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2020-12-07 騰訊網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其意思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好詩在唐朝已經創作完了,後來人要想寫古詩就要先去熟讀唐詩才可以。當然,魯迅先生這句話未免過於牽強,但唐代詩歌的發展的確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無論是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

唐詩的空前繁榮,自然源於唐朝的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在當時的世界上唐朝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尤其是文化的繁榮鼎盛,更是對周邊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譬如像一衣帶水的日本就對大唐是魂牽夢縈的崇拜,期間曾多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交流。通過對中國先進的文化藝術了解,日本社會對於唐詩的追捧也很瘋狂。在這其中就有一首唐詩成為日本人最喜歡的,年年被列入小學課本必背詩集!後來,日本人甚至還將詩中景物抬入現實,建設成了景觀。

在燦若群星的唐朝詩人中,有些詩人僅僅靠幾首詩歌就足以名留青史,為後世所知;甚至有的詩人,靠自己寫的一首詩歌就可以贏得青史流芳,美名萬代傳。而唐朝詩人張繼就是這樣一位詩人,張繼的詩歌雖然流傳下來的有四十多首,但是,真正為後人所熟知的,卻只有一首《楓橋夜泊》。僅靠這一首佳作,就讓他躋身於唐朝優秀詩人之列,而且中國歷代的唐詩選本都選入此詩,後來就連日本小學教科書也收錄此詩,年年成為日本小學生朗誦必背讀物!

但誰能想到,留下如此重要的詩篇的張繼,新、舊《唐書》竟然都沒為他立傳,我們對於這位唐代詩人的了解也只能從正史的隻言片語和時人的文札中,去認識這個謎一樣的詩人。據史料記載,張繼家「累代詞伯,積襲弓裘」,父祖輩都有相當的文韜底蘊,而正是受家風影響張繼自幼就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28歲的張繼進京趕考榮登進士。但在當時的由於官場腐敗不堪,即使高中進士也要通過結交權貴才能被授予官職,可張繼卻是「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最終在銓選考核時落第只好歸鄉隱居。

兩年以後(公元755年),張繼又遇到促使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這場戰爭差點讓大唐王朝土崩瓦解。叛軍很快攻佔了洛陽,又直逼長安,兩京不保,連唐玄宗李隆基都協同楊貴妃倉皇逃離了京城,遠赴蜀地避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張繼為了躲避戰亂只好乘船南下到當時相對安定的江南地區(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而正是這次偶然的江南流寓之旅,讓他才有了與蘇州城外楓橋一次美麗的邂逅。

安史之亂持續了整整八年之久,詩人張繼也一直過著漂泊的生活,期間他遊歷了吳越名山大川。後來不知道在哪一年,他來到蘇州城遊玩,在某個悲涼的秋夜,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但當他聽著不遠處寒山寺傳來的鐘聲,孤寂而遼遠,頓時讓張繼想起了自己失意的青春,以及國家凋敝的景象,隨後愁緒鬱結他吟出了那首聞名千古的佳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可以說《楓橋夜泊》一經問世,就成為唐朝廣為傳誦的佳作,如今讓我們再次感受一下這來自千年大唐的孤獨。首先,這首詩歌營造出了一種悽清、悲涼的氛圍,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以烘託詩人此時心境的不安與惆悵。詩人遠離家鄉,客居異鄉,再加上外在社會的風雨飄搖,讓人不知不覺間感到愁上加愁。此外,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堪稱寫憂道愁的巔峰之作。

雖然在全唐詩中不乏那些催人淚下、令人愁腸百結之作,但大多必須是身臨其境或是觸景生情方能使然。然而《楓橋夜泊》無論是在何時何地讀來,總有那種縈繞於心中,揮之而不去的縷縷憂傷、淡淡悽涼。而正是因為張繼寫下了著名的《楓橋夜泊》,也讓楓橋、寒山寺名聲大顯,至今名重江南,傳聲海外。景因詩名,詩因景著。為此清人程德全在《重修寒山寺碑記》說道:「蘇之有寺,是見於張懿孫《楓橋夜泊》一詩。是詩也,神韻天成,足為吳山生色。」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詩品匯》把他的七言絕句列入「接武」一級中。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留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但張繼僅以一首《楓橋夜泊》,已使其名留千古,此後歷代詩選都收入此詩,直到《唐詩三百首》,使這首詩成為唐詩三百名篇之一,傳誦於眾口了。如今,我們常說藝術和文化是無國界的,張繼的孤獨即使是語言不相同的日本人亦能感知,所以這首詩也成為了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並且被列入小學課本必背讀物!

對此近代知名學者、詩人俞陛雲先生就曾在《詩境淺說續編二》中記載:「作者不過夜行紀事之詩,隨手寫來,得自然趣味。詩非不佳,然唐人七絕,佳作林立,獨此詩流傳日本,幾婦孺皆習誦之,詩之傳與不傳,亦有幸與不幸耶?」可以說從日本首相,到市井小民,都能夠背誦熟讀這首唐詩。2006年,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來到蘇州,說:「蘇州和蘇州寒山寺是我嚮往的地方」。

的確,寒山寺已經成了日本人心中的文化聖地。日本早在1929年就將《楓橋夜泊》中的蘇州城景象重現在了日本青梅山。日本在青梅山外建造了一座寺廟,名曰寒山寺,布局和風格都按照蘇州寒山寺一般,更於寺旁立下石碑一座,上刻《楓橋夜泊》全詩,還有鐘樓一座,名曰"夜半鐘聲",更在河流之上建有"楓橋"一座!1937年,抗戰爆發後,當時在蘇州駐紮的日本軍官松井石一為了讓日本天皇親眼目睹寒山寺的詩碑,最後竟以舉辦東亞建設博覽會的名義將其偷運走。

最後我們要說,這首《楓橋夜泊》在燦爛的唐詩中雖然算是上好,但是卻還未到達頂端。可是在日本,它卻火得一塌糊塗,幾乎家喻戶曉,還被編入了日本教材。為此眾多網友都對唐朝繁榮文化非常崇拜,直呼:「壯哉大唐!」而張繼的《楓橋夜泊》不僅只對日本產生重要影響,在國內它的影響和傳播從唐代也一直持續到當下,由文學擴展到繪畫、音樂,其傳播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而由陳小奇作詞、毛寧演唱的《濤聲依舊》,則是《楓橋夜泊》的當代演繹,問世即風靡海內外,成為大陸流行歌曲中的經典作品。歌曲之所以深受大眾歡迎,就在於歌詞創造性地承繼了《楓橋夜泊》的意境和詩中隱約傳遞的愁情,觸發了古往今來人人都會有的時光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激起了人們對往昔情事的詩意懷想、對迷濛未來的無限期待。

相關焦點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蘇州寒山寺,是當地最知名的名勝之地。而在這座古老的寺廟,每年都會迎來一大群來自日本的客人。而這些日本客人之所以會拜訪這裡,都是源於一首唐詩。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燦若繁星。開元年間,大唐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而詩歌這個題材,也在這時到達了頂峰。在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這些偉大的名字裡,張繼或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
  • 800年來最經典的一首五言絕句,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必背詩
    #每天一首古詩詞#俗話說「詩必盛唐」,唐詩是為詩歌藝術的巔峰,而盛唐又為唐詩的巔峰,因而後世作詩必學盛唐。自唐以後,詩體再不復盛唐氣象,雖說宋詩數量質量都很高,但也難比唐詩。而兩宋之後的元明清詩壇更是逐漸走向沒落。當然,這只是針對一個時代的整體水平而言。宋詩雖不如唐詩,但也是名家輩出,傳下不少佳篇名句。而元明清三代800年來的詩作中,也不乏一些精品。
  • 一首經典唐詩,全篇都是名句,收入小學課本,在日本更是家喻戶曉
    比如,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在日本、朝鮮、東南亞流傳度都很高,尤其在日本,多年被編入教科書,真可謂家喻戶曉,人盡皆知。而這首詩最近在加拿大又火了。一下子,這首唐詩被翻譯成各種版本,在蒙特婁、在加拿大迅速走紅,中國、蘇州、寒山寺成了他們的嚮往。《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落榜歸來,獨宿姑蘇城外的江舟上。社會的動蕩,前途的暗淡,羈旅的孤寂觸發了他濃濃的愁思,一首千古橫絕之作就此誕生。
  • 南宋高僧的禪詩,被訛傳為王維所寫,曾入選小學課本,很多人會背
    你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的內容嗎?離開學校太久,大部分內容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學過《小貓種魚》、《小小的船》、《烏鴉喝水》,還有一首叫《畫》的小詩。這一首小詩上面沒有註明作者,後來翻了很多唐詩辭典也沒找到它的蹤跡。有人說它是王維提在畫作上的,也有人說它其實是南宋一個和尚寫的偈頌。
  • 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趣味解鎖「考點」
    《大唐長安城》內頁插圖 。愛心樹童書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被譽為少年版《長安十二時辰》的歷史幻想兒童文學《大唐長安城》日前上市出版。《大唐長安城》講述正在上小學的悠悠、田田和小布丁憑藉李白的傳世墨寶《上陽臺帖》來到了唐玄宗時期的長安城。因一場離奇的案件,冒險三人組結識了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等大詩人。
  • 小學課本裡的7首童趣詩,每首都可愛,哪一首裡藏著你的童年?
    入選小學課本的7首童趣詩,每一首都描寫了可愛的兒童和天真的童年時光。重溫一下,能否勾起你的童年回憶?哪首你印象最深?詩比人出名,說的就是高鼎這首《村居》了。二月春到,風光漸好,草長鶯飛,綠柳低垂。孩子們放學歸來時光還早,趕緊趁著東風將風箏放飛。春天裡鄉村風光的明媚迷人,兒童放風箏的歡欣愉悅,都在高鼎這短短四句中呈現。有人說,這首詩寫出了最嚮往的童年。
  • 日本畫師繪製的小學語文課本,這封面好有意境啊,十分羨慕
    諸位朋友還記得自己小學課本長啥樣麼?或者現在還在讀小學的朋友說說,自家語文課本長啥樣?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用的人教版的課本,依稀記得封面各有特色,繪製得倒是比較卡通,後來到初中了,開始用一些中國名畫一類的作為封面,很有中國風的味道。
  • 唐朝一修碗匠隨手寫下一詩,卻成名句,如今成為小學課本常客
    唐朝可是眾所周知的詩詞天堂,所謂的"唐詩宋詞元曲",其中把詩歸結於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據歷史考究,唐朝的詩人中,好的詩人就有70多位,比如李白、張九齡這些是我們熟知的。但是唐朝有這麼一位修碗匠,他隨手寫下的一首詩卻流傳千古,如今成為了小學課本的常客,年年被選入課本,是一首後世必學的詩。
  • 這四首詩堪稱唐詩之最,千百年來無人堪比,李白也是自愧不如
    在唐朝的開元盛世的時候,百姓富裕無後顧之憂,也因此,唐朝的文學文化得到提高,唐朝的詩詞也是歷代皇朝裡,最傑出的詩詞代表,我們也叫做她為唐詩。唐朝的詩人,人才輩出,至今,歷史裡面留名的詩人就已經超過一千了,不過在唐朝的所有傑出的詩人中,我認為李白應該為第一,但是七律詩中,傑出的四個作品確是沒有他的作品,李白看到了這四首詩詞,也是自愧不如。杜甫的《登高》便可以說是這四首詩詞中最好的一首了。
  • 日本人為何獨愛張繼的《楓橋夜泊》,還寫入日本教科書
    作為一首標準的羈旅詩,同時也是寫愁詩的代表作,全詩的對景的描述富有相當程度的美感,仿佛它不是一首詩而是一幅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合理且清晰,歷代的各種唐詩選集均將其列入其中,不僅如此,就連日本的教科書中都有它的身影, 這又是為什麼呢?
  • 文人墨客最鍾愛的寺院,詩詞歌賦數量驚人,連小學課本都已出現
    長江下遊地區的寺院更是我國的代表,其中有一座古代文人最鍾愛的寺院,但並不是大名鼎鼎的杭州靈隱寺,你知道是哪一座寺院嗎?自從南北朝開始江南就有了農耕文化的原形,在吳越大地上誕生了令世界矚目的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境內風光美的絢麗多彩。其中以蘇杭為代表,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可看得出蘇州與杭州的富饒而美麗。
  • 小學課本大賞,被這些封面設計美哭!
    關於小學課本的記憶,已經長大的美美醬印象最深的還是:飽和度高的封面、配圖極簡的正文(一不小心,暴露了年紀)。你印象中的小學課本設計是什麼樣的?今天美美醬先帶大家去看看各國各地區的「小學課本大賞」。
  • 日本揚言取消漢字,可翻開日本小學課本,所有學者都陷入沉默
    據史料記載,日本的先祖百濟王曾將《論語》、《道德經》和《千子文》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漢字在日本生根發芽。日本人有欣賞漢字的情結。據統計,每年申請漢字考試的日本人比參加英語託福考試的日本人多。漢字也有可能傳入日本幾千年。與英語相比,日語的漢字測試可能更容易。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每一次課本中古詩的變動,都牽動著不少網友的心,大家總是擔心有些千年經典消失在孩子們的記憶裡,畢竟這幾年關於一些經典詩文是否要被刪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雖然最後這兩篇千古名作都被保留了下來,但也著實讓不少網友們捏了把汗。事實上,在2019年的新版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了,目前小學古詩詞增加了87%,初中增加了51%。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
  • 生於日本,死於大唐!來看看貓妖傳中日本遣唐使阿部的真實原型!
    唐朝是古代中國最富強繁華、開放發達的時代之一,那時候唐都城長安是享譽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雲集了各國慕名而來的使節、留學生。近日,隨著妖貓傳的上映,其中日本人阿部和空海的角色又勾起了人們對那個時期日本遣唐使的興趣。
  • 《大唐長安城》用趣味解鎖古代文化知識
    作者:黃加佳《大唐長安城》用冒險故事講述唐代的詩歌、建築、民俗、服飾、器物等傳統文化知識,帶孩子們在現場與李白、杜甫等大詩人聯詩互動,解鎖一個個知識關卡,豐富孩子傳統文化涵養。它還貼合小學語文課本,讓孩子在趣味閱讀中提升語文素養。
  • 清明時節雨紛紛 唐詩宋詞中吟詠清明節的佳作您最喜歡哪一篇?
    韋莊詩中描述了當年長安和平時期的快樂生活,黃巢攻破長安以後,「天街踏遍公卿骨」,大唐王朝岌岌可危.詩人眼前的風光雖然「似昔年」,但是「承平事」只好在夢中回憶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 唐詩宋詞中吟詠清明節的佳作 您最喜歡哪一篇?
  • 日本人課本中最不要臉的照片,國人看了無人不罵:無恥!
    日本人課本中最不要臉的照片,國人看了無人不罵:無恥! 在中國近代史上,最讓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便是抗日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當時日本人在南京進行了滅絕人性的行動,整個南京城遍地血色,當時此事一出,在世界各國紛紛引起了議論,但是後來日本人卻無恥的否認在南京的所作所為
  • 同樣是語數外,國外小學課本長什麼樣子?|非常特輯
    我們搜羅了幾個不同國家的語文,數學,外語課本,藉此看看「別人家的小學」都在教什麼。除了語言本身的教育,德語課本也是量身定做的生活指南,囊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活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也教會學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如何在市立圖書館挑選書籍,有了喜歡的書之後要如何借書。
  • 千古風華,擷「初唐、盛唐、晚唐」三縷花香,觀大唐榮耀奇多才傑
    藥王孫思邈《千金方》初唐四傑——唐詩萌芽初唐是唐詩的曙光期,後人其實弄不清楚,唐詩是什麼時候開始並由什麼人去寫的。時至今日提到初唐,我們不得不提起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跟駱賓王。據說四個人都很有才華,從小便嶄露頭角;而他們所開創唐詩題材,也像一股潮流,引領了大唐文藝新天地的到來。02「盛唐」之光,奼紫嫣紅,百花爭豔「初」字花色彩漸淡,我輕輕吹動「盛」字花花芯,想必能看到一番別樣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