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不僅學校有欺凌,社會也有欺凌

2020-12-14 愛寫作的人1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自它放映以來已經過去很久,也就是說我寫這篇文已經過時了。但我還是想寫。這部電影是講校園欺凌的。接下來我想寫寫自己的感想。

我就從自身出發,本人在讀書的時候很沉默,朋友有,很少。沒有很聊的來,沒有很知心的朋友。就沒遇到。但我的同桌很不錯,也有同學幫我。說實話,我被人欺負過,我覺得很正常。小的時候就有一個傢伙,動不動動我一下。故意的。還被鄙夷,這也是正常的,第一我不打扮,第二,我家庭情況不好,穿著方面跟不上潮流,就很土的,都是穿校服的。我沒覺得很傷心,我沒心沒肺的。

電影裡的陳念在被盯上後,本來是想忍著的。但是對方變本加厲,爆發了。結果遭受了更嚴重的欺凌。她被推下了樓梯,個人認為這是喪心病狂的。於是陳念報了警,但結果是,魏萊她們被停學。她們之前就逼死了一個女同學。悲慘的是,陳念遭到了報復。拿著刀,我當時的小心臟,我被嚇到了。於是陳念找小混混保護自己。

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受到欺凌要反擊,要不然對方會變本加厲。但是也看情況,如果反擊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那就必須得忍氣吞聲,這就是圓滑吧。

我認為不僅學校有欺凌,社會也有欺凌。

相關焦點

  • 城市與社會|解決校園欺凌應重視同伴教育的作用
    校園作為一個社會生態有很多學生,同學之間形成了不同的團體,不同團體間有地位高低之分,團體之間和團體內部有時候也有權力爭奪,這都有可能誘發欺凌。 前面也說過,權力不對等是導致欺凌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只有處於上端的群體才有資本、有能力欺凌別人。當地位高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挑戰,或者自己的地位需要維護時,也可能開始對同伴進行欺凌。
  • 學校霸凌欺凌現象誰負責?
    最近,網上有一議題,說校園霸凌、欺凌現象越來越多。個人覺得學霸凌、校欺凌現象越來越多這個話題本身不具備提問的準確性,也沒有經過調查研究,但我還是從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角度分享一下個人看法。首先,欺凌或霸凌現象只能說感覺越來越多。
  • 五個裡面就有一個學生捲入校園欺凌!專家:學校應設反欺凌校規和...
    1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8日訊 當前,校園欺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不時有媒體曝光的極端案例,讓人觸目驚心。但在很多人眼裡,校園欺凌似乎只是個例。但其實,校園欺凌發生率很高,只是程度有輕重不同,對孩子的成長危害不容小覷。
  • 重慶萬州初中女生遭校園欺凌 打人者: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了?
    【#重慶萬州初中女生遭校園欺凌# 打人者:好久沒校園欺凌了】#校園欺凌為何頻發# 近日,網曝重慶萬州第三中學一名初中女生遭校園欺凌。視頻中,該女生遭另一女生多次掌摑,並被圍觀者嘲笑。打人者稱:「是我不夠社會,還是你太社會了?好久沒校園欺凌了。」 該校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 表示,已了解此事,學校及教委已展開調查。截至目前,校方尚未公布調查結果。
  • 面對欺凌「被道歉」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對此,山東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陳光輝表示,嚴重的校園欺凌不僅會使被欺凌者遭受巨大的生理痛苦,還會使其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和應激反應。案例中的男孩因為經歷了對自身具有嚴重傷害的校園欺凌事件,出現了急性應激障礙,需要接受專業心理治療,由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危機幹預。此外,家長也要為受欺凌者提供足夠的情感、信息等方面的幫助、建議和指導;教師、同伴、朋友也要為其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
  • 誰是校園欺凌的隱形推手
    他們一般的做法是,大範圍地對學生進行學校紀律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但這樣做的弊端顯而易見——欺凌者更加有恃無恐。 在訪談中,一位欺凌者告訴團隊:「老師也沒有做什麼,就是教育批評我們,讓我們在說明書上寫明原因……反正我經常被叫去辦公室也經常寫檢討,都習慣了,也沒覺得有啥大不了的,他們又不會開除我,事情過去了又是一樣。」
  • 專家談校園欺凌:被欺凌者若缺乏及時疏導 易轉為欺凌者
    兩位專家均表示,交朋友是防止欺凌的有效方式。「12歲之後,人開始性的發育,先是有同性朋友,接著是交異性朋友。父母也應該有意識,幫助孩子主動結交朋友。」李玫瑾說。學校要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公平意識,不能倚強凌弱有欺凌行為一方的家長提問,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有欺凌行為?宗春山提到,欺凌他人的孩子可能從幼兒園的時候就出現了相應情形,家庭過分溺愛容易導致孩子欺凌他人。
  • 動畫《如果我是英雄》:陽光下的校園,是「被欺凌者」的陰影。
    對於學校,有些人的回憶是快樂的,而有些人的回憶卻是痛苦的。有學校的地方,少不了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每天都會上演校園欺凌事件,這似乎成了避免不了的難題。尤其是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為什麼會成為校園欺凌的主要發生地,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讀英國寄宿學校遇欺凌事件 Eason陳奕迅幸有哥哥保護免被欺凌
    Eason一度拒讀英國寄宿學校,在家人鼓勵下最終去了英國讀書,而且有哥哥保護,避免受校園欺凌。 Eason指最初寧願入讀第七志願、位於灣仔船街的私校聖璐琦書院(現已結業),也堅持不肯去英國升學,因為當時有愛爾蘭共和軍施襲,經常在火車站、機場等公眾地方放炸彈,他自言︰ 我好怕死話唔去,我去英國死梗 ,我實俾人炸死。
  • 孩子在學校遇到校園欺凌怎麼辦?不同的處置方式對孩子影響很大
    對於受欺負的一方而言,自己在被欺負後,對方僅是道歉並不能彌補孩子所受到的創傷,從心理方面更是有可能認為父母不會為自己考慮,因此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就不會跟家長說,從而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一些不可逆的傷害。
  • 江蘇初三男生校外被同學夥同社會人員欺凌離世,學校賠償3萬
    當他試圖制止校園裡的欺凌事件時,卻被人欺凌致死。 編輯 5月7日18點左右,15歲的初中生小盛與同學範某(14歲)發生衝突時,範某和19歲的社會人員蔡某在學校外毆打小盛,致腦死亡,最終死亡
  • 聲之形:有時候無聲的欺凌比行為上的欺凌更可怕
    將你之名,刻於我心」即為聲之形。這部動漫的主題就是校園欺凌,一個很沉重的話題。電影女主是一位患有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硝子,她在小學時轉入了男主石田將也所在的學校。硝子因為聽覺障礙和同學們只能通過一個本子交流,同學們對硝子的態度也由剛開始的好奇轉為了討厭。
  • 齊抓共管預防校園欺凌
    內容提要:日前,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檢查組認為,市政府高度重視宣傳貫徹《若干規定》,有關部門按照法定職責落實工作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完善工作制度,推動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工作,法規實施取得積極成效。
  • 遇到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各省中小學於五一前後陸陸續續開學,開學後學校組織了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衛生安全、交通安全、預防校園欺凌等主要內容,今天我想聊的是關於校園欺凌的防控和處理。先說兩個真實例子。第二件事發生在校園外,我去較偏僻的一個學校圈參加考試,路上不少學生剛放學,有個地方圍了好多人,一個穿校服的男生被堵在一棵大樹後的圍牆邊,開始是三四個穿校服的男生圍堵他,後來馬路對面過來了一群社會青年,直奔現場,十幾個人圍成一個圈,對圈裡的男生推推搡搡,嘴裡嚷嚷著當地的方言,前後不到三分鐘,被圍攻的男生一直縮著蹲下,幸好有穿制服的治安人員及時趕來。
  • 央視《守護明天》第三集:《持續欺凌之後》,聚焦校園欺凌話題
    《守護明天》第四季 由最高檢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聯合製作 於11月22日起 在CCTV社會與法頻道播出 教室裡發生的一個小小摩擦,引發了一場長達半年的惡性校園欺凌事件。被欺凌的女孩默默忍受,但她一次次的忍讓換來的卻是不斷升級的暴力。
  • 美國精英學校裡的欺凌事件,《少年的你》什麼時候不再重演
    此時更衣室的另一邊有很多同學在換衣服,兩名襲擊者大聲呼喊約翰為「同性戀」。約翰覺得這是在侮辱他,他們的大聲呼喊的目的是讓所有聽到同學都以為約翰是挑釁者。之後男孩們離開了更衣室,繼續上課了。當約翰和母親蘇珊在幾周後向校方報告這起事件時,學校行政部門認為兩個男孩在更衣室攻擊騷擾另一個男孩,這不算是性騷擾,即使長期攻擊騷擾也不能算違反紀律。四個多月後,約翰仍然是被欺凌,並且總是帶著傷回家。
  • 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定義學生欺凌,專家解讀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相關專家指出,新法將精神損害納入到欺凌範圍,概念的界定更加精準,同時明確規定了學校要有防控與處置機制,但學校防控欺凌的工作制度如何建立,還有待於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明確並出臺配套規定。
  • 面對校園欺凌要勇敢說不,校園欺凌的危害,及解決辦法你知道嗎?
    一次又一次的欺凌,早已讓人觸目驚心,最讓人生氣的是有很多學校為了自己的聲譽問題選擇迴避此話題,即便是有學生受到傷害也是私底下偷偷解決,同樣有一些被欺凌者因為害怕欺凌者的打擊報復,只能忍氣吞聲,但正因為他們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忍氣吞聲才讓那些欺凌者一次又一次的變本加厲。當然也有一些欺凌者因為其父母在當地的地位,更是為所欲為。
  • 校園霸凌欺凌事件,究竟有多可怕?我們是時候向校園暴力說不了!
    究竟是什麼樣的三觀和強大意志,可以做出如此令人髮指的舉動,打人者不僅不感覺到害怕,甚至還因此,而感到沾沾自喜,甚至還有同行的女孩子負責拍照,錄視頻,然後將視頻,照片分享到各大平臺上,炫耀自己的成果,儼然自己就是學校裡面的大姐大,你不聽我的,看看這就是得罪我的下場。
  • 修複式正義應用於校園欺凌的理念與實踐
    過去也有處理校園欺凌的方法,只是這些方法是從傳統應報式正義的角度處理孩子之間的欺凌問題,讓他們學習「規避」的方式。但不管是對欺凌者和被欺凌的孩子,我們都沒有真正的教他如何表達情緒,做好衝突教育和學習。學習面對衝突,面對不同意見時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為。可以表達不同意、不喜歡,但是不能傷害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