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揚言取消漢字,可翻開日本小學課本,所有學者都陷入沉默

2020-12-22 鄧曉麗說旅遊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日本歷史上的古建築,還有封建體制的建立,都和我國古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如今的日語,都是由漢語改造而來。

從公元57年起,日本派遣使節向漢朝進貢。此後,中日文化交流正式開始。漢字也將傳播到日本。據史料記載,日本的先祖百濟王曾將《論語》、《道德經》和《千子文》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漢字在日本生根發芽。

日本人有欣賞漢字的情結。據統計,每年申請漢字考試的日本人比參加英語託福考試的日本人多。漢字也有可能傳入日本幾千年。與英語相比,日語的漢字測試可能更容易。

然而,近年來,日本學術界掀起了一股反漢字浪潮,包括廢字論和限字論。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改造日文擺脫對漢字的依賴,進一步與西方國家接軌。

然而,日語是一種源於漢字的語言。如果漢字被廢除,整個日本傳統體系可能會崩潰。那些叫囂著要取消漢字的日本專家,把中文和他們用日語寫的建議混在一起,讓人笑個不停。

雖然專家們叫囂著要取消漢字,但日本人並不買帳。民間甚至還有一種中國式的學習方式,日本小學課程中也增加了中國教育。當然,教育應該從娃娃開始。

然而,打開日本小學生的漢語課本,所有專家都陷入了沉默。原因是什麼?讓小編帶你去嘗嘗日本小學語文課本吧。

本文似乎講述了孫悟空和唐僧在《西遊記》中相遇的故事,但他們的對話卻非常有趣。感覺唐僧去了動物園,還是第一次看到猴子。雖然這段對話很搞笑,但基本邏輯沒有問題。只適合小學生教書。

但這裡有點奇怪。許多人看到這段對話會感到驚訝。事實上,讀者誤解了原文的意思。現在的情況是我父親帶我女兒出去購物。我女兒在街上看到漂亮的洋娃娃,就大喊要買,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對話。看來這位母親是個揮霍無度的女人。

這段對話非常有力。眾所周知,日本有很多不正常的犯罪,年輕女孩很容易遇到危險。從兒童時期起就必須加強他們的預防意識。文中男人的話語猶如流氓,女孩的反應也鏗鏘有力,堪稱典範。

最後,這張關於在公共場所吸菸的照片在日本是絕對禁止的,這張照片也寫在小學生的語文課本上。從對話中的情緒,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在公共場所吸菸的人是多麼的反感。即使女人抽菸,也要恨她。

從日本小學生語文課本的內容來看,日本的語文教育已經細化到了日常生活中,並且非常貼近現實。那些叫囂要取消漢字的專家看到這樣的教科書會感到羞愧。漢字教育已經深入人心,這些專家要代表全體日本人民有什麼樣的面孔?

相關焦點

  • 日本揚言取消漢字,可一翻開日本小學課本,所有學者都陷入了沉默
    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十分深遠。日本歷史上的古建築,還有封建體制的建立,都和我國古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如今的日語,都是由漢語改造而來。
  • 日本畫師繪製的小學語文課本,這封面好有意境啊,十分羨慕
    諸位朋友還記得自己小學課本長啥樣麼?或者現在還在讀小學的朋友說說,自家語文課本長啥樣?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用的人教版的課本,依稀記得封面各有特色,繪製得倒是比較卡通,後來到初中了,開始用一些中國名畫一類的作為封面,很有中國風的味道。
  • 日本高考試題裡出現中國歷史知識:看到日本高中語文課本,沉默了
    所以,從試題的廣度分析,日本高中生平時接觸和學習了不少中國的歷史知識。事實也是這樣。在日本學生的歷史課本中,日本史裡與中國有關的考題,內容主要集中在歷史上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方面,比如在這次試題的選項①裡提到:「澶淵之盟後,遼國契丹每年向宋朝進貢大量的白銀和絹。」
  • 日本就算再怎麼囂張,也終究無法捨棄的漢字
    而讀懂課本,跳不過識字這一課。漢字就此切入皇室血脈,用於達官貴人的書面交流。△ 皇太子菟道稚郎子宇治墓,牌子上幾乎都是漢字公元7世紀,百濟學者的間接講授對日本皇室也已經不夠用了。這些很像注音漢字的符號,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日本正式政府公文、課本、學術書籍的指定假名。但這還不是我們熟悉的那種可愛、寫意的日文。比如小叮噹這句「不是啦」,用到的是另一種假名。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執教於早稻田大學,被譽為「國字研究第一人」的笹原宏之教授,從小時候翻開《漢和辭典》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開始累積對國字源源不斷的喜愛。任文部科學省"常用漢字表"、法務省"人名用漢字"、日本國語辭典、日本國語教科書的編寫委員及幹事。著有《日本的漢字》《方言漢語》《漢字的歷史》等多部著作知日: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漢字研究感興趣的?笹原:小學五年級,大約10歲的時候,我在哥哥房間的書架上看到了一本《漢和辭典》。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明治時期,日本學者用漢籍翻譯西歐語言,創造出「經濟」「勞動」「取締」「場合」這些詞語,如今在漢語中廣泛使用。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
  • 韓國專家提議恢復漢字,遭大部分民眾反對,日本網友的話亮了
    我國憑藉著強勁的經濟實力和文化渲染能力,將中國文化傳到亞洲各國,很多外國遊客也喜歡來中國學習漢字,甚至有些外國人說的中文都比中國人標準。現如今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我國的貿易夥伴大多都會認識一些漢字。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日本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網友:壯哉我大唐! 近代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後倘非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再動手了」。其意思就是說中國古代的好詩在唐朝已經創作完了,後來人要想寫古詩就要先去熟讀唐詩才可以。
  • 韓國的「天下無敵」,只有在漢字中才能實現
    (文在寅視察鑰匙部隊新兵營 圖丨視覺中國)非常巧合的是,兩位韓國總統的題字都是漢字——其實從李承晚到樸槿惠,幾乎每任韓國總統都曾經「秀」過自己的書法。而被韓國人稱為「書藝」的書法,可能是這個百年來離漢字漸行漸遠的國家裡,漢字所存留的最後一點領域。19世紀末,面對「他者」的衝擊,韓國民族意識的覺醒,韓國人越來越有重寫本國史以凝聚民族精神的想法。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日文沒了漢字會變成什麼樣?有可能取消漢字嗎?
    1946年,日本發行了1850個最常用的漢字(漢字),所有其他漢字都被口語假名取代。這意味著口語開始減少使用漢字。但是,在1981年,日本將最常用的漢字増加到2111。不使用漢字存在許多技術難題,其他答案對此進行了詳細討論。
  • 《楓橋夜泊》:日本人最愛的唐詩,被列入小學課本,人人都會背
    而在這座古老的寺廟,每年都會迎來一大群來自日本的客人。而這些日本客人之所以會拜訪這裡,都是源於一首唐詩。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燦若繁星。開元年間,大唐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而詩歌這個題材,也在這時到達了頂峰。在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這些偉大的名字裡,張繼或許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連日本網友都在網上圍觀。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文人墨客最鍾愛的寺院,詩詞歌賦數量驚人,連小學課本都已出現
    其中以蘇杭為代表,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可看得出蘇州與杭州的富饒而美麗。蘇州是吳國的發源地,吳文化的影響力波及全球,甚至在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後,思想文化卻被吳文化統一了,吳國與越國沒有文化上的界限了,都用吳越文化來概括了。這是位於蘇州城境內的一座寺院,這座寺院就是我們今天要去拜訪的寺院,這是江南所有古剎中擁有詩詞歌賦最多的寺院。
  • 2020日本年度漢字背後的社會心理
    來源:海外網2020年12月14日,日本年度漢字「密」公布。(圖/京都新聞)據《讀賣新聞》12月14日報導,「密」字當選2020年日本年度漢字。一個「密」字,既反映出這一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民眾生活的巨大影響,也反映出來自政界、娛樂圈的秘密醜聞曝光後,日本民眾的不滿與震驚。由於漢字言簡意賅,具備高度的概括性和濃縮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的社會事態和社會心理,所以很多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經常在年末進行年度漢字評選。比如,「疫」字當選馬來西亞2020年度漢字。
  • 東傳日本:漢字、漢文典籍
    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傳到日本的漢字與漢文典籍吧!先秦和秦漢時代,大批中國人移居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其中必有能識文斷字者。《北史·百濟傳》說百濟「俗重騎射,兼愛墳史。而秀異者頗解屬文」;《新羅傳》說新羅「文字、甲兵同於中國」。此兩國地近倭國,在長期接觸中,倭人也可能接觸到漢字。
  • 日本最無恥的父子倆,揚言說:日本不需要向中國人道歉
    日本最無恥的父子倆,揚言說:日本不需要向中國人道歉時至今日,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慘案,但是,日本的一些右翼勢力卻依然妄言狡辯,企圖美化甚至抹去這段「黑色的歷史」。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被稱為「日本右翼軍師」的加瀨英明。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 今年日本年度漢字為「密」,漢字文化圈今年都有什麼字?
    可以看到新冠對日本乃至世界的影響畢竟歷史上第一次取消奧運日本表示:沒人比我更倒黴每年的年度漢字都會受到網民的熱議當然今年也不意外有的人認為是預料之中其中九州北部大暴雨和北海道受颱風影響的農作物減產最為嚴重貫主的變化就是今年多了口罩可以看出每年的漢字都代表了當年在日本的狀況或是讓民眾激烈討論的事件「今年の漢字」是由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自1995年起創辦的活動。
  • 日本先於朝鮮和越南發明文字,為何如今卻堅持使用漢字?
    這段歷史,和朝鮮、越南等過的歷史大致一樣,當時不光是日本人,就連中國的知識文化界都有過廢除漢字的提議,甚至相當一段時間這都是時髦的事情。而且,這些民族不用漢字也有苦衷,因為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漢字本身和讀音沒有關係,它是適用於漢語的文字,其它語言用漢字,有時候確實很麻煩,這種「文言二途」卻這些國家的掃盲活動帶來很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