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成功發射

2020-12-14 央視網

借「阿特蘭蒂斯」成功升空 美國宇航局期盼「時來運轉」

時間(2007年)

波折故事

2月初

女太空人莉薩·諾瓦克因為三角戀攜帶刀槍,驅車千裡,攔截情敵,成為很多美國媒體的頭條新聞,使得美國宇航局多年來對媒體宣傳的太空人形象蒙垢,迫於壓力宇航局將諾瓦克和三角戀中的男太空人開除出太空人隊伍。

2月底

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將「阿特蘭蒂斯」號的外部燃料箱砸出了數千個小坑。原定於3月的發射被推遲到了6月初。。

4月20日

美國太空人大本營——位於休斯敦的詹森航天中心發生劫持人質事件,一名人質被槍殺。

5月初

一列運送太空梭火箭助推器的火車,在一星期內兩次發生出軌事故。

發射前

就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緊張地準備「阿特蘭蒂斯」號發射的同時,該中心有近600名工作人員由於對工作合同不滿,正在醞釀於這個周末舉行罷工。

相關焦點

  • 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美國載人航天的輝煌與落寞
    其次,自2011年 「亞特蘭蒂斯號」 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幾近停滯,直到本次發射打破了近10年來沒有載人太空飛行器從美國領土內發射出去的空白。除了具有多重歷史意義,龍飛船的外形與技術也是它如此吸睛的理由。
  • 從太空梭到龍飛船:太空人發射前都會焦慮些什麼?
    太空梭被大量的水淹沒。最終,太空人離開了太空梭,返回地面。他們渾身溼透,心有不滿,但都小心翼翼地不在鏡頭前露臉。很顯然,他們還要為改天再飛做好準備。穆萊恩已經為這次飛行等待了6年,現在他還得再等一段時間。直到三個月後的8月30日,發現號太空梭才第四次嘗試發射,穆萊恩等人終於成功離開地球,進行了8分鐘的軌道飛行。
  • 為何我們中國不造「太空梭」?美國的前車之鑑?還是技術不行
    先不聊技術層面上的,其實美國作為前車之鑑,它們的太空梭就曾多次出現意外,造成過巨大的災難,只是現在很少有人提起罷了。美國東部時間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州發射升空,升空73秒後,挑戰者號太空梭就因為部分結構失效導致任務失敗了。
  • 國際觀察|SpaceX「龍」飛船發射成功開創航天新紀元,馬斯克的...
    自1972年以來,美國就投入巨資,進行相關開發研究,先後生產出6架太空梭。它們分別是「企業」號、「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與「奮進」號。「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均失事發生爆炸,釀成悲劇。兩起事故相隔約17年時間。兩起事故,共奪去14名太空人的生命。
  • 為什麼太空梭退出了探索太空的舞臺?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 一旦太空梭研製成功,不僅能夠降低航天任務的發射成本,縮短發射周期,而且對於航天員來說更加安全、舒適。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太空梭的返回非常有特色,與載人飛船有天壤之別。完成任務後,載人飛船的返回艙使用彈道式或半彈道式進入方式返回,而太空梭則使用升力式進入方式。
  • 為什麼NASA要讓太空梭退役?
    太空梭項目最終一共執行了135次飛行任務。在隨後的不到四十年中,太空梭一直是美國載人航天工作的核心。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具有歷史意義的39A發射臺升空,完成了首次軌道測試飛行,任務編號為STS-1。三十多年後,在2011年7月21日這一天,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終於停止在跑道上時,太空梭項目正式告一段落。
  • 科技日曆|NASA首架太空梭「企業號」揭開神秘面紗
    1976年9月1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加利福尼亞州棕櫚谷舉行的儀式上公開展示了它的第一架太空梭「企業號」。值得一提的是,最初這架太空梭被命名為憲法號(Constitution)以紀念美國建國200周年,但後來以著名的電視連續劇《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星艦(USS Enterprise NCC-1701)命名。這種類似飛機的宇宙飛船的研發耗資近100億美元,耗時近十年。
  • 中國能研製出殲20,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39年前自大洋彼岸「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成功發射升空,人類從此便步入了太空梭時代,太空梭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節省發射成本,為了大力發展這種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之後又投入大量資金,繼續打造了「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太空梭,蘇聯為了對抗大洋彼岸太空計劃
  • 「中國版」X37B太空梭成功發射,為利用太空提供技術支撐
    圖為中國太空梭想像圖近日,據媒體報導,央視公開又一個好消息,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地球軌道運行一段時間後,將會返回預定著陸場,但就在此時,圖為美國X37B太空梭在航天事業上,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是先行者,2012年該國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空軍基地,使用阿特拉斯5火箭成功發射了X37B太空梭,其實該款太空梭的研製工作早在
  • 什麼致命缺點讓太空梭被淘汰?
    2011年7月21日,伴隨著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著陸,人類航天史上最恢弘壯麗、爭議很大的太空飛行器——太空梭,徹底退役。 那麼美國為什麼不研製新的太空梭、繼續太空梭時代呢?原因就是太空梭有致命的缺點。人們普遍認為,它可能不是很符合時代需求。
  • 美國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對中國會有不利影響嗎?
    今天凌晨,在太空梭退役9年後,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飛船從本土將太空人送往空間站,目前,龍飛船已經發射成功,而且也實現了首次載人發射一級火箭回收,一級火箭十分精準地落在了海上駁船上,載人龍飛船已經與獵鷹9號二級火箭分離,並預計於北京時間今晚22時30分左右對接空間站。。此次發射似乎是在宣告美國將重回太空統治地位。
  • 天鼎證券:談中國為什麼不製造太空梭?
    我們可以參照美國,5架太空梭——1981哥倫比亞號,1983挑戰者號,1984年發現號,1985年亞特蘭蒂斯號,1992年奮進號,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這些費用夠維持4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幾十年了。主要原因在於所謂的可回收大大超出了計劃,原計劃單次6000萬美元的費用飆升了10倍。
  • SpaceX實現首次載人發射全記錄!馬斯克成功開啟商業航天新時代|鈦...
    SpaceX首次載人航天發射階段圓滿成功!這是自2011年7月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STS-135)退役後,美國首次使用國產火箭和太空飛行器,從美國本土將NASA太空人送往空間站。同時,這也是世界首次讓太空人乘坐私營航天公司的太空飛行器到達太空。而且,這是SpaceX公司成立18年來,首次將人類送入太空。
  • 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一文了解人類載人航天新時代傳奇
    1967年11月9日,搭載阿波羅4號無人飛船的第一枚土星5號火箭在39A成功發射。這是土星5號火箭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同時也是39A第一次正式運營。 可以說,39號發射場與人類首次登月計劃是相伴而生的。
  • 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都有了,太空梭還要嗎?
    在完成一次任務之後,只需要更換載人飛船的「隔熱外衣」和「隔熱帽子」就可以再次使用,在再次使用前將會和所有的載人飛船發射一樣通過必要的測試。而隨著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在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上實現應用,中國在未來還有沒有必要像當年的美國那樣搞太空梭,就成了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相比於太空梭,可重複使用載人飛船明顯更加經濟,但是太空梭也有太空梭的好處。
  • 真實的「星球大戰」:劃時代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為何夢碎蘇聯
    而美國在有翼太空飛行器的研發卻上進展迅速。1977年,美國的第一架太空梭進行了機載試驗。蘇聯認為,美國的太空梭是美國未來核武器投放平臺,將對蘇聯造成嚴重的威脅。為此蘇聯重啟了自己的太空梭研發計劃,這便是「暴風雪」太空梭計劃。該計劃由「能源」科學生產聯合體負責研發,米格31的洛津諾-羅金斯基擔任蘇聯太空梭的總設計師。
  • 長徵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打破美國壟斷地位,中國20多年前已布局
    作者:硝煙 最近,有個事情,不知道各位關注沒有,國產長徵2F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14次成功發射。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擁有了第一架太空梭,也就是哥倫比亞號。 第二年,美國又裝備了第二架太空梭挑戰者號。 這兩艘太空梭分別於2003年和1986年失事墜毀。
  • 中國都登上月球了,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圖為太空梭1969年4月,在耗資巨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即將結束的時候,沉浸在太空探索喜悅之中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開始考慮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於是在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誕生了,意味著人類進入了航天新時代。
  •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後解體
    挑戰者號太空梭是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挑戰者號此前共飛行9次,繞行地球987圈。1985年4月29日,王贛駿(Taylor Wang)乘坐挑戰者號參與太空任務,是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華人。
  • 水皮脫口秀|美國Space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逃離地球...
    SpaceX載人航天發射成功上周六,航天圈「炸圈」啦!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研發的龍飛船搭載獵鷹9號火箭,把兩位太空人從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送入太空軌道。當天,在現場有數百人觀看火箭發射,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和副總統彭斯,在線觀看的就更多了,有300多萬人。