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2020-12-17 騰訊網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明朝是一個在末世掙扎中求生的朝代,是一個在黑暗與探索中進入了死胡同的朝代,也是一個悲哀到天明卻面臨著即將崩塌的朝代!朱元璋一手締造了它,崇禎一手毀滅了它,在滅亡時大家都說是制度落後,皇帝昏庸,宦官專權,民不聊生等等詞彙來形容。在輝煌時卻稱讚它科技發達,思想開放,包容萬象,資本主義萌芽正悄然建立。

其實真正讓世人能切切實實感受到的就是明朝歷代皇帝們的骨氣,他們這些皇帝沒有一個怕死!最能形容明朝的一句話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明朝皇帝們的寫照,也是他們精神生機盎然的跡象。明朝不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聽見它軟弱的聲音,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從建朝之後對待邊疆問題從來都是最強硬的態度,絕不和親決不妥協!就連大明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堅持作戰,打了外面打裡面,打了裡面又要打外面,可以說亡的不是明朝,亡的是哪個時代罷了。北京陷落之後,崇禎自盡煤山留下了那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分毫!所以說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前僕後繼的「反清復明」,忠誠於明朝。

在這些忠誠於明朝的眾多烈士之中,有一位大臣非常剛烈極具代表性,他就是黃道周。他和崇禎皇帝有一個共同點,骨氣!他先後追隨弘光和隆武皇帝,只不過最後都失敗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兵沒銀子,拉不起隊伍,而且當時的隊伍都聽命於海盜出身的鄭芝龍,但是鄭芝龍卻貪生怕死不敢應戰。最後自己掏銀子招募了幾千殘兵和十幾匹馬,但是很快就被清軍勢力給屠戮殆盡了,其實黃道周何嘗不知道這是以卵擊石?這是一種怎樣堅定的以死明志!不肯投降的他等來的結果就是斬首示眾。

此時在押送他去往刑場的路上,他已經連續絕食了幾天,已經無力在支撐他站在囚車上,突然從囚車上滾落了下來。在一旁的劊子手出言譏諷,以為他害怕了。黃道周臉漲得通紅,他什麼時候收到過這種無端的污衊,於是怒道:哪有什麼怕死的黃道周!前面是天子御道,身為臣子怎敢坐車過去?我本打算走路過去,沒想到雙腿無力這才摔下。

劊子手也知道他這幾天絕食的事情,於是感到非常驚異,佩服他心中的忠義和大無畏,隨即開口道,不去那勞什子刑場了,既然先生忠心可鑑,就在這裡去見你的天子吧!黃道周聽完,微微點頭便表示同意,但是他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站著。他大義凜然地站在原地,目視前方就像是看著天子一樣。劊子手竟然有些手顫,第一刀硬是砍不動!

劊子手連忙跪下懇求道,您能否坐下行刑,我幫你找一把椅子過來。黃道周也不想給他添麻煩,隨即坐了下來。劊子手手中的屠刀高高舉起,手起刀落之下黃道周的腦袋終於掉了下來,可是他那屹立不倒的身軀卻筆直的坐在椅子上,周圍的百姓沒有不落淚弔唁的。最後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大明孤臣黃道周。全城哭聲一片!

相關焦點

  • 受刑犯人:寧願牢底坐穿,也不願挨上一鞭
    罪犯寧願進監獄也不願挨鞭子。肉刑是我國封建時期最常見的刑罰之一,《漢書·刑法志》記載,繼虞承堯舜因德不成而行肉刑之後,湯、武順又因俗不如湯、禹而行肉刑。雖然魏晉以後肉刑逐漸被廢除,但鞭刑、杖刑、鞭刑等刑罰仍在後世廣泛流傳。在現代社會,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再施行酷刑,但新加坡卻是個例外,在新加坡,所有刑罰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笞刑。
  •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腰斬的公主,換了三個劊子手行刑
    在古代,公主總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她們是皇帝的女兒,是國家的掌上明珠,可以說是享受了宮中所有的榮華富貴,然而歷史上就有這樣一位公主,她經歷了殘酷的現實,臨死前飽受屈辱,最後以「腰斬」的形式死在父親手中,她就是漢武帝劉徹和衛子夫的女兒衛長公主。
  • 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行刑三百多次,晚年悽涼淪為乞丐
    我們知道,在子彈沒有發明之前,人類處決罪大惡極的犯人時,通常採用原始粗暴的行刑方式,比如西方多採用絞刑來實施死刑執行,結束犯人的生命;而我國古代為了震懾民眾減少犯罪,則採用當眾斬首方式,其中斬首的執行者稱為劊子手。
  • 退休的老獄警告訴你:為何死刑犯要跪著進行槍決?透露個中辛酸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視劇裡看到監獄裡的犯人被執行死刑,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犯人在執行死刑時都是跪著背對著武警的。現在執行死刑一般都是槍決,犯人也可以站著被處刑,可是我們所了解到的和能看到的處刑場景中犯人都是跪著的。其實在執行死刑時還是有我很多講究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歷史上唯一被腰斬的公主,行刑前提了一個要求,三劊子手輪番動
    那肯定不用多想一定是皇家,在那個時候的他們出生非常的高貴,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榮華富貴,想要什麼就能擁有什麼,只要是世界上有的,最好的都是他們的,而他們只要心情不好就能隨便的懲罰別人,並且是直接處死,但是在皇家也有不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執刑300場,想要做道士卻遭拒,結局悽涼
    劊子手手起刀落,犯人便身首異處了。在古時候很多朝代劊子手都是一個很「吃香」的職業,為什麼這麼多呢?就離我們比較近的晚清來說,劊子手每次揮一刀,衙門都會賞四塊大洋,除此之外每個年還有俸祿拿。所以在當時相比較與其他的公職來說,這已經算是收入比較豐厚的一個職業了。不僅如此,其中的灰色收錄也是多的下人。
  • 中國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鬼頭刀下三百人,被疑行刑譚嗣同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寫過一本書叫《 檀香刑)》,其中的一個主角叫趙甲,是晚清最著名的劊子手「狀元」。慈禧太后賞賜他一串檀香佛珠,光緒皇帝賞賜他一把龍椅,袁世凱專門把他請到天津行刑。趙甲把劊子手這個職業做到了極致,他曾經說:殺豬下三濫,殺人上九流。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做道士卻遭拒,晚年悽涼
    既然斬首被廢止,與之相應的劊子手職業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我國漫長的封建史,劊子手這個職業也是發展了千年。在古代,這個職業因為掌控生死,雖然有些暴力,但一直是個相當搶手的職業。首先,劊子手的工資相當高。晚晴那會,其每執行一場死刑,衙門便會獎勵五塊大洋。這還只是獎金,算上固定的俸祿,劊子手在古代可以說是中產階級了。
  • 劊子手可能是最損陰德的職業了,帶你了解劊子手的yi'sheng
    1925年,60歲的鄧海山站在寺院外面,人們禁止他進入善堂,禁止他進行祈禱,因為他的手上沾滿了太多的鮮血,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他是殺人犯,紛紛敬而遠之,老人對小孩說,他確實是殺人犯,但卻是位「合法」的殺人犯,他就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
  • 譚嗣同到菜市口時,劊子手為何以鈍刀砍人?慈禧的情緒可見一斑
    「無論哪種鐵器,就連劊子手的鋼刀,都趕不上你這顆惡毒的心腸一半的鋒利」——《威尼斯商人》中主人公們譴責黑心商人夏洛克的這段話,其實也是在側面說明至少在他們眼中,劊子手行刑所用的鋼刀,應該算是最鋒利的鐵器之一。
  • 古代囚犯斬首行刑,為什麼要選在午時三刻,有什麼說法?
    一聲喊,劊子手就要動手。其他的古典小說裡也常常會有"午時三刻"行刑的情節。午時三刻,太陽即將處在最高的位置,那時我們的影子最小,在古人看來,這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按照古人的看法,殺人是陰氣至盛的,如果殺人的方式不恰當的話,在人死後,他們的陰魂會糾纏下令判處死刑的官員和行刑的劊子手以及相關人等,由於陽氣可以壓制和驅散陰氣,所以在此時行刑,可以抑制鬼魂的出現,雖然只是迷信的說法,都是對於當時的人們,是十分看重這些的,這也是在此時行刑的原因。
  • 劊子手為何要用鈍刀?是為了多砍幾下折磨犯人?
    眾所周知劊子手是古代對於從事直接處決犯人,執行死刑的人的職業的人的一種稱呼。但很少人願意去幹這件工作,儘管報酬比較高。幹這行的人認為「砍頭的是刀不是人」,所以死去的人的亡靈甚至冤魂會聚集在刀上「以前冤案比較多」,拿著這把砍人的刀就是晦氣之刀,沒有人願去碰,磨刀就是要幫助砍更多的人,被看為助惡積邪,所以花再高的價錢也是很難請到磨刀匠去磨砍人的刀,而劊子手自己也不願意去趟這趟渾水。
  • 犯人行刑的歷史老照片:畫面駭人,不認罪會被強制行刑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現在的古裝劇是愈演愈烈,期間也不乏有一些犯人被砍頭的鏡頭,或許鏡頭中的行刑並沒有那麼嚇人,但是實際的砍頭是這樣的
  • 大清最後一個劊子手獨白:一生殺了300多人,只能通過打屁股闢邪
    因為在歷史上,存在很多「不給予犯人乾脆利落的死亡」的刑罰,比如說凌遲、腰斬、五馬分屍,等等刑罰,在這些刑罰的折磨下,犯人的末路往往都是死亡,但這些刑罰的目的卻不是讓犯人直接性地死亡,而是讓他們感受生不如死的痛苦。
  • 古羅馬人的傳統刑具——長釘,殘忍地將犯人手掌釘在十字架上!
    這枚長釘被稱為「十字架釘」,是古羅馬人用來將犯人釘在十字架上的刑具,長約25釐米,重325克,材質為熟鐵。眾所周知,將犯人釘在十字架上處死是古羅馬帝國的傳統習慣,同時這種行刑方式也是最不人道的死亡方式之一,而這種十字架釘則是劊子手們的幫兇。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不聽師傅告誡砍頭過百,結局竟如此的悽涼
    還記得小時候看《還珠格格》時,兩位主人公即將被斬首時的那句「刀下留人」,那個手拿砍刀的就是「劊子手」,在古代,劊子手可以說是一份正規的工作,因為古代對於犯人的懲罰,是有砍頭這一項的,所以劊子手們聽從命令,手起刀落,一條人命就結束了,場面極其血腥。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劊子手的形象總是健壯的甚至是兇惡的。
  • 清末劊子手的真實歷史照片,表情冷漠還兇狠,圖4現在看著都發怵
    圖為清朝末年劊子手準備對這名犯人行刑,可以看到這兩名劊子手錶情非常冷漠。 圖為清朝末年集體處決犯人,一排兇神惡煞的劊子手準備行刑,現在都感覺毛骨悚然。
  • 為什麼歷史上的歐洲海盜都是「絞刑」,而不是斬首示眾?
    所以對於罪大惡極者,最常用的死刑方式是輪刑和斬首。輪刑是歐洲非常有特色的處刑方式:將犯人綁在一個大輪子上,然後用錘子砸斷他的四肢,讓其痛苦而死,這個過程很可能持續幾天之久。1435年,一次非常詳細的輪刑記載描述,一個犯人先被劊子手從背面連續砸了右腿6次,緊接著又砸了背部16次……劊子手會小心翼翼的不把犯人折磨死。
  • 此刑罰是古代酷刑之一,行刑後不會立即死去,因太殘忍被廢除
    引言縱觀歷史,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權貴階級為追求無上的權力,保證自己的權威,會採取諸多不平等措施。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方式就是以酷刑進行嚴懲,起到殺雞儆猴的雙面效果。腰斬,顧名思義,就是在犯人腰部施以極刑。具體的實施過程是,先將犯人的上衣拖掉,把犯人的腰部位置袒露出來,並綁在木板上,此時劊子手揮舞著大刀,朝犯人的腰部位置砍去,把犯人砍成兩截。
  • 史上第一個被腰斬的公主,因長得太漂亮,劊子手看後不忍心下手
    行刑時,犯人必須脫光身上的衣服,從而讓腰部露出來,然後伏在鍘床或木、鐵的砧板上,呈現出一種「我為魚肉」的狀態。至於犯人受多少折磨,全由劊子手掌控。如果劊子手想讓犯人早點解脫,就從腰部的上面一點下手。如果想要犯人受盡折磨而死,劊子手就從下面一點的部位動刀,甚至把被腰斬的人上半身移到一塊桐油板上,讓血不得出。犯人可以兩三個時辰不死,這種手段殘忍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