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做道士卻遭拒,晚年悽涼

2020-12-15 睿歷史

人類從封建社會邁入現代社會後,不僅政治經濟制度發生了變化,文化思想與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革新。除此之外,刑罰的人性化也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

在古代,刑罰的花樣可謂層出不窮,今天看來,無不充斥著野蠻和血腥。尤其是死刑,雖然在古人眼裡,斬首再正常不過,但如今,任何一個文明國家都不可能出現這種刑罰。

既然斬首被廢止,與之相應的劊子手職業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由於我國漫長的封建史,劊子手這個職業也是發展了千年。在古代,這個職業因為掌控生死,雖然有些暴力,但一直是個相當搶手的職業。

首先,劊子手的工資相當高。晚晴那會,其每執行一場死刑,衙門便會獎勵五塊大洋。這還只是獎金,算上固定的俸祿,劊子手在古代可以說是中產階級了。雖然沒有什麼權力,但有錢在哪裡都吃香。

況且,劊子手只是看起來沒什麼權力。要知道,就算是死,迷信靈魂鬼神的古人也講究死得體面。為了能減輕行刑時的痛苦,死囚家屬也會賄賂劊子手,讓他下刀時快狠準。利用這點權力,劊子手還有不少灰色收入。

當然,劊子手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手上的刀工必須了得,每一個劊子手在正式上刑場前,都會練習砍3個月的冬瓜。而每一個資深劊子手的虎口都是布滿了老繭,可見,哪一行都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輕鬆。

那麼,這項傳承千年的香餑餑職業,最後在誰的手裡終結的呢?根據目前民間的流傳和相關記載來看,我國最後一個劊子手很可能是晚晴時一個叫鄧海山的人。

他出生於湖南一個小山村,從小鄧海山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莽夫。在家裡田畝被地主收走後,其便離開村子去外面闖蕩去了。由於那會民不聊生,鄧海山想要找到一份餬口的工作相當難。

不過,當時正好趕上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在全國抓捕了大量義和團成員。由於這些人無一例外被判處死刑,當時各個地方衙門的劊子手是不夠的,膽子向來就大的鄧海山便直接去衙門報了名,很快他就成了長沙縣衙的劊子手。

其實,在劊子手業內,一直有個行規,即行刑不能超過100場。畢竟是殺人的活計,幹多了會有損陰德。雖然聽起來頗為迷信,但一直以來,絕大多數劊子手都遵循這個傳統。

然而,鄧海山這個莽夫卻不信這個邪,雖然有師傅告誡過他,但耐不住砍得越多來錢快。尤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沒幾年,鄧海山便行刑的300多場。

終於,到了1912年清朝覆滅,新建立的民國政府第一件事便是廢除砍頭的刑罰,鄧海山也隨之失業。當時,他歲數已經大了,再加上只會砍頭,在社會上根本無法立足。

也是因為受新思想的影響,鄧海山意識到早前自己罪孽深重,便前往一所道觀準備遁入空門。然而,得知他曾是手上沾滿鮮血的劊子手,道長拒絕了他當道士的請求。

求道不得,又沒有組建家庭,當劊子手時不知清朝即將滅亡,花錢大手大腳也未剩下積蓄。鄧海山的晚年生活可謂孑然一人,窮困潦倒,最終於1925年孤獨離世。或許,他悽慘的晚年,正是應驗了劊子手業內的那句行規。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執刑300場,想要做道士卻遭拒,結局悽涼
    首先大家不要以為劊子手人人都可能做的,首先第一個就是要膽子大,膽子小點的根本下不去手。畢竟是一條人命,而且古代的人都十分的信奉鬼神,誰不害怕因果纏身?第二個就是技術問題了,很多劊子手在正式上刑場的時候都是要經過訓練的。一般來說都會從砍冬瓜開始,必須要手起刀落砍成兩半才算入門。如果要純熟就要橫切豎切都能夠砍至剛好標記的位置,那就算出師了。
  • 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行刑三百多次,晚年悽涼淪為乞丐
    1925年民國成立後,湖南大公報曾報導過清朝最後一個劊子手,他就是長沙縣公署的鄧海山,當時的報導稱他「歷年以來,所經手斬殺之盜犯,不下二三百名」,按照劊子手砍頭不過99顆的行規,鄧海山真可謂歷史上行刑斬首最多的劊子手了。
  • 他是清朝最後一位劊子手,一生砍掉300多顆頭顱,晚年報應來了
    所以「劊子手」經常砍頭,也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一般來說能做劊子手的都不是一般人。 除此之外劊子手在行刑之前還要做一些簡單的法事,比如說在刀口噴上一口老酒,就是為了避免死者的亡魂附在刀上。
  • 中國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鬼頭刀下三百人,被疑行刑譚嗣同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寫過一本書叫《 檀香刑)》,其中的一個主角叫趙甲,是晚清最著名的劊子手「狀元」。慈禧太后賞賜他一串檀香佛珠,光緒皇帝賞賜他一把龍椅,袁世凱專門把他請到天津行刑。趙甲把劊子手這個職業做到了極致,他曾經說:殺豬下三濫,殺人上九流。
  • 清朝劊子手鄧海山:一生揮刀300次,晚年走投無路皈依佛門卻被拒
    今天我們在文中講述的就是曾經的清朝劊子手鄧海山晚年無處留用結局。古代是非常的等級分明的,從職業種類就可以分出個高低貴賤來。而劊子手更是為人們所不齒。曾經我們看到的古劇裡行刑的人就是大家俗稱的劊子手。即便他們是執行上級的命令,但是損人性命的事情還是讓人所不齒。按照古代的說法,這是有損陰德的。
  •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不聽師傅告誡砍頭過百,結局竟如此的悽涼
    但是真正的劊子手長得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有很多行刑者並不是健壯的男子。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叫鄧海山,他看起來就是一個文文弱弱的人,但是他就是那個一刀就能夠結束人的性命的劊子手。 很多人都認為,劊子手是毫無技術含量的,事實卻不是這樣,這一行也不是隨便就能進的,還得有人領著進門才可以。 鄧海山是如何進到這行裡的呢?
  • 他是清朝最後的劊子手,一生砍頭300多顆,無妻無子,孤獨終老
    劊子手有時候,並不是人們特意地做一些惡事,而是因為種種原因被迫不斷地作惡,而導致自己晚景悽涼。鄧海山便是如此,他的人生像是一個惡作劇,一生都在行惡事,但都並非他的本意,但是卻食了惡果。鄧海山其人清朝是王朝的終端,劊子手這一職業,也伴隨著王朝的衰落而逐漸消失。鄧海山其人,便是清朝最後的劊子手,也可以說,他是劊子手這一職業的終結人物。因為其在劊子手這一行業的獨特地位,他受到了較多的關注。
  •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腰斬的公主,換了三個劊子手行刑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男權思想的宣揚,婦女的地位變得非常地下化,在權力高度集中的背景下,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可以到煙柳之地尋歡作樂,而女人則必須在家裡安分守己,平時不允許女人踏出家門,女人的生活都圍著男人轉,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中國古代婦女地位的低下。
  • 清末劊子手,斬首技藝精湛,不聽師父衷心勸告,晚年預言一一應驗
    但他卻想入佛門都被拒絕。他是大清一個有名的劊子手,也是我國最後一位劊子手,他的一生中斬首了三百多人,生活在那個歷史交匯的時代,也因為他的技藝精湛,他的故事得以流傳至今,他就是鄧海山。中國最後的劊子手在古代,有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說法,是對常見的行業的一個分類,而劊子手就是下九流之中的,很少有人願意去從事這份工作,古代的鬼神生死理念中,殺人砍頭是十分造孽的,不僅僅沾染了血腥不詳,而且砍頭是讓犯人死無完屍,身首異處,是很不被人們接受的一種刑罰,劊子手身為執行者也會受盡白眼
  • 歷史上唯一被腰斬的公主,行刑前提了一個要求,三劊子手輪番動
    因此漢武帝非常的寵愛這個公主,而她也是繼承了她的母親的好基因,長大之後非常的美麗,甚至比她的母親還要美麗,在當時被稱為漢朝最美的女人,可想而知是有多麼的美麗,而漢武帝對她的寵愛還讓他特意的去給這個女兒尋求一些比較好的親事
  • 大清最後一個劊子手獨白:一生殺了300多人,只能通過打屁股闢邪
    而自古以來,有了斬首刑,就有劊子手的職業。可以說劊子手這個職業,就是為了殺人而生的職業。那麼,有人了解過劊子手的內心獨白嗎? 技藝高超的「最後的劊子手」,一生斬首300多人 有人會覺得,當劊子手可以說是最不費力的職業了,畢竟只要手起刀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完成,而且有的時候還會被好酒好菜伺候著,業餘時間也不愁錢花。
  • 古代劊子手的收入很高?他們一生無法娶妻生子
    1.做劊子手都需要的心理素質人擇行業,行業擇人,都是需要條件的。普通人沒幾個會想去幹這個職業的,而做劊子手也需要一些比較刻薄的條件。首先便是最基本的心理素質,如果殺個蟲子,宰個雞都不敢下手,那這個職業還是連想都別想了。
  •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歷史上最厲害的犯人,行刑時不願跪著,劊子手只好親自跪下求他! 明朝是一個在末世掙扎中求生的朝代,是一個在黑暗與探索中進入了死胡同的朝代,也是一個悲哀到天明卻面臨著即將崩塌的朝代!朱元璋一手締造了它,崇禎一手毀滅了它,在滅亡時大家都說是制度落後,皇帝昏庸,宦官專權,民不聊生等等詞彙來形容。
  • 故事:心願未了,死刑犯與劊子手
    劊子手說;「別急,我跟你說,到時等我拿著刀往下砍的時候,我大喊一聲,走,然後你就拼了命的大跑。」這劊子手呢,也是迫不得已只能騙他,試問,刀要是一下,那腦袋可就掉下來了,還往哪跑啊。然而,這死刑犯的求生欲望特別強烈,他就把這事,給當真了,牢牢地記在心裡。
  • 劊子手可能是最損陰德的職業了,帶你了解劊子手的yi'sheng
    1925年,60歲的鄧海山站在寺院外面,人們禁止他進入善堂,禁止他進行祈禱,因為他的手上沾滿了太多的鮮血,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他是殺人犯,紛紛敬而遠之,老人對小孩說,他確實是殺人犯,但卻是位「合法」的殺人犯,他就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鄧海山。
  • 他被日軍公認的中國軍神,岡村寧次贈刀以表尊敬,最後晚年悽涼
    ————李大釗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湧現出很多的英雄人物。他們是馳騁疆場的大將軍,也是不怕犧牲的革命志士。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華夏危難之際,方是展現中華男兒英姿之時。此人是日軍口中的軍神,岡村寧次贈刀表示尊敬,晚年卻非常悽涼。此人是誰?他又有什麼傳奇經歷?
  • 因祖先墓碑被當作踏板,他一怒之下連殺13人,行刑前稱:不後悔
    為是在他出逃過程中幫助過他的無辜人,在行刑時,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惹得眾人憤怒不已!已經是病急亂投醫的邱興華,馬上就去做了,在鳳凰山上他還真找到了兩塊刻有「邱姓」的石碑。,當他7月再上山時卻發現墓碑不見了,原來這石碑被周邊的道士抬走,當了道觀門前的踏板。
  • 師父勸他不可殺過100人,結果他不聽,斬300人首級,晚年報應纏身
    」這句話出自於紅樓夢賈瑞之口,本意是指做事情要留有餘地,莫要做的太過。但其實,這句話也是用來形容劊子手的手段。正如影視作品中所表現,菜市口的罪犯被迫跪下,而劊子手則一口白酒噴上大刀,然後手起刀落一刀解決人頭。其乾脆利落,可謂是讓人心驚肉跳。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這些劊子手,我們又有多少認知呢?
  • 他是被送上斷頭臺的科學家,臨死時對劊子手說:砍完頭看我眼睛
    儘管古人常說「頭掉了碗大個疤」,但實際上卻沒有多少人會想體驗頭被砍掉的感覺。然而在法國,一名著名的化學家卻對砍頭產生了興趣,他十分疑惑,頭被砍掉時,還有知覺嗎?被後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的拉瓦錫便是這位對砍頭產生興趣的人。拉瓦錫出生在一個傳統的律師家庭,當家人紛紛建議他從事律師職業時,拉瓦錫卻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譚嗣同到菜市口時,劊子手為何以鈍刀砍人?慈禧的情緒可見一斑
    「無論哪種鐵器,就連劊子手的鋼刀,都趕不上你這顆惡毒的心腸一半的鋒利」——《威尼斯商人》中主人公們譴責黑心商人夏洛克的這段話,其實也是在側面說明至少在他們眼中,劊子手行刑所用的鋼刀,應該算是最鋒利的鐵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