編劇共同完成,在開拍前還沒定稿,於是邊拍邊改,在拍攝的最後一天才決定了結尾方式。這可以視作對藝術至臻至美的永恆追求,不達到最佳效果,劇本就始終處於修改完善的過程中。

同時,編劇菲利浦和朱利斯·艾潑斯坦是雙胞胎, 最擅長通過簡潔風趣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裡克幽默風趣的臺詞就是出自他們之手,比如這段對話「昨晚你去哪兒了?」裡克:「過去太久,不記得了。」「今晚能見到你嗎?」裡克:「從來沒有那麼長遠的打算」。再如這段對話:「你為什麼到卡薩布蘭卡來?」裡克:「為了泉水」。「泉水?這兒都是沙漠呀?」裡克:「我受了廣告的騙」。

如此有趣的對白配合當時動蕩的環境,讓鮑嘉的演繹更增添了幾分灑脫的成分,也讓原本在百老匯舞臺上默默無名的鮑嘉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國際巨星,而他那時已經37歲,可以說豐富的自身經歷和百折不撓的舞臺錘鍊讓鮑嘉將裡克身上深沉、憂鬱、真摯、穩重的勁頭活靈活現展現了出來,讓觀眾過目不忘、歷歷在目。

此外,著名的音樂人伯蒂·希金斯創造的《卡薩布蘭卡》同名歌曲也打開了觀眾對於理想愛情的憧憬,在東南亞等國家傳唱至今,裡面的歌詞很有意境,比如「我們手握著手頭上扇葉旋轉,裡克咖啡館的燭光,陰影裡,避開密探,摩洛哥的月在你眼中,老式的雪佛萊車上,光影迷離我們在製作夢幻」,伯蒂是歌德的重重孫,寫起歌詞來意境高遠,引人入勝,與電影精神高度重合,意猶未盡。

04、犧牲與救贖、純真的友誼和對真善美的追求讓影片具有現實意義。

犧牲題一直貫穿在整部影片之中,伊爾莎將裡克拋棄在了浪漫之都巴黎,回到了負傷的愛人身邊,這就是愛的犧牲;保加利亞女孩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心甘情願獻出最寶貴的肉體,這也是愛的犧牲;維克多不願和伊爾莎一起走,而把生存的機會給了伊爾莎,這還是愛的犧牲。可以說,在戰爭年代,犧牲很容易,但是如何犧牲卻能體現出價值所在,影片在這點上來說做得非常出眾,通過懸念的逐層鋪設很好地解決了犧牲價值的渲染。

與之相對的是,裡克完成了被救贖者到救贖者的角色轉變最開始,他苦苦等待著伊爾莎的到來,絕不相信自己的愛情遭到了背叛,這種精神迷失是痛苦而長久的,但我們發現,裡克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站了起來,反而轉變為救贖者,他幫助了保加利亞夫婦,挽救了他們的婚姻,這是一種救贖;他把籤證給了伊爾莎夫婦,這也是一種救贖,而此時的他已經不再需要被救贖。雖然身陷囹圄,但卻發現他精神得到了最極致的升華,他的形象成為了耶穌的象徵,由己度人,這種高尚的精神經久不衰。

雷諾局長是法國警察,他關心自己的利益,在納粹面前常常見風使舵,但是他卻在最危急的時刻幫助了裡克,可以說,他心中有大智慧,這種智慧也象徵了一種犧牲精神,雖然代表了公權力,但是在正義與邪惡、友誼與背叛之間,他還是完成了精神的淨化過程,與裡克的奉獻精神相映生輝,加深了本片的主旨。

真善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卻絕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裡克和他的朋友們雖然口頭上強硬無比,但是在大是大非上,他們始終堅守了自己道德的底線,最大程度地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便利,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這種意義是深遠的,也見證了他們人生價值的實現,無疑這才是高尚人格的最真實體現。

結語:

《卡薩布蘭卡》以極低的成本完成了最經典的故事呈現,讓全球影迷對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心生嚮往,並告訴觀眾要相信美好心靈和純真愛情的存在。雖然是黑白影片,但其幽默的對話、經典的歌曲、精彩的人物塑造方式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暗示著反法西斯戰爭必將走向勝利。

相關焦點

  • 《卡薩布蘭卡》:跨越世紀的經典,戰爭與愛情折射永恆的人性光輝
    《卡薩布蘭卡》由麥可·柯蒂斯執導,於1942年在11月26日在美國上映,上映不久便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可,成為二戰期間好萊塢票房最成功的影片。1944年該片在第16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獎項;2005年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一;2007年被美國好萊塢編劇協會評為「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第一名」。
  • 《卡薩布蘭卡》:二戰局勢發展如何助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麥可·柯蒂斯執導的《卡薩布蘭卡》(1942)也稱《北非諜影》,是美國電影史最著名的影片之一。在美國電影學會評比的「美國百年百大電影」榜單中位列第三名,前兩位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公民凱恩》(1941)和《教父》(1972),影片是與《亂世佳人》(1939)齊名的戰爭愛情史詩。
  • 影評|遙遠的夢——《卡薩布蘭卡》
    劇情介紹二戰期間,卡薩布蘭卡是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地,那裡魚龍混雜,局勢緊張。Rick(亨佛萊鮑嘉 飾)是一個神秘的商人,他在卡薩布蘭卡開了一家人氣很旺的夜總會,並擁有兩張寶貴的通行證。1942年11月26日在美國上映的一部由麥可·柯蒂茲導演的《卡薩布蘭卡》(中文名《北非諜影》),讓這座浪漫而聖潔的城市聲名鵲起,聞名遐邇,成為當代著名的旅遊城市,讓人流連忘返。《卡薩布蘭卡》一經出世便獲得巨大轟動,獲得第1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舉辦三項大獎,更多次被評為「影史百大最佳電影」第一名。
  • 卡薩布蘭卡:這部亂世羅曼史為何成為經典?
    如果讓你在二十世紀中外愛情電影中選出十部最佳影片,答案應該是很多的。畢竟,一千個觀眾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如果讓我來選,我肯定會推薦《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卡薩布蘭卡》於1942年11月26日在美國上映,由著名導演麥可·柯蒂斯改編自百老匯舞臺劇《人人都去裡克酒吧》。影星亨弗萊·鮑嘉、英格麗·褒曼等主演。1944年該片在第16屆奧斯卡獎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獎項。
  • 《卡薩布蘭卡》:三個人的愛情,註定是場悲劇
    鮑嘉在他26年的電影生涯中,為我們留下了66部經典作品,是名副其實的奧斯卡影帝。 在美國電影學會、好萊塢編劇協會、《時代周刊》、英國《泰晤士報》等多家專業機構評選的史上百部最佳影片榜單中,《卡薩布蘭卡》都穩穩地佔據了愛情片第一名的寶座。 那麼,全球最偉大的愛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影史最經典的愛情故事——永遠的《卡薩布蘭卡》
    上面這段對白,除了酷外沒別的形容詞了,而這段對白正出自電影《卡薩布蘭卡》。1983年,英國電影學院評選的30部最佳影片,《卡薩布蘭卡》從2000多部影片中脫穎而出,名列第一。在1996年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百年百部最佳愛情片」中,《卡薩布蘭卡》再次評為第一名。同時,本片也是美國電視史上重播次數最多的影片。
  • 重溫經典卡薩布蘭卡
    從巴黎到馬賽穿過地中海,最後來到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在這裡幸運的人憑著金錢,運氣可以拿到出境許可證,然後前往美國。其餘的人就只能留在卡薩布蘭卡了。有一天,當地警方接到情報,一份重要文件被盜了,運送文件的德國快遞員因此遇害。兇手很可能逃到了這裡,因此為了抓捕兇手拿到文件,德國的少校也來到了卡薩布蘭卡。當地的警長迎接了少校並且會在裡克咖啡館抓捕兇手。
  • 《卡薩布蘭卡》,正愛情轉化成動力,影響男主走向正義道路的存在
    今天要說的這部影片曾經一下子拿下了三個大獎,更是在第十六屆的奧斯卡之中,獲得最佳影片的殊榮,也就是在1944年,《卡薩布蘭卡》因為電影劇情與當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相呼應。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敦刻爾克》電影的續集應該就是《卡薩布蘭卡》了。曾經那座城市在歐洲殖民地侵佔之前,叫做「達爾貝達」,也使得在1956年摩洛哥獲得獨立之後,這座城市也正式被改名為原名。
  • 影史經典《卡薩布蘭卡》臺灣重映
    影史經典《卡薩布蘭卡》臺灣重映 時間:2020.05.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分享到:
  • 卡薩布蘭卡:人們因為電影知道了它,而這個城市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該片在1944年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獎項。2007年美國好萊塢編劇協會評選了史上100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那該片獨佔鰲頭,排在第一位,也成為了卡薩布蘭卡永遠的標籤。正是因為裡克的俠氣和伊爾薩的勇氣,所以才成為了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兩大基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愛情。
  • 戰艦世界:法國8級加值戰列艦 讓·巴爾 1942
    起因是昨天有艦友一記洛陽鏟挖出了最早還在8級時讓·巴爾的開發者日誌,還以為WG做同分異構體上癮了,聯想到最近上架的 廢柴女僕 貝法1943,於是就躺床上設想了一下要是真搞個讓·巴爾複製人要怎麼合理塞進8級吧 由於讓·巴爾是史實船,不太適合做一些歷史上不存在的魔改,只能找歷史上與戰後狀態不同的樣子,那麼就……用1942
  • 佳片有約|卡薩布蘭卡裡的絕世愛戀
    究竟他們的愛情只是為了完成任務還是真心相戀,一場心理掙扎與考驗信任的測試就此展開…… PART 01///// 奧斯卡級別的陣容 1942年由好萊塢傳奇影星,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獲獎者亨弗萊·鮑嘉和英格麗·褒曼主演的經典愛情諜戰電影《卡薩布蘭卡》曾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影史百大愛情電影」之首,作為向這部經典影片致敬的
  • 流水線模式生產的航空母艦——美國「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空母艦
    」的誕生由於從1942年開始服役的44艘「博格」級護航航空母艦消耗了全部的C3貨船船體,加之這44艘中有33艘移交給英國皇家海軍和加拿大海軍使用,美國海軍只保留11艘。1942年中期,美國正式確定新一代護航航空母艦仍以商船船體為基礎但全新建造(之前的都是用現成的船體改造),編號S4-S2-BB3,命名為「卡薩布蘭卡」級。從整體上看,「卡薩布蘭卡」級並沒有之前的「博格」級和「桑加蒙多」大,排水量只有10200噸,艦長152米,寬19.8米。
  • 莫泊桑《愛情》:兩條愛情線,奏響了愛情與人性的交響曲
    他並不在乎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是誰,他只在意這背後的愛情,並不是引起了他的憐憫,也不是讓他驚奇,而是讓他頗為感動,喚起了他青年時期一段狩獵的回憶。莫泊桑認為,這段回憶向他展示了愛情的真諦,就像十字架在天空中第一次向基督徒顯靈一樣。
  • 餃子航母:二戰中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母艦
    這也是因為當時的美國政府對本國工廠的生產進度感到焦慮,以為在1944年之前都等不來全新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但兩大洋的戰事又迫切需要航空支援力量的增加,便只能通過多造護航航母的方式進行填補。
  • 《愛情》:莫泊桑筆下的《雁丘詞》,譜寫了愛情與人性的交響曲
    他並不在乎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是誰,他只在意這背後的愛情,並不是引起了他的憐憫,也不是讓他驚奇,而是讓他頗為感動,喚起了他青年時期一段狩獵的回憶。莫泊桑認為,這段回憶向他展示了愛情的真諦,就像十字架在天空中第一次向基督徒顯靈一樣。1.第一重感情線:以犧牲對方來成全自己的愛情新聞裡的男人為何會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我們無從知曉。
  • 《卡薩布蘭卡》雷諾警長———一棵牆頭草的人性光輝
    說起電影《卡薩布蘭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亨弗萊.鮑佳和英格麗.褒曼兩位大明星演繹的動人愛情故事,再次欣賞此部優秀電影時我卻被劇中的雷諾警長所吸引。故事背景發生法國北部被納粹德國佔領,南部成立維希政府,而卡薩布蘭卡所在地的摩洛哥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法西斯德國橫掃歐洲時,美國是大家的希望,所以卡薩布蘭卡就是飛往自由之地的跳板,故各色人等聚集在此,演繹了一部戰爭年代的愛恨情仇。面對自己的國家已屈服納粹腳下,作為卡薩布蘭卡的土皇帝的雷諾警長的口頭禪是:我就是一個牆頭草!
  • 如果愛的偉大,我將送你我的翅膀,讓你化作天使《卡薩布蘭卡》
    愛情或許是自私的,每個人都希望最美的愛情在自己面前綻放,但是誰又能為了這個世界上更多人的幸福,為了成全自己心愛之人,而讓自己孤獨存在,只在心底永遠安放著你,永遠默默地守護你。愛是最沒有理由的,不論是對是錯,她都是最美的回憶。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一)北非迷城——卡薩布蘭卡
    打小從一本《一千零一夜》進入一個充滿神秘的奇妙世界,什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辛巴達航海、阿拉丁神燈……等等善惡美醜的跌宕傳奇,再加上後來深受著名作家三毛自由流浪的影響,更加嚮往那由金色沙漠和藍色海洋組成並孕育著永恆浪漫的北非大地。而自2016年6月1日起,摩洛哥開始給予中國公民免籤待遇。於是在2019年11月,經過大半年的期盼後終於等來心心念念的摩洛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