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互滲中的日式純愛美學

2020-07-25 光明網

作者:張義文

近日,日本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下簡稱《面具》)上線「網播」,讓闊別影院許久的觀眾藉助網絡感到一絲慰藉。影片由佐藤順一和柴山智隆聯合執導,岡田磨裡編劇,講述的是重組家庭中的女孩笹木美代,喜歡上同班的男孩日之出,為了與男孩在一起不惜藉助面具化身為貓,歷經波折又重新為人的故事。就故事本身而言,影片延續了岡田磨裡一貫的日式純愛風格,繼續為觀眾講述悽切哀婉的動人愛情故事,但將本片放置於更大的動畫電影類型體系下考察,也可以看到《面具》糅合了不同動畫電影敘事文本,其純愛美學是在多文本的互滲中生發的。

文本互滲下的影像敘事

「文本」是符號學術語,泛指一個相對封閉、自足的(敘事)系統,在電影藝術的語境下,往往特指一個世界觀完整、敘事獨立的電影作品或系列作品。一般而言,不同的電影文本間是相對獨立的,但在《面具》的影像敘事中,卻可以窺見其他電影文本的影子,多文本的交織互滲,最終內化於新文本《面具》中。

具體而言,影片至少可以看到《千與千尋》《側耳傾聽》《貓的報恩》等文本的影響。《千與千尋》中,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變成豬,千尋為了拯救父母不惜歷盡千辛萬苦,而在《面具》中,美代為了獲得日之出的好感變成貓,同時面臨壽命被抽走的風險,日之出為了拯救美代同樣歷盡艱險,甚至不惜自身變為「半貓」,與美代一同重新化為人,這同《千與千尋》中少年化龍的情節又有些相似;《側耳傾聽》則在故事設定上同《面具》更為相像,影片講述的是中學生月島雯和天澤聖司曲折的戀愛故事,青澀、懵懂、困惑的青春少男少女,單純的戀愛情愫,與《面具》中的美代和日之出的故事並無太大差異,而貓男爵形象的置入與《面具》中的貓也形成形象上的同構;《貓的報恩》是《側耳傾聽》的番外篇,從更大的視野看,兩部影片可以歸為一個文本,影片的主角即是《側耳傾聽》中的貓男爵,在故事上也涉及「人類變貓」的情節設定,主題同樣為愛情,顯然這些設定同《面具》相比,有著更進一步的相似性。除此之外,在畫風上也採取了動畫電影通用的設定,比如在聚焦影片中的某一人物時,其他次要人物會被刻意處理為稻草人模樣的木偶形象,這種處理能夠幫助抹平不同文本間的差異化,最終使新產生的文本趨向於獨立、自足的敘事體。

文本互滲的影像敘事作為一種電影創作手段越來越見諸於近年來的作品中,比如「漫威」系列,又比如各類「融梗」作品,這種創作現象的興起與去深度、碎片化的後現代語境不無關聯,所謂致敬、模仿甚至抄襲,亦可以看作該現象的變體。《面具》的誕生帶有明顯的《千與千尋》《側耳傾聽》《貓的報恩》等多個文本的交織互滲的影子,但更大的特點在於具有日本動畫電影典型風格的純愛美學。

日式純愛美學:物哀、殘美、無常

純愛電影往往展示著人類對於內心最真實情感的期許,動畫電影以其天然適合表現幻想類題材的特性,可以更自由地挖掘表現純愛故事,呈現純愛美學。日式純愛美學是純愛美學的一種,其除了具有純愛美學的基本特點外,比如東方式的內斂、靜觀等,通常還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在《面具》裡集中體現為物哀、殘美、無常的美學特點。

物哀美學源自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文學大家本居宣長,大致可以理解為由於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而有所觸動,從而產生的某種含蓄舒緩而略帶傷悲的情感,其方式類似於「寄物於情」。影片中,美代將情感寄託於貓,最終遇到貓怪店長,並獲得化身為貓的面具;日之出將平日的煩惱放之於手陶製作中,因此當陶藝工作室面臨關閉時,他表現得格外傷心。對於自我情感的移情化處理,讓「非人」的事物具有了承載情感的能力,同時也顯現出一種「淡淡的哀傷」,這在片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中體現得尤為直白。

如果說物哀呈現出的是「淡淡的哀傷」,殘美與之相比則顯得悲劇意味更濃厚。純愛電影的敘事往往傾向於弱化人間煙火,在情慾表達上也避免肉體凡俗之欲,而是展現簡單純粹的男女愛戀,其因悲而動人,在故事設定中,男女主人公的美好愛戀往往會被一個無法改變的突然性事件或緣由打碎,呈現出一種殘美的意蘊。《面具》中,美代在千方百計的努力下終於要跟日之出相戀,此時卻出現一系列變故:日之出熱愛的陶藝工作室面臨關閉,美代的情書被當眾宣讀,美代化身為貓且無法再自由變回人類……浪漫、純粹、美好的狀態被徹底打破,悲從中來,環環相扣,戀愛敘事也逐漸轉向拯救敘事,男主人公日之出就此走向將拯救美代人類形體的道路。

殘美意蘊的背後是無常的美學觀與哲學觀,即故事中的各類變故往往無法預料,即使預料到也無從改變。這種美學/哲學觀的產生也與日本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及自然形態有關,頻繁的地震、風暴等災難讓處於狹窄地域的人們頗感生死無常,因此在創作的文藝作品中也時常內蘊著宿命論的態度。影片中透露的無常著重體現在女主人公美代身上,比如遇見貓怪店長並獲得化身為貓的面具,之後又意外地無法重新變回人,被名為「黃豆粉」的貓和貓怪店長攫取壽命,跌跌撞撞地跑到神木祭壇,又遇到一群情況類似的人(實際是無法變回人的貓)……一系列的變故並未有明顯的動因,命運般地直接影響了主人公的日常狀態,甚至牽連了更多的人。

創作方式上的文本互滲與美學態度上的日式純愛美學型塑出影片《面具》的影像敘事風格,既可以看到文本挪用、借用、互滲的後現代主義手法,也可以窺見來自傳統中的物哀、殘美、無常等美學或哲學意蘊,事實上,這也恰證明了影片所誕生年代的文化異質性,即一種處於向現代、後現代過渡,卻仍保有傳統底蘊的文化語境。(張義文)

相關焦點

  • 日式美學是個什麼?
    馬自達,熟練的運用日式美學概念,賦予汽車鮮活的生命感,將造車提升到藝術的高度。馬自達次世代車型運用「餘白」、「變遷」、「反曲」、「隔間」等日式美學概念,以設計師之手,於汽車造型之上,感受自然萬物之靈動,生命變化之豐富。
  • 日式美學限定電車之旅
    日式美學 以「藝道」為傳統 >與西方美學思想相結合 創造出不失東方魅力的現代作品 使傳統擁有了新的生命 今日關鍵詞 【靈感合集 | 日式美學】
  •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她們說,好的生活,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有精神世界的愉悅。而只有當你能夠放慢腳步,享受這份慢生活的時候,才能夠發自內心獲得喜悅,覺得萬物皆可愛。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式生活美學的曬照圈粉了。
  • 「匠麗美家」日式美學的家裝設計,把禪意融入生活
    日式美學講求的是一種超脫自然的自由主義。把日式美學應用到房子裝修設計中去,會使你得到一個輕鬆愉悅的溫馨小家。讓精緻的日式美學房,為你每天的新生活注入氧氣吧~今天這套設計就十分具有日式美學,把家變成一個天然氧吧。
  • 日式生活美學,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
    日式生活美學,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也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極大繁榮,我們生活在被物質包圍著的世界,面對著琳琅滿目的商品,花樣百出的促銷,很容易迷失在物質世家之中。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日式生活美學吸引了,用極少的物品,過極簡的生活,這才是創造日常生活之美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日本社會在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人們不僅是在消費上追求極簡,這股風潮更是刮進了日常生活之中,在生活裡面也開始盛行起這種極少物質打造的極簡生活。
  • 深度分析:《煙花》破碎劇情的背後,是新房昭之的日式美學
    在《煙花》破碎劇情的背後,也有新房昭之獨特的日式美學。煙花的意象煙花當然是整部電影的靈魂,那麼了解煙花的意象就很有必要了。談到煙花,小鞠首先想到的便是稍縱即逝的絢爛,以及那首著名的《煙花易冷》,「雨紛紛,舊故裡草木深」。帶入到本作中,煙花的意象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典道的幻想。
  • 為何日本純愛電影的浪漫故事,總是在電車上展開?
    我們往往可以在那些影像中看見日式的美學與內斂的抒情,它們藉由飄落的櫻花、平靜的大海、分離的平交道、秘密的車站、晃動的電車,再現著日本純愛文本的核心精神:戀愛的心情。純愛真的很純其實戀愛的概念在日本文化中並非理所當然,追索其系譜可以發現,戀愛是日本近代性的產物。
  • 日式生活美學:生活的高級方式,是能夠做回自己
    日式生活美學:生活的高級方式,是能夠做回自己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把時間都花在自己的身上,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過著真正喜歡的生活,這樣的話,又能夠活成什麼模樣呢?每天拎著公文包,擠在電車地鐵中穿梭整個城市,見過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也目睹過深夜中的霓虹,每天都步履不停,但是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尋著什麼。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走進日式生活美學,你會發現,原來最高級的生活方式,不過是你能夠活成你自己。
  • 《尋訪千利休》:日式茶道美學一代宗師
    ▲《尋訪千利休》鳳凰衛視電影臺3月24日 21:15 / 25日 17:25播出這是一部充滿日式茶道美學的電影,對布景服裝道具的考究,讓構圖色彩搭配唯美到幾乎每一幀截下來都能夠成為一幅畫作這樣的極簡美學深深影響了日本文化,諸如流傳至今的極簡派顏色「利休灰」、懷石料理中最高級的「利休箸」,都是源自千利休的美學概念。
  • 宇塵說車│馬自達「魂動KODO」日式經典美學意識的再度呈現
    提到日式美學,你最先想起的是什麼?無論是飽含深意的花道還是禪意十足的庭院,都是經典日式美學的呈現形式,而以「物哀」、「侘寂」、「 幽玄」三大概念為核心的日式美學意識,也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現代設計中,是有別於傳統中式設計的另一種「東方美學」。以「侘寂美學」為例,「侘寂」原本描繪的是一種殘缺之美,後衍生為樸素、寂靜、自然的美感。
  • 日式美學賦予日產Ariya以靈魂
    在日產汽車公司全球設計高級副總裁阿方索·阿爾拜薩(Alfonso Albaisa)先生、日產汽車公司執行設計總監田井悟(Satoru Tai)先生和日產汽車公司高級設計總監Giovanny Arroba先生的帶領下,日產汽車的設計師團隊從一開始,就決定賦予日產Ariya造型前衛、性能強大的「日式身份」。為此,他們通過日產汽車的獨特方式,將日本美學理念借鑑到這款全新的電動車型中。
  • 歡樂狼人殺暗合《甲賀忍法帖》 日式消亡美學完全詮釋
    歡樂狼人殺暗合《甲賀忍法帖》 日式消亡美學完全詮釋時間:2017-05-03 12:39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歡樂狼人殺暗合《甲賀忍法帖》,日式消亡美學完全詮釋 四月看櫻花,一年一次,絢爛的櫻花,如此美麗,又如此短暫,島國的消亡美學深藏其中。
  • 解析動漫中的「日式視覺語言」:人工智慧如何讀懂二次元?
    在東亞流行的日式漫畫建立在「日式視覺語言」上,它們與美式漫畫或法式漫畫差異極大。「日式視覺語言」只是一種統稱,中國與韓國的許多動漫也具備這些元素。另外,「日式視覺語言」也並非只出現在動漫中,它早已滲入到東亞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你在QQ或微信上一定被類似下圖中的表情萌到過。
  • 《枕草子》:用超凡脫俗的洞察力,塑造獨到的日式美學
    作者用敏銳的洞察力去感悟世間的美好,以細膩的語言記錄四季變換、日月更迭,以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為引子,記錄下世間百態,塑造一種獨有的、明快的日式美學。清少納言作為日本散文界的開山鼻祖,其所處的特定時代背景和個人成長境遇對這部作品的誕生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結合上述兩大環境對本書展開分析,呈現清少納言筆下獨特的日式美學。
  • 這些日本治癒系純愛電影 你看過幾部?
    原標題:那些治癒人心的日本純愛電影白露已至,夏日不再來。日式純愛電影,並不單純指愛情故事,而是代指一切純粹美好的關係,通過日式細膩唯美的鏡頭表現出來,產生觸動人內心的力量。 電影內容的變化總是與社會的大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日式的純愛勵志電影,正是脫胎於1990年代艱難曲折的轉型期。正如《日本青春電影物語》一書所說,1990年代的日本從經濟層面和政治層面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 聊聊日本獨特的美學與世界觀在和風遊戲中的反映
    以《陰陽師》舉例,雖然這是一款由我國國內公司推出的回合制RPG手遊,但前期遊戲設計卻展現出了濃濃的日本味道,比如說遊戲初始頁面的庭院便是最本正的日式美學的體現。遊戲界面是典型的的日本浮世繪風格,半空中還依稀能夠聽見傳來的日本雅樂,靜謐、深邃,還有星光點點的飛舞流螢。
  • 用日本電影來詮釋日式美學純電跨界車型日產Ariya
    日式建築風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從開始的偏於中國建築的特點到後來全部學習西方,再到回歸簡約、自然、空寂的建築特點,和日本汽車產業的變化也極其的相似,從開始的學習西方到今天回歸到日產Ariya為風格代表日式風,簡約、和諧、修禪、自然的美學氣質從新定義全球電動汽車的未來。
  • 為什麼日式美學這麼動人?看完這5本書我才明白
    除了極簡平淡的生活美學、無釐頭的創意腦洞,日本的傳統文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的確,日本是一個很重視文化保護與和傳承的國家,古建築、古文化、傳統工藝等等,背後都有很多故事值得我們了解。 伊勢神宮、浮世繪、和服、花鳥風月……今天的書單,就用5本書,帶你走近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獨特美學。
  • 純愛小說推特:漂亮的校園文本,大魔王和小美人甜蜜戀愛故事
    睡眠:「……」我發現每次發作嗜睡症後,我都會在小鞭炮的懷抱中醒來。簡評:沙雕校園甜蜜簡訊!兩位主角從小跌跌撞撞地認識了對方,從約定夢想到了心連心,從懵懂的綠色成長到了一邊,分享了經歷的歡笑和淚水,然後手牽手到未來無限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