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可是眾所周知的詩詞天堂,所謂的"唐詩宋詞元曲",其中把詩歸結於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
據歷史考究,唐朝的詩人中,好的詩人就有70多位,比如李白、張九齡這些是我們熟知的。
但是唐朝有這麼一位修碗匠,他隨手寫下的一首詩卻流傳千古,如今成為了小學課本的常客,年年被選入課本,是一首後世必學的詩。
這個人叫胡令能,這首詩就是——《小兒垂釣》
小兒垂釣
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蓬頭,不是現代漢語中蓬頭垢面的意思,而是描寫孩童沒有仔細的束髮,顯得很隨性,很天真的感覺。
垂綸,是釣魚的意思。綸就是釣魚用的線。
莓,是一種野草。映身,就是草遮蔽身體的意思,孩童釣魚的地方,長著青草和苔蘚,青草可以映身,小孩子的身高應該不高,當然,年紀也就不大。
後兩句,把孩子釣魚的專注和可愛,刻畫的很生動。用的是文學的對比修辭方法,一邊是行人問路,一邊是垂釣小魚,孩子,更在意後者。
這首精妙絕倫的詩詞,其實是胡令能去別人村子裡找他朋友的時候迷路了,然後拉住路邊一個釣魚的小童問路時,隨手做的詩。
據說胡令能一開始其實並不會作詩,他寫詩的才能是因為一日夢中,有白髮老者開其腹,放入一書,醒來後,胡令能便可以出口成章。
這種戲言,聽聽也就罷了,要有出口成章的詩詞才能還是得從小積累的。
比如古代的賀知章、李白、杜甫,那個不是從小讀詩詞積累的。
《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武藝姝,成功離不開從小的積累
這種人放到現在也是有的,比如那位18歲就以613的高分被清華錄取,而且還在《中國詩詞大會》獲得冠軍的武藝姝!
更令人震驚的是她原來其實是個"學渣",是父母的培養讓她愛上了讀書愛上了詩詞。
武亦姝能背2000首古詩詞,這個數量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背完的,離不開長時間的積累。就像節目中評委說到的"童子功",從小積累到現在!
喜歡古詩詞的人,特別是孩子,其實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2019年全國中小學語文大改革,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教材,教材最大的改變是:小學6年12本《語文》,共選古詩文124篇,佔整個篇幅的近三分之一,比原來的"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80%,平均每學期約10篇古詩文。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篇幅佔比52%。 今後,基礎教育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比重大幅度增加了。
很多家長著急,一看古詩詞重要,就逼著孩子去死記硬背,這樣不僅沒效果,時間久了還會導致孩子對古詩詞產生厭惡牴觸心理。
為此,北大才女琬如受到中華傳統文化,詩詞遊戲"飛花令"的啟發編著了一本可以玩著學詩詞的書籍——《飛花令》
本書包含唐詩宋詞三百首還有詩經鑑賞。
北大才女琬如特邀中華書局資深編輯沈錫麟先生編校,一年365天天品讀好詩詞。
書中插配與詩詞易經相吻合的國畫作品,讓詩情畫意在閱讀過程中得到升華,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不僅適合作為孩子的學習輔助和興趣培養,喜歡詩詞的成年朋友也是很適合品讀的。
讀詩詞可以靜心,可以幫你找回應有的心態
詩詞,帶給我的是感動,是期待,是無法言說的美感。
讀一首好詞,我的生活便不是教條術語,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庭院深深一蓬秋草, 是繞梁三日秦箏古曲。
如今的社會紛繁誘惑多,人們開始淪為平庸淺薄。一本本快餐式的小說,慢慢佔據我們的生活。而那大多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少了真情實意,少了中心之理。讀詩詞,可以幫你找回你應有的心態。
詩詞曲賦,傳頌數千年的深情至感。傳令飛花,享受梅雨天的詩意生活。恰逢出版社活動,這套《飛花令》共4冊,僅需79元,折合下來一本還不到20塊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