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類的發展是一部生物進化史。人從原始的靈長類猿猴逐步進化成了具備現代人種特徵的新型生物,經過了千百萬年的演變。早期的人類跟其他生物一樣,生活在同一片森林,共飲一條河流。長期的相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複雜多變的生存環境,人們也學會了如何跟動物相處。《山海經》是中國一部奇書,它記載了洪荒時期的地球風貌,包括奇異的山川河流、各式神獸。其中記載了一種生物:「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這是一種生活在櫃山的動物,叫狸力。它長得酷似豬,叫起來就像狗吠一樣,喜歡挖土刨洞。
01
當人們從書中讀到它時,難免產生疑問:這些動物真的存在嗎?還是作者為了吸引眼球故意杜撰了本不存在的生物。其實《山海經》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證,可它確實記錄了許多現代沒有的動物和地名。人們不能因為片面的視野來否定古人的創造。有一個少女撿到「無毛豬」,拿回家照顧幾個月後發現不對勁,因為這隻寵物的長相越來越離譜。無奈的她哭訴道:這絕不是豬!
人和動物相處的時光由來已久,即使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仍未改變。現代社會中,人飼養寵物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飼養的寵物生活在人們的家中,給人帶來溫暖與陪伴。顯而易見,寵物作為人類寄託情感的生物,成為了世人追求的普遍價值。城市裡,鄉村下,無數的貓狗和人一起見證著朝日與晚霞。隨著飼養條件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動物也走入了人們的視線。
02
古人萬萬沒想到,豬也可以成為人們的寵物。在傳統印象中豬是一種食物,人們飼養它就是為了獲取肉類和附帶價值,從未有人想過將豬作為寵物飼養。原因其實很簡單。豬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動物,待到成年過後體重可達幾百斤。參考現代社會的房屋,很少有合適的空間來飼養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其次,豬在人們印象中是一種不講衛生的動物,很難讓它保持乾淨,最終給家中帶來汙濁、惡臭等尷尬場面。
人之初,性本善。人是一種充滿愛心的生物,當他們偶遇被遺棄的動物時,都不會袖手旁觀。有人會給它們帶去食物和水源,有人索性將它們帶回家中飼養。有一個少女曾在野外撿到一隻渾身無毛的小豬,將它帶回家中照顧,可沒想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少女苦不堪言。
03
原來,這隻小豬不是普通的豬。它長得特別快。它的習性卻讓人懷疑。正常的家豬是不會有離奇舉動的,可這隻豬卻喜歡刨土,把少女家的院子翻了個底朝天。它的相貌極醜,沒有憨厚、可愛的氣息。少女實在無法忍受,於是聯繫了當地的生物專家。專家趕來後對這隻怪豬進行了識別,結果發現這是土豚。土豚雖然長得像豬但並不是豬。這是一種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平日裡以螞蟻為食,這就是為什麼土豚喜歡刨土的原因。
這種生物呈紅褐色,頭部比家豬窄,能夠長到一米左右。它的舌頭特別長,能夠快速捕捉泥土中的螞蟻。它善於挖洞,遇到危險時立馬就能刨出一個藏身之所。土豚的生命力極其頑強。正常情況下,它們半年就能產下幼崽。這些幼崽通常需要五六個月的時間來適應外部的生活。在它們長得稍大一些後,就能獨自生活了。土豚是一種晝夜分明的動物,喜歡白天蝸居,晚上出沒。它們能快速地挖出一個洞,翻找裡面的食物。一般來說,螞蟻、昆蟲等小型生物都在土豚的食譜中。
結語
這種土豚並不適合人工飼養,只有將它放歸自然才是它最好的歸宿。人們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忽略重要的規則。生於斯者毀於斯。有時候,撿回的動物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結局。人們應當對動物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分清哪些是珍惜保護動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參考文獻:
《山海經》
《三字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